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二 (8)

1. 論報痘三朝生死訣

又曰:熱緩神清痘大兮,根窠紅活出參差,四肢溫暖無寒熱,乳食如常渴瀉除,更兼腰項當心少,但宜調治不須醫。

又曰:初熱一日即便出,稠密焮紅減飲食,泄瀉煩渴頭面多,紅斑夾疹二便塞,平塌灰白欠光明,疔毒膿瘡水流濕,若此重證須預防,莫待臨期嘆疏失。

又曰:先看面上諸經絡,生死吉凶自靈通。左臉肝兮右臉肺,脾為年壽及人中;心屬印堂方廣額,腎為顴骨耳尻風。此是陰陽部位屬,痘嫌枯滯及鮮紅。假如年壽部先發,人中腮腳亦相同,淡紅磊落如朱潤,過期七日自然安。若越印堂方廣出,心家熱毒解方頤,顴骨耳目似麻子,重極須知命必終。

又曰:發熱三日,氣體如常;見點紅活,無分部位。出來遂覺粗肥,稀疏可必,初出如還瑣碎,稠密堪知。帶熱敷瘡,陸續出來,尖圓高聳,顏色光潤,雖甚密猶為可救;一齊擁出焮紅皮薄,即稀疏未必全生。細細白頭如痱,乾枯定作內攻;形緋緋紅點如丹,焦萎定成悴憔。

勢粗肥光頂點子不肥,終白陷頭尖嫩薄;茱萸紋起定空漿,肌嫩則皮薄嬌紅。黃瘦則痘成褐色,人黑皮粗,瘡色必然慘暗。是故嬰兒之肌肉不同,未可一例而斷。只要錠凸有神,不喜煩紅乾燥,色澤神安。見點如珠如粟,毛焦皮燥敷瘡,或紫或焦,是故帶熱齊出,既恐密似針頭,縱然陸續出來,尤忌形如蠶種,如麩如痱如疹如疥,根窠不立,腳地俱無,犯此數端,皆云莫救。夾斑如同蚊咬,惡裂甚似蛇傷,乃或螺螄云電,差為可救。

未熱先敷數點,俗名報痘。若還熱久而不敷,便作疔看。先發塊而後發瘡,塊名癡毒而必生;先發瘡而後發塊,塊名鬼腫以難醫。避痘避於隱僻,眼泡唇口必多凶;悶痘悶於要害,舌喉肩背而不吉。順不憎多,逆嫌一粒冷疔;先見諸痘,不敢彰形。賊痘若生,諸痘不能灌汁;辨認若真,急宜挑破。

是以里證未平,痘雖出而毒猶在內;透肌發散,尤宜解毒為良。便調人靜,身雖熱而毒已在表,補兼發散,仍以安表為先。設使內外證平,此後不須混治,再看精神勇怯,詳審表補如何。

又曰:三日、四日,痘出當齊,點至足心,勢方安定。猶有陸續不出之狀,或隱隱於皮膚之間,不見不起者,古名不快。若非壅遏之因,必有氣血不振之過。是以四日以前痘毒方出,身表宜涼;四日後毒已出定,身表宜溫。涼則氣血和平,痘色必然潤澤;溫則腠理開通,其毒易於成漿。

至此而身不微熱,雖未至於冰伏,而痘瘡斷乎弗長,醫者當審其故而投之以藥,或為風寒吹襲,或為嘔吐泄瀉,或為穢濁觸犯。故身不熱而痘不起,已成冰硬之形;赤色若還不起,變敗可期。紅潤依然如故,若見氣急而腹脹,黃泉在邇。失聲而悽悽,陽數無多。

白話文:

又說:發熱減緩、精神清醒,痘子顆粒大,根部紅潤有活力,且分布不均勻,四肢溫暖沒有忽冷忽熱的現象,喝奶吃飯都正常,口渴腹瀉的症狀也消失了,再加上腰部和後頸部沒有明顯的痘子,這種情況只需要好好調養,不需要看醫生。

又說:剛發熱一天痘子就出來了,而且密密麻麻、紅腫熱痛,食慾也減退了,伴隨腹瀉、口渴、頭面部痘子很多,皮膚出現紅斑和像麻疹一樣的疹子,大小便不通暢,痘子平坦、灰白色澤不夠明亮,甚至出現疔瘡、膿瘡、傷口濕潤等現象。如果出現這些嚴重的症狀,就必須提前預防,不要等到情況嚴重了才後悔沒有及早處理。

