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 (12)
卷二 (12)
1. 論三因脈證歌
內因脈(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喜怒傷心脈必虛,思傷脾脈結中居,因憂傷肺脈必澀,怒氣傷肝脈更濡,恐傷於腎脈沉是,緣驚傷膽動相須,脈緊因悲傷胞絡,七情氣口內因之。
外因脈(風寒暑濕燥火,內應人迎。)緊則傷寒腎不移,虛因傷暑向胞推,澀緣傷燥須觀肺,細緩傷濕要觀脾,浮則傷風肝部應,弱為傷火察心知,六邪合脈須當審,免使將寒作熱醫。
不內不外因脈,勞神役慮定傷心,虛澀之中仔細尋,勞役陰陽傷腎部,忽然緊脈必相侵,房帷任意傷心絡,微澀之中宜忖度,疲極筋力更傷肝,指下尋之脈弦弱,飲食飢飽定傷脾,未可輕將一例推,飢則緩弦當別議,若然滑實飽無疑,叫呼損氣因傷氣,燥弱脈中宜熟記,能推不內外中因,生死吉凶都在是。
白話文:
論三因脈證歌
內在原因引起的脈象變化,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相關,這些情緒會影響到臟腑經絡。喜怒傷心,導致心脈虛弱;思慮過度傷脾,脾脈阻塞;憂愁傷肺,肺脈澀滯;大怒傷肝,肝脈濡弱;害怕傷腎,腎脈沉細;驚恐傷膽,膽脈跳動;悲傷傷及胞絡,脈象緊縮。總之,七情影響臟腑,從脈象上可以反映出來。
外在原因引起的脈象變化,與六邪(風寒暑濕燥火)相關,這些邪氣會影響人迎脈。脈象緊則傷寒,腎經受累;脈象虛則傷暑,胞絡受影響;脈象澀則傷燥,肺經受損;脈象細緩則傷濕,脾經受累;脈象浮則傷風,肝經受影響;脈象弱則傷火,心經受損。六邪的影響必須仔細審察脈象,以免誤將寒邪當作熱邪治療。
既非內在原因,也非外在原因引起的脈象變化,與勞累思慮有關。勞心傷神,會導致心脈虛弱或澀滯;勞役過度,陰陽失調,會傷及腎經;突然脈象緊縮,可能是勞累所致;房事過度會傷及心絡;脈象微澀,需要仔細判斷;過度疲勞會傷及肝經,脈象弦弱;飲食不節傷脾,脈象緩或弦;不能一概而論,飢餓時脈象緩弦,飽食時脈象滑實;哭喊損傷氣血;燥熱也會導致脈象虛弱。 總之,能判斷出內外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脈象變化,就能推斷疾病的生死吉凶。
2. 論脈證名狀二十六種所主病證
夫脈之大體二十六種,此診候之紀綱也。細而論之,毫釐少差,舉治必遠。總而言之,逆從虛實,陰陽而已,兩者議之,以要其中,謹於諸家脈法中撮其機要,刪去繁蕪,載其精義。
浮脈之診,浮於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再再尋之,狀如太過,瞥瞥然見於皮毛間,其主表證,或為風,或為虛。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浮而數者,熱也;浮數之脈應發熱,其不發熱而反惡寒者,瘡疽之謂也。
洪脈之診,似浮而大,按舉之則泛泛然滿三部,其狀如水之洪流,波之湧起,其主血實積熱瘡腫。論曰:脈洪大者,瘡疽之病進也。如瘡疽結膿未成者,宜下之;膿潰之後,脈見洪大,則難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滑脈之診,實大相兼,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累累然滑也,其主或為熱,或為虛,此陽脈也。瘡疽之病,膿未潰者,宜內消也;膿潰之後,宜托裡也;所謂始為熱,而繼為虛也。
數脈之診,按之則呼吸之間動及六至,其狀似滑而數也。若浮而數,則表熱也;沉而數,即裡熱也。又曰:諸數為熱。仲景曰:脈數不時見,則生惡瘡也。又曰:肺脈洪數,則生瘡也,診諸瘡洪數者,里欲有膿結也。
散脈之診,似浮而數,按之則散而欲去,舉之則大而無力,其主氣實而血虛,有表有里。瘡腫膿潰之後而煩痛,尚未痊退者,診其脈洪滑粗散,難治也,以其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肌體沉重,肺脈大而斃,謂浮散者也。
芤脈之診,似浮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其主血虛,或為失血。瘡腫之病,診得芤脈,膿潰後易治,以其脈病相應也。
