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二 (11)

1. 起脹三朝生死訣

聶九吾曰:報痘三日後,痘已出齊,身體溫和,精神清爽,顆粒尖圓潤澤,根腳紅活,胸背稀疏,飲食如常,二便不澀,此順候也。不必服藥,但節飲食,避風寒,防穢氣。

痘出齊後三日內,其時十分緊要,其形色證候,最宜精察。蓋好痘全要膿漿灌滿,其次亦要六七分膿漿,方可保無虞。痘一出齊,形色顯然,其膿之成與不成,足與不足,皆可逆睹矣。除以上順候,自然膿足,不必服藥。其有不順者,後必無膿,或膿少而清,急於此三日內,察其形色,分別寒熱虛實,用藥調治,以為灌膿計,猶可及也。

失此不治,多有緩不及事,而竟不成膿者,痘之生死判於膿之有無,有膿則毒從外散,故生;無膿則毒留內攻,故死。是以膿灌滿而痂厚者上也;膿未滿而痂薄者次也;其下者,遍身俱水疱,然水疱七八分而間有二三分膿疱者,猶可生也;其最下者,密不成顆,串為一片,而其皮下有膿漿,又或疱密而潰膿水濕漬,猶可望生也;惟乾枯無膿漿,或薄漿不滿二三分者,必癢塌而死,無生意矣。是以出齊而調治灌膿,如拯溺救焚不可緩也。

氣血流暢,則毒化為膿,膿之不成,其病有二:毒氣熾盛則血燥而凝,故不能運化而成膿,元氣虛弱則血寒而縮,亦不能運化而成膿,故痘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者,毒熾而血凝者也,必不成膿,急宜清毒活血湯。(治紫陷,一二劑其痘立轉。灌膿時,六七日不大便,亦此方,起脹時並用當歸、紫草茸、前胡、牛蒡子、木通、生地、生白芍、連翹、桔梗、黃連、黃芩、甘草、楂肉、人參、生黃耆煎服。煩渴者去參耆、加麥冬、天花粉。

)痘色淡白,疱不尖圓,根無紅暈者,氣虛而血縮者也,必不成膿,急宜用參歸鹿茸湯。(治白陷灰陷,痘不光溜,疱虛漿清,行膿二三日尚不充滿,皆可服以托痘。鹿茸密炙,嫩綿黃耆、歸身、炙甘草、人參、元眼肉三個同煎,入好酒一杯溫服;兒有能飲酒者,濃煎藥汁,與酒相半和服,亦好。虛弱未甚者,服此一二劑,其痘即轉紅活行漿。

困倦手足冷,飲食少者,加木香、丁香、官桂;寒戰咬牙者,再加官桂、附子;泄瀉者,去當歸加麵炒白朮、酒炒白芍、白茯苓、木香、丁香、官桂,另用參朮散止瀉,托膿之劑莫妙與此方,以鹿茸補血力峻,與草木諸補藥不同,然恐鹿茸未必得,故又錄千金內托散,倍用人參、歸身、蜜炙黃耆、白芍、川穹、官桂、炙草、山楂肉、南木香、防風、白芷、厚朴、龍眼肉三個同煎,入好酒和服,隨證加減法同上。有用人乳和藥服者,雖與灌膿有理,但人乳性涼,脾胃弱而大便滑者忌之,泄瀉者尤忌之。

出齊後當治不治,則漿不行而五陷之證作矣。五陷者:白陷、灰陷、紫陷、黑陷、血陷也。

白話文:

起脹三朝生死訣

聶九吾說:麻疹(痘)發出三天後,痘疹已全部長齊,身體溫暖舒適,精神飽滿,痘疹顆粒飽滿圓潤光澤,根部紅潤,胸背部痘疹稀疏,飲食正常,大小便通暢,這是順利的徵兆。不必服用藥物,只要飲食清淡,避免風寒,預防污濁之氣即可。

