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一 (60)
卷一 (60)
1. 疏五過論篇
間親愛者魂遊。絕所懷者意喪,積所慮者神勞,結餘怨者志苦,憂愁者閉塞而不行,恐懼者蕩憚而失守,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喜樂者憚散而不藏,由是八者,故以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思曉,又何言哉!)此治之五過也。
白話文:
親近喜愛的人過世,會使人魂不守舍,像魂魄遊離一般;斷絕思念的人事物,會使人意志消沉,像失去目標一般;累積太多憂慮,會使精神疲勞;心中有未解的怨恨,會使意志苦悶;經常憂愁,會使氣機閉塞而不暢通;時常恐懼,會使心神不定而失去守護;過度憤怒,會使人迷惑而失去理智;過度喜樂,會使精神渙散而無法收斂。這八種情緒,會導致五臟虛弱,氣血運行失常,使人無法思考明辨,這樣的情況還談什麼治療呢!這就是治療時需要避免的五種過失。
2. 徵四失論篇
《徵四失論》曰: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也。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也。不適貧富貴賤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第一失者,不知陰陽逆順之理也。
陰陽逆順之理,非止一端,左手人迎為陽,春夏洪大為順,沉細為逆,右手氣口為陰,秋冬沉細為順,洪大為逆,男子左手脈大為順,陰脈為逆,陰病見陽脈為順,陰脈為逆,內傷陽病見陽脈為順,陰脈為逆,陰病見陰脈為順,陽脈為逆。又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第二失者,不受師術之正,妄效雜術之邪,以非為是,苟用砭石也。第三失者,不適病人之情,不明此類之義也。第四失者,不究始時致病之由,妄持寸口之脈,不中病情偽指病名也。)
白話文:
徵四失論篇
《徵四失論》說:診斷時不知道陰陽盛衰順逆的道理,這是治療的第一個錯誤。沒有完全學到師父的真傳,就胡亂使用雜七雜八的方法,錯誤地宣稱是治病的道理,甚至更改名稱來炫耀自己的功勞,濫用砭石,最終導致遺禍自身,這是治療的第二個錯誤。不根據病人的貧富貴賤、居住環境、坐臥的厚薄、形體的寒熱,以及飲食是否適宜,不區分病人的性格勇怯,不能準確判斷病情,導致自己混亂,無法明確診斷,這是治療的第三個錯誤。診斷疾病時不詢問病情發生的始末,不追究憂慮、患病、飲食失節、起居過度,或中毒等原因,就立刻把脈,怎麼可能診斷準確?胡亂下結論,取個名字就了事,這是粗心大意造成的,這是治療的第四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不知道陰陽盛衰順逆的道理。陰陽盛衰順逆的道理,不只一方面,例如:左手人迎脈是陽,春夏脈象洪大是順,沉細是逆;右手氣口脈是陰,秋冬脈象沉細是順,洪大是逆;男子左手脈大是順,陰脈是逆;陰病在陽脈出現是順,在陰脈出現是逆;內傷陽病在陽脈出現是順,在陰脈出現是逆;陰病在陰脈出現是順,在陽脈出現是逆。又例如,顏色表現的部位,上下左右各有其規律,上面出現是逆,下面出現是順;女子右側出現是逆,左側出現是順;男子左側出現是逆,右側出現是順。
第二個錯誤是,沒有學習師父正確的醫術,卻妄圖模仿各種不正當的旁門左道,把錯誤的當作正確的,濫用砭石。第三個錯誤是,不了解病人的情況,不明白各種病症的道理。第四個錯誤是,不追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就憑把脈,診斷不準確,還虛偽地取個病名。)
3. 陰陽類論篇
《陰陽類論篇》曰: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遊部,此知五臟終始。三陽為表,二陽為里,一陰至絕作朔晦,卻具合以正其理。(此言六經為人身之表裡,以太陽、太陰為貴也。三陽者,足太陽膀胱經也。從目內眥上頭分為四道,下項並正別脈,上下六道,以行於背為人身之大經,二陽者,足陽明胃經也,從鼻起下咽,分為四道,並正別脈。六道上下,行腹為人身之維繫。
一陽者,足少陽膽經也。起自外眥絡頭,分為四道,下缺盆並正別脈,六道上下,為人身之遊行諸部者也。曰經,曰維,曰遊部,此可以知五臟終始賴此三經以為之表也。三陽為之表,則二陰為之裡,二陰者,足少陰腎經也。二陽為之表,則三陰為之裡,三陰者,足太陰脾經也。
一陽為之表,則一陰為之裡,一陰者,足厥陰肝經也。太陰為正陰,而次少為少陰,又次為厥陰,太陽為正陽,而次少為少陽,又次為陽明,以其氣有多少異用,故各有三者之分耳。然少太之義易知,而陽明厥陰之義難釋,足之十二經合於十二月,故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六月建未則為右足之少陽,皆兩足第四指脈氣所行也。二月建卯,主左足之太陽,五月建午則為右足之太陽,皆足小指外側已上脈氣所行也。
三月建辰,主左足之陽明,四月建巳則為右足之陽明,皆兩足次指已上脈氣所行也。然正二五六月為少陽太陽,而三四為辰巳月,居於其中,則彼兩陽合明於其前,故曰陽明也。七月建申,主陰之生主右足之少陰,而十二月建醜則為左足之少陰,皆兩足心以上脈氣所行也。
