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九 (6)
卷九 (6)
1. 論背癰頭開不住
王肯堂曰:癰疽發背,皆營氣不從,逆於肉裡之所生。即成之後,焮腫疼甚,五七日內,或一頭從上開發,或兩頭開闊,上下侵展不住。帝曰:何氣使然?岐伯曰:不善於調養,乃七情之擾,房勞之變,穢氣所撞,惡氣所襲,皆令開而不住。當以內託大補之劑內,加白蘞、白芨等藥服之,外以收斂之藥敷貼淋溻,則聚而不開矣。(《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癰疽長在背上,都是因為營氣運行不順暢,逆行於肌肉組織內而引起的。一旦形成,就會紅腫疼痛劇烈,五到七天內,可能從上面一個部位破潰,也可能從兩個部位破潰,並且向上向下蔓延不止。 皇帝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回答:這是因為平時不善於調養身體,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困擾,房事過度,污穢之氣的侵襲,惡劣之氣的感染,都會導致癰疽潰爛不止。應該服用內託補益的大補方劑,再加入白蘞、白芨等藥物,同時在外敷收斂的藥物,濕敷,這樣就能使癰疽局限住,不再潰爛。
2. 論癰疽內肉不合法
陳實功曰:夫癰疽對口大瘡,內外腐肉已盡,惟結痂時,內肉不黏連者,用軟綿帛七八層放患上,以絹繫緊,將患處壓實數次,內外之肉自然黏連一片,長如生成之肉矣。倘患口仍有未完處,再搽玉紅膏,其肉自平矣。(《正宗》)
白話文:
陳實功說:癰疽這種大而深的瘡瘍,內外腐肉都已清除乾淨,只是結痂時,裡面的肉沒有與外皮黏合,可以用柔軟的棉布疊個七、八層放在患處,再用絹布緊緊綁紮,多次壓實患處,裡外組織就會自然黏合在一起,長成像原本生長出來的肉一樣。如果傷口還有未癒合的地方,再塗抹玉紅膏,肉就會自然平復了。
3. 繃縛背瘡法
陳實功曰:夫發背對口大瘡等疾,已潰流膿時,冬夏宜絹帛四五層放所貼膏藥外,再用棉布見方八寸,四角用蛇皮細帶釘之,安蓋絹上,以帶系在前胸,繃實瘡上,庶使瘡中暖氣不泄,易於腐潰,洗瘡時,預備二繃更換,務要患內暖氣烘者,此法最善。(《正宗》)
澄曰:凡發背潰後,口小內大,大膿已泄,內肉不合,宜用鉛片如鏡,中鑿一眼如錢狀,四邊錐眼,以針穿縫綿布鋪上,夏月則用兩層布鋪,襆上六面釘闊絹帶六條,先將膏藥蓋好,加以新棉,將鉛片鋪合瘡上,先將左右二帶繫緊胸前,再將左上角帶與右下角帶,由左肩向右脅下斜系,右上角帶與左下角帶,由右肩向左脅下斜系,則兩層新肉合成一塊矣,倘左半邊虛處多,右半邊實處多,可將膏外襯棉,左半邊墊厚些,右半邊襯薄些,如右半邊虛處多,亦照此法,總在看瘡取膿揩洗時,留心察其虛實自明。
白話文:
繃縛背瘡法
陳實功說:患有發背、對口大瘡等疾病,膿瘍已經潰破流膿時,不論冬夏都應該在貼膏藥的外面,用四五層絲綢或絹布,再用八寸見方的棉布,四個角用細蛇皮帶釘牢,蓋在絹布上,用帶子繫在前胸,繃緊瘡口,這樣可以使瘡瘍內的溫暖氣息不散失,更容易腐化潰爛。洗瘡的時候,要準備兩塊繃帶替換使用。務必使患處保持溫暖,這是最好的方法。
澄說:凡是發背潰破後,瘡口小而內部大,膿液已經流出,內部肌肉癒合不良的,可以使用像鏡子一樣的鉛片,中間鑿一個像銅錢大小的洞,四邊鑽幾個小孔,用針線縫合棉布鋪在上面,夏天就用兩層布。然後用六條寬絹帶,在六個邊上釘牢。先把膏藥敷好,加上新的棉花,再把鉛片蓋在瘡口上。先把左右兩條帶子繫緊在胸前,再把左上角的帶子和右下角的帶子,從左肩斜向右脅下繫緊;右上角的帶子和左下角的帶子,從右肩斜向左脅下繫緊,這樣就能使兩層新生的肌肉癒合成一塊了。如果左半邊凹陷的地方多,右半邊隆起的地方多,可以在膏藥外面加棉花墊厚左半邊,薄一些右半邊。如果右半邊凹陷的地方多,也按照同樣的方法處理。總之,在察看瘡口、清除膿液、清洗時,要留心觀察瘡口的虛實,自然就能明白了。
