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上古天真論篇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女子天癸之數,七七而終,年居四七,材力之半,故身體盛壯,長極於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陽明之脈氣營於面,故其衰也,發墮面焦。)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三陽之脈,盡上於頭,故三陽衰,則面焦發白。

所以衰者,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經月數泄脫之故。)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經水絕止,是為地道不通,衝任衰微,故形壞而無子。)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老陰之數極於十,少陰之數次於八,男子為少陽之氣,故以少陰數合之。

《易繫辭》曰:天九地十,則其數也。)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有陰陽之質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應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易繫辭》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壯滿。(丈夫天癸八八而終,年居四八,亦材力之半也。)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腎主骨,齒為骨余,腎氣既衰,精無所養,以故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陽氣,陽明之氣也。足陽明脈起於鼻,俠口環唇,交承漿,上耳前,至額顱,故衰於上,則面焦髮鬢白也。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肝氣養筋,肝衰筋不能動,腎氣養骨,腎衰形體疲極,天癸已竭,故精少也。)八八則齒髮去。(陽氣竭,精氣衰,故齒髮不堅,離形骸矣。)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五臟六腑,精氣淫溢,而滲灌於腎,腎乃受而藏之,非腎一臟而獨有精,故曰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

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物壯則老,謂之天道也。)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稟天真之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雖老而生子,子壽亦不能過天癸之數。)

白話文:

女子到了二十八歲時,筋骨強健,頭髮長到最長,身體也達到最盛壯的狀態。(這是因為女子天癸的週期是七年,在二十八歲時,身體的機能達到一半的巔峰。)三十五歲時,陽明經脈開始衰弱,臉色開始憔悴,頭髮開始脫落。(陽明經脈的氣血運行於臉部,所以當它衰弱時,就會出現頭髮脫落和臉色憔悴的現象。)四十二歲時,三陽經脈在上部開始衰弱,臉色變得更加憔悴,頭髮開始變白。(三陽經脈都匯集到頭部,所以當它們衰弱時,就會出現臉色憔悴和頭髮變白的現象。之所以衰老,是因為婦女的氣有餘而血不足,這是由於每個月經期出血的緣故。)四十九歲時,任脈虛弱,太衝脈衰少,天癸也耗盡,月經停止,因此形體衰敗且沒有生育能力。(月經停止,就是所謂的「地道不通」,衝脈和任脈衰弱,因此形體衰敗且沒有生育能力。)

男子八歲時,腎氣開始充實,頭髮開始生長,乳牙開始更換。(陰數的極限是十,而少陰的數值是八,男子屬於少陽之氣,所以用少陰的數字來配合。《易經》說:「天數為九,地數為十」,就是這個道理。)十六歲時,腎氣旺盛,天癸產生,精氣外洩,陰陽協調,因此能夠生育。(男女的陰陽屬性不同,天癸的精血形態也不同。女子陰靜,月經來潮;男子陽動,排洩精液,二者協調,所以能夠生育。《易經》說:「男女交合,萬物化生。」)二十四歲時,腎氣達到平衡,筋骨強壯,所以真牙也長出來且長到最長。三十二歲時,筋骨隆盛,肌肉飽滿。(男子的天癸週期是八年,在三十二歲時,身體的機能也達到一半的巔峰。)四十歲時,腎氣衰弱,頭髮脫落,牙齒枯槁。(腎主骨,牙齒是骨的餘緒,腎氣衰弱,精髓沒有滋養,因此頭髮脫落,牙齒枯槁。)四十八歲時,陽氣在上部衰竭,臉色憔悴,鬢角頭髮花白。(陽氣指的是陽明之氣。足陽明經脈從鼻子開始,沿著嘴角到下巴,然後向上到耳前,最後到達額頭,所以當它衰弱時,就會出現臉色憔悴和鬢角頭髮花白的現象。)五十六歲時,肝氣衰弱,筋骨不能靈活運動,天癸耗盡,精液減少,腎臟衰弱,身體整個都到了極限。(肝氣滋養筋骨,肝衰則筋骨不能運動;腎氣滋養骨骼,腎衰則身體疲憊不堪。天癸已經耗盡,所以精液減少。)六十四歲時,牙齒和頭髮都脫落。(陽氣衰竭,精氣衰退,所以牙齒和頭髮不堅固,離開了身體。)腎是主水的器官,接受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加以儲藏,所以五臟強盛,腎才能夠外瀉精華。(五臟六腑的精氣充盈,然後滲透到腎臟,腎臟接受並儲藏這些精華,並不是說只有腎臟才有精華,所以說五臟強盛才能夠外瀉精華。)現在如果五臟都衰弱了,筋骨鬆弛無力,天癸也已經耗盡。頭髮花白,身體沉重,行走不穩,而且沒有生育能力了。(事物強盛之後就會衰老,這是自然規律。)