又說:首先要看臉上的經絡分佈,就能知道痘子的好壞和吉凶。左臉頰對應肝臟,右臉頰對應肺臟,鼻樑和人中對應脾臟,印堂和額頭對應心臟,顴骨和耳朵下方對應腎臟。這些部位對應不同的臟腑,痘子不喜歡乾燥或顏色過於鮮紅。如果痘子先在鼻樑部位發出,然後人中和下巴兩側也陸續出現,顏色淡紅,像朱砂一樣潤澤,過了七天自然會痊癒。如果痘子越過印堂到額頭發出,表示心臟有熱毒需要治療。如果在顴骨和眼睛周圍出現像麻子一樣的痘子,情況就非常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又說:發熱三天,身體狀況還算正常,開始出現紅色的痘點,而且沒有特定部位。痘子出來後變得粗大肥厚,稀疏一點比較好。如果剛開始出來時很細碎,表示痘子會很密集。發熱時痘子不斷冒出來,形狀尖圓高聳,顏色光亮潤澤,就算很密集也還可以救治;如果痘子同時大量湧出,紅腫而且皮膚薄,即使稀疏也不一定能完全痊癒。如果痘子很小,頂端有白色,像痱子一樣,表示體內虛弱,痘子難以發出。如果痘子呈現鮮紅色,像朱砂一樣,表示身體虛弱衰竭。

痘子長得粗大肥厚,頂端有光澤的,就沒有問題,如果頂端是白色凹陷、尖細薄弱的,就不好。如果痘子周圍出現像茱萸一樣的紋路,表示痘子裡面沒有膿液。皮膚細嫩,痘子顏色就會嬌嫩紅潤。如果身體虛弱,痘子就會呈現褐色。如果皮膚黑而且粗糙,痘子的顏色就會暗淡。因此,嬰兒的肌肉狀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只要痘子凸起有精神,不喜歡出現煩躁的紅色和乾燥,顏色有光澤、精神安穩就好。如果痘子像珠子和小米一樣,皮膚乾燥、毛髮焦枯,而且痘子是紫黑色或焦黑色的,表示發熱的時候痘子同時冒出來,很可能密集像針頭一樣。即使陸續出來,也很忌諱痘子的形狀像蠶種、麥麩、痱子、疹子、疥瘡,痘根不明顯,周圍皮膚也沒有發紅的現象。如果出現這些狀況,都表示無法救治。如果痘子旁邊出現像蚊子咬的斑塊,或皮膚裂開像蛇咬傷,或是像螺絲和閃電一樣的紋路,情況還比較好。

在發熱之前先出現少數幾個痘點,俗稱「報痘」。如果發熱很久都沒有出現痘點,就當作是疔瘡來治療。如果先出現腫塊然後才出現痘子,表示病邪積聚而容易發生。如果先出現痘子然後才出現腫塊,腫塊就稱為「鬼腫」,難以醫治。長痘子要避免在隱蔽的部位,像是眼皮、嘴唇等,這些地方長痘子通常不吉利。如果痘子悶在重要部位,像是舌頭、喉嚨、肩膀、背部等,也不好。順應情況長出很多痘子比較好,如果只長出一顆冷疔反而不好。如果先看到痘子,痘子形狀不能太過明顯。如果出現「賊痘」,其他的痘子就無法順利化膿,如果能辨認清楚,就要趕快挑破。

因此,如果體內病症沒有平息,即使痘子長出來,毒素還在體內。讓痘子透出來發散,最好同時解毒。大小便順暢,精神安定,身體發熱但毒素已經發在皮膚表面,就可以用補藥同時配合發散的藥物,但仍然要以安穩皮膚表面為主。如果體內外病症都平息了,之後就不要混亂治療。再觀察精神狀況是否勇健,詳細判斷要用補藥還是發散藥。

又說:第三天、第四天,痘子應該都長出來,從頭到腳都長到,情況才會穩定。如果還有痘子陸續長出,或隱藏在皮膚下面,看不到也長不出來,古人稱作「不快」。如果不是因為被阻礙而長不出來,肯定是氣血不足。因此,第四天以前痘毒才剛發出,身體表面適合涼爽;第四天之後毒素已經發出來,身體表面適合溫暖。身體涼爽,氣血才能平和,痘子的顏色也會潤澤;身體溫暖,皮膚毛孔才能打開,痘毒容易化膿。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身體不再微微發熱,即使沒有到完全冰冷,痘子也絕對不會再長出來。醫生應該仔細判斷原因並投藥治療,可能是因為風寒侵襲,或是因為嘔吐腹瀉,或是因為接觸了不潔之物。所以,如果身體不發熱而痘子長不出來,就已經是像冰塊一樣僵硬的形狀。如果紅色的痘子沒有長出來,可能就會轉壞。如果痘子仍然是紅潤的,但是出現呼吸急促和腹脹,就快要死了。如果聲音嘶啞且不停哀號,表示陽氣已經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