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三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三 (9)

1. 痘疹門主方

代天宣化丸(嘉靖甲午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八、九,乃一厄也,時有預服三豆湯,絲瓜辰砂散,乃方書所載預解痘毒之法,靡不用之,未見其效。予竊思痘疹疫癘之毒,因歲運災眚之變,難以藥解,而人事未盡,又不可委之天數也。於是檢閱古方,乃於《韓氏醫通》得五瘟丹,以五運為主,喜曰此解毒神藥也。依方修合,施售與人,但服之者,莫不輕疏,人皆神之,故名之。)

甘草(甲己年為君,土),黃芩(乙庚年為君,金),黃柏(丙辛年為君,水),黃連(戊癸年為君,火),山梔(丁壬年為君,木),連翹(佐),牛蒡子(佐),山豆根(佐)

先視其年所屬者為君,次四味為臣,君藥倍用,臣藥減半,佐視臣又減半,共為極細末,於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麵糊丸,辰砂為衣,竹葉煎湯下。

快斑湯,治起發遲。

人參(五分),當歸,防風,木通(各一錢),甘草(三分),木香,紫草,蟬蛻(各二分),水煎服。

內托散(治氣血虛損,或風穢沖觸,使瘡毒內陷,伏而不出,或出而不勻快,此活血勻氣,調胃補虛,內托使之盡出,易收易靨。)

人參,黃耆,當歸(各二錢),川芎,桔梗,厚朴(薑汁炒),白芷,生甘草(各一錢),木通,肉桂(各三分)

此方紅紫黑陷屬熱毒者,去肉桂,加紫草、紅花、黃芩。若淡白陷黑陷伏屬虛寒者,加丁香救里,肉桂救表。當貫而不貫者,倍參耆當歸煎熟,入人乳好酒溫服。泄瀉加丁香、乾薑、肉豆蔻。

真人解毒湯,治痘母。

忍冬花(八兩),甘草節(一兩),木通,荊芥,防風,連翹(各三錢)

分三劑,水酒各半煎,以腫消痘出為度。

紫草飲,治痘瘡黑陷不起。

紫草,芍藥,麻黃,當歸,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加味四聖散,治痘黑陷倒陷。

紫草,木通,木香,黃耆(炙),川芎,甘草,人參(各等分),蟬蛻(十個)

糯米百粒,水煎服。

元參地黃湯,治痘疹衄血。

元參,生地,丹皮,山梔,甘草,升麻(各五分),白芍(一錢),蒲黃(炒五分),水煎服。

神應膏,敷護防痘入目。

黃柏(一兩),甘草(四兩),真綠豆粉(一兩五錢),紅花(二兩)

研細末。胭脂水同蜜調塗兩眶四畔痘上。

麻黃湯,治痘初發熱而喘。

麻黃,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加倍,一方無石膏有桑白皮)

臘茶葉一錢煎服。

清金散火湯,治痘疹初發熱而喘。

麻黃,蘇葉,桔梗,牛蒡子(炒),甘草

水煎服。如腹脹加厚朴、大腹皮。大小便秘加炒葶藶、梔子。

粉撲法,治汗出太多不止。

黃連,牡蠣粉,刺貝母(各五錢),粳米粉(一升)

為細末撲身上。

白話文:

代天宣化丸

在嘉靖甲午年春天,痘疹疫情嚴重,許多人因此喪命,可以說是一場大災難。當時,人們會預先服用三豆湯或絲瓜辰砂散,這些都是醫書上記載可以用來預防痘疹毒的方法,但試過之後,卻沒有看到效果。我私下認為,痘疹等傳染病的毒,是受到年運和災禍影響而產生的,很難用藥物來解決,但人事方面也不能不做努力,不能完全歸咎於天命。因此,我查閱了許多古籍,在《韓氏醫通》中找到了五瘟丹,這個方子以五運為主要考量,我認為這是解毒的良藥。依照這個方子配製後,分售給需要的人,服用的人都覺得效果很好,所以大家把它當作神藥,因此命名為「代天宣化丸」。

這個藥方的組成是:

