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

1. 論膿熟不宜開遲

薛立齋曰:凡瘡瘍有膿之際,乃肉腐而為膿,是毒氣侵蝕而潰也,若不速去之,恐毒氣蓄而侵潰好肉,如肘膝樞紐關節之所,筋骨壞,廢疾成也。有等畏針之徒,多致不救,或密針之,或以賽針散,即透出膿極妙。

白話文:

薛立齋說:凡是瘡口有膿的時候,都是因為肉腐爛化膿,這是毒氣侵蝕導致潰爛。如果不趕快把膿排出,恐怕毒氣積蓄而侵犯正常的肉,像肘部、膝蓋等關節要害部位,筋骨腐壞,就會變成殘疾。有些人害怕針灸,因此延誤治療,最終難以治癒。有的人採用密針法,或者使用賽針散,能夠有效地將膿液引出體外。

汪省之曰:夫癰疽瘡癤,皆由氣血壅滯而生,當推虛實表裡,而早治之,可以內消。此內消之法,宜早治也。若毒氣已結者,勿泥內消之法,當辨膿之有無深淺,急宜酌量刺之,緩而不刺,毒則內攻,穿通臟腑,腐爛筋骨,可不慎哉。

白話文:

汪省之說:癰疽瘡癤這些疾病,都是因為氣血壅滯而產生的,應該從虛實表裏方面考慮,並且及早治療,這樣才能從內部消除病邪。這種從內部消除病邪的方法,應該及早治療。如果毒氣已經凝聚成膿,不要拘泥於從內部消除病邪的方法,應該辨別膿液有無以及膿液的深淺,及時酌情刺破膿瘡,如果緩慢而不刺破膿瘡,毒邪就會向內攻入,穿透臟腑,腐爛筋骨,豈能不謹慎對待。

若脈緊為膿未成,緊去但數,為膿已成;以手按之熱者有膿,不熱無膿;按之牢硬未有膿,按之半軟半硬已有膿;大軟方是膿成,若大按之痛者,膿深,按之不甚痛者,膿未成;按之即復痛者,為有膿,不復痛者,無膿;薄皮剝起者,膿淺,皮色不變不高阜者,膿深。淺者宜砭,深者宜針,手足指梢及乳,必候膿大軟,方可開放。

若夫麻痘之後,餘毒未盡,肢節有癰,稍覺有膿,便用決破,遲則成攣曲之疾矣。(《理例》)

白話文:

如果脈搏緊繃,表示膿尚未形成,當脈搏緊繃之後變成脈搏數次,表示膿已經形成。用手指按壓,感覺到熱的,表示有膿,沒有熱的,表示沒有膿。按壓時感覺堅硬的,表示沒有膿,按壓時感覺半軟半硬的,表示已經有膿。非常柔軟的,膿已經形成,如果用力按壓感到疼痛的,表示膿很深,按壓時不太疼痛的,表示膿尚未形成。按壓後,立即又感到疼痛的,表示有膿,沒有再感到疼痛的,表示沒有膿。皮膚表層薄薄的隆起,表示膿很淺,皮膚顏色沒有改變而且沒有高起,表示膿很深。膿淺的,應該用砭針刺破,膿深的,應該用針灸。如果在手腳的指尖以及乳房,一定要等到膿腫大而柔軟了,才能放開膿口。

2. 論內托法

汪省之曰:凡癰疽或已成,氣血虛者,邪氣深者,邪氣散漫不能突起,亦難潰膿,或破後膿少,或膿清稀,或堅硬不軟,或雖得膿而根腳紅腫開大,皆氣血虛,邪氣盛,兼以六淫之邪變生諸證,必用內托,令其毒熱出於肌表,則易愈也。內托以補藥為主,活血驅邪之藥為臣,或以芳香之藥,行其鬱滯,或以溫熱之藥,御其風寒。(《理例》)

白話文:

汪省之說:凡是癰疽或已經形成,氣血虛弱的人,邪氣深入的人,邪氣散漫不能突然出現,也難以潰膿,或者破裂後膿液少,或者膿液清稀,或者堅硬不軟,或者儘管得膿而根部紅腫增大,都是氣血虛,邪氣盛,再加上六淫之邪變生出來的各種證狀,一定要用內託之法,讓毒熱外發於肌表,這樣才能容易痊癒。內託之法以補藥為主,活血驅邪之藥為輔,或者用芳香之藥,行其鬱滯,或者用溫熱之藥,御其風寒。

周文採曰:夫托者,起也,上也。癰毒之法,外之內者,邪必攻內,自然之理,當用托裡湯液加升麻、銀花,使榮衛通行,血脈調和,瘡毒消散。故云瘡家無一日不託里也。(《啟玄》)

