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21)
卷三十二 (21)
1. 五經治法
初熱三日在腎經,熱盛而不知用疏散,或遍身痛,或出黑斑,或出之後見此,乃臟腑臭爛必死,此腎經之變證也。見點三日在心經,若痘焦赤色,狂言煩躁,如不知用解毒藥,以致紅黑斑生,或口臭尿血,心經變證也。起壯三日在肺經,以前調治不清,不知用疏毒藥,或痰喘咳嗽,挫喉聲啞,或大便瀉,此肺經變證也。
收斂三日在肝經,已前失治,而不知疏毒涼血,散邪助氣,以致少漿黑陷空收,或寒戰咬牙,或目翳,此肝經變證也。收靨三日在脾經,如以前失治,或發癰疽,牙齒脫落,唇焦眼腫,此脾經變證也。(故重在先散腎毒,二涼心,三平肺氣,三臟既平,然後斂血歸肝,調理脾胃,自無變生之患。)
初熱三朝,腎經主事,宜發散。(前胡、半夏、蘇葉、葛根、桔梗、茯苓、陳皮、枳殼,火盛加知母、黃柏。)出痘三朝,心經主事,宜清解。(歸尾、紅花、桔梗。)灌漿三朝,肺經主事,宜溫補。(桔梗、白芷。)收靨三朝,肝經主事,宜斂血。(地黃、白芍、桔梗。)靨畢三朝,脾經主事、宜固脾。(茯苓、白朮、薏仁、蓮肉、山藥。)
痘初發熱三朝治法:痘疹之發,有類傷寒,憎寒壯熱,身體疼痛,鼻流清涕者,宜參蘇飲;若壯熱不退,譫語昏迷者,宜人參羌活散;若泄瀉寒熱,小便黃赤,口渴,用四苓散加木通;若干嘔加薑汁、炒黃連;渴加麥門冬;若水瀉小便清,可用理中湯加附子,或人參、官桂可用。
痘見點三朝治法;發熱一朝出者,凶也。發熱二日出者,次之。發熱三四日出者,皆輕。若熱盛急用人參羌活散加紫草、牛蒡子之類,服數劑不妨。若紫紅色者,可與化痰湯加酒炒黃芩、黃連。若吐衄者,可與犀角地黃湯;熱極者加黃芩。若痘夾疹可用麻黃甘葛湯主之,其疹自退。
若痘夾斑可與升麻葛根湯,多磨犀角水在內服之,仍加紫草、蟬蛻煎服。若作渴照前分冷熱治之,熱用四苓散,冷用理中湯。
灌漿三朝治法:灌漿三朝務須飽滿,如根窠色紅是順,紅疔無膿為逆,可用托裡散加黃耆、人參、肉桂發之。若內虛泄瀉,可與異功散治之。
痘瘡起脹三朝治法:痘瘡起脹,(俗名大胖。)三朝肥滿光澤,根窠紅活,飲食如常,不須服藥必順。若頂陷白色屬氣虛,可與四君子湯加黃耆、官桂、川芎、山楂、人參、茯苓。若紫紅色者,乃熱毒未解,可用四聖湯加紫草、酒炒黃芩、黃連、紅花之類。治熱者四苓散,寒者理中湯,送下豆蔻丸。
痘至十日當靨治法:痘瘡十日當回,癢塌寒戰咬牙,泄瀉腹脹者,急用異功散治之。如飲食不進,水米不化,急與丁香、陳皮、白豆蔻、附子之類,後再解毒,若無膿,聲啞氣急,即死不治。
白話文:
五經治法
發病初期三天內,若熱症在腎經,病情嚴重卻未採取疏散療法,可能出現全身疼痛、長出黑斑,或在黑斑出現後出現臟腑腐爛的徵兆,就會死亡,這是腎經的變證。
痘疹出現三天內,若熱症在心經,痘疹顏色焦赤,病人狂言煩躁,若不使用解毒藥物,可能出現紅黑斑,或口臭、尿血,這是心經的變證。