  • 甘草(甲己年為君藥,屬土)
  • 黃芩(乙庚年為君藥,屬金)
  • 黃柏(丙辛年為君藥,屬水)
  • 黃連(戊癸年為君藥,屬火)
  • 山梔(丁壬年為君藥,屬木)
  • 連翹(輔助藥)
  • 牛蒡子(輔助藥)
  • 山豆根(輔助藥)

首先要看當年是哪個天干年,選用相對應的君藥,然後其他四種君藥作為臣藥。君藥的用量要加倍,臣藥減半,輔助藥的用量比臣藥再減半。將所有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在冬至這天配製。用雪水煮升麻汁調成麵糊,將藥粉做成丸子,外層裹上辰砂。服用時,用竹葉煎湯送服。

快斑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疹發作遲緩的情況。

  • 人參(五分)
  • 當歸
  • 防風
  • 木通(各一錢)
  • 甘草(三分)
  • 木香
  • 紫草
  • 蟬蛻(各二分)

用水煎服。

內托散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氣血虛弱,或是受到穢氣衝擊,導致痘毒內陷,潛伏不發,或是發出不均勻快速的情況。這個方子可以活血調氣,健脾補虛,將內陷的毒素托出,使痘疹容易收口痊癒。

  • 人參
  • 黃耆
  • 當歸(各二錢)
  • 川芎
  • 桔梗
  • 厚朴(用薑汁炒過)
  • 白芷
  • 生甘草(各一錢)
  • 木通
  • 肉桂(各三分)

痘疹顏色呈現紅紫黑,屬於熱毒的,去掉肉桂,加入紫草、紅花、黃芩。痘疹顏色淡白,內陷,屬於虛寒的,加入丁香來溫補裡部,肉桂來溫補體表。如果痘疹發出但不連貫的,將人參、黃耆、當歸的用量加倍煎煮,加入人乳和好酒溫熱服用。如果出現腹瀉,加入丁香、乾薑、肉豆蔻。

真人解毒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疹初期的症狀,俗稱痘母。

  • 忍冬花(八兩)
  • 甘草節(一兩)
  • 木通
  • 荊芥
  • 防風
  • 連翹(各三錢)

將藥材分成三份,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直到腫脹消退,痘疹順利發出為止。

紫草飲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瘡顏色發黑,難以發出的情況。

  • 紫草
  • 芍藥
  • 麻黃
  • 當歸
  • 甘草(各等分)

用水煎服。

加味四聖散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疹發黑內陷或倒陷的狀況。

  • 紫草
  • 木通
  • 木香
  • 黃耆(炙過)
  • 川芎
  • 甘草
  • 人參(各等分)
  • 蟬蛻(十個)

加入一百粒糯米,用水煎服。

元參地黃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疹引起的流鼻血。

  • 元參
  • 生地
  • 丹皮
  • 山梔
  • 甘草
  • 升麻(各五分)
  • 白芍(一錢)
  • 蒲黃(炒過,五分)

用水煎服。

神應膏

這個藥膏用來塗抹,保護眼睛,防止痘疹侵入眼睛。

  • 黃柏(一兩)
  • 甘草(四兩)
  • 真綠豆粉(一兩五錢)
  • 紅花(二兩)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胭脂水和蜂蜜調勻,塗在眼睛周圍以及痘疹上。

麻黃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疹初期發燒並且喘的狀況。

  • 麻黃
  • 杏仁
  • 甘草(各等分)
  • 石膏(用量加倍,另一種方子沒有石膏,而是用桑白皮代替)

用臘茶葉一錢煎服。

清金散火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痘疹初期發燒並且喘的狀況。

  • 麻黃
  • 蘇葉
  • 桔梗
  • 牛蒡子(炒過)
  • 甘草

用水煎服。如果出現腹脹,加入厚朴、大腹皮。如果大小便不通暢,加入炒葶藶子、梔子。

粉撲法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汗流不止的情況。

  • 黃連
  • 牡蠣粉
  • 刺貝母(各五錢)
  • 粳米粉(一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撲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