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 (13)
卷二 (13)
1. 論脈證名狀二十六種所主病證
微脈之診,按之則軟小而極微,其主虛也。真氣復者生,邪氣勝者危;瘡腫之病潰後,脈微而勻舉自差也。
遲脈之診,按舉來遲,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狀似緩而稍遲。痼疾得之,則善;新疾得之,則正氣虛憊。瘡腫得之,潰後自痊。
緩脈之診,按舉似遲而稍疾於遲。仲景曰: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澀,陰陽同等謂之緩。脈見長緩,百疾自瘳;凡諸瘡腫潰後,其脈澀遲緩者,皆易愈,以其脈候相應,是有胃氣也。
沉脈之診,舉之不足,按之方見如爛綿,其主邪氣在臟也。水氣得之則逆,此陰脈也;瘡腫得之,邪氣深也。
伏脈之診,比沉而伏,舉之則無,按之至骨方得,與沉相類,而邪氣益深矣。
虛脈之診,按之不足,遲大而軟,輕舉指下豁然而空。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氣養血也。
軟脈之診,按之如帛在水中,極軟而細,亦謂之濡。其主胃氣弱,瘡腫得之,補虛排膿托裡。
弱脈之診,似軟而極微,來遲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脈,綿綿如瀉漆之絕。其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大抵瘡家沉遲濡弱,皆宜托裡。
促脈之診,按之則去數,來時一止而復來。仲景曰:陽盛則促,主熱蓄於裡也,下之則和,瘡腫脈促,亦急下之。
結脈之診,按之則往來遲緩,時一止而復來。仲景曰:陰盛則結。經曰:促結則生,代則死。
代脈之診,按之則往來,動則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曰代脈也。因其止有常數而不忒,如十動一止,雖數十次,皆見於十動之後;如二十動一止,雖數十次,皆見於二十動之後。代者,氣衰也,諸病見之不祥。大凡瘡腫之病,脈促結者難治,而況是代脈乎!
動脈之診,見於關上,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動搖者是也。《脈經》曰:陰陽相搏,故謂之動。動於陽則陽氣虛而發厥,動於陰則陰氣虛而發熱,是陽生於尺而動於寸,陰生於寸而動於尺,不可不辨也。
《脈訣》曰:氣血沉澀脈來緊,身有痛處,即發瘡疽之兆。身應發熱,脈浮數,人反惡寒,即為瘡疽之萌。
張仲景曰:脈數不時見,則生惡瘡。
又曰:肺脈俱數則生瘡。
又曰:脈實大洪大,初起為病進,已潰為邪氣未退。
又曰:脈沉實沉伏,初起主邪氣深伏,難痊,潰為餘毒。
又曰:脈芤、澀、遲、緩,潰後為脈證相應,無妨,若短細則將變證,此六脈宜於潰後,不利於初起。
又曰:脈浮大浮數,初起為邪正相搏,有餘,若促結則非吉兆,此六脈宜於初起,不利於潰後。
朱丹溪曰:脈數,熱也,多兼實,陽證之所由生,若兼虛,後必陷為陰。脈遲,寒也,多兼陰證之所由生,若兼實,後必返為陽。
王肯堂曰:脈沉實,發熱煩躁,外無焮赤痛,其邪深在裡,宜先疏通,以絕其源。
白話文:
微脈:輕輕按壓時感覺脈搏很細小,幾乎摸不到,這通常表示身體虛弱。如果虛弱的身體恢復正常,就會好轉,如果邪氣戰勝正氣,病情就會危險。如果是瘡瘍腫脹的疾病,潰破後脈象微弱但均勻,表示身體正在好轉。
遲脈:按壓時感覺脈搏來得慢,大約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感覺像緩脈但又稍慢一點。如果是慢性疾病出現這種脈象,是好現象;如果是新發的疾病出現這種脈象,表示身體的氣血非常虛弱。如果是瘡瘍腫脹的疾病,潰破後出現遲脈,表示身體正在康復。
