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十八 (12)
卷二十八 (12)
1. 大麻瘋門主論
由此觀之,可見此證非得出奇秘方,鮮能取效,故予逢此證,不敢強以為知而妄施治療,亦不敢強言治法,以惑後人,至若古人論治之法,亦甚詳悉,用之得宜,雖病根未必可拔,而延保餘年,夭枉自亦可免,由是求遍諸說,則惟薛立齋《癘瘍機要》論列已全,今擇其要並諸論之得理者,以為證治綱領。
《耆婆惡病論》曰:疾風有四百四種,總而言之,不出五種,即是五風:一曰黃風,二曰青風,三曰白風,四曰赤風,五曰黑風,其風合五臟,故曰五風。五風生五蟲,黃風生黃蟲,青風生青蟲,白風生白蟲,赤風生赤蟲,黑風生黑蟲,食人五臟。若食人脾,語變聲散;食人肝,眉睫墮落;食人心,遍身生瘡;食人肺,鼻柱崩倒,鼻生息肉;食人腎,耳鳴啾啾,或如車行雷鼓之聲;若食人皮,皮膚頑痹;食人筋,肢節墮落。五風合五臟,蟲生致多,入於骨髓,往來無礙壞於人身,名曰疾風。
疾風者,是癘風之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針錐所刺,名曰刺風;或如蟲走,名曰遊風;遍身掣動,名曰瞤風;不覺痛癢,名曰頑風;肉起如桃李小棗核,從頭面起者,名曰順風;從兩腳起者,名曰逆風;如連錢團圓,赤白青烏斑駁,名曰𤻪風。
或遍體生瘡,或如魚鱗,或如榆莢,或癢或痛,黃汁流出,肢節壞爛,為膿為血,或不痛不癢,或起或滅,青黃赤白黑,變易不定,病起之由,皆因冷熱不調,流於五臟,通徹骨髓,用力過度,飲食雜穢,房室不節,虛勞轉極,汗流遍體,因茲積熱於五臟,致生多蟲,食人五臟,骨髓、皮肉、筋節久久敗壞,名曰癘風,惟見黑蟲者,最為難治,人得此疾,速宜棄家室財物,離妻妾,入山靜養,治無有不瘥。
徐東皋曰:經云:汗之則瘡已,況癩之為風,尤瘡之最惡者,故曰癘風。諸瘡熱久,熱則生風,且癘風尤染肅殺之氣而成者,若非汗法,何以去其風毒?所以汗之一法,乃治癘之最要者,其餘諸方,次第用之。
又曰:凡患人身上癢甚,蓋以風邪氣鬱,血不榮敷而然,宜四物湯加黃芩、白芷,調浮萍末服,發汗自愈。
張子和曰:一汗抵千針,蓋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然發汗即出血,出血即發汗,二者一律。
沈紫亮曰:夫人之生也,稟天地之陰陽,父精母血而成形體,外毫竅,內臟腑,周身百骸,十四經絡,合於天地同參。故曰: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然天有晴明昧晦,風寒暑濕燥火之氣。而人亦有氣血盛衰,喜怒哀樂之情,是故君子調飲食而慎房勞,節喜怒而善攝養,無七情之內傷,避風寒,畏暑濕,忌燥火,無六淫之外感,則病無從而生,是無夭折之患。《上古天真論》曰:上工治未病。
愚意非工之能,乃人自治耳。如稍不知節,縱欲縱食,任喜任怒,致七情偏勝,氣血不和,六淫易入,百病生焉。即如大麻瘋一證,大小輕重,計有三十六種,證最酷烈,最為劇惡,而感之者,變形易質,眉發脫而手足痿,肌肉潰爛,十指墮落,膿穢淋漓,臭惡難聞,人皆怨而避之,可不慎哉!前之先哲,論此證之由有五:一曰風水陰陽所損,二曰源流傳染所因,三曰氣穢毒注所犯,四曰保養失度所致,五曰感冒積鬱所生,此言其大略耳。
白話文:
由此看來,這種病如果不是用奇特的祕方,很難見效。所以我遇到這種病,不敢自以為懂得就隨便治療,也不敢隨意說治療方法,以免誤導後人。至於古人論述的治療方法,其實非常詳細,如果用得恰當,雖然病根不一定能拔除,但也能延長壽命,避免過早夭折。因此我廣泛參考各種說法,認為薛立齋《癘瘍機要》的論述最為全面,現在選取其中的要點,加上其他論述中合理的觀點,作為治療這種病的綱領。
