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回本書目錄

1. 卷十二

2. 顴臉部

凡屬顴臉、腮頰、頤鼻一切癰疽瘡毒,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白話文:

顴骨、臉頰、腮幫子、鼻翼等部位的一切癰疽、瘡毒,都會彙集在這個區域,方便診察和治療。

3. 面部望色辨證門主論

面顴頰赤,在午後,此虛火上升,不可作傷寒治。

面赤,脈數無力,此伏陰病,假熱也。

面赤,脈沉細,此少陰病,外熱內寒,陰盛格陽,宜溫,誤用寒涼者死。

面赤,脈弦數,此少陽病,宜小柴胡和解。

面部通赤色,此陽明表證未解,宜解肌不可攻裡。

面唇青,是陰寒極。

面青兼舌卷囊縮,是陰寒。

面青兼小腹㽲痛,是夾陰傷寒。

面目身黃,兼小水短澀,是濕熱。

面目身黃,小腹脹滿硬痛,小便利,是蓄血傷寒。

面白而無神,或汗多,是脫血所致。

面白人不宜大汗。

面黑人在傷寒內涉虛,不宜參朮大補,蓋氣多實故也。

白話文:

面部望色辨證門主論

臉頰顴骨發紅,尤其在午後出現,這是虛火上升,不能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處理。

臉色發紅,脈搏又快又弱,這是潛伏的陰虛疾病,是假性的熱症。

臉色發紅,脈搏沉細,這是少陰病,表現為外熱內寒,陰盛陽衰,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會危及生命。

臉色發紅,脈搏弦數有力,這是少陽病,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調理。

整個臉部都發紅,這是陽明表證未解,應該先疏通肌表,不可直接攻治裡證。

嘴唇發青,是陰寒極盛的表現。

臉色發青,同時舌頭捲曲、縮短,是陰寒內盛。

臉色發青,同時伴隨小腹部絞痛,這是夾雜陰寒的傷寒。

臉部和全身皮膚發黃,同時小便量少且澀滯,這是濕熱的表現。

臉部和全身皮膚發黃,小腹脹滿堅硬疼痛,小便不暢,這是瘀血導致的傷寒。

臉色蒼白而沒有光澤,或者多汗,這是失血造成的。

臉色蒼白的人不宜大量出汗。

臉色黝黑的人,如果患有傷寒,內裡虛弱,不宜使用人參、白朮等大補之藥,因為他們的氣血已經偏盛了。

4. 面熱門主論

《靈樞》曰:手面與身形也,天寒則裂地凌冰,或手足懈墮,然而其面不衣,何也?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熱甚寒,不能勝之也。

東垣曰: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火上獨燎其面,蓋陽明經多氣多血,又兼挾風熱上行,諸陽皆會於頭面,故令面熱如醉。治宜先散其風熱,或以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犀角,疏下兩三行,徹其本熱,散其風熱,以升麻湯加黃連主之。

馮魯瞻曰:手足六陽之經,皆上至於頭,而惟陽明胃脈,起鼻交頞中,入上齒中,挾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故人之面部,陽明之所屬也。其或胃中有熱,有鬱火,則面熱,升麻湯加黃連;若風熱內甚而上攻,令人面目浮腫,或面鼻紫色,或風刺癮疹,隨證治之。

白話文:

面熱門主論

《靈樞》說:手和臉與身體的形狀有關。天氣寒冷時,地會裂開,冰會凌駕一切,人的手腳也會冰冷無力,但臉卻不會凍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它們的血氣都會上行到臉部,並流經面部的孔竅。精氣上行到眼睛,形成視覺;別氣上行到耳朵,形成聽覺;宗氣上行到鼻子,形成嗅覺;濁氣從胃部出來,流經嘴唇和舌頭,形成味覺;這些氣的津液都會上行熏蒸面部,而且臉部的皮膚厚實,肌肉堅韌,所以即使天氣很冷或很熱,也不容易受到影響。

李東垣說:飲食不節制就會導致胃病,胃病會導致氣短、精神不足,並產生很大的熱量,有時這種熱會單獨灼燒面部,這是因為陽明經氣血充盛,又夾雜著風熱上行,全身的陽氣都匯聚於頭面部,所以導致面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治療應該先散去風熱,可以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犀角,瀉下兩三次,徹底清除本來的熱邪,散去風熱,再用升麻湯加黃連來治療。

馮魯瞻說:手足六陽經都上行到頭部,但只有陽明胃經,從鼻樑與印堂之間開始,進入上齒,沿著嘴巴環繞嘴唇,循行於頰車,上行到耳前,經過客主人穴,所以人的面部都屬於陽明經所管轄的範圍。如果胃中積熱,有鬱火,就會導致面部發熱,可以用升麻湯加黃連治療;如果風熱內盛而上攻,導致面部浮腫,或者面部和鼻子發紫,或者出現風疹、癮疹,就要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

5. 面熱門主方

升麻加黃連湯,治面熱。

升麻,葛根(各一錢),白芷(七分),炙甘草,白芍,生犀角,川芎,荊芥穗,薄荷(各五分),黃連(酒炒四分),水煎溫服。

白話文:

面熱門主方:升麻加黃連湯,用於治療面部發熱。

藥方組成:升麻、葛根(各一錢)、白芷(七分)、炙甘草、白芍、生犀角、川芎、荊芥穗、薄荷(各五分)、黃連(酒炒四分),水煎服,溫服。

6. 面寒門主論

馮魯瞻曰:胃中有寒則面寒,宜先以附子理中湯,溫其中氣,次以升麻湯加附子主之。

白話文:

