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十九 (13)
卷二十九 (13)
1. 濕痰流注門主方
蘄艾(一兩),硃砂(二錢),穿山甲(土炙),桃皮,草烏,川烏,乳香,雄黃,沒藥,硫黃(各一錢),麝香(五分)
共為細末。以蘄艾鋪粗紙上,入藥末三錢捲成筒,如爆竹式,擇吉日將藥筒入瓶內,以箬葉油紙封口,埋屋下地中四十九日取出任用。此針能針百病,可於患處用青布或紅布折二十四層,將針燈上點著吹息,隔布針之。患內暖極即止,不過三次即愈。
治因風鬱痰生於頸項,皮膚腫硬白色,不甚疼痛。(《說約》)天南星、半夏研末,薑汁調敷。或南星、半夏末、薑汁和餅,隔蒜灸更妙。
消痰神方,新鮮針線包(即蘆州上蘆柴上纏繞之物,形如鳥首,綠色,內有白漿。秋深冬月白漿枯乾裂開,便如毛絮者是也。)不拘多少,搗爛敷上自消。
痰注臂痛湯(仁齋)
天仙藤,白朮,羌活,白芷(各三錢),薑黃(六錢),製半夏
每服五錢,姜五片,水煎服。
濕痰腫痛經年不能行者。(單方)
水紅花,花椒,蘿蔔英,甘草,槐花,金銀花,蒼朮,白鳳仙花,水龍骨(各等分),豨薟草
煎熏患處,水稍溫即洗之。
神仙外應膏(《秘方》),川烏一斤為末,用陳醋入砂鍋內,慢火熬如醬色敷患處。如病一年,敷後一日發癢;二年,二日發癢。癢時令人將手拍癢處,拍至不癢為度。先用升麻、皮硝、生薑煎水洗,然後敷藥,不可見風。
濕痰流注,初起腫痛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熱作膿。知覺早者於未破時急服此方十餘劑,即能內消,最稱靈驗。
橘紅,防風,秦艽,木通(各一錢),真膽星(二錢),川貝母,殭蠶(炒),桃仁(炒),五倍子,金銀花(各三錢),防己(八分),白甘遂(刮去皮,末,七分),皂角子(鮮者敲碎,九個),肥皂子(鮮者敲碎,十個),土茯苓(磁鋒刮皮打碎,四兩)
虛弱人加石斛、薏仁各一錢,痰在頭頂胸者加夏枯草一錢,痰在背脊者加羌活五分,痰在脅肋者加柴胡五分,痰在肚腹者加赤芍、澤瀉各一錢,痰在臂者加獨活五分,痰在腿腳者加木瓜一錢,牛膝一錢五分。
上用河水九碗,砂鍋內煎三碗,每日早中晚各熱服一碗。如痰在心之上者,食後服;痰在心之下者,食前服;如虛弱人分二劑,極虛者分三劑,小兒分四劑。忌食鹽、醬、茶、醋、豬肉、鮮魚、雞、鴨、鵝一切發物,煎炒姜椒,菸酒生冷。但藥內有甘遂與甘草相反,恐別樣丸散內有甘草者,切不可服。
已破頭者止服四五劑,使氣血調和,不至又流他處,隨服十全大補湯加川貝母二錢五分,石斛二錢,滴乳香去油四分,須服數十劑方能痊愈。若系多火之人,十全大補湯內減去肉桂。(《願體集》)
治流注。(抄本)
白話文:
濕痰流注門主方
將蘄艾(約37.5克)、硃砂(約7.5克)、炮製過的穿山甲、桃樹皮、草烏、川烏、乳香、雄黃、沒藥、硫黃(各約3.75克)、麝香(約1.9克)全部研磨成細粉。
把蘄艾鋪在粗紙上,取三錢(約11.25克)藥粉放在蘄艾上捲成筒狀,像鞭炮一樣。選擇吉日將藥筒放入瓶子裡,用箬葉和油紙封住瓶口,埋在房屋地底下四十九天取出使用。這個藥筒像針一樣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在患處用青布或紅布折疊二十四層,將藥筒點燃後吹熄,隔著布在患處灸。當患處感覺到很暖熱就停止,一般不過三次就會痊癒。
