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 (4)
卷二 (4)
1. 黃韞兮先生《脈確》
胻,足脛也。陽明胃經下循脛外廉,胃熱故胻腫。)尺為血大虛,兩足如斯終壽算。(經以腎脈散為血少。戴同父曰:腎脈散,諸病脈代散,皆不可治也。)
(微)
重手按之如欲絕,若有若無極其微,微屬陰陽虛弱候,(惟陰陽皆虛,故其脈見若有若無之象,而名之曰微。)惡寒發熱汗霏霏,(陽虛則生寒,陰虛則生熱,陽不外固,陰不內守則多汗。)寸微衄血驚兼喘,關主中寒拘急危,(氣血虛則中寒,寒則心下拘急。拘急,不寬暢也。
)尺中厥逆元陽損,(陽火生於陰精,陰精虛則陽火弱,陽火熱則手足寒而為厥,陰陽不交,氣上衝而為逆也。)女子崩中帶下虧。
脈以重取辨者,曰沉,重按始得。其以沉辨者,曰伏,重按之,著骨乃得。(凡二脈。)
(沉)《內經》謂之石,又謂之營。(牢)牢即沉脈,長大弦而有力者,主寒主痛,與沉同,今削於此。
按始有,則為沉,(沉,冬脈也。春夏秋見之,則病脈也。然在冬其氣來沉以搏,則為平脈;若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其去如數者,此為不及,亦病脈也。)寸沉胸脅痛,水氣膈間停,若居關與尺,腹背及腰痛。(沉主陰,陰盛則克伐元氣,故三部得沉者,皆主痛,宜溫之;有水氣者,宜利之。
)沉緩寒濕沉數熱,沉滑當知痰食真,沉如無力,氣虛甚明。(沉有力為實邪,故主寒主積,沉無力則氣虛也。)
(崔紫虛《四言舉要》云:沉牢痼冷,沉實熱極。愚按:牢脈沉而長大有力,實脈沉取亦長大有力,同一沉取長大有力,何以辨其為痼冷熱極乎?)
(伏)
何以謂之伏,推筋按至骨,傷寒欲汗陽邪解,厥逆臍疼溫藥服。(瀕湖曰:傷寒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證見陰為診,及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必有大汗而解,不可發表。又有夾陰傷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復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俱伏,須投姜附及灸關元,脈乃復出,若太谿、衝陽皆無脈者,必死。)寸司嘔吐關思痛,尺部疝瘕利水穀。
(霍亂嘔吐,腹痛,男子疝,女子瘕聚痛甚者,其脈多伏,暴泄者,脈亦多伏。)
脈以浮沉合辨者,曰實,大而長,浮沉皆得。(凡一脈)
(實)
實脈大而長,浮沉皆有力,風熱蘊蓄深,譫語發狂疾。(邪氣盛則實,浮有力、表實也;沉有力,裡實也。所以然者,由風邪深入,鬱而變熱,熱甚則喪其神守,故譫語,更甚則發狂,所謂重陽者狂也。左於脈實者,宜發之,右手脈實腹滿者,宜下之。)寸實嘔吐頻,心胸苦氣逆,積聚腹痛候在關,大便不通候在尺。
(瀕湖曰:《脈訣》言尺實小便不禁,與《脈經》尺實小腹痛,小便難之說何反?潔古不知其謬,藥用姜附愈謬矣。愚按:《脈訣》所言,亦出《脈經》。《脈經》云: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據用大黃,則《脈經》以尺實為熱,明矣。潔古用姜附,可謂大誤。
白話文:
脛部,指腳的小腿部分。足陽明胃經的走向是沿著小腿外側向下,當胃部有熱時,小腿就會腫脹。
尺脈虛弱到極點,代表血液嚴重不足,如果雙腳的脈象都是這樣,那麼壽命可能不長。(經文認為腎脈散亂代表血少。戴同父說:腎脈散亂,所有疾病的脈象都散亂,都是無法醫治的。)
(微脈)
