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三 (18)
卷三十三 (18)
1. 聶氏痧疹論(麻疹同)
歷今千百餘年,誰辨其非?予不得已,特表而出之曰:痘與疹俱出命門。或曰:痘出五臟,疹出六腑,前人著書立說,極其詳悉,歷今千百餘年,無有議其非者,今子一旦遽云痘與疹俱出命門,豈不好奇涉怪,藉此至微至隱之形,指此至精至密之理,無可端倪之臟腑,莫可測度之命門,而言前此之非是,不亦私相悖謬乎?誠恐今之議者,烏知後人之不議今乎?予應之曰: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物雖有定名有定理,而不知有不盡也。
予所云疹與痘,俱出於命門,非無徵而敢云然也。夫未出痘之先,疹出多次俱不作正疹之數,必俟大痘既出之後,或隔一兩月,或隔半年一年,或三五七年之久,遇正疹之時,氣感而發之,一出則不復出矣。
或又問曰:子言胎毒藏於命門,言之固深切著明也,當出痘之時,胎毒固發出而為痘,何不並發出而為疹乎?必待隔一兩月,或半年一年之久而始出疹,是胎毒在命門之中,止隨痘之氣而出痘,不隨痘之氣而出疹乎?予曰:正在此分陰陽五行也。天以陰陽五行變化,痘疹生焉,人居氣化之中,感痘氣而出痘,感疹氣而出疹,一定不易之理,決無痘與疹同出之事。
或又問曰:子著定論,前言痘有夾疹而出者,今言痘與疹不同出,何前後之紕繆若是乎?予言痘至回水結痂之際,復又身熱,遍身上下通紅,名蓋痘疹。又名解毒疹,今言出痘之後,必俟隔一兩月,或隔半年一年,三五七年之久,遇正疹之時氣感而發之,一出則不復出,是此回水結痂之際,所出之疹,作不得正疹乎?予曰:痘有夾疹之證,當痘出之際,發熱蒸蒸,脾肺兩家風熱亦隨之而出現,故不甚關利害,止用黑參升麻湯一劑,而疹自消散,痘出亦輕;若夫回水結痂之際,復又發熱,遍身上下通紅,細看痘粒膿漿充足,此乃蓋痘解毒之疹也。曰蓋痘者,痘之上蓋一層疹也。
曰解毒者,此疹一出,可以解痘後之毒也。宜用大連翹飲加煅石膏、花粉、淡竹葉各一錢,以清解其餘熱。此等證候,蓋因灌漿之時,痘必稠密,極力用藥催漿,過於補劑,熱滯脾肺,故出此疹,余歷年久,見證多透徹造化之機緘,究竟精微之奧妙,不敢私之家傳,用以公之於同志者。又曰:痘瘡形如痘,麻疹形如麻,皆象其形而名之也,昔人皆曰胎毒,言之誠是。
蓋以出一次則不復出,其為胎毒可知,然又曰痘出五臟,疹出六腑,以訛傳訛,誰知有命門?予於痘瘡論中言之極其詳矣。夫所謂胎毒者,人於胚胎之初,受氣於父,成形於母,是父精母血之毒,已凝聚於陽施陰受之始,豈待成胎之後,欲火不節,厚味不忌,降生之頃,咽其血而後有是毒也。
若以胎毒言之,不論富貴貧賤,人人俱有,然於中有輕清重濁之分,是以出疹有順逆險三等之別,揆其因由,天地有非常之氣,陰陽鼓舞即有非常之令,鼻聞其氣,傳入於肺,肺復傳於各臟,漸次傳入於命門,夫然後五臟之邪氣內侵,命門之胎毒外透,正疹從此而發矣。
白話文:
歷經數千年,有誰能辨別其中的錯誤呢?我不得已,只好特別將我的見解提出來說明:痘瘡和疹子都源自命門。有人說:痘瘡出自五臟,疹子出自六腑,前人著書立說,論述非常詳細,經歷數千年,沒有人質疑其錯誤。現在你突然說痘瘡和疹子都出自命門,豈不是太過奇特怪異?竟然用這麼微小隱晦的現象,來指稱這麼精細微妙的道理,認為沒有明顯端倪的臟腑,難以測度的命門,而說前人的說法不對,這不是太過於自相矛盾了嗎?我實在擔心現在質疑我的人,哪裡知道後人不會反過來質疑現在的他們呢?我回答說:天下的事物,沒有不合道理的,只是人們對道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所以事物雖然有既定的名稱和道理,但要知道還有尚未被了解的部分。