《耆婆惡病論》說:病風有四百四種,總的來說,不出五種,就是五種風:黃風、青風、白風、赤風、黑風。這些風對應五臟,所以說是五風。五風會產生五種蟲子,黃風產生黃蟲,青風產生青蟲,白風產生白蟲,赤風產生赤蟲,黑風產生黑蟲。這些蟲子會吃人的五臟。如果吃脾,說話會變聲散亂;如果吃肝,眉毛睫毛會脫落;如果吃心,全身會長瘡;如果吃肺,鼻樑會塌陷,鼻子長出息肉;如果吃腎,會耳鳴,聲音像車輪滾動或雷鳴;如果吃皮膚,皮膚會麻木;如果吃筋,肢體會脫落。五風侵犯五臟,導致蟲子大量產生,進入骨髓,來去無阻,損壞身體,這就叫做疾風。
疾風是癘風的根本原因。病初起時,可能像針刺一樣,叫做刺風;或像蟲子在皮膚下爬,叫做遊風;全身抽搐,叫做瞤風;感覺不到痛癢,叫做頑風;皮膚長出像桃李、小棗核一樣的肉疙瘩,從頭面開始長的,叫做順風;從腳開始長的,叫做逆風;像連錢一樣圓形,紅、白、青、黑顏色混雜的,叫做𤻪風。
有的人全身長瘡,有的像魚鱗,有的像榆莢,有的癢有的痛,流出黃色的汁液,肢體腐爛,變成膿血,有的不痛不癢,有的時好時壞,顏色有青、黃、赤、白、黑,變化不定。病的原因,都是因為冷熱失調,流竄到五臟,侵入骨髓。加上過度勞累、飲食不潔、房事不節制,虛勞過度,全身出汗,導致熱邪積聚在五臟,產生很多蟲子,吃人的五臟、骨髓、皮膚、肌肉、筋骨,時間長了就會腐敗壞爛,這就叫做癘風。如果發現黑色蟲子,最難治療。人得了這種病,應該趕快捨棄家產,離開妻子,到山裡靜養,這樣治療沒有治不好的。
徐東皋說:經書上說:出汗就能治癒瘡,何況癩病是瘡中最嚴重的,所以叫做癘風。各種瘡熱久了,熱就會生風,而且癘風尤其帶有肅殺之氣形成的,如果不用發汗的方法,怎麼能去除風毒呢?所以發汗是治療癘風最重要的,其他方法可以依次使用。
他又說:凡是身上很癢的,是因為風邪鬱積,血不能正常滋養皮膚導致的,應該用四物湯加黃芩、白芷,調和浮萍粉服用,發汗自然就好了。
張子和說:一次發汗相當於一千次針灸,因為刺血不如發汗全面,但是發汗也就是出血,出血也就是發汗,兩者效果一樣。
沈紫亮說:人活在世上,稟承天地陰陽之氣,由父母精血形成身體,外有毛孔,內有臟腑,全身有骨骼經絡,與天地相應。所以說:天是一個大天,人是一個小天。天有晴天、陰天,有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人也有氣血盛衰、喜怒哀樂的情緒。所以君子要調節飲食,謹慎房事,節制喜怒,善於保養,不要有七情內傷,避開風寒,害怕暑濕,忌諱燥火,不要有六淫外感,這樣就不會生病,不會早夭。《上古天真論》說:上等的醫生,在疾病還沒發作時就治療。
我的意思是,不是醫生有這個能力,而是靠人自己管理。如果稍微不加節制,放縱慾望,隨意吃喝,任憑喜怒,導致七情過度,氣血不和,六淫容易侵入,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就像麻風病,有輕有重,大概有三十六種,病情最為嚴重,最為凶險,得病的人會變形變樣,眉毛頭髮脫落,手腳痿縮,肌肉潰爛,十指脫落,膿液淋漓,臭氣難聞,大家都怨恨並且躲避,能不謹慎嗎!前代的先賢,論述這種病的原因有五種:一是風水陰陽失調,二是源於傳染,三是穢氣毒素侵犯,四是保養失度,五是感受積鬱。這只是大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