八月建酉,主右足之太陰,而十二月建子,則為左足之太陰,皆兩足大指內側以上脈氣所行也。九月建戌,主右足之厥陰,而十月建亥則為左足之厥陰,皆兩足大指外側以上脈氣所行也。然七、八、十一、十二月為少陰、太陰,而九、十為戌亥月,則為兩足之陰已盡,故曰厥陰也。厥者,盡也。
而應之者戌亥,則一陰幾於絕矣。豈知一陰至絕而有復作之理,朔晦相生之妙,卻具於其中,蓋陰盡為晦,陰生為朔,氣盡為晦,氣生為朔,既見其晦,又見其朔,厥陰之絕,而復作合,當以彼晦朔之妙,而正此厥陰之理也。正者,證也。)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
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三陽者,即太陽也。太陽為表之經,覆庇群生,尊猶父也。二陽者,即陽明也。陽明為表之維,捍衛諸部,所以為衛也。一陽者,即少陽也。少陽為表之遊部,布絡諸經,所以為紀也。三陰者,即太陰也。太陰為里之經,長養諸經,尊猶母也。
二陰者,即少陰也。少陰為里之維,生由此始,所以為維也。一陰者,即厥陰也。厥陰為里之遊部,將軍謀慮,所以為獨使也。)
白話文:
陰陽類論篇
這篇陰陽類論篇說:三條陽經是人體經絡的主幹,兩條陽經是人體經絡的輔助,一條陽經則是遊走於各部位的經絡,由此可以了解五臟的起始和終止。三條陽經屬於人體外表的經絡,兩條陽經屬於人體內部的經絡,一條陰經運行到極點就如同陰曆的晦日,然後又開始運行,恢復其正常的運行規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六經代表人體的表裡,其中太陽經、太陰經最重要。三條陽經是指足太陽膀胱經,從眼內角上方開始,分為四條支脈,與正經和別經相連,上下六條脈絡,沿著背部運行,是人體主要的經絡;兩條陽經是指足陽明胃經,從鼻孔開始向下到達咽喉,分為四條支脈,與正經和別經相連,上下六條脈絡,沿著腹部運行,是人體經絡的維繫。)
一條陽經是指足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連接著頭部,分為四條支脈,向下到達鎖骨,與正經和別經相連,上下六條脈絡,遊走於人體各個部位。(經、維、遊部三種經絡,可以說明五臟的起始和終止都依賴這三條陽經作為表層的保護。三條陽經在表,則兩條陰經在裡;兩條陽經在表,則三條陰經在裡;一條陽經在表,則一條陰經在裡。兩條陰經是指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是指足太陰脾經;一條陰經是指足厥陰肝經。太陰是主要的陰經,少陰次之,厥陰再次之;太陽是主要的陽經,少陽次之,陽明再次之。它們的氣盛衰不同,所以各有三個等級的區分。少陰和太陰的含義容易理解,而陽明和厥陰的含義則較難解釋。人體的十二經脈與十二個月相應,正月寅月,陽氣開始生長,主導左足少陽膽經的運行;六月未月,則主導右足少陽膽經的運行,都是從兩足第四趾的脈氣運行。)
二月卯月,主導左足太陽膀胱經的運行;五月午月,則主導右足太陽膀胱經的運行,都是從足小指外側以上的脈氣運行。三月辰月,主導左足陽明胃經的運行;四月巳月,則主導右足陽明胃經的運行,都是從兩足次趾以上的脈氣運行。正月、二月、五月、六月是少陽和太陽經運行的月份,而三月、四月位於這兩個月份之間,所以把這兩個陽經合稱為陽明。七月申月,陰氣開始生長,主導右足少陰腎經的運行;十二月醜月,則主導左足少陰腎經的運行,都是從兩足內踝以上的脈氣運行。八月酉月,主導右足太陰脾經的運行;十一月子月,則主導左足太陰脾經的運行,都是從兩足大趾內側以上的脈氣運行。九月戌月,主導右足厥陰肝經的運行;十月亥月,則主導左足厥陰肝經的運行,都是從兩足大趾外側以上的脈氣運行。七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是少陰、太陰經運行的月份,而九月、十月位於這兩個月份之間,此時兩足的陰經運行已盡,所以稱為厥陰。“厥”就是盡的意思。
與九月、十月相對應,陰經的運行幾乎到了極點。然而,陰經運行到極點後,又會重新開始運行,這就如同陰曆的朔日和晦日一樣,其中蘊含著陰陽交替的奧妙。陰氣衰竭為晦,陰氣生長為朔,氣機衰竭為晦,氣機生長為朔。既有陰氣衰竭,又有陰氣生長,厥陰運行到極點後又重新開始運行,正體現了陰陽消長、循環往復的規律。正,也就是證實的意思。三條陽經如同父親,兩條陽經如同衛士,一條陽經如同統帥;三條陰經如同母親,兩條陰經如同妻子,一條陰經如同獨特的使者。(三條陽經就是太陽經,太陽經是人體外表的經絡,保護著人體,如同父親一樣;兩條陽經就是陽明經,陽明經是人體外表的輔助經絡,捍衛著各個部位,如同衛士一樣;一條陽經就是少陽經,少陽經是人體外表的遊走經絡,聯絡著各條經脈,如同統帥一樣;三條陰經就是太陰經,太陰經是人體內部的經絡,滋養著各條經脈,如同母親一樣;兩條陰經就是少陰經,少陰經是人體內部的輔助經絡,生命的起始就從這裡開始,如同妻子一樣;一條陰經就是厥陰經,厥陰經是人體內部的遊走經絡,如同獨特的使者,負責著人體的謀劃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