我所說的疹子和痘瘡都出自命門,並非沒有根據就敢這樣說的。在還沒有出痘瘡之前,疹子可能多次出現,但都不是真正的麻疹。必須等到出過痘瘡之後,或許過一兩個月,或許過半年一年,或許是三五年之久,遇到真正的麻疹時,受到氣的感應而發作,一旦發作就不會再出第二次了。
或許又有人問:你說胎毒藏於命門,這說法確實深刻明瞭,那麼出痘瘡的時候,胎毒既然發出來成了痘瘡,為何不一併發出來成為疹子呢?一定要等到一兩個月,或者半年一年之後才出疹子,難道胎毒在命門之中,只會隨著痘瘡的氣而出痘瘡,不會隨著痘瘡的氣而出疹子嗎?我說:關鍵就在於區分陰陽五行。天地以陰陽五行變化,才產生痘瘡和疹子,人生活在氣化的過程中,感應到痘瘡的氣就出痘瘡,感應到疹子的氣就出疹子,這是固定不變的道理,絕不會有痘瘡和疹子同時發生的情況。
或許又有人問:你之前確定地說痘瘡有夾帶疹子一同發出的情況,現在又說痘瘡和疹子不是同時發出的,為何前後說法如此矛盾呢?我說,痘瘡在水泡消退結痂的時候,如果又再次發熱,全身通紅,就叫做「蓋痘疹」,又名「解毒疹」。我現在所說的出痘瘡之後,必須等一兩個月,或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之後,遇到真正麻疹的氣才會發作,一旦發作就不會再出第二次,那麼這種水泡消退結痂時所出的疹子,可以算是真正的麻疹嗎?我說:痘瘡確實有夾帶疹子的現象。當痘瘡發作時,發熱蒸騰,脾肺的風熱也會跟著出現,所以並不會太過嚴重,只要用黑參升麻湯一劑,疹子自然就會消散,痘瘡發作的程度也會減輕。至於水泡消退結痂時又發熱,全身通紅,仔細看痘瘡的膿液充足,這就是蓋在痘瘡上的解毒疹。所謂「蓋痘」,就是說疹子蓋在痘瘡之上。「解毒」的意思是說,這個疹子一發出來,就可以解除痘瘡之後的餘毒。應該用大連翹飲加煅石膏、花粉、淡竹葉各一錢來清除剩餘的熱氣。這些病症的產生,是因為在痘瘡長膿漿的時候,痘瘡必然密集,用力用藥催膿,過度使用補藥,熱氣滯留在脾肺,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疹子。我多年來觀察,看到的病例很多,已經徹底了解造化的奧妙,以及精微的道理,不敢將家傳的祕方私藏,願意公開給志同道合的人。還說:痘瘡的形狀像痘,麻疹的形狀像麻,都是依照它們的形狀來命名的。古人都說這是胎毒,說的確實沒錯。
因為出過一次就不會再出,可以知道這是胎毒所致。然而又說痘瘡出自五臟,疹子出自六腑,以訛傳訛,誰又知道有命門呢?我在痘瘡論中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所謂的胎毒,是人在胚胎形成的初期,從父親那裡接受精氣,在母親體內成形,是父親的精和母親的血所產生的毒素,已經在陰陽交合的初始就凝聚了,難道要等到成胎之後,欲火不節制,飲食不忌口,出生時喝了血之後才會有這種毒素嗎?
如果說到胎毒,無論富貴貧賤,人人都有,只是有輕微、清澈和嚴重混濁的區別,所以出疹子會有順利、逆反和危險三種不同的狀況。探究其原因,天地間有不尋常的氣,陰陽鼓動就會有不尋常的氣候,鼻子聞到這種氣,傳入肺部,肺部再傳給各個臟器,漸漸傳入命門,然後五臟的邪氣向內侵襲,命門的胎毒向外透發,真正的麻疹就從這裡開始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