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1)
卷三十二 (1)
1. 卷三十二
2. 痘疹部(中)
自痘疹發熱報痘,起脹灌漿,結靨諸證秘法,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白話文:
關於痘疹(俗稱天花、麻疹等)從發燒開始,到出現疹子、形成膿皰、最後結痂等各種病症的治療秘訣,都匯集在這部分中,方便查閱參考並進行治療。
3. 論發熱三朝生死訣
聶九吾曰:發熱之初,若身熱和緩,或熱或退,神清氣爽,飲食如常,則不必用藥發汗,但或戒暈禁風調護而已。蓋痘有順而不必治者,不輕治,即所以調治之也。
其或憎寒壯熱,頭痛發熱,頭痛咳嗽,鼻流清涕者,多因於外感,不可不發散也,當視兒強弱而用藥發汗。兒體氣素壯實者,加味升麻葛根湯汗之;(白葛根、升麻、赤芍、甘草、桔梗、防風、蘇葉、小川芎、山楂淨肉、牛蒡子煎服,此方即是傷感而非痘疹服之發汗,亦無妨。)體氣素怯弱者,用加味參蘇飲汗之。
(人參、蘇葉、桔梗、前胡、小川芎、山楂肉、粉葛、陳皮、製半夏、牛蒡子,甘草煎服。)然皆不可出汗太多,恐發虛其表後,難起脹灌漿也。既經發汗而身熱漸緩,兒頗安靜者,其痘出必稀少,此為順候,且勿服藥以待之。亦有發熱和緩後痘多者,血氣虛也。
發汗之後,或身熱不退而煩躁者,且勿峻攻。故少待之,其或煩悶躁渴而妄語者,用敗毒和中散清之。(連翹、陳枳殼、防風、升麻、前胡、小川芎、麥門冬、桔梗、蟬蛻、牛蒡子、荊芥、木通、甘草、紫草茸、酒炒黃連。大便秘澀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微利之,不秘者勿加入,服此覺煩悶少解,即止勿服,聽其痘出外則中自安也。)或有腹痛、腰痛而煩悶者,此其毒氣誠重,然只當用敗毒和中散主之。
大便秘則加酒炒大黃微利之,聽其痘毒出外,則內痛自止。
然後看其痘,或稠密,或紅紫帶黑,又議解毒可也。切不可純用寒涼,以阻遏其毒出之勢,立致內攻告變。(涼藥要制過,則性純而有效。)世人不知此理,多純用寒涼解毒,或用硝黃峻下,因而速斃而卒不悟者多矣。
當時令眾姓出痘時,小兒或有發熱稍緩,其熱或作或止,其紅點或未見,或微見而未明,或是出痘,或非出痘,正在疑似之間,當此之時,不如且勿服藥,以待其自定,但禁風、寒、葷,調護之而已。所謂不輕治之,所以深治之者此也。有等富貴之家,珍愛太過,見其如此,屢投以清涼解毒之劑。
不知若是痘證,則其毒氣發動於五臟,勃勃欲出外,其勢決不可阻遏,屢用清涼阻遏其勢,即所以迫之內攻而禍速矣。故犯此者多有報痘,數日即煩悶驚搐而死,此解毒之劑殺之也。
正如寇在宮牆之內,不逐之外出,反遏其出路,圍而攻之,宮中之人有不遭殘害者乎!然醫曰:吾用解毒藥何至於殺人,既不自任其咎,病家亦曰彼用解毒藥何至於殺吾人,亦不歸咎於醫,殺人於冥冥之中,而已不悟也,人不知也。噫!亦可悲也已。予故表而出之,以戒世之愛而反害者。
語曰:久臘者毒必厚,痘毒稟於胎元,伏於五臟,其輕者無論已,其重者深藏久蓄,不為不厚矣。一旦觸發於倏然忽然之頃,其勢猛銳欲出,斷不可御,是以必藉氣血載毒出外,成漿結痂,然後毒散而功成,此病機亦化機也。豈其若諸瘡之毒,可以驟然而解散者,故解之於既出之後,是順其欲散之勢,猶為近理;解之於未出之先,是遏其猛銳欲出之勢,其禍甚速。
白話文:
論發熱三朝生死訣
聶九吾說:發燒初期,如果身體發熱溫和,時而發熱時而退燒,精神清爽,飲食正常,那麼不必用藥物發汗,只需戒除辛辣、避免風寒,好好調理護理即可。因為有些痘疹會自然痊癒,不必治療,不輕易用藥,正是最好的調理方法。
