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回本書目錄

1. 卷七

2. 論初起腫瘍

澄曰:初起腫瘍者,乃癰疽惡毒,始發壅腫,七日之內,未成膿者,目曰腫瘍,施治之早,僅可內消十之六七,縱不能全消,亦可移深居淺,轉重就輕。但不可驟用寒涼敷藥,冰凝肌肉,更勿輕投苦寒丸劑,凝滯氣血,遏郁毒氣,便難消散。若已八九朝,內膿已成,治無消法,若勉強消之,不獨不能消散,反致氣血受虧,根腳散漫,內膿不能外泄,膿汁清稀。所以消腫瘍之法,貴乎早也。

白話文:

論初起腫瘍

初期腫脹,是癰疽惡毒的開始,剛開始腫脹,七天之內還沒化膿的,稱為腫瘍。治療得早,就能內部消退六七成,即使不能完全消退,也能使深層的腫脹轉移到淺層,減輕病情。但是不可以立即使用寒涼的敷藥,以免寒氣凝結肌肉,更不要輕易服用苦寒的丸藥,以免凝滯氣血,遏制毒氣,導致難以消散。如果已經八九天了,裡面已經化膿,就沒有辦法再消腫了。如果勉強消腫,不僅不能消散,反而會導致氣血受損,病根散漫,膿液無法排出,膿汁還會變得稀薄。所以治療腫瘍的方法,貴在早。

3. 論內消法

王肯堂曰:癰疽之證,發無定處,欲令內消於初起紅腫結聚之際,施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藥是也。當審淺深大小,經絡處所,形脈虛實。如發於腦、背、腰、項、臀、腨者,乃太陽經也,宜黃連、羌活。背連脅處,為近少陽,宜柴胡,並宜敗毒散、仙方活命飲。形實脈實者,宜漏蘆湯、內疏黃連湯、追毒丸疏利之。

氣虛者,參耆為主,血虛者,歸芎為主,佐以消毒之藥,隨分野以引經藥行至病所。六經分野,上有癰疽,其五經各隨本經標本寒溫,氣血多少,以行補瀉。惟少陽一經,雖曰氣多血少,而氣血皆不足也,治與氣虛血虛同法。凡栝蔞、射干、穿山甲、金銀花、夏枯草、蟾酥、連翹、地丁、鼠黏子、木鱉子之類,為內消之藥。

仙方活命飲、內消丸、柞木飲子、牛膠飲子、車轍散、返魂丹、消毒飲,為內消之方,眾皆知之。殊不知補瀉虛實,平治寒溫,使氣血各得其常,則可內消也。其外用紫葛湯淋洗,及用散塗膏貼者,亦使氣血和平,而腫消熱退也。

李東垣曰:夫癰疽丹腫之生,皆由陰陽不調,營衛凝澀,氣血不流之所生也。古人有言曰:陽滯於陰則生瘡,陰滯於陽則生疽。瘡疽之生,有內有外,內生於臟腑胸腹之中,外生於膚肉筋骨之表,發無定處。夫鬱滯之本,則因氣血不流,蒸氣不能外達,留滯而成內熱,瘡疽所生焉。

若初覺氣血鬱滯,皮肉結聚,腫而不潰時,可疏滌風熱,通利臟腑,一二行後,徐次用諸湯溻漬,即得內消矣。不然,則治之稍慢,毒熱不散,反攻其內,致令膿血之聚也。《內經》謂:治病必求於本。蓋瘡疽本乎中熱之鬱結不通也,其風邪寒氣所聚也,治之宜溫熱之劑和血令內消也。

辨之有法,須認風寒則腫硬色白,熱毒則焮腫色赤,以為異也。如有氣已結聚,不可用內消之法,宜用排膿托毒之藥,此皆先後之次也。

又曰:消者,滅也,滅其形證也。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火者,離卦也。離者,外陽而內陰,內陰壅滯,必然外攻,治當內消,使絕其源而清其內,不令外發,故云內消。乃初起微覺之時,即以湯液丸散,內服外敷,疏其源,絕其毒,即時消散,如形證已成,不用此法也。

程山齡曰:內消者,腫毒初起,即用藥消散也。凡病癰疽、發背、對口、疔毒,其初起憎寒壯熱,有似傷寒,而痛偏著一處,飲食如常者,蓄積有膿也。當初起時,膿尚未成,不過氣血乖違,逆於肉理耳。外敷遠志膏,或金黃如意散、鐵箍散,或貼普救萬全膏;內服銀花甘草湯,或內消散,即時消散。