白話文:

周文採說:託,是提升、上舉的意思。治療癰毒的原則是扶正祛邪,外治要配合內治,邪氣必然攻擊體內,這是自然規律。應該使用託裡湯液,並加入升麻、銀花,使氣血運行通暢,血脈調和,瘡毒才能消散。所以說,治療瘡瘍每天都要託裡。

王肯堂曰:癰疽已成,大抵托裡消毒散、托裡散、小托裡散、十宣散皆為要藥,但用隨時加減耳。如冬月並氣滯之人,五香連翹湯,虛弱人去大黃;素不宜寒藥者,小五香湯;形脈實,膿色稠,不可用補藥者,忍冬丸之類。大膿出,敗肉去,紅腫消,當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大劑補之,令氣血滋茂,新肉易生也。(《準繩》)

薛新甫曰:有隨證加減用藥,例以托裡消毒為主,誠內托之良法。

白話文:

王肯堂說:癰疽已經形成了,大多是用託裡消毒散、託裡散、小託裡散、十宣散之類的藥物來治療,但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加減。比如在冬天,並且有氣滯的人,可以使用五香連翹湯,虛弱的人則去掉大黃;素來不能吃寒涼藥物的人,可以使用小五香湯;脈象實、膿液黏稠,不能使用補藥的人,可以使用忍冬丸之類的藥物。膿液大量流出,壞死組織脫落,紅腫消退,就應該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藥物大量補益,使氣血充茂,新的肉才能容易生長。(《準繩》)

3. 癰疽已成門主方

七味活命飲(《梅秘》),一切癰疽,氣血虛憊,白塌下陷,立可紅活。

白話文:

七味活命飲(出自《梅祕》),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癰疽,氣血虛弱,白塌下陷的症狀,服用後可以立即讓白塌紅潤起來。

生黃耆,川芎(各三錢),金銀花,蒲公英(各一兩),當歸(八錢),穿山甲(炙),皂角針(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黃耆、川芎各三錢,金銀花、蒲公英各一兩,當歸八錢,穿山甲(炙)、皂角針各一錢五分。

作一劑,水三斤,砂鍋內煎一半,熱服,避風取汗,靜臥自潰。

透膿散(《正宗》),潰頂排膿捷法。

白話文:

製作一劑,用三斤水,在砂鍋內煎至剩下一半,趁熱服用,避免風吹,發汗後靜臥,自然會潰散。

透膿散(出自《正宗》),是促進潰瘍頂部排出膿液的快捷方法。

金銀花,當歸(各五錢),生黃耆(四錢),白芷,牛蒡子,川芎,穿山甲,皂針(各一錢)

酒水同煎服,瘡上宜覆暖。

白話文:

  • 金銀花 :5 錢

  • 當歸 :5 錢

  • 生黃耆 :4 錢

  • 白芷 :1 錢

  • 牛蒡子 :1 錢

  • 川芎 :1 錢 *穿山甲:1錢

  • 皁針 :1 錢

栝蔞托裡湯(《正宗》),跌撲傷損腫痛,積久欲潰,或氣血鬱結,痰停血壅,致成瘡瘍,未成即消,已成自潰,生肌解毒。

白話文:

栝蔞託裡湯 (出自《正宗》),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時間長了會潰爛,或者氣血鬱積,痰凝滯留而血流不暢,導致形成瘡瘍,還沒形成就消失,已經形成的自己潰爛,生肌解毒。

栝蔞(一個),金銀花(一兩),蘇木(五錢),乳香(去油),甘草節,沒藥(去油各二錢)

白話文:

栝蔞(一顆),金銀花(50公克),蘇木(25公克),乳香(去油,10公克),甘草節(適當),沒藥(去油,10公克)

作一劑,酒煎,分三服,一日服盡。渣焙為末,酒糊丸彈子大,當歸酒化下。

白話文:

配一劑方藥,用酒煎成藥汁,分成三份,一天之內服完。藥渣曬乾焙炒成藥粉末,用酒糊丸成彈子大小,用當歸酒送服。

回陽三建湯(《正宗》),陰疽、發背,初起不痛、不腫、不熱、不紅,硬若牛皮,堅如頑石,十日外脈細身涼,肢體倦怠,皮如鱉甲,色似土朱,粟頂多生孔,孔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又皮不作腐,手熱足涼者,俱急服之。

白話文:

回陽三建湯(出自《正宗》),治療陰疽、發背,初期不痛、不腫、不熱、不紅,皮膚硬得像牛皮,堅硬得像頑石,十天以後脈搏細弱、身體冰涼,四肢倦怠,皮膚像鱉甲,顏色像土朱,粟粒頂端長出很多小孔,小孔流血,根腳平坦分散,表面柔軟下陷沒有膿,又或者是皮膚不腐爛,手熱腳涼的人,都應該趕快服用。

人參,熟附子,川芎,白茯苓,當歸,枸杞子,陳皮,山萸肉,黃耆(各一錢),廣木香,紫草,茅蒼朮,獨活,鮮紅花,厚朴,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1. 人參:活血補氣、增強免疫力。

  2. 熟附子:溫腎壯陽、補氣止瀉。

  3.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4. 白茯苓:健脾祛濕、寧心安神。

  5.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6. 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強精。

  7.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8. 山萸肉:補腎澀精、益氣固表。

  9. 黃耆:補氣昇陽、益氣固表。

  10. 廣木香:理氣止痛、溫中散寒。

  11. 紫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12. 茅蒼朮:燥濕健脾、化痰止瀉。

  13. 獨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14. 鮮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15. 厚朴:理氣化痰、溫中止痛。

  16. 炙甘草:補中益氣、益氣復脈。

煨薑三片,皂角樹根上白皮二錢,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用綿帛蓋暖瘡上,預先不得大開瘡孔,走泄元氣為要。(澄按:背瘡屬陰者,皆由臟腑先壞,而內毒不得發越於外也。當急救之,遲則無濟矣)

(寒救陰至聖丹岐天師)

白話文:

  1. 將生薑三片烤熱。

  2. 取皁角樹根上二錢重的白色樹皮。

  3. 用二碗水將皁角樹根煎煮至八分熟。

  4. 加入一杯酒。

  5. 根據病情,在飯前或飯後服用。

  6. 用棉布或絲綢蓋住瘡口以保暖。

  7. 不要過早打開瘡口,以免元氣外泄。

【澄按:背上的瘡屬於陰症,都是由臟腑先受損,而內毒無法發散到體外所引起的。應急救,否則延遲治療將無濟於事。】

生黃耆,人參,金銀花(各三兩),當歸(一兩),白芥子(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二劑即愈。不須多服。

牛膠飲,截險處癰疽惡瘡,使毒不攻於內,不傳惡證。

白話文:

  • 生黃耆、人參、金銀花各三兩。

  • 當歸一兩。

  • 白芥子二錢。

  • 附子三錢。

上好牛皮膠四兩,用酒一碗,納膠重湯燉,攪勻傾出,更浸酒隨意飲盡出汗,若善飲者以醉為度,此法活人甚多。

白話文:

取上等牛皮膠四兩,用一碗酒,放入裝滿水的鍋中加熱,攪拌均勻後倒出,再次浸泡在酒中,隨意飲用,直到出汗為止。如果酒量好的人,可以喝到醉為止。這種方法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

遠志酒韓大夫家(此方救人極眾),一切癰疽發背惡毒,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用之內服外敷則痛。有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可近,用之內服外敷則不痛。或蘊熱在內,壯熱手不可近,用之內服外敷即清涼,或氣虛血冷,潰而不斂,七情內郁,不問虛實並效。遠志米泔浸洗去心,磨細蜜貯,每用酒一盞,調藥三錢,遲頃澄清飲之,以渣敷病處。

內托榮衛湯

白話文:

遠志酒是韓大夫家傳的方劑,救治過許多人。它可用於治療一切癰疽發背惡毒的疾病,如果患者中有死血或陰毒在體內,則不會感到疼痛,服用或外敷此藥就會感到疼痛;如果患者有憂慮、憤怒等情緒積聚在內並向內攻伐,則疼痛難忍,服用或外敷此藥則不會疼痛。或者患者內有蘊熱,壯熱難耐,手不可近,服用或外敷此藥則會感到清涼;或者患者氣虛血冷,潰瘍不癒合,七情內鬱,無論虛實,此藥都有效。

製作方法:將遠志用米泔浸泡,洗去心,磨碎,與蜂蜜一起貯存。每次用酒一盞,調入藥物三錢,過一會兒澄清後飲用,將藥渣敷在患處。

黃耆(五錢),防風,連翹,柴胡,紅花(各二錢),羌活,甘草,人參,黃芩,蒼朮(各一錢),當歸(一錢五分),桂枝(八分)

上銼分二服,酒水各二盞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黃耆(20公克),防風、連翹、柴胡、紅花(各8公克),羌活、甘草、人參、黃芩、蒼朮(各4公克),當歸(6公克),桂枝(3公克)