痘疹隆起三天內,若熱症在肺經,前期治療不當,未用疏毒藥物,可能出現痰喘咳嗽、聲音嘶啞、大便瀉痢,這是肺經的變證。
痘疹收斂三天內,若熱症在肝經,前期治療失誤,未採取疏毒涼血、散邪助氣的療法,可能出現痘疹膿液減少、痘坑凹陷、寒戰、咬牙、目翳,這是肝經的變證。
痘疹收靨三天內,若熱症在脾經,前期治療失誤,可能出現癰疽、牙齒脫落、嘴唇乾燥、眼睛腫脹,這是脾經的變證。
(因此治療應先散腎經的毒邪,再清解心經的熱邪,然後調和肺氣,三臟調理好後,再收斂肝血,調理脾胃,就能避免病情變化。)
發病初期三天(初熱三朝),腎經主導,宜用發散法。(藥物:前胡、半夏、蘇葉、葛根、桔梗、茯苓、陳皮、枳殼,若火邪盛則加知母、黃柏。)
痘疹出現三天(出痘三朝),心經主導,宜用清解法。(藥物:歸尾、紅花、桔梗。)
痘疹隆起三天(灌漿三朝),肺經主導,宜用溫補法。(藥物:桔梗、白芷。)
痘疹收斂三天(收靨三朝),肝經主導,宜用斂血法。(藥物:地黃、白芍、桔梗。)
痘疹痊癒三天(靨畢三朝),脾經主導,宜用固脾法。(藥物:茯苓、白朮、薏仁、蓮肉、山藥。)
痘疹初期發熱三天(痘初發熱三朝)的治療方法:痘疹發病,類似傷寒,惡寒發熱,身體疼痛,流清鼻涕者,宜用參蘇飲;若高熱不退,神志不清者,宜用人參羌活散;若泄瀉伴有寒熱,小便黃赤,口渴,用四苓散加木通;若嘔吐則加薑汁、炒黃連;若口渴則加麥門冬;若水瀉而小便清,可用理中湯加附子,或人參、官桂。
痘疹出現三天(痘見點三朝)的治療方法:發熱一天就出疹者,預後不良;發熱兩天出疹者,次之;發熱三到四天出疹者,病情較輕。若熱盛,急用人參羌活散加紫草、牛蒡子等;若痘疹呈紫紅色,可用化痰湯加酒炒黃芩、黃連;若吐血、鼻出血,可用犀角地黃湯,熱極者加黃芩;若痘疹夾雜疹子,可用麻黃甘葛湯;若痘疹夾雜斑點,可用升麻葛根湯,並加服磨製的犀角水、紫草、蟬蛻。若口渴,則根據寒熱症狀治療,熱證用四苓散,寒證用理中湯。
痘疹隆起三天(灌漿三朝)的治療方法:痘疹隆起三天,必須痘體飽滿,根部顏色紅潤為吉兆,紅而無膿為凶兆,可用托里散加黃耆、人參、肉桂以促進痘疹發育;若體虛泄瀉,可用異功散。
痘疹隆起三天(痘瘡起脹三朝)的治療方法:痘疹隆起,俗稱大胖,三天內痘體飽滿光澤,根部紅潤,飲食如常,則不必服藥,病情必順利。若痘頂凹陷呈白色,屬氣虛,可用四君子湯加黃耆、官桂、川芎、山楂、人參、茯苓;若痘體紫紅色,是熱毒未解,可用四聖湯加紫草、酒炒黃芩、黃連、紅花等;治療熱證用四苓散,寒證用理中湯,並服用豆蔻丸。
痘疹第十天(痘至十日當靨)的治療方法:痘疹第十天開始收斂,若出現瘙癢、寒戰、咬牙、泄瀉、腹脹等症狀,急用異功散;若飲食不進,水穀不化,急用丁香、陳皮、白豆蔻、附子等藥,之後再解毒;若無膿,聲音嘶啞,呼吸急促,則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