如果孩子畏寒、高燒、頭痛、發熱、頭痛咳嗽、流清鼻涕,大多是外感風寒引起的,必須要發散治療。應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來用藥發汗。體質強壯的孩子,可以用加味升麻葛根湯發汗;(白葛根、升麻、赤芍、甘草、桔梗、防風、蘇葉、川芎、山楂肉、牛蒡子煎服,即使是傷風感冒而非痘疹服用此方發汗,也沒有妨礙。)體質虛弱的孩子,則用加味參蘇飲發汗。(人參、蘇葉、桔梗、前胡、川芎、山楂肉、粉葛、陳皮、制半夏、牛蒡子、甘草煎服。)但都不可出汗太多,以免耗損陽氣,導致痘疹難以順利排出。如果發汗後體溫逐漸下降,孩子也比較安靜,那麼痘疹必然稀少,這是順利的預兆,就不要再服用藥物,靜待其發展。也有些孩子發熱溫和後痘疹卻很多,這是由於血氣虛弱造成的。
發汗之後,如果體溫仍然不退,而且煩躁不安,就不要急於猛烈攻治。稍等片刻,如果出現煩悶、口渴、胡言亂語等症狀,就用敗毒和中散來清熱解毒。(連翹、陳皮、防風、升麻、前胡、川芎、麥門冬、桔梗、蟬蛻、牛蒡子、荊芥、木通、甘草、紫草茸、酒炒黃連。如果大便秘結,可以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輕瀉,如果大便正常則不必添加。服用此方後煩悶減輕即可停止,讓痘疹自然排出,體內自然就會好轉。)如果出現腹痛、腰痛和煩悶,這是毒氣很重的表現,也應該用敗毒和中散為主藥。
大便秘結就加酒炒大黃輕瀉,讓痘毒排出體外,內部的疼痛就會自然停止。
然後觀察痘疹的情況,如果痘疹密集、顏色紅紫帶黑,就要考慮解毒。絕對不能單純使用寒涼藥物,以免阻礙毒氣排出,導致毒氣內攻,病情加重。(寒涼藥物需經過炮製,才能藥性純粹有效。)世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人都單純使用寒涼藥物解毒,或用硝石、黃連等峻下藥物,結果導致迅速死亡,卻不明白原因的人太多了。
當流行痘疹時,孩子可能出現發熱稍微緩解,時而發熱時而停止,紅點可能還沒出現,或稍微出現但不明顯,此時可能出痘,也可能不出痘,正處於疑似階段。此時,不如暫時不用藥物,等待病情自行穩定,只注意避免風寒,忌食辛辣肥膩之物,細心調理護理即可。所謂不輕易用藥,正是為了更好地治療。有些富貴人家,過於珍愛孩子,看到這種情況,就反覆使用清涼解毒的藥物。
殊不知,如果是痘疹,毒氣已經蓄積於五臟,正要向外排出,其勢力絕對不能阻礙。反覆使用清涼藥物阻礙其排出,反而會導致毒氣內攻,病情迅速惡化。因此,犯這種錯誤的人很多都很快出現痘疹惡化,幾天內就煩悶、抽搐而死,這是解毒藥物反而害死他們。
就像敵寇在宮牆之內,不將其驅逐出去,反而堵住他們的出路,圍攻他們,宮中之人有誰能免遭傷害呢!然而醫生會說:我用解毒藥怎麼會殺人呢?既不承擔責任,病人家屬也說:他用解毒藥怎麼會害死我家人呢?也不歸咎於醫生,殺人於無形之中,卻不自知。唉!真是可悲啊!我因此寫下這些文字,以此告誡世人,過度的愛護反而會造成傷害。
俗話說:久病必毒重,痘毒來源於胎元,潛伏於五臟,輕者無妨,重者深藏久蓄,毒性必然很重。一旦被觸發,其勢力猛烈,想要排出,絕對不可阻擋,所以必須藉助氣血將毒素排出體外,形成膿皰結痂,然後毒素消散,病癒。這是疾病的機理也是轉化的機理。它不像其他的瘡毒,可以迅速消散,因此在痘疹已經排出之後再治療,是順應其消散的趨勢,比較合理;在痘疹還沒排出之前就治療,是阻礙其猛烈的排出趨勢,禍患會很快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