若系疔瘡,即宜刺破,或艾灸腫處,上搽蟾酥餅,貼以萬全膏,內服菊花甘草湯,隨即平伏。菊花連根帶葉,皆治疔瘡之聖藥也。其中亦有挾風寒而發者,又宜先用荊防散,或芎芷香蘇飲,冬月萬靈丹以散之。隨服銀花、菊花等藥,即可內消,務須及早下手,不可遲滯。(《十法》)

白話文:

論內消法

王肯堂認為,癰疽發病部位不定,若要在初期紅腫結聚時使其內消,就要使用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藥物。需仔細辨別癰疽的深淺、大小、所在經絡及脈象虛實。如長在腦、背、腰、項、臀、大腿等處,屬於太陽經,宜用黃連、羌活;長在背部靠近脅肋處,接近少陽經,宜用柴胡,並可配合敗毒散、仙方活命飲。若癰疽形實脈實,則宜用漏蘆湯、內疏黃連湯、追毒丸等疏利之藥。

氣虛者,以人參、黃耆為主;血虛者,以當歸、川芎為主,再佐以消毒藥物,並根據經絡循行路線,用引經藥引導藥力到達病灶。六經各有其病理特點,癰疽發生在不同經絡,需根據經絡的寒熱虛實、氣血盛衰,進行補瀉。唯獨少陽經,雖然說氣多血少,但其實氣血皆不足,治療方法與氣虛血虛相同。栝樓、射干、穿山甲、金銀花、夏枯草、蟾酥、連翹、地丁、鼠黏子、木鱉子等,都是內消的藥物。

仙方活命飲、內消丸、柞木飲子、牛膠飲子、車轍散、返魂丹、消毒飲等,都是內消的方劑,眾所周知。但很多人不知道,關鍵在於根據虛實寒熱,調整補瀉,使氣血恢復正常,就能內消。外用紫葛湯清洗,或用藥散、膏藥外敷,也能使氣血平和,腫消熱退。

李東垣認為,癰疽丹腫的產生,都是由於陰陽失調,營衛不和,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古人說:「陽氣滯留在陰分則生瘡,陰氣滯留在陽分則生疽。」瘡疽的產生,有內有外,內者生於臟腑胸腹之中,外者生於皮膚肌肉筋骨表面,發病部位不定。鬱滯的根本原因,在於氣血運行不暢,蒸騰之氣不能外達,留滯而產生內熱,於是瘡疽就產生了。

如果剛開始感覺氣血鬱滯,皮肉腫脹聚合,腫而不潰時,可以疏散風熱,通利臟腑,經過一兩次治療後,再慢慢使用各種湯劑浸洗,就能內消。否則,治療稍慢,毒熱不散,反而會內攻,導致膿血聚集。《內經》說:治療疾病必須從根本入手。瘡疽的根本原因是內熱鬱結不通,以及風邪寒氣聚集,治療應使用溫熱和血的藥物使其內消。

辨別方法是有規律的,需認識到風寒則腫硬色白,熱毒則紅腫色赤,以此區分。如果氣血已結聚,就不能用內消的方法,應該使用排膿托毒的藥物,這都是治療的先後次序。

李東垣又說:「消」就是滅除,滅除其形體症狀。《內經》說:諸痛癢瘡瘍,都屬於心火。火,是離卦。離卦,外為陽而內為陰,內陰壅滯,必然外攻,治療應內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其內清,不讓它外發,所以稱為內消。在疾病初期,就應該用湯劑、丸藥、散劑內服外敷,疏通病源,消除毒邪,使之立即消散。如果形體症狀已成,就不能用這種方法。

程山齡認為,內消是指腫毒初期,立即用藥消散。凡是患有癰疽、發背、對口瘡、疔毒等,初期憎寒壯熱,類似傷寒,但疼痛集中於一點,飲食如常者,是蓄膿的表現。初期膿尚未形成,只是氣血失調,逆於肌理而已。外敷遠志膏,或金黃如意散、鐵箍散,或貼普救萬全膏;內服銀花甘草湯,或內消散,即可立即消散。

