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12)
卷三十二 (12)
1. 起脹三朝生死訣
痘稠密紅紫而頂陷者,紫陷也。甚則轉而為黑陷也。此毒熱熾盛,蔽其氣凝其血而陷也,仍用清毒活血湯治之,其隨證加減法亦如之。然當其紫陷時,不過一二劑而痘立起,其效如神;及至黑陷則受毒已深,雖用此方救治而不活者,十嘗八九矣。
痘雖稠密,其色淡白,根無紅暈而頂陷者,白陷也。甚則轉而為灰陷也。此氣血虛寒不能運化毒氣以成漿,故陷也。宜參歸鹿茸湯,或千金內托散治之,其隨證加減法亦如之。
又有一種痘瘡,頭粒通紅成血疱而不成漿者,此氣虛不能統血,而血溢妄居氣位也,宜用參耆湯大補其氣。(人參、炙黃耆、炙甘草、官桂煎溫服,服此疱即轉白而成漿。)血疱失治,則氣愈虛而為血陷。然治之亦不外此方,血陷與紫陷相類,但血陷雖紅,然淡而不紫也。紫陷屬熱,氣粗身熱;血陷屬虛,氣少身涼,不可不辨。(身熱身涼,虛實顯然。)
何西邱論五陷,說理朦朧不明,管橓論之尤舛錯可惡。痘出齊二三日後,毒熱化為膿漿,漸漸充滿,起頂光滑時潤,身體溫和,飲食能進,小便清利,大便二三日一次,此順侯也。不必服藥,但節飲食,護風寒,避穢氣而已。
犯五陷者,治之見前,其或雖不陷頂,而痘不光潤,或疱虛而漿不過三四分,或雖有漿而清薄,或行膿至二三日尚不充滿,皆難以收靨,宜用參歸鹿茸湯催足其漿。(無根窠不能灌漿,漿不足不能結靨,此時看漿為主。)
邵氏曰:痘出三日,應當逐漸起脹,根窠紅綻,頂紅光潤澤者生。起脹遍身頭皮俱陷下,其中有眼如針孔紫黑者死。起脹時如腰腹或痛或止,根窠如蚊蚤所咬,全無起色者死。起脹頂陷者,可用助血氣藥救之。起脹如渴不止者,用退火回生丹救之。起脹痘復陷黑,悶躁不寧,神昏氣促而死。
起脹小便下血,頂尖紫色而乾燥,全然不起發者死。起脹大小便俱下血,瀉久氣泄痘枯者死。起脹腹肚膨脹,飲食不下者死。(如略進飲食,速以消膨脹藥治之。)如痘初出一小點,漸大如綠豆飽滿者,是起脹之後灌膿,起脹是將灌未灌之時也。如起脹灌漿之時,乃痘發大,其氣道窄狹,以致喉痛,不治自愈。
起脹時色如白飲者死。(若遇此證,斷不可作虛寒治之,乃毒盛氣滯之故耳。)起脹時先有六七粒細而成塊,於中有一粒扁闊歪斜者死。起脹時痘上有一孔,不黑不白,名曰蛀痘。此乃腠理不密而有是痘,泄喪元氣,失治則凶。(用保元湯加丁香、肉桂,其孔自密,而痘自起矣。
)
喜泰順曰:五六日來血包以成痘,當肥大而粗,頂宜放光而白,故根紅而頂白者,已俱行漿之勢。若還赤色過頭,雖見嬌紅可愛,延綿六日,依然空殼,虛花皮薄而光亮如燈,內含是水,頂尖而根腳不紅,行漿弗實。是以熱毒未解,則為紫為黑;痘壅不起則為陷為塌;色滯而不榮,則為干為枯,為青為灰;形怯而不振,則為不快,為停漿。或有肉先腫脹而痘反不起者,漿則滯而不行,面已虛浮而痘反退伏者,毒則遏而不進。
白話文:
痘瘡稠密,呈紅紫色且頂部凹陷: 這是「紫陷」的狀況。如果情況更嚴重,會轉變成黑色凹陷,這是因為體內毒熱太過旺盛,阻礙了氣的運行,導致血液凝結而凹陷。這種情況仍然需要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如果在紫陷的初期及時用藥,通常一兩劑藥就能讓痘瘡重新鼓起,效果非常顯著。但如果到了黑陷的階段,說明毒已經侵入很深,即使使用這種方法治療,也很難救活。
痘瘡雖然稠密,顏色卻是淡白色,根部沒有紅暈且頂部凹陷: 這是「白陷」的狀況。如果情況更嚴重,會轉變成灰色凹陷,這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寒冷,無法運化毒氣形成膿漿,所以才會凹陷。這種情況適合用參歸鹿茸湯或千金內托散來治療,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