緩脈:按壓時感覺脈搏比遲脈稍快一點。張仲景說:陽脈是浮大而柔和,陰脈是浮大而澀滯,陰陽脈象相同就稱為緩脈。如果脈象出現長緩,表示各種疾病都會好轉;一般來說,瘡瘍腫脹潰破後,如果脈象是澀、遲、緩的,都容易痊癒,因為這種脈象表示身體的胃氣還在。
沉脈:輕輕按壓感覺不到脈搏,用力按壓才能摸到,感覺像爛棉花一樣,這通常表示邪氣在內臟。如果體內有水氣的人出現沉脈,表示病情會加重,這是陰脈的表現。如果是瘡瘍腫脹的疾病出現沉脈,表示邪氣已經深入體內。
伏脈:比沉脈更深,輕輕按壓完全感覺不到,用力按壓到骨頭邊緣才能摸到,和沉脈相似,但表示邪氣更深了。
虛脈:按壓時感覺脈搏無力,跳動慢而大且軟,輕輕按壓時感覺空空的。中醫經典說:脈搏虛弱表示血虛,血虛會導致身體寒冷,陽氣不足。如果是瘡瘍腫脹的疾病出現虛脈,應該用補氣血的藥物來扶助正氣。
軟脈:按壓時感覺脈搏像絲綢在水中一樣,非常柔軟細小,也稱為濡脈。通常表示胃氣虛弱。如果是瘡瘍腫脹的疾病出現軟脈,應該用補虛、排膿、托裡的方法來治療。
弱脈:像軟脈一樣但更微弱,跳動很慢而且感覺不太清楚。張仲景說:微弱的脈象,像滴落的漆油快要斷絕一樣。通常表示氣血都虛弱,精氣不足,一般來說,瘡瘍患者如果脈象是沉、遲、濡、弱的,都適合用托裡的方法治療。
促脈:按壓時感覺脈搏跳動很快,而且跳動時會突然停頓一下再繼續跳動。張仲景說:陽氣過盛會導致促脈,表示體內有熱邪積聚,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瘡瘍腫脹患者脈象是促脈,也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結脈:按壓時感覺脈搏跳動緩慢,而且會不時停頓一下再繼續跳動。張仲景說:陰氣過盛會導致結脈。中醫經典說:促脈、結脈是病情好轉的徵兆,代脈則是不好的徵兆。
代脈:按壓時感覺脈搏跳動時會突然停止,不能自己恢復跳動,過一段時間後才再次跳動,這稱為代脈。代脈的停止跳動次數是有規律的,例如跳十次停一次,或跳二十次停一次,雖然重複多次都遵循這個規律。代脈表示身體氣衰弱,各種疾病出現代脈都不好。一般來說,瘡瘍腫脹的疾病,如果脈象是促、結的,就已經很難治療了,更何況是代脈呢!
動脈:脈象出現在寸關部位,沒有頭尾,像豆子大小,跳動得很明顯。《脈經》說:陰陽之氣互相搏擊,所以稱為動脈。如果動脈出現在陽部位,表示陽氣虛弱而發厥(手腳冰冷);如果動脈出現在陰部位,表示陰氣虛弱而發熱。陽氣從尺部生發而運行到寸部,陰氣從寸部生發而運行到尺部,必須仔細辨別。
《脈訣》說:氣血沉澀,脈象緊張,表示身體有疼痛的地方,可能是要發瘡癰的徵兆。如果身體發熱,脈象浮數,但人反而覺得怕冷,也可能是瘡癰要發作的徵兆。
張仲景說:脈象跳動很快而且不規律,表示會長惡瘡。
又說:肺脈跳動很快也表示會長瘡。
又說:脈象強大有力,表示疾病剛開始發展,如果瘡瘍已經潰破,表示邪氣還沒有消退。
又說:脈象沉實或沉伏,表示疾病剛開始時邪氣深藏在體內,難以痊癒,如果瘡瘍潰破,表示還有餘毒。
又說:脈象是芤、澀、遲、緩,如果瘡瘍潰破後出現這些脈象,表示脈象和病情相符合,沒有問題。如果脈象短而細,表示病情將要發生變化。這六種脈象適合在瘡瘍潰破後出現,不適合在疾病剛開始時出現。
又說:脈象浮大或浮數,表示疾病剛開始時正邪之氣互相搏鬥,身體還有餘力抵抗,但如果脈象是促或結,就不是好徵兆。這六種脈象適合在疾病剛開始時出現,不適合在瘡瘍潰破後出現。
朱丹溪說:脈象跳動快,表示身體有熱,通常也表示身體強壯,是陽證的表現。如果脈象跳動快但又虛弱,病情之後會轉變為陰證。脈象跳動慢,表示身體有寒,通常也表示陰證的表現。如果脈象跳動慢但又有力,病情之後會轉變為陽證。
王肯堂說:脈象沉實,而且發熱煩躁,但體表沒有紅腫疼痛,表示邪氣深藏在體內,應該先疏通身體,解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