馮魯瞻說:胃裡有寒氣就會導致臉色冰冷,應該先用附子理中湯溫暖胃氣,然後再用升麻湯加附子來治療。

7. 面寒門主方

升麻加附子湯,治面寒。

升麻,葛根,白芷,黃耆,熟附子(各七分),炙甘草,人參,草豆蔻(各五分),益智仁(三分),連須蔥頭二莖,水煎溫服。

白話文:

面寒門主方:

升麻加附子湯治療臉部冰冷。藥方組成:升麻、葛根、白芷、黃耆、熟附子(各七分)、炙甘草、人參、草豆蔻(各五分)、益智仁(三分)、連鬚蔥頭兩根,水煎服,溫服。

8. 面痛門主論

馮魯瞻曰:面痛為火,蓋諸陽之匯,皆在於面,而火,陽也;心之華在面,而心,君火也。然暴痛多由火實,久痛多因血虛,蓋胃主正面,而以腸胃為市,因飲食之熱毒聚於中,則發於外,故為痛。更有過勞與飢則痛者,此中氣不足也。

白話文:

面痛門主論

馮魯瞻說:臉痛是因為火邪,因為全身陽氣的匯聚都在臉上,而火屬陽;心的外在表現(華)在臉上,而心臟屬君火。然而,突然發生的疼痛大多是因為火邪實證,長期疼痛大多是因為血虛。因為胃經主管臉部正面,而腸胃如同集市般,飲食中的熱毒聚集在裡面,就會表現在外面,所以引起疼痛。還有因為過度勞累和飢餓而疼痛的,這是因為中氣不足。

9. 粉花瘡門主論

澄曰:粉花瘡多生於室女,火浮於上,面生粟累,或痛或癢,旋滅旋起。亦有婦女好搽鉛粉,鉛毒所致。兼有欲後汗出,迎風揮扇而生。

白話文:

粉花瘡大多發生在未婚女子身上,體內虛火旺盛,臉上長出許多像小米粒一樣的小疹子,有的會痛有的會癢,反反覆覆地消退又長出來。也有些婦女因為經常擦拭鉛粉,導致鉛中毒而產生這種症狀。此外,有些人還會在房事後出汗,或是迎風揮扇後誘發粉花瘡。

10. 粉花瘡門主方

婦女面上粉花瘡

鉛粉(五錢),輕粉(五分),枯礬(三分)

研勻,菜油調稠塗磁碗底內,外用蘄艾一兩,放炭火上燒煙燻碗內,待艾盡為度,覆地上出火毒。逐早搽面上,瘡自愈。

驗方,上淨桶出恭時,用粗紙先從臉往下一揩,再揩恭,隨手擲淨桶內,數次自消。

又方,乾荷葉揉碎,每用五分,每日沖滾湯服之,久服之自消。

白話文:

粉花瘡門主方:

治療婦女臉上粉刺的偏方。將鉛粉五錢、輕粉五分、枯礬三分研磨均勻,用菜油調成糊狀,塗抹在瓷碗底部。另取艾草一兩,放在炭火上燃燒,用艾煙燻碗內,待艾草燒盡為止,以去除火毒。每天早上將藥膏塗抹在臉上,粉刺就會自行痊癒。

驗方一:上廁所時,先用粗紙從臉部向下擦拭,再擦拭肛門,擦完後立即丟進廁所,重複幾次,粉刺就會自行消退。

驗方二:將乾荷葉揉碎,每次取五分,每天用滾水沖泡服用,長期服用即可痊癒。

11. 面遊風毒門主論

王肯堂曰:面遊風毒,此積熱在內,或多食辛辣厚味,或服金石剛劑太過,以致熱壅上焦,氣血沸騰而作,屬足陽明胃經。初覺微癢如蟲蟻行,搔損則成瘡,痛楚難經。(《準繩》)

《心法》曰:此症生於面上,初發面目浮腫,癢若蟲行,肌膚乾燥,時起白屑,細如魚鱗,次後極癢;抓破濕熱盛者津黃水,風燥盛者津血,痛楚難堪。皆由平素血燥,過食辛辣厚味,以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成。癢甚者、宜消風散痛,甚者宜服黃連消毒飲,外搽摩風膏。

白話文:

面遊風毒門主論

王肯堂認為,臉上出現遊走性的風毒,是因為體內積聚了過多的熱邪。這可能是因為經常食用辛辣厚味的食物,或是服用金石類藥物過量所致,導致上焦熱盛,氣血沸騰而發病,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病症。初期感覺輕微瘙癢,像蟲蟻爬行一般,若抓撓破損則會形成潰瘍,疼痛難忍。

《心法》記載:這種病症發生在臉上,初期表現為面部浮腫,瘙癢如同蟲蟻爬行,皮膚乾燥,有時出現細小的白色皮屑,像魚鱗一樣,接著瘙癢加劇;抓破後,濕熱盛者會流出黃色黏液,風燥盛者則會流血,疼痛難以忍受。這些都是因為平素血燥,過食辛辣厚味的食物,導致足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引起的。瘙癢嚴重者,應該服用消風散痛的藥物;非常嚴重者,應該服用黃連消毒飲,並在外塗抹摩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