用重手按脈,感覺脈搏幾乎要消失,時有時無,極其微弱,這種微脈代表陰陽都虛弱的徵兆。(因為陰陽皆虛,所以脈象呈現若有若無的樣子,因此稱為微脈。)同時會出現怕冷、發熱、多汗的症狀。(陽氣虛弱就會怕冷,陰液虛弱就會發熱,陽氣不能固表,陰液不能守內,就會多汗。)如果寸脈微弱,會出現流鼻血、驚恐、氣喘等症狀。關脈微弱,則代表中焦虛寒,出現拘急疼痛的危險情況。(氣血虛弱則中焦虛寒,虛寒就會導致心下拘急,拘急是指不舒暢的感覺。)尺脈微弱,則代表元陽受損,出現手足冰冷的厥逆。(陽氣源於陰精,陰精虛弱就會導致陽氣衰弱。陽氣虛弱則四肢冰冷。陰陽不交,氣向上衝逆。)女性則會出現崩漏和白帶過多的情況。
脈象以重按來分辨的,稱為沉脈,要重按才能摸到。而以沉脈來分辨的,稱為伏脈,需要重按到幾乎貼到骨頭才能摸到。(這兩種脈象都屬於沉脈。)
(沉脈) 《內經》稱沉脈為「石」脈,又稱為「營」脈。(牢脈)牢脈也屬於沉脈,但脈象比較長大、弦硬而且有力,主寒主痛,和沉脈性質相同,這裡不再詳述。
脈搏要按下去才能摸到,就是沉脈。(沉脈是冬季的脈象,如果在春夏秋季出現,就屬於病脈。如果在冬季,脈來沉而有力,就屬於正常脈。如果脈來如彈石般有力,就屬於太過,如果脈來數而無力,就屬於不及,都是病脈。)寸脈沉,代表胸脅疼痛,水液停留在膈間。如果關脈或尺脈沉,則代表腹背及腰部疼痛。(沉脈主陰,陰氣過盛就會損害元氣,所以三部脈出現沉脈,都主疼痛,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有水液停滯的,應該用利水的方法治療。)沉脈兼緩,代表寒濕;沉脈兼數,代表熱。沉脈兼滑,可以判斷為痰飲或食積。沉脈無力,代表氣虛非常明顯。(沉脈有力代表實邪,所以主寒或積滯,沉脈無力則代表氣虛。)
(崔紫虛《四言舉要》說:沉牢脈代表久寒,沉實脈代表熱極。我覺得:牢脈按下去沉,而且脈象長大有力,實脈按下去也是沉,且長大有力。同樣是沉脈、長大有力,如何分辨是久寒還是熱極呢?)
(伏脈)
怎樣稱為伏脈呢?要按到筋骨才能摸到。如果傷寒病想發汗,是陽邪要解除的徵兆,如果出現厥逆、臍部疼痛,要服用溫熱的藥物。(李時珍說:傷寒病,一隻手是伏脈叫做單伏,兩隻手都是伏脈叫做雙伏,不可以認為陽證見到陰脈就診斷為陰證。有時候是火邪內鬱,不能發散,陽氣極盛反而像陰證的樣子,所以伏脈一定會有大汗而出才能解除,不可以發散。還有夾陰傷寒,原本體內就有伏陰,又感受外寒,陰氣過盛陽氣衰弱,四肢厥冷,六脈都伏藏,要用生薑、附子等藥物,並灸關元穴,脈象才會恢復出現。如果太谿穴、衝陽穴都沒有脈,就必死無疑。)寸脈伏,代表嘔吐。關脈伏,代表疼痛。尺脈伏,代表疝氣、腹部有腫塊,以及利水穀等症狀。
(霍亂,嘔吐,腹痛,男性疝氣,女性腹部有腫塊,疼痛非常劇烈,這些情況的脈象多是伏脈。暴瀉的脈象也多是伏脈。)
脈象以浮沉綜合來分辨的,稱為實脈,脈象大而長,浮取和沉取都摸得到。(這種脈只有一種。)
(實脈)
實脈的脈象大而長,浮取和沉取都感到有力。代表風熱積蓄在體內深處,會出現胡言亂語、發狂等疾病。(邪氣旺盛則脈象實,浮取有力代表表實,沉取有力代表裡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風邪深入體內,鬱積化熱,熱到極點就會喪失神志,所以胡言亂語,更甚者會發狂,這就是所謂的「重陽」導致的狂病。左手脈實,應該發散,右手脈實,腹部脹滿,應該攻下。)寸脈實,代表嘔吐頻繁,心胸氣逆不舒。關脈實,代表腹部有積聚疼痛。尺脈實,代表大便不通。
(李時珍說:《脈訣》說尺脈實,小便不禁,而《脈經》說尺脈實,小腹痛,小便困難,這兩種說法為何相反?張元素不知道這個錯誤,用薑附藥物就更加錯誤了。我認為:《脈訣》的說法也是出自《脈經》。《脈經》說: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應該服用當歸湯,加大黃一兩。根據使用大黃來看,《脈經》認為尺脈實是熱證,很明顯。張元素用薑附,可以說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