如果是疔瘡,就應該刺破,或在腫處艾灸,上面塗抹蟾酥餅,貼上萬全膏,內服菊花甘草湯,就能很快平復。菊花連根帶葉,都是治療疔瘡的聖藥。其中也有一些夾雜風寒而發的,就應該先用荊防散,或芎芷香蘇飲,冬天用萬靈丹散之。再服用金銀花、菊花等藥,就能內消。一定要及早治療,不能拖延。(《十法》)

4. 癰疽腫瘍門主方

內消散(《正宗》)

金銀花,知母,穿山甲,半夏,大貝母,乳香(去油),天花粉,白芨,皂角針(各一錢)

酒水同煎,熱服取汗。渣加秋芙蓉葉二兩,搗敷患上,留頂透氣。

立消散

生地,龍膽草,柴胡,防風,荊芥穗,槐花,青木香(各等分),升麻(上部加),牛膝(下部加)

酒水同煎,熱服取汗,輕可立消,重者二劑。如已成將潰,禁服。

銀花甘草湯(《十法》),一切惡毒肺癰,初起立消,誠外科捷法。

鮮金銀花(五兩),甘草節(一兩)

作一劑,入砂鍋內,水二碗,煎一半,加無灰酒一大碗,略煎數沸,分作三服,一日夜服完,重者二劑。服至大小便利,則藥力到矣。如下部加牛膝,外用生金銀花搗爛,敷四圍,中留一孔透氣。沈內翰云:金銀花乾者,終不及鮮者力大而效速。

四妙湯(即神效托裡散。《說約》)此瘍科首用捷法,功效立奏,增減活法,醫者臨證酌用。

生黃耆(五錢),大當歸,金銀花(各一兩),甘草節(二錢)

水煎,晝夜服盡,自可移深居淺,轉重作輕。如已成,氣血素虧,不能穿潰者,加白芷、皂針、山甲各二錢,一伏時自潰。如已潰後,即宜刪去皂針、山甲,如初起焮痛,口渴加天花粉。此治癰疽、發背、腸癰之神方也。

澄自幼及今,數十年來,凡治一切癰疽,皆賴此方。遇大證金銀花每加至六兩、四兩,黃耆加至兩許,當歸加至二兩,甘草節加至三錢。但見瘡色不起,膿水清稀,即加肉桂轉陰為陽,化毒成膿。如乳癰、乳吹,即加蒲公英一兩立消,百發百中,萬穩萬當。

大毒惡瘡,初起即消,已成自潰。

廣陳皮(二錢五分),白芷,當歸尾,乳香(去油),甘草節,沒藥(去油),天花粉,防風,川貝母(去心),赤芍,穿山甲,皂針(各一錢),連翹,肉桂(各八分)

酒水同煎,熱服取汗。忌犯鐵器,孕婦忌服。

槐花酒彭辛菴用(此方三十年,無不見效。)初起大毒焮腫,服之內消。

槐花(四兩。入砂鍋內炒黃,乘熱入酒二碗,煎十餘沸)

濾去渣,熱服取汗。如未消再服取效。

活血調氣湯,專主消毒散瘀。

荊芥,天花粉,防風,赤芍,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節(八分),川貝母(去心),金銀花白芷,當歸尾(各二錢)

水煎服。背上及冬月加羌活,內熱及夏月加連翹、山梔,消腫加牛蒡子、穿山甲,痛甚加乳香、沒藥,小便澀加木通,泄瀉加蒼朮。

消無名大毒。

陳琉璃砥(炙黃存性)

研極細。輕者三錢,重者五錢,無灰酒沖服,取汗忌風。

神援衛生湯(《正宗》),解毒消腫,清熱活血止痛。

白芷,天花粉,連翹(各八分),牛蒡子,荊芥,甘草節(各一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防風(各五分),金銀花(三錢),當歸尾,川貝母(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若大便秘結熱甚者加大黃酒炒,一二錢。

芎芷香蘇散(《十法》),凡毒初起多有挾風寒而發者,宜先用此藥。

川芎,紫蘇,赤芍,陳皮,荊芥,香附,秦艽,白芷,甘草,引加蔥頭二寸

水煎服。傷食加山楂肉、麥芽、蘿蔔子。

真人活命飲,治初起癰疽發背,一切腫毒疔瘡惡證。

金銀花,白芷,天花粉,陳皮,穿山甲,防風,甘草節,當歸,皂角刺,赤芍,川貝母(各五錢)

