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 (13)
卷三十 (13)
1. 赤遊丹門主論
陳實功曰:小兒赤遊丹乃受毒於未生前,發病於有生後。蓋身在胞胎,皆賴父精母血藉以生養,父母不能節其欲,多致淫火猖熾,胎必侵受;既生之後,熱湯洗浴,烘燻衣物,觸動內毒;欲發之時,先必發熱啼叫驚搐,次生紅腫光亮發熱,瞬息遊走無定,發無定處,先從頭額起者名天灶丹。治以升麻葛根湯,母子同服。
余皆起於腹背,腹背流入四肢者輕;起於四肢流入胸背者重。有此總宜砭去惡血為要。砭血之後,先用豬精肉縫片貼之,一時許,以金黃散用水芭蕉根搗汁調敷。如毒氣入里,腹脹堅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後身漸徹涼,砭血之處,肉便軟活,聲清腹軟,乳哺如常者順,反此為逆。(《正宗》)
錢青掄曰:天火丹從背上起赤點疤,(桑白皮為末,羊脂調塗。)水激丹從兩脅虛腫起,(生鐵銼末,豬糞調塗之。)纏腰丹腰生一紅蕾,兩邊生紅筋,纏至臍必死,(金墨磨濃和雄黃末塗之。)冷丹白色塊者,(用姜皮一撮煎湯洗之。)熱丹紅色塊者,(紫背浮萍煎湯洗之。
)丹瘤或生頦下如櫻桃,突出色赤而光者是也。(宜以綿羊腦子同朴硝研爛貼患處,立效。)丹疹遍身紅點如灑朱者是也。(用防己半兩,朴硝、犀角、黃芩、黃耆、升麻各一錢,加竹瀝煎服,即愈。)火丹遍身紅腫是也。(用當歸、赤芍、甘草、大黃各等分,每服三錢,水半盅,煎三四分,食後服,亦效。
)火丹發於足踝者,(用蕓薹菜搗敷,隨手即消。)赤遊風丹忽然腫癢,流行不止一處者是也,此證至急,救遲則死。(用雄黃、五倍子各等分為末,醋調塗之,或用無名異為末,蔥汁調塗立消,或用鐵鏽水塗之即消,或用新生荷葉搗爛入鹽少許,塗之即消。)
白話文:
陳實功說:小兒赤遊丹這種病,是小孩在還沒出生時就受到毒邪影響,出生後才發作。因為胎兒在母體內,都依靠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血液來滋養,如果父母不節制性慾,導致體內慾火旺盛,胎兒就會受到毒邪的侵擾。出生之後,如果用過熱的水洗澡,或用高溫烘烤過的衣物,都會觸動體內的毒邪;將要發病時,通常會先發燒、啼哭、驚嚇抽搐,接著皮膚會出現紅腫發亮、發熱的狀況,而且紅腫會快速移動,沒有固定發病的位置。如果最先從頭額部位開始發作,就叫做「天灶丹」,要用升麻葛根湯來治療,母親和小孩都要一起服用。
其他類型的赤遊丹,多從腹部或背部開始發作,從腹部或背部往四肢蔓延的病情較輕;從四肢蔓延到胸部或背部的病情較重。遇到這種情況,總之都要用放血的方法把惡血排出。放血之後,先用豬肉薄片貼在患處,過一段時間後,再用金黃散用芭蕉根搗出的汁液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毒氣進入體內,導致腹脹堅硬、不肯吸奶,就用紫雪散來治療,三天後如果身體逐漸恢復涼爽,放血的地方肉也變得柔軟有彈性,聲音清亮,肚子也變軟了,而且可以正常吃奶,就表示病情好轉;反之則表示病情惡化。(以上出自《正宗》這本書)
錢青掄說:天火丹是從背部開始出現紅點結疤,(用桑白皮磨成粉末,用羊油調和塗抹。)水激丹是從兩脅虛腫開始發作,(用生鐵磨成的粉末,用豬糞調和塗抹。)纏腰丹是腰部出現紅色的疙瘩,兩邊有紅色筋脈,如果纏繞到肚臍就會死亡,(用墨汁磨濃和雄黃粉末調和塗抹。)冷丹是白色的塊狀物,(用一小把薑皮煎湯清洗。)熱丹是紅色的塊狀物,(用紫背浮萍煎湯清洗。)丹瘤如果長在下巴像櫻桃一樣,突出紅而發亮的,也是一種丹毒。(適合用綿羊腦髓和朴硝磨爛後貼在患處,效果很快。)丹疹是全身出現像灑了硃砂一樣的紅點,(用防己半兩,朴硝、犀角、黃芩、黃耆、升麻各一錢,再加上竹瀝煎服,很快就會痊癒。)火丹是全身紅腫,(用當歸、赤芍、甘草、大黃各等分,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半盅煎至剩三四分,飯後服用,也有效果。)火丹發作在腳踝部位,(用蕓薹菜搗爛後敷在患處,很快就會消腫。)赤遊風丹是忽然腫脹瘙癢,而且會不斷移動位置,這是一種急症,如果救治太晚就會死亡,(用雄黃、五倍子各等分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或者用無名異磨成粉末,用蔥汁調和塗抹很快就會消腫,或者用鐵鏽水塗抹也會消腫,或者用剛長出來的荷葉搗爛後加入少許鹽塗抹,也會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