還有一種痘瘡,頂部呈通紅色,形成血泡卻無法形成膿漿: 這是因為體內氣虛,無法控制血液,導致血液外溢到氣的位置。這種情況應該用參耆湯大補元氣。(用人參、炙黃耆、炙甘草、官桂煎湯溫服,這樣血泡就會轉為白色,並形成膿漿。)如果血泡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氣會更加虛弱,就會形成血陷。治療方法其實也離不開這個方子。血陷和紫陷雖然看起來相似,都是紅色,但是血陷的紅是淡紅,並不是紫紅色。紫陷屬於熱證,患者呼吸粗重、身體發熱;血陷屬於虛證,患者呼吸微弱、身體發涼,必須仔細區分。(身體發熱或發涼,就能明顯區分虛實。)
何西邱關於五陷的論述,道理模糊不清;管橓的論述更是錯誤可惡。痘瘡出現後兩三天,毒熱會化為膿漿,逐漸充滿痘瘡,頂部光滑潤澤,身體溫和,食慾正常,小便清澈,大便兩三天一次,這是順利的表現。不需要吃藥,只要注意飲食,避免風寒,避開污穢的氣味就可以了。
如果出現五陷的情況,治療方法在前面已經說過。如果痘瘡雖然沒有凹陷,但看起來不光潤;或者痘瘡裡面沒有多少膿漿,只有三四分;或者雖然有膿漿,但是很清很薄;或者膿液排出兩三天還沒有充滿,這些情況都難以結痂,適合用參歸鹿茸湯來幫助膿漿充足。(沒有根基的痘瘡無法灌注膿漿,膿漿不足就無法結痂,這個時候要以膿漿的情況為主。)
邵氏說:痘瘡出現三天後,應該逐漸鼓脹起來,根部紅潤,頂部紅亮潤澤,這表示痘瘡順利生長。如果鼓脹的時候,全身皮膚包括頭皮都凹陷下去,中間有像針孔一樣的紫黑色點,這表示病情危重。鼓脹的時候如果腰腹時而疼痛時而停止,根部像蚊蟲叮咬一樣,完全沒有鼓起的跡象,這也表示病情危重。鼓脹的時候頂部凹陷,可以用補氣血的藥來救治。鼓脹的時候如果口渴不停,可以用退火回生丹來救治。鼓脹的時候痘瘡又凹陷變黑,煩躁不安,神智不清,呼吸急促,這表示病情危重。
鼓脹的時候如果小便出血,痘瘡頂部呈紫色且乾燥,完全沒有鼓起來的跡象,這表示病情危重。鼓脹的時候如果大小便都出血,腹瀉不止導致氣洩、痘瘡枯萎,這表示病情危重。鼓脹的時候如果腹部腫脹,吃不下東西,這表示病情危重。(如果稍微能吃點東西,要馬上用消腫脹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痘瘡剛開始出現時只有小點,逐漸長大像綠豆一樣飽滿,這是鼓脹之後要灌注膿漿的表現。鼓脹是即將要灌注但還沒灌注膿漿的階段。如果在鼓脹灌注膿漿的時候,痘瘡長大,氣道變得狹窄,導致喉嚨痛,通常不需要治療就會自己好轉。
鼓脹的時候如果痘瘡顏色像白水一樣,這表示病情危重。(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能當作虛寒來治療,這其實是毒熱太盛、氣機阻滯導致的。)鼓脹的時候如果先長出六七個細小的痘瘡,然後連成一塊,其中有一粒扁平歪斜,這表示病情危重。鼓脹的時候痘瘡上如果有小孔,顏色不黑不白,叫做「蛀痘」,這是因為皮膚腠理不密,元氣洩漏導致的,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可以用保元湯加丁香、肉桂,這樣小孔就會閉合,痘瘡也會鼓起來。)
喜泰順說:痘瘡發作五六天後,血泡應該變成痘瘡,而且要肥大粗壯,頂部應該發亮而且是白色,因此根部紅潤而頂部發白,表示痘瘡正在順利地灌注膿漿。如果紅色過重,即使看起來嬌豔可愛,但拖到六天,仍然是空殼,虛有其表,薄而光亮像燈泡,裡面是水,頂部尖而根部不紅,說明膿漿灌注不足。這是因為熱毒沒有解除,所以會呈現紫色或黑色;痘瘡壅塞無法鼓起,所以會呈現凹陷或塌陷;顏色滯留沒有光澤,所以會呈現乾燥、枯萎、青色或灰色;形態虛弱沒有活力,所以會呈現不快,或膿漿停止。或者有肉先腫脹,痘瘡反而沒有鼓起來,表示膿漿滯留無法運行;或者面部已經浮腫,痘瘡反而退伏下去,表示毒邪受到遏制無法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