治療因風邪導致痰液積聚在頸項,皮膚腫硬且呈白色,不太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天南星、半夏研成粉末,用薑汁調和敷在患處。或者將天南星、半夏粉末用薑汁和成餅狀,隔著蒜頭進行艾灸效果更好。
有一個消除痰液非常神奇的方子,就是使用新鮮的針線包(指的是蘆葦上纏繞的物質,形狀像鳥頭,綠色,內部有白色漿液,秋末冬初白色漿液枯乾裂開,就像毛絮一樣的東西)。不論多少,搗爛後敷在患處就可以自行消散。
痰注臂痛湯(出自《仁齋》)
天仙藤、白朮、羌活、白芷(各約11.25克)、薑黃(約22.5克)、製半夏。
每次服用約18.75克,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服。
濕痰腫痛多年不能行走者(單方)
水紅花、花椒、蘿蔔英、甘草、槐花、金銀花、蒼朮、白鳳仙花、水龍骨(各等量)、豨薟草。
煎煮後用藥液熏洗患處,水溫稍溫時就清洗。
神仙外應膏(出自《秘方》)
將約500克川烏研成粉末,用陳醋放入砂鍋內,用小火熬煮成醬油的顏色,然後敷在患處。如果病程一年,敷後一天會感覺到癢;如果病程兩年,敷後兩天會感覺到癢。感覺到癢的時候讓人用手拍打癢處,拍打到不癢為止。先用升麻、皮硝、生薑煎水清洗,然後再敷藥,敷藥後不可吹風。
濕痰流注,初期出現腫痛但是沒有膿頭,皮膚顏色不變,如果時間久了沒有治療,就會發熱化膿。如果能早點察覺,在沒有破潰時,馬上服用這個方子十幾劑,就能使腫塊在內部消散,效果非常好。
橘紅、防風、秦艽、木通(各約3.75克)、真膽星(約7.5克)、川貝母、炒殭蠶、炒桃仁、五倍子、金銀花(各約11.25克)、防己(約3克)、白甘遂(刮去皮,磨成粉末,約2.6克)、新鮮皂角子(敲碎,九個)、新鮮肥皂子(敲碎,十個)、土茯苓(用磁器刮去皮打碎,約150克)。
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加入石斛、薏仁各約3.75克,痰液在頭頂胸部的人可以加入夏枯草約3.75克,痰液在背脊的人可以加入羌活約1.9克,痰液在脅肋(肋骨兩側)的人可以加入柴胡約1.9克,痰液在肚腹的人可以加入赤芍、澤瀉各約3.75克,痰液在手臂的人可以加入獨活約1.9克,痰液在腿腳的人可以加入木瓜約3.75克、牛膝約5.6克。
上述藥材用九碗河水,在砂鍋內煎煮至三碗,每天早中晚各溫服一碗。如果痰液在心臟上方,飯後服用;如果痰液在心臟下方,飯前服用。如果是身體虛弱的人,將藥分兩次服用,極度虛弱的人分三次服用,小兒分四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鹽、醬、茶、醋、豬肉、鮮魚、雞、鴨、鵝等一切會誘發疾病的食物,還有煎炒、生薑、胡椒、煙酒、生冷食物。要注意藥方內甘遂與甘草相反,如果其他藥丸散劑內有甘草,切不可同時服用。
如果已經破潰出膿,停止服用此方四五劑,使氣血調和,不至於流向其他部位。之後隨即服用十全大補湯,並加入川貝母約9.3克、石斛約7.5克、滴乳香(去除油脂)約1.5克,需服用數十劑才能痊癒。如果是體內火氣比較旺盛的人,在十全大補湯中要減去肉桂。(出自《願體集》)
治療流注(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