4. 論生胬肉
申鬥垣曰:夫瘡瘍已潰,愈加保護,若不謹慎,恐致敗壞,倘七情內亂,怒則傷肝,肝為將軍之官,肝主怒,怒氣盛則刑脾,脾主肉,脾傷則瘡口內脹出,名曰胬肉,胬肉長滿,不能自消,若不去之,雖瘡愈後,肉高硬積,久亦癢痛,倘生面目之端,形容醜怪,乃不知去此之過也。宜為烏梅燒灰,少加輕粉,一上即平,愈後亦無瘡疤也矣。(《啟玄》)
周文採曰:一曰著水,二曰著風,三曰著怒,四乃庸俗醫生以手擠膿核時,用力太重,五乃妄用涼藥,涼了瘡皮,故生胬肉也。(《集驗》)
澄曰:瘡口胬肉,患者誤食生薑、香蕈、菌子及違犯房幃,均易將良肉胬出。更有肩脊生胬者,乃挑輕負重掙出,肘腕手指生胬者,必是拿甚重物所致,足跟、足指生胬者,必是奔走跳動而胬。凡視瘡毒出膿後,肩脊上膏外加以厚紙或鉛片壓住,肘、腕、手、足、跟、指等處,膏外須用厚紙或繭殼襯護,薄絹繫好,則可免良肉胬出,且易收功。
白話文:
申鬥垣認為:瘡瘍潰爛後,更要細心護理,若不小心,可能導致潰爛惡化。如果七情(喜怒哀樂憂思恐)內亂,尤其是發怒,會傷肝。肝臟是將軍之官,主導人的怒氣,怒氣過盛就會損傷脾臟。脾臟主宰肌肉,脾臟受損就會導致瘡口內長出肉芽,稱為胬肉。胬肉長滿後不會自行消退,如果不治療,即使瘡瘍癒合後,也會留下高硬的肉芽,日久還會癢痛。如果長在臉上,就會影響容貌,十分醜陋,這都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的緣故。應該用烏梅燒成灰,加少量輕粉,塗抹一次就能平復,痊癒後也不會留下疤痕。(出自《啟玄》)
周文採認為:胬肉的產生原因有:一、水浸;二、風吹;三、發怒;四、庸醫擠壓膿核用力過猛;五、濫用寒涼藥物,導致瘡皮受寒。(出自《集驗》)
澄氏認為:瘡口長出胬肉,患者如果誤食生薑、香菇、蕈類等食物,或房事過度,都容易導致良肉突出形成胬肉。肩背部長胬肉,是因為挑重擔、負重過度所致;肘腕手指長胬肉,是因為搬提重物所致;足跟足趾長胬肉,是因為奔走跳躍所致。凡是瘡毒出膿後,肩背部除了外敷膏藥,還需要用厚紙或鉛片壓住;肘、腕、手、足跟、足趾等部位,除了外敷膏藥,還需用厚紙或繭殼襯托保護,再用薄絹綁好,這樣就能避免良肉突出,也能加速痊癒。
5. 論驗透膜法
張景岳曰:凡背疽大潰,欲驗穿透內膜者,不可用皂角散嚏法,但以紙封患處,令病者用意呼吸,如紙不動者,未穿膜也。倘用取嚏法鼓動內膜,則反致穿透,慎之,慎之。(《全書》)
澄曰:背疽潰爛,但以草紙捻蘸麻油,以火點著,向瘡照之,如燈光向外鼓動者,里膜已破矣。
白話文:
論驗透膜法
張景岳說:凡是背部腫瘍潰爛很大,想要驗證是否穿透內膜,不可以使用皂角散嚏法。只需用紙張封住患處,讓病人用力呼吸,如果紙張不動,就表示還沒穿透內膜。如果用刺激性藥物鼓動內膜,反而會導致穿透,要謹慎,要謹慎!(出自《景岳全書》)
澄(指另一位醫家)說:背部腫瘍潰爛,只要用草紙捻沾上麻油,點燃後照向瘡口,如果燈光向外鼓動,就表示內膜已經破了。
6. 論瘡疽鎖口
澄曰:凡患瘡毒,潰後不慎房欲,以致瘡口漸高,堅硬不斂,此名鎖口。又有誤食瓜子雞蛋,亦能鎖口。須用銀針輕手四圍挑斷,以木耳焙研極細,麻油調搽即消。
又曰:瘡毒潰後已久,風熱濕毒感受,亦能鎖口。
白話文:
