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33)
卷三十二 (33)
1. 痘證音啞作嗆門主論
喜泰順曰:夫人之聲出於肺,清則聲清,實則聲啞,肺屬金。又曰:金空則鳴,金實則啞,喉之竅虛,聲出而清。惟痘瘡之法,或因熱毒壅遏而不得發散,或因氣血虛弱而外感風邪,則痰塞肺竅,不能流通,是以音啞。又有痘滿咽喉,飲水則嗆,是水能犯氣道故也。飲食有渣滓,自能入其門,故嗆水而不嗆食也。
咳嗽則嗆,嗆久則啞,必然之理也。是故嗆水音啞之證,必兼瘡色而定吉凶,若是啼哭咳嗽音啞,痘色光明卻不妨,是證急宜清肺解毒,大用牛蒡子、元參、桔梗、甘草、麥冬等劑,乃是良方。
白話文:
喜泰順說:人的聲音是從肺部發出的,肺氣清澈,聲音就清亮;肺氣壅塞,聲音就沙啞,肺屬五行中的金。他又說:金屬空虛的時候會發出聲音,金屬實滿的時候會沙啞,喉嚨的孔竅虛通,聲音發出就清亮。只有痘瘡這種疾病,有時是因為熱毒積聚而無法發散,有時是因為氣血虛弱而感受風邪,導致痰液堵塞肺的孔竅,無法順暢流通,所以聲音會沙啞。還有一種情況是痘瘡長滿咽喉,喝水就會嗆到,這是因為水會侵犯呼吸道。食物中有渣滓,自然能進入食道,所以會嗆水卻不會嗆到食物。
咳嗽會導致嗆咳,嗆咳久了自然會聲音沙啞,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嗆水和聲音沙啞這種情況,必須同時觀察痘瘡的顏色來判斷吉凶。如果是哭鬧咳嗽和聲音沙啞,但痘瘡顏色明亮,就沒有大礙。這種情況應該趕緊清肺解毒,大量使用牛蒡子、玄參、桔梗、甘草、麥冬等藥材,這是很好的治療方法。
2. 痘證寒戰咬牙門主論
喜泰順曰:痘瘡始末,何故寒戰咬牙。有發熱而見此證者,有起發而見此證者,有行漿而見此證者,有收靨而見此證者,名曰寒戰。其病寒也無疑矣。有先戰而後寒者,有先寒而後戰者。書云:七日以前而見此證者屬熱而凶,七日以後而見此證者屬虛,而亦有可治。吾深歷其境,是寒戰咬牙,其屬火也多矣。
凡痘色紅紫乾枯,多有是證。其寒也,熱極生寒,其戰也,火甚則戰,石膏、大黃在所宜施。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昏暗頂陷,肌體㿠白,泄瀉眼開,其寒也,先必毛竅豎立,形如雞皮,微微而寒,微微而戰,是寒也乃氣虛則寒,是戰也乃血虛則戰,大用參、耆、木香、丁、桂之藥以助真元。
七日以前咬牙者,乃陽明胃經主之,陽明主肌肉,其經走上下齒齦,邪並陽明,故咬牙也,又主胃熱,宜清之。七日以後咬牙者,乃陽明陷於陰,陰分虛則陽入血道而咬牙也,主血虛,宜補之。是咬牙有虛實之分;有輕重之論,大抵必兼痘色而定其虛實,方為的確。
假若七日以後,根紅不緊,而且紫豔頂陷火剌,口唇破裂,渴欲飲水,煩躁悶亂而見此證者,亦為七日後便屬虛乎?是以咬牙又當聞其聲,其聲薨薨如咬索者,如嚼豆者屬熱,其聲蠅蠅如哺綿者屬虛。大抵聲響而硬,熱無疑矣;聲低而軟,虛無惑焉。總之見證參詳,論痘施治,再無失矣。
白話文:
痘瘡這種病從開始到結束,為什麼會出現寒戰和咬牙的現象呢?有些人發燒時出現這種情況,有些人剛開始長痘時出現,有些人痘瘡出漿時出現,有些人痘瘡結痂時出現,這些都稱為寒戰。這種病肯定是屬於寒性的。有先發冷後顫抖的,也有先顫抖後發冷的。古書上說,七天以前出現這種症狀的,屬於熱證而且危險,七天以後出現的屬於虛證,但也有可以治療的。我親身經歷過這種情況,認為寒戰咬牙這種情況,多半是屬於火熱的。
凡是痘瘡顏色呈現紅紫色、乾燥枯萎的,多半會有這種症狀。它們的寒冷,是因為熱到極點而產生寒冷,它們的顫抖,是因為火熱太盛而導致的,應該使用石膏、大黃等藥物來治療。凡是痘瘡呈現灰白色而不紅潤,無法鼓起,顏色昏暗且頂部凹陷,皮膚蒼白,腹瀉且眼睛睜開,它們的寒冷,一定是先從毛孔豎立開始,看起來像雞皮疙瘩一樣,微微感到寒冷,微微顫抖,這種寒冷是因為氣虛引起的,這種顫抖是因為血虛引起的,應該大量使用人參、黃耆、木香、丁香、肉桂等藥物來幫助恢復元氣。
