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黃韞兮先生《脈確》

直軟如絲細,勞傷損血氣,(細主氣血兩虛。)身汗來,心慌至,(浮細屬陰虛,多盜汗;沉細屬陽虛,多自汗。汗多心虛故慌。)寸須嘔吐關須脹,(脾胃虛寒,上則嘔吐,下則腹滿。)尺屬骨蒸痢與痹。(骨蒸久痢,皆屬腎虛,故脈細;痹為寒濕之陰邪,故脈亦細。)

(澀)

往來難,細短澀,細刀刮竹形容切,血少氣有餘,寸澀心疼神亦怯,(胃屬陽明,多血多氣,其上口當心,血虛則氣湊之,氣血攻衝則當心而痛;陽明又主驚,驚氣歸心故神怯。)關中脅脹胃虛嘔,(肝藏血,屬厥陰,其脈布脅肋,血少氣騰故脅肋脹;胃為水穀之海,血少則燥,氣騰則逆,燥則血枯,逆則氣上,故不納水穀而嘔吐也。

)尺部腸枯五心熱,(血虛則腸枯澀,血虛而相火動則肝熱;肝熱下移之於母,則腎熱;下移之於子,則心熱,腎之脈起於足心,心之脈入於手心,故手足心熱。)婦人當為經不通,或為胎病宜區別。(血養胎,故脈澀。崔紫虛謂:澀主自汗,瀕湖士材皆宗之。愚按《內經》云,澀者,陰有餘也,陰氣有餘則為身熱無汗,當以經言為是。

(滑)

流利如珠便是滑,多汗陰有餘,風痰更可察,(經曰:滑者陰氣有餘也。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滑脈主風不主痰。)寸滑吞酸咳嗽嘔,(滑又主熱,胃中濕氣與熱氣熏蒸,蘊而成酸,停在胃脘故吞酸;濕熱生痰故咳嗽及嘔吐。)當關積熱掌中發,(食積胃,胃生熱,胃熱上熏,則包絡與心肺皆熱,包絡之脈入掌中,肺脈行其前,心脈行其後,故掌中亦熱。經所謂掌中熱者,腹中熱是也。

)痢疾㿉癃尺部看,(滑又主宿食,食積成痢。㿉者,睪丸腫大,病連小腹也。癃者,小便不通。《脈經》謂:尺滑當溺血也。)女子或為經閉煞。(《脈經》謂:尺脈滑女子經脈不利。按:滑為血有餘,若滑而結,及浮滑遲滑者,蓄血也。不然則是胎脈。)

(動)仲景《傷寒論》曰: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愚按:兩上字其一乃後人誤添也,當是數脈見於關上下。經曰: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手少陰屬心,是寸有動脈矣。又曰:陰虛陽搏謂之崩。腎之陰虛陽搏之,故見崩證,是尺有動脈矣。

王叔和著《脈經》,不知兩上字,其一乃衍字,因曰動脈見於關上,遂令後之論脈者,皆曰動脈只見於關,與經不合矣。

動脈如豆形,數而厥厥動,陰動出汗兮驚痛堪憂,(成無己曰:陰陽相搏則虛者動,按陰搏陽則陽虛,陽虛故出汗。經謂肝主驚,陽明主驚。按膽附於肝,肝氣強者膽大,肝氣弱者膽小,膽小嚐有畏懼之心,故易驚,此驚之生於內者也;陽明屬土,土性靜,故聞木聲,惕然而驚,此驚之生於外者也;由是觀之,則自驚者屬肝,物觸而驚者,屬陽明,然而驚則皆歸於心也。陰陽相搏,陰邪勝故痛。

白話文:

黃韞兮先生《脈確》

細脈

脈象摸起來又直又軟,像絲線一樣細,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氣血。(細脈通常表示氣和血都虛弱。)身體容易出汗,而且會感到心慌。(浮在表面的細脈多屬於陰虛,容易盜汗;沉在底下的細脈多屬於陽虛,容易自汗。因為汗多導致心氣虛弱,所以會心慌。)寸脈(手腕第一節)出現嘔吐,關脈(手腕中間一節)則會感到腹脹。(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向上會導致嘔吐,向下會導致腹脹。)尺脈(手腕最後一節)出現則表示骨蒸潮熱、久痢和痹症。(骨蒸潮熱和久痢都屬於腎虛,所以脈象會呈現細微;痹症是寒濕等陰邪所致,所以脈象也會細微。)