凡是患了瘡毒,潰爛之後不小心房事,導致瘡口逐漸隆起,堅硬難以癒合,這就叫做鎖口。另外,誤食瓜子或雞蛋,也可能導致鎖口。需要用銀針輕輕地挑斷瘡口四周的組織,再將木耳焙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就能消腫。
此外,瘡毒潰爛很久之後,如果感受了風熱濕邪,也會導致鎖口。
7. 論將息法
程山齡曰:凡病中設有挾風寒者,即宜斷去葷腥油膩,微服散藥,俟外邪祛盡,再用滋味調補。大抵將息癰腫,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然又不宜過多,使肉氣勝穀氣,更忌生冷滯氣之物,恐反傷脾胃耳。並宜避風邪,戒嗔怒,寡思慮,少言語,兢兢保養為貴。
至於病後將息,毒大者三年內宜遠幃幕,毒小者期年內宜遠幃幕,犯之則成虛損,或成偏枯,或陰減天年,不可不慎也。其他戒怒慎風,亦須常作有病時想。(《十法》)
王肯堂曰:保全胃氣,厚味與生冷皆除。勿冒風寒,大熱與大寒當避。多言多動,不免真氣之有傷。久坐久行,皆致起居之不適。寡思節欲,尤戒恚怒悲憂。湯粥適時,更宜清虛恬靜。(《準繩》)
白話文:
論將息法
程山齡說:凡是生病時夾雜風寒的,就應該停止食用葷腥油膩的食物,服用少量散劑藥物,等到外邪完全去除後,再用有滋味的食物調補身體。總的來說,在調養癰腫的過程中,不能缺少有滋味的食物,因為血肉可以生血肉。但是也不宜過多,以免肉氣勝過穀氣,更要忌諱生冷、滯氣的食物,以免反而傷害脾胃。同時應該避免風寒,戒除嗔怒,減少思慮,少說話,小心翼翼地保養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病後的調養,毒性大的,三年內應該遠離潮濕陰暗的地方;毒性小的,一年內也應該遠離潮濕陰暗的地方,否則就會導致虛損,或者半身不遂,或者陰氣虧損而減損壽命,不可不小心。其他的像戒怒避風,也應該像生病時一樣謹慎小心。(出自《十法》)
王肯堂說:要保護好胃氣,辛辣厚味和生冷的食物都應該避免。不要冒犯風寒,大熱和大寒都應該避開。說話太多、活動太多,都會損傷真氣。久坐久站,都會導致起居不適。減少思慮,節制慾望,尤其要戒除憤怒、悲傷、憂愁。及時喝湯粥,更應該保持清靜平和的心態。(出自《準繩》)
8. 論培護法
陳實功曰:冬月發背,須穿有袖綿背褡一件,服下不可縫合,取其易於揭看也。且要預生炭火,使暖逼盡余寒,然後揭開用藥為妙。(《正宗》)
又曰:如發背高腫,須防撞傷,須用細草,照瘡大小作一圈子,外用棉花絹片,縫如串鈴樣,四邊釘細帶四條安在瘡上,護住瘡根,以兩條帶子繫頸上,以兩條帶子擊胸前,則不致有撞傷之患矣。
薛立齋曰:凡患背瘡,切不容他仰臥,若仰臥則瘡陷矣,其欲生也得乎。(《經驗全書》)
李氏曰:若背疽難於隱几,宜用綠豆十斗,作一袋,隱伏其上,以解毒涼心也。(《十書》)
白話文:
論培護法
陳實功說:冬天發背瘡,要穿一件有袖子的棉背心,背心底部不要縫合,方便查看傷口。而且要先準備好炭火,讓溫暖逼退寒氣,然後再揭開傷口用藥,這樣效果最好。
又說:如果發背瘡腫脹得很厲害,要注意防止碰撞受傷。要準備細軟的草,根據瘡瘍的大小做一個圈,外面用棉花和絲綢布片縫成像串鈴一樣,四邊縫上細帶子,固定在瘡瘍上,護住瘡根,用兩條帶子繫在脖子上,另外兩條繫在胸前,這樣就不會撞傷患處了。
薛立齋說:凡是患了背瘡,絕對不能讓病人仰臥,如果仰臥,瘡瘍就會潰陷,癒合就更困難了。
李氏說:如果背疽難以平躺,可以用十斗綠豆裝在布袋裡,放在背上,可以解毒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