七天以前出現咬牙的,是陽明胃經在主導,陽明主導肌肉,它的經脈走在上下牙齦,邪氣侵入陽明經,所以會咬牙,而且也表示胃熱,應該清除熱邪。七天以後出現咬牙的,是陽明經陷入陰虛的狀態,陰分虛弱,導致陽氣進入血液而咬牙,主要是血虛,應該補血。所以咬牙有虛實之分,也有輕重之論,總的來說,必須結合痘瘡的顏色來判斷虛實,這樣才能準確。
如果七天以後,痘根不紅不緊,反而呈現紫紅色、頂部凹陷、像被火燒過一樣、嘴唇破裂,口渴想喝水,煩躁不安而出現這種症狀,難道也算是七天後屬於虛證嗎?所以判斷咬牙還應該聽它的聲音,如果聲音像是咬繩索一樣、像在嚼豆子一樣,是屬於熱證;如果聲音像蚊子嗡嗡叫一樣、像是嘴裡含著棉花一樣,是屬於虛證。總的來說,聲音響亮而且堅硬的,一定是熱證;聲音低沉而軟弱的,一定是虛證。總之,要仔細觀察各種症狀,綜合分析,正確判斷痘瘡的病因並施以治療,這樣就不會出錯了。
3. 痘瘡驚搐門主論
喜泰順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惟痘瘡之發,毒犯於肝,尋竅而出,故先驚搐,手足厥冷,目睛上竄如風之證。醫者當辨痘疹驚搐,不可遽投涼心之劑,苟不審而概以驚藥治之,則心寒而肌斂,毒氣內陷,痘何由而出也。然痘先驚者多吉,痘後驚者多凶;先驚則毒得外泄,而熱自解,後驚則氣血虛而毒反凝滯。恐後日之漿膿不附故凶,醫者當謹辨之。
白話文:
喜泰順說:各種因風引起的眩暈搖晃,都屬於肝木的問題。但痘瘡的發生,是毒氣侵犯到肝臟,然後循著孔竅往外發散,所以會先出現驚搐、手腳冰冷、眼睛向上翻等像風一樣的症狀。醫生應該分辨清楚這是痘瘡引起的驚搐,不能馬上就用清涼心火的藥物。如果不仔細辨別,一概用治療驚風的藥來處理,會導致心氣寒冷而肌肉收縮,毒氣反而往內陷,痘瘡怎麼能發出來呢?然而,痘瘡發出前先出現驚搐的,通常多為吉兆;痘瘡發出後才出現驚搐的,通常多為凶兆。先出現驚搐,表示毒氣得以向外排泄,熱自然就會消退;後出現驚搐,表示氣血虛弱而毒氣反而凝結停滯,恐怕日後漿液膿液無法好好附著,所以是凶險的。醫生應該謹慎分辨這一點。
4. 痘瘡癢痛門主論
喜泰順曰:諸痛為實,諸癢為虛,痛為佳兆,癢為惡徵。經曰:實者,邪氣實也,虛者,正氣虛也。又瘡證為火,火盛則痛,火微則癢。如痘瘡結實高聳而作癢者,是火溢於皮膚之間,遊移往來,故爾作癢,法宜清涼解毒,外以茵陳、芫荽等藥熏之,其癢自止。若七八日之期,皮薄漿清而有是證者,是血不能附氣化漿,所以作癢,其癢萬不能禁,以致頭面抓破。
如有鮮血淋漓,急以敗草散、牛糞灰敷之,內用清涼攻毒之劑,以待變臭發毒,雖然惡候尚在可醫;若是抓破,並無膿血,痘必乾枯,音啞作嗆,種種變證,勢必頻加,臨期十日,命厄歸泉。
白話文:
喜泰順說:各種疼痛的感覺是屬於實證,各種搔癢的感覺是屬於虛證。疼痛是好的徵兆,搔癢是不好的徵兆。《黃帝內經》說:實證,是邪氣旺盛;虛證,是正氣虛弱。又說瘡瘍類的疾病是屬於火,火氣旺盛就會疼痛,火氣微弱就會搔癢。如果痘瘡結實隆起卻感到搔癢,這是火熱之氣溢出到皮膚之間,游移不定,所以才會搔癢,治療方法應該用清涼解毒的藥物,外用茵陳、芫荽等藥材薰蒸,搔癢自然會停止。如果痘瘡在發病七八天時,出現皮膚薄、漿液清澈卻感到搔癢的症狀,這是因為血液不能附著於氣而化生為漿液,所以才會搔癢,這種搔癢非常難以忍受,甚至會抓破頭臉。
如果抓破後有鮮血流出,要趕快用敗草散、牛糞灰敷在傷口,內服清涼解毒的藥物,等待痘瘡轉臭發毒,雖然病情不好,但還能夠治療;如果抓破後,沒有膿血流出,痘瘡一定會乾枯,出現聲音沙啞、咳嗽等各種變證,病情會更加嚴重,如果拖到十天左右,性命就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