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一 (5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8)

1. 至真要大論篇

在內者,以內治法和之;在外者,以外治法和之;其次大者,以平氣法平之;盛甚不已,則奪其氣,令其衰也。假如小寒之氣,溫以和之;大寒之氣,熱以取之;甚寒之氣,則下奪之;奪之不已,則逆折之;折之不盡,則求其屬以衰之。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則汗發之;發之不盡,則逆制之不盡,則求其屬以衰之。故曰汗之下之,寒熱溫涼,衰之以屬,隨其攸利。

攸,所也。)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守道以行,舉無不中,故能驅役草石,召遣神靈,血氣保平和之候,則天真無耗竭之由也。)

白話文:

身體內部的疾病,用內服藥物來調和;身體外部的疾病,用外敷或外用藥物來調和。病情較嚴重的,用平和氣機的方法來調平;如果病情過於強盛而無法停止,就用瀉法削弱它的氣勢,使其衰退。

例如,稍微寒冷的氣候,用溫和的方法來調和;寒冷氣候加劇,用熱性的方法來驅除;如果寒冷過於嚴重,就用瀉下的方法來削弱它;瀉下後仍然無法停止,就用反向的藥性來抑制;如果抑制仍不徹底,就要找出疾病所屬的類別,再用相應的方法使其衰退。

稍微炎熱的氣候,用涼性的方法來調和;炎熱氣候加劇,用寒性的方法來驅除;如果炎熱過於嚴重,就用發汗的方法來排出;發汗後仍然無法徹底清除,就用反向的藥性來控制;如果控制仍不徹底,就要找出疾病所屬的類別,再用相應的方法使其衰退。

所以說,用發汗、瀉下的方法,以及寒、熱、溫、涼等藥性,來使疾病衰退,要根據病情適合的方式來處理,這樣做效果最好。(攸,就是「所」的意思。)

如果謹慎地遵循這些方法,就能做到萬無一失,使氣血正常平和,這樣就能長保天年。(遵循醫理來行事,就能百發百中,所以才能驅使藥物,召遣神靈,氣血保持平和的狀態,這樣就能不會耗竭天賦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