有些人年紀很大了卻仍然有生育能力,這是因為他們天生的壽命較長,氣血經脈經常暢通,而且腎氣有餘。(是稟賦了上天純正的氣而有餘。)即使這些人生了孩子,男子的壽命也無法超過六十四歲,女子的壽命也無法超過四十九歲,這時他們的天地精氣都已經耗盡了。(雖然年老還能生育,但是孩子的壽命也無法超過天癸的週期。)

2. 四氣調神大論篇

《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春陽上升,氣潛發育庶物,陳其姿容,故曰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氣溫,地氣發,溫發相合,萬物滋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溫氣生,寒氣散,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春氣發生於萬物之首,故被髮緩形,使志意發生也。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陽布發生之令,養生者必謹奉天時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謂反行秋令,肝象木,王於春,行秋令,則肝氣傷,夏火王而木廢,故病於夏,春生夏長,逆春傷肝,故少氣以奉於夏長之令也。)夏三月,此謂蕃秀,(陽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長,故蕃秀也。

蕃,茂盛也。秀,華美也。)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成化相合,故萬物華實也。)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緩陽氣則物化,寬志意則氣泄,物化則華英成秀,氣泄則膚腠宣通,時令發揚,故所愛亦惟順陽而在外也。)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逆謂反行冬令。痎,痎瘦之瘧。心象火,王於夏,行冬令則心氣傷,秋金旺而火廢,故病於秋。秋收冬藏,逆夏傷心,故少氣以奉於秋收之令。冬水則勝於火,故重病於冬至之時也。)秋三月,此謂容平,(萬物夏長,華實已成,容狀至秋,平而定也。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天氣以急,風聲切也。地氣以明,物色變也。)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懼中寒露故早臥,欲使安寧故早起。)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志躁不慎其動,則助秋刑,急順殺伐生,使志安寧緩秋刑也。)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神蕩則欲熾,欲熾則傷和氣,和氣既傷則秋氣不平調也,故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順秋氣之收斂也。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逆謂反行夏令。則肺氣傷。冬水旺而金廢,故病發於冬。逆秋傷肺,故少氣以奉於冬藏之令也。)冬三月,此謂閉藏,(草木凋,蟄蟲去,地戶閉塞,陽氣伏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陽氣下沉,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煩擾也。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避於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謂不欲妄出於外,觸冒寒氣也。)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溫,言居深室也。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無泄皮膚,謂勿汗也。汗則陽氣發泄,為寒氣所迫奪也。)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白話文:

在《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春季的三個月,這段時間大自然開始甦醒,萬物更新,天地之間充滿了生機,萬物也因此得以繁榮。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在庭院裡多散步,放鬆身心,讓心情舒暢,以配合春天的生長氣息。這個季節要尊重生命,給予而非掠奪,獎勵而非懲罰,這是春季應有的態度,也是養生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些原則,會傷害到肝臟,夏季可能會有寒冷的症狀,對夏季的成長期支持較少。

夏季的三個月,萬物繁茂,天地間的氣息交融,萬物開花結果。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不要因為白天長就感到厭倦,保持心情愉快,讓自己像花朵一樣美麗,讓身體的能量得到釋放,就像你對外界的愛一樣。這是夏季的特徵,也是養生的方式。若反其道而行,會傷害心臟,秋季可能引發熱病,對秋季的收穫期支持較少,冬季甚至可能病情加重。

秋季的三個月,萬物成熟,形態安定。天氣轉涼,大地色彩鮮明。人們應該早睡早起,跟著雞鳴的節奏起牀,保持內心的平靜,緩解秋天的肅殺之氣,收斂精神,讓秋天的氣息平衡,不讓心志外露,保持肺部的清潔。這是秋季的特徵,也是養生的方法。若違背這些原則,會傷害肺部,冬季可能引發腹瀉,對冬季的儲藏期支持較少。

冬季的三個月,萬物進入休眠期,水結冰,地面裂開,人們應避免幹擾陽氣。早睡晚起,等待日照,保持心態低調,彷彿有私密的想法,或已經有所獲得,遠離寒冷,尋找溫暖,不要讓皮膚過度排汗,以免耗損氣力。這是冬季的特徵,也是養生的方式。若違背這些原則,會傷害腎臟,春季可能引發萎縮性麻痺,對春季的生長期支持較少。

天氣清朗明亮,藏而不露,因此不會下降。如果天氣太明亮,日月的光芒就會變得不明顯,邪惡會侵入空洞的部位。四季陰陽的交替,是萬物生存的根本。智者在春夏養護陽氣,在秋冬養護陰氣,以遵循自然的根基。因此,他們能隨著萬物一起在生長的門檻上游走。若違反了這些原則,就會傷害根基,破壞真我。因此,陰陽和四季是萬物的終結與開始,生命的根源。遵循這些原則,疾病就不會產生,這就是所謂的「得道」。智者預防疾病而不是等到生病才治療,預防混亂而不是等到混亂才處理。等到疾病形成纔去治療,等到混亂形成纔去處理,就像是渴了才挖井,戰鬥時才鑄造武器,不是太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