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 (5)
卷二 (5)
1. 黃韞兮先生《脈確》
但虛寒不足之證,火不能攝水,則小便不禁。此係實熱,而《脈經》何以亦有小便不禁之言?意者,熱渴飲多,大便秘塞,水獨歸膀胱則小便數,小便數則不及溺之,即自出,亦謂之小便不禁耶。)
脈以至數辨者,曰遲,一息三至。曰緩,一息四至。曰數,一息六至。曰結,緩時一至。曰促,數時一至。曰代,止有常數,還入脈中,良久方來。(凡六脈)
(遲)
一息三至,號之曰遲,浮遲寒在表,沉遲作里醫,有力無力皆寒證,抑陰扶陽不用疑。寸遲心痛吐酸水,(寒氣攻心故痛,胃虛而寒氣客之,則水入於胃,不輸於脾,停於胃脘,水得寒氣熏蒸,變而為酸,此是寒證,故《脈經》治以附子湯、茱萸湯。然此證亦有熱者,肝移熱於胃,土受木製,不能勝水,水得木味,蘊而成酸,經所謂諸嘔吐酸,皆屬於熱是也,當清熱燥濕,此以脈之滑數辨之。)關尺寒疼厥可知。
(陰氣盛,則從足五指至膝上寒,謂之寒厥,)遲澀癥結,(遲滑則血虛寒,血虛寒則凝滯不行,漸成癥結。)遲滑脹宜。(滑主氣虛,主食積,氣虛則寒,寒則氣收,故脹;寒飲食積於腸胃,亦作脹。)
(緩)
緩脈均均來四至,貴無偏勝軟而和,(緩主脾胃,又主風濕,在四季之月,不大不小,浮沉同等,軟而和者,平也;若三部不齊,則為偏勝,或又兼他脈者,病脈也。不在四季之月,他脈中帶緩者,胃氣也;若獨見緩者,病脈也。)肌肉不仁緩在寸,(風氣之傷人多在上,寸部,心肺也。
心主血脈,肺主皮毛,風邪入客血脈,故肌肉之間不知痛癢曰不仁。)關知脾胃食難磨,(風氣通肝,肝氣移之於脾胃,脾胃實故不欲食。實者,邪實也。)尺為腳弱下身腫,(濕氣之傷人多在下,濕濡筋故腳弱,濕滲肌膚故下腫。)小便難而餘瀝多,(濕積下焦,蘊而成熱,濕熱壅滯,則膀胱之氣不化,故小便難,有餘瀝也。)浮緩為風沉緩濕,若逢緩滑熱為疴。
(經以緩而滑為熱中。李士材以緩滑為濕痰,誤。)緩澀營虛緩細痹,(風寒濕三氣皆能為痹,風勝為行痹,寒盛為痛痹,濕盛為著痹,脈緩細主風濕痹。)推詳三部自無訛。
(數)
一息六至稱為數,只有兒童獨安樂,(兒童以六至為平脈,外此皆為火。)浮沉實數散且清,(浮數有力為實火在表,宜散;沉數有力為實火在裡,宜清。)無力為虛宜補藥。(數而無力,虛火也,宜補氣或益火之元。)寸為喉舌疼,嘔吐嗽煩渴,(胃口當心,亦寸主之,胃有火故嘔吐,火迫肺故為嗽為煩,肺金燥故渴。)關中消穀易於飢,(胃有火則消穀善飢。
)尺部惡寒氣淋作。(《脈經》謂:尺脈數,惡寒,小便黃赤。又曰:少陰脈數,男子氣淋。蓋腎為陰屬水,陰虛而陽湊之,凶熱故外惡寒,火伏水中,故小便黃赤,甚則膀胱之氣不化,小便不利,痛而為淋。)
白話文:
黃韞兮先生《脈確》
但若是虛寒不足的病症,火無法控制住水,就會小便失禁。這通常是實熱的表現,那《脈經》為什麼也說小便失禁呢?我的理解是,因為發熱口渴喝水多,大便又秘結不通,水獨自進入膀胱,所以小便頻繁,頻繁了就來不及排尿,自己就流出來了,這也是所謂的小便失禁。