二仙散(黃賓江),發背癰疽,未成已成,已潰未潰,痛不可忍者。

白芷(未潰用一兩,已潰用五錢),貝母(未潰用五錢,已潰用一兩)

作一劑,水酒同煎服。

白話文:

二仙散(黃賓江):治療背上癰疽,無論未成形或已成形,已經潰爛或尚未潰爛,疼痛難以忍受的疾病。

琥珀蠟礬丸(《正宗》),癰疽已成未潰之際,恐毒氣不能外出,必致內攻,預服此丸,護心護膜,散血解毒。

白話文:

《正宗》中的「琥珀蠟礬丸」可以在癰疽形成但尚未破潰之際服用,可防止毒氣向內侵襲,避免毒氣內攻。服用此丸可保護心臟和肺部,並且能散血解毒。

生明礬(一兩二錢),雄黃,硃砂(各一錢二分),琥珀(一錢同燈草另研極細)

白話文:

生明礬(56公克),雄黃,硃砂(各5公克),琥珀(4公克,與燈草共同研磨至極細)

研細用黃蠟一兩,蜂蜜二錢,銅勺內熔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時,方入上藥攪勻,共成一塊,用時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圓小寒豆大,以硃砂為衣,瓷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其功最效。

白話文:

把藥磨細,用黃蠟一兩、蜂蜜二錢,在銅勺內熔化,離火片刻,等到蠟的四邊稍凝固時,再加入上方的藥攪拌均勻,做成一塊。使用時將藥用火稍微烘一下,眾手迅速搓成小如寒豆大小的丸子,再用硃砂作為外塗藥衣,用瓷罐收起來儲存。每服二三十丸,用溫水於飯後送服。病情嚴重的患者,早晚各服用一次,療效很顯著。

(有用黃蠟二兩,明礬一兩為丸,亦名蠟礬丸,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酒下,未破即消,已破即合,有種遍身生瘡,狀如蛇頭,服之立效,蓋心為君主之官,不易受邪,凡癰疽及蛇犬所傷,毒上攻心,則命立傾,此藥能防毒氣內攻,解毒定痛)

白話文:

將黃蠟二兩、明礬一兩製成丸狀,也稱之為蠟礬丸,每顆丸藥的大小如露兜樹的果實。每次服用五、七十顆,在飯前以酒送服。如果腫瘡還未潰爛,在服用此藥後會消散 ; 如果腫瘡已經潰爛,在服用此藥後會癒合。有的人全身長滿瘡口,形狀如同蛇頭,服用此藥後立竿見影。肝臟是人體的主宰,不容易受到邪氣的侵犯。當癰疽和蛇犬咬傷引發的毒氣攻入心臟,就會危及生命,此藥能防止毒氣內攻,也能夠解除中毒引起的疼痛。

秘授蠟礬丸(淮安楊秘),有定痛生肌,化膿厚膜,解毒去穢之功。

白話文:

祕授蠟礬丸(淮安楊祕),具有止痛生肌、化膿厚膜、解毒去穢的功效。

黃蠟,白礬(各胡桃大一塊研),銀硃(一錢),蛇蛻(一條,陰陽瓦焙研)

白話文:

黃蠟、白礬(各研磨成胡桃大小的一塊),銀硃(一錢),蛇蛻(一條,用陰陽瓦焙乾後研磨)。

先將蠟熔化,入蜂蜜少許,再下生礬、蛇蛻、銀硃研末攪勻,將銅勺放滾水內,急手丸如桐子大,如遇患者,先令洗浴,飲熱酒數杯,初服二十一丸儘量飲醉,被蓋取汗。初起即消,已成疼痛不可忍者,服之可止一半,已潰服之,必出稠厚黃膿,看人虛實與服,頭一日服二十一丸,第二日只服十九丸,逐日遞減兩丸,服至一丸為止,奇效如神。

白話文:

  1. 先把蠟融化,加入少許蜂蜜,再加入生礬、蛻皮和研磨的硃砂粉末,混合均勻。
  1. 將銅勺放在沸水中,迅速將藥丸滾成桐子般大小。
  2. 如果遇到患者,先讓他洗個澡、喝幾杯熱酒,第一次服用時,儘量服用 21 顆藥丸,讓你喝醉了,然後蓋上被子發汗,病情就會開始消退。
  3. 如果病情已經發展到疼痛難忍的地步,服藥後可以止住一半的疼痛。
  4. 如果病情已經發展到潰爛,服藥後,必定會排出濃稠的黃膿,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服用劑量,第一天服用 21 顆藥丸,第二天只服用 19 顆藥丸,每天遞減兩顆藥丸,直到服用一顆藥丸為止,療效非常顯著。

