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八 (8)

1. 痛風門主方

上藥同麻油一斤,熬至藥枯,濾清去渣,將油復入淨鍋內,入人參末文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入炒鍋飛黃丹七兩收之,傾入水內,拔去火毒,瓷罐密貯,臨用攤貼。

臨河風氣藥酒

當歸身(一兩五錢),白芍藥,薏苡仁,生地(各一兩),香附,杜仲(各八錢),虎骨(酥炙),秦艽(各六錢),真川芎(七錢),川續斷,羌活,五加皮(各五錢)

上用頭生酒三十斤,封固煮三炷香,放土地上退火氣一七,每晚溫飲一杯。

紫金錠,治周身風濕,筋骨疼痛,三服痊愈。

罌粟殼(淨末,六兩),鬧陽花(火酒拌,曬乾),麻黃(去節炒,各四兩),自然銅(煅,一兩五錢),寒水石(煅,一兩),草烏(黑豆同煮,去豆),乳香(去油),全蠍(水洗焙乾),川芎,當歸,白芷,甘草(各五錢)

上為細末,瓷瓶密貯,或用陳老米糊和搗為餅,重二三錢陰乾密貯,每用量人老弱壯實,用酒磨化三四五分為率,熱酒和服,取汗避風要緊。

走注風毒疼痛,小芥子研末,和雞子清調敷。

諸般皮里痛,何首烏末用生薑汁調成膏,敷痛處,以帛裹用,火烘鞋底熨之。

太乙神針,《(集驗》)治一切痛風寒濕,筋骨疼痛。

人參,麝香(各四兩),山羊血(二兩),廣三七(八兩),千年健,肉桂,乳香,蒼朮,小茴香,鑽地風,真川椒,沒藥(各一斤),防風,蘄艾(各四斤),穿山甲(八兩)

共為細末。用棉紙一層,高方紙二層,寬裁一尺二寸五分,長裁一尺二寸,將藥薄薄鋪勻在上,一針約用藥七八錢,緊卷如花爆式,務要緊實,兩頭用紙封固,外用印花布包,面亦要整齊好看。

用時將針以火焠著,或按穴道,或在痛處,下襯以方寸新紅布數層,將針按上,若火旺布薄覺疼,可加墊布數層,但針必須三四枝點著,一針焠熄,又換一針,連進七針,無不立愈。近日亦有用粗紙襯患上針者亦效。但襯紙襯布,俱要墊得平穩,若墊得有皺摺,便要走泄火氣,至傷良肉,起泡成灸瘡矣。

臍間少腹非多襯紅布不可輕試,若襯得不厚,怕灸瘡潰爛誤事。(太乙神針其功甚巨,極有奇驗,只恐施之不善,適足誤事。澄曾見用此針隔皮袍針左臂麻木者,孰知持針重按,而皮袍袖口摺疊,火氣蒸傷臂肉成瘡為害,六十餘日始愈,此其小誤也。

又見一張姓婦,年三十餘,患腹痛服理中湯未愈,一醫用太乙神針針臍下丹田,一針其痛稍止,次日又針,而其腹痛更甚,豈知婦女皮膚被藥針火氣走散,灸瘡大作,潰爛鐘口一塊,洞腹透腸,無法補救而死。嗟乎!腹痛未必即亡,而醫之用針不善,致戕其生,豈可歸咎於太乙神針乎!故不得不詳述其誤,以誡後之用此針者留意焉。)

白話文:

痛風門主方

將上述藥材與一斤麻油一同熬煮,直到藥材焦枯,過濾掉藥渣,留下清油。再將油倒入乾淨的鍋中,加入人參末,用小火熬煮,直到油滴落水中能形成圓珠而不散開。接著加入炒過的飛黃丹七兩,快速攪拌均勻。倒入水中冷卻,去除火毒。裝入陶瓷罐中密封保存,使用時取出塗抹於患處。

臨河風氣藥酒

使用當歸身(一兩五錢)、白芍藥、薏苡仁、生地(各一兩)、香附、杜仲(各八錢)、酥炙過的虎骨、秦艽(各六錢)、真川芎(七錢)、川續斷、羌活、五加皮(各五錢)。將以上藥材放入三十斤頭生酒中,密封煮三柱香的時間,然後放置在土地上退火七天。每天晚上溫熱飲用一杯。

紫金錠,主治全身風濕、筋骨疼痛,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使用罌粟殼(淨末,六兩)、用火酒拌過的鬧陽花(曬乾)、去節炒過的麻黃(各四兩)、煅燒過的自然銅(一兩五錢)、煅燒過的寒水石(一兩)、與黑豆同煮後去除豆子的草烏、去除油脂的乳香、水洗焙乾的全蠍、川芎、當歸、白芷、甘草(各五錢)。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裝入陶瓷瓶中密封保存。也可以用陳年老米糊和藥末搗成餅狀,每個重二三錢,陰乾後密封保存。每次用量依照患者年齡、體質強弱而定,用酒磨開三四五分藥粉,用熱酒送服,服用後要發汗並注意避風。

走注風毒引起的疼痛,將小芥子研磨成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

各種皮裡痛,將何首烏磨成末,用生薑汁調成膏狀,敷在疼痛處,用布包好,再用火烘烤鞋底熨燙。

太乙神針,根據《(集驗》)記載,主治一切痛風、寒濕、筋骨疼痛。

使用人參、麝香(各四兩)、山羊血(二兩)、廣三七(八兩)、千年健、肉桂、乳香、蒼朮、小茴香、鑽地風、真川椒、沒藥(各一斤)、防風、蘄艾(各四斤)、穿山甲(八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取一層棉紙和兩層高方紙,寬裁剪為一尺二寸五分,長裁剪為一尺二寸,將藥粉薄薄地均勻鋪在上面,每針大約用藥七八錢。緊緊捲成鞭炮狀,務必緊實,兩頭用紙封好,外面用印花布包裹,表面要平整好看。

使用時,將針用火燒熱,然後按在穴道或疼痛處,下面墊上幾層方形的新紅布。將針按在布上,如果感覺太燙,可以多墊幾層布。但要同時使用三四根燒熱的針,一根熄滅後,換另一根,連續使用七針,效果顯著。現在也有人直接用粗紙墊著在患處使用針,也有效果。但無論使用紙或布,都要墊平,如果有褶皺,火氣會洩漏,容易燙傷皮膚,起泡形成灸瘡。

肚臍和下腹部必須多墊紅布,不可輕易嘗試。如果墊得不夠厚,容易造成灸瘡潰爛,耽誤病情。(太乙神針的效果非常顯著,但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造成危害。我曾經見過有人使用此針治療左臂麻木,結果由於按壓時袍袖褶皺,導致火氣蒸傷手臂肌肉,形成瘡口,六十多天才痊癒,這只是小小的失誤。

又見到一位張姓婦女,三十多歲,患有腹痛,服用理中湯沒有效果。一位醫生用太乙神針針灸其肚臍下丹田,一針後疼痛稍有減緩,第二天再次針灸,腹痛反而更加嚴重。原來婦女皮膚嬌嫩,被藥針的火氣散開,造成大面積灸瘡,潰爛後形成一個碗口大的洞,穿透腸道,最終無法補救而死亡。唉!腹痛未必會致死,但醫生用針不當,卻導致病人喪命,怎能將責任歸咎於太乙神針呢!因此不得不詳細說明這些錯誤,以告誡後人使用此針時務必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