脈搏以次數來分辨,一息跳動三次叫做「遲」,一息跳動四次叫做「緩」,一息跳動六次叫做「數」,緩慢時偶爾停頓一下叫做「結」,快速時偶爾停頓一下叫做「促」,有規律的停止跳動,間隔一段時間又出現叫做「代」(這包括六種脈象)。
(遲脈)
一息跳動三次,稱作「遲脈」,脈浮而遲是體表受寒,脈沉而遲是體內受寒,無論有力無力都是寒證,應該扶助陽氣、抑制陰氣。寸脈遲,表示心痛、吐酸水(因為寒氣侵犯心臟所以疼痛,胃虛寒時,寒氣停留在胃部,水無法輸送到脾,停留在胃脘,受到寒氣影響變成酸水,這是寒證,所以《脈經》用附子湯、茱萸湯治療。但此證也有熱的狀況,是肝熱傳到胃,脾胃受肝的制約,不能控制水,水受到肝氣影響,就會產生酸味,如同經書所說的,各種嘔吐酸水都屬於熱證,這時應該清熱燥濕,可以從脈象的滑數來辨別)。關脈和尺脈遲,表示四肢寒冷麻木。
(陰氣過盛,會從腳趾到膝蓋以上感到寒冷,稱為寒厥),脈遲而澀,表示有瘀積(脈遲而滑是血虛寒,血虛寒就會凝滯不通,逐漸形成瘀積),脈遲而滑,表示氣虛而脹滿(滑脈主氣虛,主食積,氣虛則寒,寒則氣收,所以脹滿;寒氣和飲食積在腸胃,也會導致脹滿)。
(緩脈)
緩脈均勻跳動,一息四次,最重要的是沒有偏勝,脈象柔軟平和(緩脈主脾胃,也主風濕,在四季中,不大不小,浮沉都一樣,柔軟平和,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三部脈象不齊,就是偏盛,或是同時出現其他脈象,就是病脈。如果不是在四季之月,其他脈中帶緩脈,是胃氣的表現,如果只有緩脈,就是病脈)。寸脈緩,表示肌肉麻木不仁(風邪多侵犯上部,寸部,是心肺的位置,心主血脈,肺主皮毛,風邪侵入血脈,所以肌肉之間不知道痛癢叫做不仁)。關脈緩,表示脾胃消化不良(風邪通肝,肝氣傳到脾胃,脾胃實邪盛,所以不想吃東西,這裡的「實」是指邪氣實)。尺脈緩,表示腳部無力、下半身腫脹(濕邪多侵犯下部,濕氣侵潤筋骨,所以腳部無力,濕氣滲透肌膚,所以下半身腫脹),小便困難且有餘瀝(濕氣積在下焦,積久化熱,濕熱壅滯,膀胱氣化不利,所以小便困難,還有餘瀝)。浮脈緩是風邪,沉脈緩是濕邪,如果脈緩而滑,是熱證。
(醫書認為緩而滑是熱證,李士材認為緩滑是濕痰,是錯誤的。)脈緩而澀是營血虛弱,脈緩而細是痹症(風寒濕三氣都能引起痹症,風勝為行痹,寒盛為痛痹,濕盛為著痹,脈緩而細是風濕痹)。詳細推敲三部脈象,就不會出錯。
(數脈)
一息跳動六次,稱為「數脈」,只有兒童是正常的(兒童以六次為平脈,其他情況都是火)。脈浮而實是表實熱,應該疏散;脈沉而實是里實熱,應該清熱。脈數而無力,是虛火,應該補氣或補火之根。寸脈數,表示喉嚨、舌頭疼痛,嘔吐、咳嗽、煩渴(胃口對應心,也是寸脈所主,胃有火所以嘔吐,火逼迫肺所以咳嗽煩躁,肺金燥所以口渴)。關脈數,表示容易消化但容易飢餓(胃有火則消化快且容易飢餓)。尺脈數,表示怕冷和氣淋(《脈經》說:尺脈數,怕冷,小便黃赤。又說:少陰脈數,男子氣淋。腎屬陰屬水,陰虛陽盛,虛火上炎所以怕冷,火伏在水裡,所以小便黃赤,嚴重時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通,疼痛成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