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 (12)
卷三十 (12)
1. 赤遊丹門主論
又曰:凡丹入於腹中,飽悶臍凸,體若燔炭者死。
又曰:內丹從脅下至腰下腫,發赤色至腰則死。
申鬥垣曰:內丹言赤色如塗朱,映於肉裡,故名內丹,似板而微腫。如發於淵腋金門等穴,或右或左,皆少陽膽經,一二日者可治;如連腰臍青紫及大痛,或大小便不通,皆不可治,死之必矣。(《啟玄》)
又曰:夾豆丹者赤也,如塗赤朱於皮膚之上,乃熱毒蘊蓄惡血,命門相火合而發起,與痘相兼而生。如霞片浮而薄者易治;厚而紫者難痊。當順天時,若暑熱以通聖辛涼之劑解之,嚴寒以升麻葛根辛溫之劑解之。痘瘡既發,正合其宜,又有失於調護,受風熱則血沸騰,感寒冷則血凝泣,亦可用塗敷之法於外。
又曰:丹從腹往四肢者生,從四肢入腹者無救。
竇漢卿曰:赤丹急用磁鋒砭去紫血,自下而上,則毒血流上,不可逆砭,急用乳香末雞子清調勻塗砭處,時以芭蕉根汁塗之。
又曰:又有一種爛皮火丹,用蓮蓬煅、麵粉、伏龍肝、黃柏末和勻乾摻。
李東垣曰:丹毒者,謂人身忽然赤如塗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瘡誤而相觸,四畔焮赤,謂之瘡瘤。凡丹毒之疾,皆遊走不定,狀如雲氣者是也。小兒得之,最忌百日之內,謂之胎瘤。以其氣血嫩弱,臟腑柔脆,難任鐮針,所以忌也。
馮魯瞻曰:赤紫丹瘤皆心火內鬱而發,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熱毒客於皮膚,搏於氣血而風乘之,陰滯於陽則發丹毒。熱極生風,片刻之間,遊走遍體,虛熱則癢,實熱則痛。自腹而達於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歸於腹者難療。書雖有五色之分,十丹之異,總不出血熱而屬於心,心火內熾,客風外乘,風勝則樹木皆搖,故令遊走殊速。名為丹者。
以心應火而色赤也。色紅者生,白者氣虛挾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者死。赤者名赤遊丹,熱毒感之深也。其狀赤腫,片片如胭脂塗染,或發於手足,或發於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忍,遊走遍體,流行甚速,須急治之;若一入腹入腎,即不可救。白者名曰白遊風,感風濕之輕證也。
其候流塊作癢,壯熱憎寒,鼻塞腦悶,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涼解毒,甚則砭去惡血,以藥塗之,白者不過疏散滲濕而已。火灼瘡者,先天之熱毒也,火走空竅,故必於口鼻眼目,陰囊糞門之處紅點如癬,漸成紅泡,逾日而穿,赤色無皮,如湯火煿炙之狀,痛苦殊甚,睡臥不安,一二日間周身能腐;若至囟門腫氣,陰毒腫亮者不治。
及一切丹毒入臟,臍突出漿,面頰紫浮,噎氣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絕,胸背血點,舌生黑瘡,心胸紫腫者,皆為不治。然小兒臟腑嬌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內服解毒,方可外敷。蓋毒易入難出,肌肉受傷其害輕,臟腑受傷其害速耳。(《錦囊》)
白話文:
又說:凡是丹毒跑到肚子裡,會導致肚子脹悶、肚臍凸出,全身像被火燒一樣,這種情況就會死亡。
又說:丹毒從脅下腫到腰部,呈現紅色,如果蔓延到腰部就會死亡。