長脈之診,按之得洪大而長,出於本位,其主陽氣有餘也。傷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長而緩者,胃脈也,百病皆愈,謂之長則氣治也。
牢脈之診,按之則實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堅之意,若瘰癧結腫,診得牢脈者,不可內消也。
實脈之診,按舉有力而類結曰實。經曰:邪氣甚則實,久病則虛,人得此最忌。瘡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氣與臟腑俱實故也。
弦脈之診,按之則緊而弦,其似緊者為弦,如按弦而不移,緊如內繩而轉動,以此為異。春脈浮弦而平,不時見則為飲為痛,主寒主虛。瘡疽論曰:弦洪相搏,外緊內熱,欲發瘡疽也。
緊脈之診,似弦而緊,按之如切繩而轉動,其主切痛積癖也。瘡腫得之,氣血沉澀也,亦主痛也。
澀脈之診,按之則散而復來,舉之則細而不足,脈澀,則氣澀也,亦主血虛瘡腫。潰後得之無妨也。
短脈之診,按舉則不及本位。《內經》曰:短則氣病,以其無胃氣也。諸病脈短,皆難治也;瘡腫脈短,真氣短也。
細脈之診,按之則縈縈如蜘蛛之絲而欲絕,舉之如無而似有,細而微,其主亡陽。瘡腫之病,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裡虛而欲變證也。
白話文:
論脈證名狀二十六種所主病證
脈象大致可分為二十六種,這是診斷的綱要。但仔細分析,即使細微的差別,治療方法也會大相徑庭。總而言之,診斷脈象需考慮逆從、虛實、陰陽,掌握這兩方面的關鍵,就能融會貫通。我從各家脈法中擷取精要,去除繁雜內容,只保留其精髓。
浮脈:按之不足,舉之有餘,感覺像是過於充盈,輕輕就能觸及皮膚表面,主要反映表證,可能是風邪或虛證。浮而大散者,屬心;浮而短澀者,屬肺;浮而數者,屬熱;浮數而無發熱反而惡寒者,為瘡疽。
洪脈:似浮而大,按之則滿布三部,如同洪水奔流、波浪湧起,主要反映血實積熱、瘡腫。洪脈大者,表示瘡疽病情加重。若瘡疽尚未成膿,應予以瀉下;膿已潰破,脈象仍洪大,則難以治療;若還伴有腹瀉,則不可救治。
滑脈:脈象充實有力,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滑利,主要反映熱證或虛證,屬陽脈。瘡疽在膿未潰時,宜用內消的方法;膿已潰破,則宜托裡排膿;這說明病情先為熱證,繼而轉為虛證。
數脈:呼吸之間脈搏跳動六次以上,似滑而數。若浮而數,則為表熱;沉而數,則為裡熱。總之,脈數多為熱證。張仲景說:脈數時現時隱,則會生惡瘡;肺脈洪數,也會生瘡;診見瘡疽脈象洪數,則表明裡有膿結。
散脈:似浮而數,按之則散亂無力,舉之則大而無力,主要反映氣實血虛,兼有表裡證。瘡腫膿潰後仍煩痛未癒者,脈象洪滑粗散,難以治療,因其正氣虛弱而邪氣旺盛。肌體沉重,肺脈大而致死,也是浮散脈象的表現。
芤脈:似浮而軟,按之中央空虛,兩邊充實,主要反映血虛,或失血。瘡腫病人診得芤脈,膿潰後較易治療,因其脈象與病情相符。
長脈:按之洪大而長,超出正常位置,主要反映陽氣充盛。傷寒患者出現此脈,宜促進汗出以解表。長而緩者,為胃脈,百病皆愈,說明脈象長則氣盛。
牢脈:按之則實大而弦,沉浮兼見,堅實有力,如瘰癧結腫患者出現此脈象,則不可用內消的方法。
實脈:按之有力而堅實,邪氣盛則脈實,久病則脈虛,此脈象預後最差。瘡疽患者出現此脈,應迅速瀉下,因其邪氣與臟腑俱實。
弦脈:按之則緊而弦,像拉緊的弦,不會移動,緊如內繩而轉動,以此為其特徵。春季脈象浮弦而平,若非時出現則為飲邪或疼痛,主寒主虛。弦洪並見,外緊內熱,將要發瘡疽。
緊脈:似弦而更緊,按之如切繩而轉動,主要反映切痛、積癖。瘡腫患者出現此脈,表示氣血凝滯,亦主疼痛。
澀脈:按之則散亂而後又歸來,舉之則細小而無力,脈澀則氣澀,亦主血虛瘡腫。膿潰後出現此脈則無妨。
短脈:按之不及正常位置。《內經》說:脈短則氣病,因其胃氣不足。各種疾病脈短皆難治,瘡腫脈短,則真氣不足。
細脈:按之細小如蜘蛛絲,欲斷不斷,舉之若有若無,細微而弱,主要反映陽氣衰敗。瘡腫病人,脈來細小而沉緩直行,則裡虛而將要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