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四十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 (11)

1. 表裡俱見

其湯治發狂口渴,及發熱證,內有麻黃者為發熱而設也。可見里證雖急,亦不敢純用寒涼,尚加辛散,況尋常發熱,有不以為表者乎!又問凡發熱,皆在陽經,不在陰經。仲景云:少陰發熱用麻附細辛湯,此又何說?曰:少陰發熱者表裡俱傷,惡寒為直中,非傳經少陰也,雖名直中,今有發熱者,亦不得結為直者,故用麻附細辛,今表裡兩解,不得受其中也。

若傳經少陰,則惡寒而不發熱,然表熱因而中少陰熱別者,奈何?蓋少陰發熱,脈雖沉遲緊澀,外無頭痛,或下利清穀厥逆諸寒證,此少陰證,而太陽者,此證兼頭痛者,是表裡俱見,為兩感寒熱,又何以為少陰熱乎?總之裡證盛急而外發熱者,利藥加麻黃,少陰發熱,溫藥加細辛,可見熱屬表證。仲景又曰:三陰無發熱,蓋言傳經也。

頭痛,或問頭痛何以屬表?曰:三陽經上至於頭,惟太陽經脈最長,其痛居多。夫三陽俱有頭痛,各分其證以別之,故一見頭痛即是表證。又曰:三陰經無頭痛,厥陰何以有頭痛?曰:三陰至頸而還,何得頭痛,惟厥陰與督會於顛頂,都攝諸陽,故有頭痛。然厥陰頭痛亦不常見,必嘔吐涎沫,內無熱證,乃直中也,當溫之。

傷寒循經傳至厥陰,倘頭痛,脈浮為欲愈,不愈用小建中湯。(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腸,虛勞腹痛服之瘥。)

惡寒,或問惡寒何以是表?曰:人身外為陽、為表,寒屬陰邪,今表虛為寒所乘,名曰陰盛陽虛。蓋陽不能溫其膚衛於外,致令空虛,雖居密室,亦引衣自蓋,謂之惡寒。仲景云:陰盛陽虛,汗之則愈,故惡寒屬表,假熱在肌膚,必裸體煩躁,是曰惡熱,又焉得惡寒乎!若見惡寒,知寒在肌膚,急投甘辛之劑可也。又曰:里證亦有惡寒者何故?曰:里證惡寒者,直中也,非傳經里證也。

蓋傳經之證,其熱已入腑,必然惡熱,焉得惡寒?直中惡寒者,乃寒氣盛極,陽微不溫,故厥逆而惡寒。別在何處?直中惡寒無頭痛發熱之證為異。經云:發熱惡寒發於陽,無熱惡寒發於陰也。又問惡寒固屬表,倘傳經里證,盛急亦微惡寒,治法如何?微惡寒者,表未盡也,必先解表,表解然後攻裡。若裡急權下之,此活法也。

又曰:設誤下而為結胸,令邪在胸而痛,盛急微惡寒,何法治之?曰:結胸為誤下而成,今惡寒是邪未盡而結於胸,必先解表,方服陷胸藥。若再攻之,表邪又結於胸,必不可救。故結胸有一毫惡寒不可攻,可見惡寒屬表矣。

目舌和,或問目舌和,何以屬表?蓋目乃五臟精華所繫,舌者所以司內因寒熱而變之者。若臟腑有熱,目必黃赤,舌必乾燥黃黑,今目舌如常,知邪未入臟腑,表病里和,專屬於表無疑。

白話文:

表裡俱見

這個湯劑可以治療發狂、口渴以及發熱的症狀,裡面含有麻黃,是針對發熱而設的。由此可見,即使裡證很緊急,也不敢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還是會加上一些辛散的藥,更何況是普通的發熱呢?難道會認為它不是表證嗎?