澀脈

脈象來去不順暢,又細又短又澀,就像用細刀刮竹子一樣不流暢,表示身體血液不足但氣還算充足。寸脈出現澀脈,表示心痛且容易感到驚恐。(胃屬於陽明經,氣血都很充足,它的上口對應心臟,血液不足時氣會聚集於此,氣血互相衝擊就會導致心痛;陽明經又主掌驚恐,驚恐之氣會影響心臟,所以人會容易感到害怕。)關脈出現澀脈,表示脅肋脹痛且胃氣虛弱,容易嘔吐。(肝臟儲藏血液,屬於厥陰經,它的脈絡分佈在脅肋部位,血液不足導致氣向上湧,所以會感到脅肋脹痛;胃是水穀的來源,血液不足就會乾燥,氣向上湧就會逆行,乾燥導致血枯,逆行導致氣不下降,所以無法進食而嘔吐。)尺脈出現澀脈,表示腸道乾燥、五心煩熱。(血液不足導致腸道乾燥難以蠕動,血液不足導致虛火上升,肝熱下移影響腎臟,導致腎熱;再下移影響心臟,導致心熱,腎經脈起於腳心,心經脈入於手心,所以手腳心會感到發熱。)對於女性而言,這種脈象可能表示月經不通,或者有懷孕問題,需要仔細區分。(血液用來滋養胎兒,所以脈象會呈現澀脈。古代醫家認為澀脈主要表示自汗,但《內經》認為澀脈表示陰氣過盛,陰氣過盛則會身熱無汗,應該以《內經》的說法為準。)

滑脈

脈象流利順暢,像珠子在碗裡滾動一樣,多表示身體多汗、陰氣過剩,也可能表示有風痰。(《內經》說:滑脈表示陰氣過剩。陰氣過剩會導致多汗、身體發冷,滑脈主要表示有風邪,而非痰。)寸脈出現滑脈,表示容易吞酸、咳嗽、嘔吐。(滑脈也表示有熱,胃中濕氣和熱氣相互熏蒸,聚集產生酸性物質,停留在胃部就會吞酸;濕熱產生痰液,就會導致咳嗽和嘔吐。)關脈出現滑脈,表示體內積熱,手掌會發熱。(食物積聚在胃裡,胃產生熱,胃熱向上熏蒸,導致包絡和心肺都發熱,包絡的脈絡進入手掌,肺經脈在其前面,心經脈在其後面,所以手掌也會發熱。《內經》所謂的掌中發熱,就是指腹中有熱。)尺脈出現滑脈,要考慮痢疾、睪丸腫大、小便不通等問題。(滑脈也表示有宿食積聚,積食會導致痢疾。睪丸腫大,病情會連累到小腹。小便不通。《脈經》認為:尺脈滑表示可能會尿血。)對於女性而言,尺脈滑可能表示月經不通。(《脈經》認為:尺脈滑表示女性月經不通。滑脈表示血液過多,如果滑而有結,或者浮滑、遲滑,就表示有淤血。否則就可能是懷孕的脈象。)

動脈

《傷寒論》說:數脈出現在關脈位置,上下沒有頭尾,像豆子一樣跳動,就叫做動脈。我認為:兩「上」字,其中一個是後人誤加的,應該是數脈出現在關脈的上下。古書說:女性手少陰脈動得厲害,就是懷孕了。手少陰脈屬於心,所以寸脈會有動脈出現。又說:陰虛陽搏就叫做崩漏。腎的陰虛陽氣搏動,所以會出現崩漏的症狀,這是尺脈會有動脈的原因。

王叔和寫《脈經》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兩「上」字,其中一個是衍文,就說動脈出現在關脈位置,導致後世論脈的人,都說動脈只出現在關脈,這與古書記載不符。

動脈脈象像豆子一樣,跳動快速且有力,陰動脈出現會導致出汗、驚恐和疼痛等症狀。(成無己說:陰陽相互搏擊,虛弱的一方就會表現出動脈,陰搏陽表示陽虛,陽虛就會出汗。《內經》說肝主掌驚恐,陽明也主掌驚恐。膽附於肝,肝氣強的人膽大,肝氣弱的人膽小,膽小的人常常有畏懼之心,所以容易受到驚嚇,這屬於內在的驚嚇;陽明屬於土,土的性質是靜,所以聽到木的聲音會驚嚇,這屬於外在的驚嚇;由此看來,自己產生驚恐屬於肝,外物觸動導致驚恐屬於陽明,然而驚恐最終都會歸於心。陰陽相互搏擊,陰邪過盛就會導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