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 (7)
卷二 (7)
1. 黃韞兮先生《脈確》
挺然在指下,端直似弓弦,(弦,春脈也。夏秋冬見之,則病脈也,然在春軟弱而滑,平脈也。若實而強,此謂太過,不實而微,此謂不及,亦病脈也。)夏秋則主瘧相纏,(風寒暑濕之氣,皆為瘧,其脈皆弦。惟夏秋患瘧者甚多,冬春亦間有之。)弦數熱,弦遲寒,寸弦頭痛膈多痰,(弦主痰,痰隨厥氣上升,故頭痛。
)關苦癥瘕胃氣逆,(血凝氣滯,久而堅硬在臍旁曰癥瘕,胃中寒氣衝塞心下曰逆。)尺當㿗疝腳拘攣。(㿗疝者,睪丸腫痛,上連小腹也。蓋肝脈絡陰器,主㿗疝,或寒或濕,或熱或虛,或氣分,或血分,臨證以脈之遲數強弱辨之。肝主筋,腎主骨,筋束骨者也,寒則筋急故拘攣。
拘攣者,屈伸不利也。)
(緊)《內經》謂之急。
左右彈手其力強,狀如轉索名為緊,(緊主寒,浮緊表寒,沉緊裡寒。)人迎主傷寒,還把風癇診,(左手寸關之間曰人迎。人迎緊主傷寒頭痛,惡寒發熱,風氣通肝,木得風則動搖,故身瘛瘲,肝火鼓動心火,火炎神越,故卒不知人,吐涎沫曰風癇。)氣口主傷食,喘嗽亦宜審,(右手寸關之間曰氣口。
氣口緊,主傷食,心下苦滿;肺惡寒,寒則氣逆,故曰喘與咳。《脈經》曰:緊為實,以上皆實邪,故其脈緊。)關尺見緊時,痹疝極其准。(經謂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人手,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
(長)
迢迢自若指間長,倘帶搏堅便失常,(長脈在春乃肝脈也,軟弱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按長則氣治,若應指搏堅而不軟弱。則氣不治矣。)傷寒傳變,陽明可詳。(傷寒二三日,脈長,目痛,鼻乾,不得眠,陽明病也。)左寸足疼舌捲縮,(經曰:寸口脈長曰足脛痛,按左寸心為陽,主血脈,長主有餘之病,上有餘則下不及,血脈不通,故足脛痛。腎脈挾舌本,舌為心苗,心火盛則水急,水急則舌本縮而舌卷,不能言矣。
)右寸分明唾血傷,(腎主唾,其脈入肺中,循喉嚨,血隨火升,故唾血。)關中少氣髀如折,(長本肝脈,木邪剋土,故脾虛中氣不足。股內曰髀,胃脈之所下,胃虛故髀痛如折。又脾有邪,其氣亦留於兩髀。)尺則腰痛不可當。(火盛則水衰,腰為腎府,腎虛則腰痛。)
(短)
本位不能及,縮縮其形短,(短則氣病,若秋時肺脈短澀,乃平脈也。)滑短酒傷浮短嗽,寸主頭疼尺腹滿。(短主不及之病,酒傷與嗽則氣不及也,上不及則頭痛,下不及則腹滿也。)
(細)《內經》謂之小。(濡)同軟。(弱)《脈經》以浮細為軟,沉細為弱。豈細脈無浮沉二候,獨於不浮不沉候之乎?而《內經》何以有沉細之說也。且經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滑者,流利如珠之謂。若以沉細為弱,則沉細如絲之中,不能見滑矣。且《經脈》既以沉細為弱,而論肺痿,何以又有浮弱之言乎?今據《內經》以弦脈軟弱為肝之平脈,則所謂軟弱者,無力之謂,不得以浮細為軟,沉細為弱矣。況軟弱所主之病,大概與細同,今附於此。
白話文:
黃韞兮先生《脈確》
脈搏摸起來直挺挺的,像弓弦一樣繃直。(這是春天正常的脈象。如果在夏天、秋天或冬天摸到這種脈象,就表示生病了。但如果在春天摸起來是柔軟而滑順的,那才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太過有力而強硬,就表示太過了;如果摸起來微弱而無力,就表示不足,這都是病態的脈象。)如果在夏天或秋天出現這種脈象,通常代表會反覆發作瘧疾。(風、寒、暑、濕這些邪氣都可能引發瘧疾,而這些邪氣引起的瘧疾脈象都可能是弦脈。只是在夏天和秋天,罹患瘧疾的人比較多,冬天和春天偶爾也會有。)弦脈如果帶有數脈的特徵,代表體內有熱;如果帶有遲脈的特徵,代表體內有寒。如果寸脈摸起來是弦脈,通常會有頭痛和胸膈多痰的症狀。(弦脈通常代表有痰,痰會隨著氣往上衝,所以會頭痛。)關脈摸起來是弦脈,通常代表有腫塊或腹部有硬塊,並且胃氣上逆。(血液凝滯、氣機不暢,時間久了會在肚臍旁形成堅硬的腫塊,這就稱為癥瘕。胃中的寒氣衝到心下,就會造成胃氣上逆。)尺脈摸起來是弦脈,通常代表睪丸腫痛或腳部筋攣。(睪丸腫痛,而且疼痛會向上連到小腹,這就稱為㿗疝。這是因為肝經絡於陰器,主管㿗疝,可能是因為寒、濕、熱、虛或是氣血的問題,要根據脈象的遲緩、急促、強弱來判斷。肝主筋,腎主骨,筋是束縛骨頭的,如果受寒,筋就會收縮緊繃,所以會出現筋攣。筋攣是指肢體屈伸不利。)