有人問,所有的發熱都發生在陽經,而不在陰經。張仲景說,少陰發熱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回答說,少陰發熱是因為表裡都受了損傷,怕冷是寒邪直接侵入,而不是從其他經脈傳到少陰經的。雖然名為直中,但現在有發熱症狀的,也不能斷定是直中,所以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可以同時解除表裡之邪,不讓邪氣深入體內。

如果是經脈傳到少陰,則會怕冷而不發熱。但如果是表熱而導致少陰經也出現熱的症狀,又該怎麼辦呢?如果少陰發熱,脈象雖然沉、遲、緊、澀,但是沒有頭痛,或者出現下利清穀、四肢冰冷的寒證,這才是少陰證。而太陽經的病症,會兼有頭痛,這就是表裡俱見的情況,是同時感受了寒邪和熱邪。怎麼能認為是少陰熱呢?總之,裡證嚴重緊急,而外表又發熱的,要用瀉藥加上麻黃;少陰發熱的,要用溫補的藥物加上細辛。可見熱是屬於表證。張仲景又說,三陰經沒有發熱,說的是經脈傳導的情況。

頭痛

有人問,頭痛為什麼屬於表證?回答說,三陽經都上到頭部,但太陽經的經脈最長,所以頭痛多由太陽經引起。三陽經都有可能引起頭痛,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區分。所以只要出現頭痛,就可以判斷是表證。又說,三陰經沒有頭痛,那厥陰經為什麼會有頭痛呢?回答說,三陰經只到頸部就往回走了,怎麼會引起頭痛呢?只有厥陰經和督脈會於頭頂,統領所有的陽氣,所以才會有頭痛。但是厥陰的頭痛並不常見,一定會伴隨嘔吐、吐涎沫,而且體內沒有熱證,這是寒邪直接侵入,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

如果傷寒通過經脈傳到厥陰經,出現頭痛,脈象浮的表示快要痊癒,如果沒有好轉,就用小建中湯來治療。 (小建中湯的組成是芍藥比較多,加上桂枝、乾薑、甘草、大棗,再加麥芽糖可以補養腸胃,治療虛勞腹痛。)

惡寒

有人問,怕冷為什麼是表證?回答說,人體外表屬陽,屬於表,寒邪屬陰,現在表虛被寒邪侵襲,叫做陰盛陽虛。因為陽氣不能溫暖皮膚,導致體表空虛,即使在密閉的房間裡,也會拉起衣服把自己裹住,這就叫怕冷。張仲景說,陰盛陽虛,用發汗的方法就可以治好,所以怕冷屬於表證。 如果熱在肌膚,一定會脫掉衣服感到煩躁,這就叫惡熱,怎麼會怕冷呢? 如果出現怕冷,就知道寒邪在肌膚,要趕緊用甘溫辛散的藥來治療。又說,裡證也有怕冷的,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裡證的怕冷,是寒邪直接侵入導致的,不是經脈傳導造成的裡證。

經脈傳導的病症,熱已經進入臟腑,一定會怕熱,怎麼會怕冷呢?直中導致的怕冷,是寒氣太盛,陽氣虛弱不能溫養身體,所以會手腳冰冷,而且怕冷。那麼要怎麼區分呢?直中怕冷不會有頭痛發熱的症狀,這是它跟其他怕冷症狀的不同之處。《黃帝內經》說,發熱怕冷是陽氣的表現,沒有發熱只是怕冷是陰氣的表現。 又有人問,怕冷確實屬於表證,如果經脈傳導到裡證,病症嚴重緊急,也會稍微怕冷,這要怎麼治療呢?稍微怕冷,表示表邪還沒有完全解除,必須先解除表邪,表邪解除後才能治療裡證。如果裡證緊急,可以暫時先處理裡證,這是要靈活應變的。

又說,如果誤用了瀉藥而導致結胸,使得邪氣鬱結在胸部引起疼痛,病情嚴重緊急,而且有稍微怕冷的症狀,要如何治療呢?回答說,結胸是誤用瀉藥導致的,現在怕冷表示邪氣沒有完全解除,而是鬱結在胸部,必須先解除表邪,才能服用治療結胸的藥物。如果再用瀉藥,表邪又會鬱結在胸部,那就沒辦法救治了。所以,結胸只要有一點點怕冷的症狀,就不能用攻下的藥,可見怕冷是屬於表證的。

目舌和

有人問,眼睛和舌頭的顏色正常,為什麼屬於表證?回答說,眼睛是五臟精華所聚集的地方,舌頭可以反映體內寒熱的情況。如果臟腑有熱,眼睛一定會發黃發紅,舌頭一定會乾燥發黃發黑。現在眼睛和舌頭的顏色正常,表示邪氣還沒有進入臟腑,是表病,而裡證沒有受到影響,所以確定是屬於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