申鬥垣說:內丹是指紅色像塗了硃砂一樣,從皮膚內部透出來,所以稱為內丹,看起來像板子一樣稍微腫起來。如果發在淵腋穴、金門穴等穴位,無論是左邊還是右邊,都屬於少陽膽經,一兩天可以治療;如果連到腰部和肚臍,變成青紫色,而且劇烈疼痛,或者大小便不通,都無法治療,一定會死亡。(出自《啟玄》)
又說:夾豆丹是紅色的,像在皮膚上塗了紅色硃砂一樣,是熱毒積聚和惡血,加上命門相火一起發作,和痘疹同時出現。如果像霞光一樣薄而浮在表面,就容易治療;如果厚而且呈現紫色,就難以痊癒。應該順應天氣變化,如果在炎熱的夏天,用通聖散這類辛涼的藥物來解毒;在寒冷的冬天,用升麻葛根這類辛溫的藥物來解毒。痘疹發出來後,正好可以用這些藥,但如果沒有好好調養,受到風熱就會導致血液沸騰,受到寒冷就會導致血液凝滯,也可以在外用塗抹的方法。
又說:丹毒從腹部蔓延到四肢的可以活,從四肢進入腹部的就沒救了。
竇漢卿說:赤丹要趕快用磁針刺破,放出紫色的血,要從下往上刺,這樣毒血才會流出,不可以反方向刺。趕快用乳香末和雞蛋清調勻塗在刺過的地方,時常用芭蕉根汁塗抹。
又說:還有一種爛皮火丹,用煅燒過的蓮蓬、麵粉、伏龍肝和黃柏末混合均勻,乾粉撒在患處。
李東垣說:丹毒,指的是人身上突然出現像塗了硃砂一樣的紅色,所以稱為丹毒。民間有人稱為赤瘤,有時候是因為有瘡不小心碰觸到,四周紅腫,稱為瘡瘤。凡是丹毒這種疾病,都會遊走不定,形狀像雲氣一樣。小孩子得這種病,最怕出生一百天之內,稱為胎瘤。因為他們氣血虛弱,臟腑柔嫩,承受不住針刺,所以要特別注意。
馮魯瞻說:紅紫色丹瘤都是因為心火鬱積而發,紅的像丹砂一樣,所以稱為丹。是因為熱毒侵入皮膚,和氣血搏結,加上風邪入侵,陰氣滯留在陽氣之中就會發丹毒。熱到極點會生風,片刻之間,就會蔓延全身,虛熱就會癢,實熱就會痛。從腹部蔓延到四肢的容易治療。從四肢回到腹部的就難以治療。書上雖然有五種顏色和十種丹毒的區別,但總的來說都是因為血熱,屬於心臟的病,心火旺盛,加上風邪入侵,風邪如果旺盛,就會像風吹動樹木一樣,使丹毒遊走很快。之所以稱為丹,是因為心臟對應五行中的火,顏色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可以活,白色代表氣虛夾痰,紫色代表毒盛,顏色青的像苔蘚一樣就會死亡。紅色稱為赤遊丹,是熱毒侵入很深造成的。它看起來紅腫,一片片的像用胭脂塗抹過一樣,或者發在手腳,或者發在頭面、胸背,會讓小孩煩躁不安、肚子脹,發熱像火燒一樣,疼痛難忍,遊走全身,蔓延很快,必須趕快治療;如果丹毒跑到腹部或腎臟,就沒救了。白色稱為白遊風,是因為感受風濕而引起的輕微症狀。
它的症狀是皮膚上出現塊狀物,會癢,發高燒,怕冷,鼻塞,頭昏腦脹,咳嗽和嘔吐。它的治療方法,紅色的要清熱解毒,嚴重的話要用針刺放出惡血,再塗上藥;白色的只要疏散風邪和滲透濕氣就可以了。火灼瘡,是先天性的熱毒引起的,熱氣會跑到空竅中,所以一定會在口、鼻、眼、陰囊和肛門等地方出現紅點像癬一樣,慢慢變成紅色的水泡,過一天就會破掉,沒有皮,呈現紅色,像被開水燙過一樣,非常痛苦,睡也睡不好,一兩天內就會全身潰爛;如果囟門腫脹,陰毒腫得很亮,就沒救了。
以及一切丹毒跑到內臟,肚臍突出有漿液,面頰呈現青紫色,呼吸困難無法吃奶,手腳蜷縮,大小便停止,胸背出現血點,舌頭長出黑瘡,心胸紫腫,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然而小孩子的臟腑嬌嫩,凡是丹毒,一定要先內服解毒的藥物,才能外敷。因為毒容易進入身體,難以排出,肌肉受傷損害比較輕微,臟腑受傷損害就很快速。(出自《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