透膿散,諸癰疽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必用刀針,以此服之,不移時其膿自透,屢驗。

蛾口繭子(一枚,燒存性研末)

酒調服,只用一枚,不可多用,如誤用二三枚,即出兩三個頭,慎之。

白話文:

將銅勺放進滾燙的沸水中,迅速將藥丸滾成桐子般大小。遇到病人,先讓他洗個澡、喝幾杯熱酒,第一次服用時,盡量吃 21 顆藥丸,讓病人喝醉,然後蓋上被子發汗,病情就會開始好轉。如果病痛已經很嚴重,服藥後可以止住一半的疼痛。如果病灶已經潰爛,服藥後,一定會排出濃稠的黃膿。根據患者的體質來決定服用劑量,第一天吃 21 顆藥丸,第二天吃 19 顆藥丸,每天減少兩顆,直到只吃一顆藥丸為止,療效非常顯著。「透膿散」適用於各種癰疽瘡及貼骨癰,未破潰者不必動刀子或針灸,服用此藥後,很快就會自行排出膿液,經多次驗證有效。

蛾口繭子(一枚,燒成灰燼研磨成粉)

用酒調服,只用一枚,不可過量,如果誤服兩三枚,就會出現兩個或三個膿頭,要小心謹慎。

透膿法,黃蠟熔化乘熱捻如大麥樣,兩頭俱要尖,用酒或白湯吞服一粒,其頭自破。

白話文:

透膿療法,黃蠟融化趁熱捻成像大麥粒般的形狀,兩頭都要尖,用酒或白開水吞服一粒,膿頭就會自行破掉。

至驗金針散(《啟玄》),治癰疽瘡腫,已破未破,用之直達潰所。春月取皂角針不拘多少,半青半黑的灰火內炮干為末,看瘡上下,分食前後服之,每服二三錢,好酒調服,取汗為度。如瘡在頭頂者,用樹梢上的,如背癰取樹身上向陽處的,如便毒、懸癰取樹芽內的。此取象之義,即有所歸附焉。

白話文:

至驗金針散(《啟玄》),用於治療癰疽瘡腫,無論已經破潰還是尚未破潰,都能直接到達病竈部位。在春天採集皁角樹上的刺,不限數量,用半青半黑的灰火燒幹磨成粉末。根據瘡的位置,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服藥。每次服二三錢,用好酒調服,以出汗為度。如果瘡在頭頂,則使用樹梢上的刺;如果背部有癰瘡,則使用樹身上向陽處的刺;如果是便毒、懸癰,則使用樹芽內的刺。這有取象的含義,以便於歸類。

護心丹(《正宗》),患井疽宜多用,他證亦宜。

綠豆粉(二兩),乳香(去油一兩),炙甘草(五錢),辰砂(水飛二錢)

白話文:

護心丹(出自《正宗》),對於井疽患者應多加使用,其他病症也適合。

綠豆粉(二兩),乳香(去掉油脂後一兩),炙甘草(五錢),朱砂(水飛後二錢)。

乳細白湯調服三錢。(蔣示吉照本方加遠志肉、甘草水泡,炒為末一兩五錢,亦名護心丹。)

白話文:

將乳細白湯與三錢藥一起調服。(蔣示吉按照本方,加入遠志肉、甘草,以水泡過,研磨成一兩五錢的粉末,也稱為護心丹。)

護心丹(李嗣立),凡癰疽三日內宜連進十服,方不變證,使毒氣外出。稍遲內攻,漸生嘔吐或鼻生瘡菌,不食則危矣,五日後亦宜用。

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去油,燈心灰同研,五錢)

白話文:

護心丹(李嗣立),凡是膿腫在三天內,應該連續服用十劑,才能防止病情變化,讓毒氣排出體外。如果稍微耽誤了治療,毒氣就會內攻,逐漸出現嘔吐或鼻生瘡菌的現象,如果不進食就會有生命危險。五天後也應該服用。

用生甘草濃煎湯調下一錢,時時呷之,若毒氣衝心,有嘔吐之證者,大宜服此。(澄按:綠豆之性,可能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之一二次,生滿瘡孔中,真聖藥也。)

白話文:

將生甘草濃縮煎煮出的湯劑,調入一錢的乳香,隨時少量服用。如果毒氣攻心,出現嘔吐症狀的人,非常適合服用此藥方。(澄按:綠豆的性質可以消腫解毒,乳香可以消散各種癰腫毒瘡,服用一兩次,就能使瘡孔中佈滿生肌,真是聖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