痘疹長齊後三天內,這段時間非常關鍵,痘疹的形狀、顏色和症狀,最需要仔細觀察。好的痘疹應該完全充滿膿液,其次也要有六七成膿液,才能確保沒有危險。痘疹一出齊,形狀顏色明顯,膿液是否充足,都能預先判斷。除了上述順利的情況,膿液自然充足,不必服藥。如果出現不順利的現象,以後一定會膿液不足,或者膿液少而清澈,必須在這三天內,仔細觀察痘疹的形狀顏色,區分寒熱虛實,用藥物治療,以促進膿液形成,仍然可以挽救。

錯過這個時間不治療,大多數會緩慢無效,最終無法形成膿液。麻疹的生死取決於膿液的有無,有膿液則毒氣從體外排出,所以能活;無膿液則毒氣留在體內侵襲,所以會死。因此,膿液充盈,結痂厚實的為最佳;膿液未滿,結痂薄的次之;更差的情況是,全身都是水泡,但水泡佔七八成,間或有二三成膿泡的,尚可存活;最差的情況是,痘疹密集不成顆粒,連成一片,皮下有膿液,或者痘疹密集而潰爛,膿水濕潤的,尚可期待存活;只有乾枯無膿液,或膿液稀薄不足二三成的,必然會潰爛而死,沒有活的希望了。所以,痘疹長齊後要及時治療促進膿液形成,如同救人於水火之中,不可延誤。

氣血流通,毒氣才能化為膿液。膿液不能形成,疾病有兩種原因:毒氣熾盛則血液乾燥凝固,所以不能運化形成膿液;元氣虛弱則血液寒冷收縮,也不能運化形成膿液。所以痘疹顏色紅紫乾枯,或帶焦黑的,是毒氣熾盛而血液凝固的,一定不能形成膿液,應急用清毒活血湯。(治療紫陷,一兩劑痘疹就能好轉。灌膿期間,六七天不大便,也用此方,起脹時同時使用當歸、紫草茸、前胡、牛蒡子、木通、生地、生白芍、連翹、桔梗、黃連、黃芩、甘草、山楂肉、人參、生黃耆煎服。煩渴者去掉人參黃耆,加入麥冬、天花粉。)

痘疹顏色淡白,痘疹不尖圓,根部沒有紅暈的,是氣虛而血寒的,一定不能形成膿液,應急用參歸鹿茸湯。(治療白陷灰陷,痘疹不光滑,痘疹虛弱,膿液清稀,經過二三日仍然沒有充滿,都可以服用此方來托痘。鹿茸密炙,嫩綿黃耆、當歸、炙甘草、人參、龍眼肉三個一起煎,加入好酒一杯溫服;小孩如果能喝酒,濃煎藥汁,與酒各半混合服用,也很好。虛弱不甚者,服用一兩劑,痘疹就會轉紅活絡,膿液流暢。

困倦手腳冰冷,飲食減少者,加入木香、丁香、肉桂;寒戰咬牙者,再加肉桂、附子;泄瀉者,去掉當歸,加入炒白朮、酒炒白芍、茯苓、木香、丁香、肉桂,另用參朮散止瀉,托膿的藥方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因為鹿茸補血之力強勁,與其他草木藥物不同,但恐怕鹿茸未必能得到,所以又記載了千金內托散,加倍使用人參、當歸、蜜炙黃耆、白芍、川芎、肉桂、炙甘草、山楂肉、南木香、防風、白芷、厚朴、龍眼肉三個一起煎,加入好酒混合服用,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藥物,用法同上。有用人乳和藥物一起服用的,雖然與灌膿有道理,但人乳性涼,脾胃虛弱而大便稀溏者忌用,泄瀉者尤其忌用。)

痘疹長齊後,應該治療,如果不治療,膿液就不能流暢,就會出現五陷的症狀。五陷是指:白陷、灰陷、紫陷、黑陷、血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