(緊脈)《黃帝內經》稱之為「急」。
脈搏摸起來像繩索一樣,兩邊彈動有力,這就稱為緊脈。(緊脈代表體內有寒。如果脈象浮而緊,代表表寒;如果脈象沉而緊,代表裡寒。)人迎脈(左手寸關之間)摸起來是緊脈,通常代表傷寒,也可能代表癲癇。(人迎脈緊通常代表傷寒,會出現頭痛、怕冷、發燒等症狀。風氣會影響肝臟,肝屬木,受到風的影響就會躁動,所以會出現身體抽搐。肝火會鼓動心火,心火旺盛,就會神志不清,突然倒地、口吐白沫,這就稱為癲癇。)氣口脈(右手寸關之間)摸起來是緊脈,通常代表飲食積滯,也可能代表喘嗽。(氣口脈緊通常代表飲食積滯,會感覺心下脹滿。肺部怕冷,受寒就會造成氣逆,所以會出現喘和咳嗽。《脈經》說:緊脈代表實邪,以上都是實邪的症狀,所以脈象是緊的。)如果在關脈或尺脈摸到緊脈,通常代表有痹病或疝氣。(經脈說,青脈出現時,脈象長而有力,左右彈動,心下或肋骨下方有積氣,稱為肝痹,通常是受寒濕或疝氣引起的。)
(長脈)
脈象摸起來長而舒緩,但如果變得堅硬有力,就表示不正常了。(長脈在春天是正常的肝脈,如果摸起來柔軟而無力,像拿著長竿的末梢一樣,表示肝脈平和;如果摸起來實而滑,像摸著一根長竿一樣,表示肝病。按理說,長脈代表氣機順暢,但如果摸起來堅硬有力而不柔軟,就表示氣機不順了。)傷寒的變化發展,可以詳細觀察是否轉變為陽明病。(傷寒二三天後,如果脈象變長,出現眼睛痛、鼻孔乾燥、無法入睡等症狀,通常代表轉變為陽明病。)如果左手寸脈摸起來是長脈,通常代表腳痛,舌頭捲縮。(經脈說:寸口脈象長,通常代表腳痛。左寸脈代表心臟,屬於陽,主管血液運行,長脈代表有餘的病症,上面有餘,下面就會不足,血液循環不暢,所以會腳痛。腎脈連著舌根,舌頭是心臟的苗,心火旺盛,就會導致腎水急迫,腎水急迫就會導致舌根收縮,舌頭捲起,不能說話。)如果右手寸脈摸起來是長脈,通常代表會咳血。(腎主管唾液,它的脈絡連接著肺,經過喉嚨,血會隨著火氣向上衝,所以會出現咳血。)如果關脈摸起來是長脈,通常代表氣虛,大腿根部疼痛如折。(長脈本來是肝脈,肝木會剋脾土,所以會導致脾虛中氣不足。大腿內側稱為髀,是胃經經過的地方,胃虛就會導致大腿根部疼痛如折。另外,脾臟有邪氣,也會滯留在兩邊大腿根部。)如果尺脈摸起來是長脈,通常代表腰痛。(火氣旺盛會導致腎水衰弱,腰部是腎臟的府邸,腎虛就會導致腰痛。)
(短脈)
脈象摸起來無法達到正常的位置,縮短而呈短小的樣子。(短脈代表氣病。如果在秋天摸到肺脈是短而澀的,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短而滑,通常代表是飲酒過度;如果脈象浮而短,通常代表咳嗽。如果寸脈摸起來是短脈,通常代表頭痛;如果尺脈摸起來是短脈,通常代表腹脹。)
(細脈)《黃帝內經》稱之為「小」。(濡脈)與軟脈相似。(弱脈)《脈經》認為浮而細的脈象是軟脈,沉而細的脈象是弱脈。難道細脈沒有浮沉之分嗎?為什麼只區分不浮不沉的脈象呢?《黃帝內經》為什麼會有沉細的說法呢?而且經典上說,脈象弱而帶有滑象,代表有胃氣。滑脈是指脈搏流暢如珠。如果認為沉細就是弱,那像絲線一樣細微的脈象怎麼會有滑象呢?況且《脈經》既然認為沉細是弱,但討論肺痿時,為什麼又提到浮弱呢?現在根據《黃帝內經》,認為弦脈柔軟無力是肝的正常脈象,那麼所謂的軟弱是指脈象無力,不能把浮而細的脈象當作軟脈,把沉而細的脈象當作弱脈。何況軟弱所代表的病症,大致與細脈相同,現在把它附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