其毒在背以皂角刺為君,加紫花地丁。其毒在胸加栝蔞仁三錢,其毒在腹以白芷為君,其毒在四肢以金銀花為君,如疔瘡加草紫河車。

上㕮咀,每服用無灰酒十茶盅,如毒小各減半,用有嘴瓶裝厚紙蓋口,勿令泄氣,煎至五盅,去渣作三五服,接連頻服,渣再煎。此藥宜無灰酒,不可用酸薄酒,莫犯鐵器,服後側臥,睡一覺,定有回生之意,神功浩大之至。

內消大毒,蘇木槌碎煎酒服。

內消。

槐花(一兩,炒深黑),核桃(十個,連殼燒黑,去殼取肉。)

研細。和酒服,取汗自消。

消毒聖神湯(岐天師)

金銀花(四兩),天花粉(五錢),蒲公英,當歸,生甘草(各三錢)

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愈,不必三劑。(蓋金銀花專能內消瘡毒,然非多用則力輕難以成功。生甘草一味已足解毒,況又用之於金銀花內,亦足以散邪而衛正。蒲公英陽明經藥也,且能散結逐邪;天花粉消痰聖藥;當歸活血,是以專功血不活所以生癰。今血活而癰自愈,此方之所以奇而肆也。)

孫真人初起立消。

金銀花(三兩),白礬(一兩)

水煎服。一劑即消,發背亦然。

雷公消癰疽。

當歸(一兩),天花粉(三錢),附子(一片),生甘草,元參(各五錢),金銀花(三兩),白礬(一錢)

水煎服。初起一劑即消,腫者二劑必消。

華佗真君消癰疽。

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天花粉(五錢),蒲公英,生甘草(各三錢),水煎服。

孫真人統治諸癰。

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五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愈。此方消毒,實有奇功。

內消方

金銀花(四兩),甘草(二兩),蒲公英(一兩),元參(五錢),當歸(一兩)

水煎服。一劑即消。

華真君消頭面瘡疽。

當歸(一兩),金銀花(二兩),黃芩(一錢),蒲公英,桔梗(各三錢),生甘草,川芎(各五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消,不必三劑。

華真君消癰萬全湯,治身上手足之瘡疽。

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牛蒡子(二錢),蒲公英,生甘草(各三錢),天花粉(五錢),芙蓉葉(七片,無葉時用梗三錢)

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愈。

岐天師消癰,消中部癰疽。

當歸,金銀花,白芍,元參(各一兩),甘草(五錢),荊芥,梔子(各三錢),白芥子,白礬,連翹(各二錢)

水煎服。一服知,二劑全消,破潰者,四劑愈。如陰疽去梔子,加肉桂一錢。

張仲景統治癰疽。

當歸,蒲公英,甘草(各一兩),金銀花(二兩),乳香(去油),黃芩(各一錢)

水五碗,煎一碗,調乳香末服之。

化癰湯(雷真君)

金銀花(五兩),元參(三兩),當歸(二兩),荊芥,白芥子(各三錢),肉桂(三分),水煎服。

雷真君消癰方,癰疽發背,或生於頭項,或生於胸腹,或生於手足、臂腿、腰臍之間、前陰糞門之際,肺癰、大小腸癰、毋論陰毒陽毒,初起一服立消,已潰者即斂。

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蒲公英,元參(各一兩)

水五碗,煎八分,飢服一劑,盡化為無有矣。切勿嫌其藥料之重,減去分兩,則功亦減半矣。此方既善攻散諸毒,又不耗損真氣,可多服久服,俱無礙。

岐天師消癰湯

金銀花,當歸,蒲公英(各一兩),荊芥,連翹(各一錢),生甘草(各一兩)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消,三劑愈。

天下第一消發背方

紫花地丁,金銀花,川連(酒製),黃花,地丁,槐花(各一兩)

分四劑,水煎服,隨用溫水洗四肢,取微汗後,毒氣下行,四肢生小瘡,而發背自消

威靈仙散,消初起腫毒惡瘡。

貝母,威靈仙,知母(炒,各一兩),蟾酥(五釐)

研細,酒調,空心服三錢,每日二服,以消為度。

二仙丹,消初起發背。

穿山甲(七片),牛皮膠(四兩)

同放新瓦上燒存性,研細。好酒調下,任量飲醉,出汗為度。

初起腫毒。(錢青掄)

全當歸(八錢),生黃耆,金銀花(各五錢),甘草節(一錢八分)

水煎服立消。(上部加白芷。中部加杜仲。下部加牛膝。各一錢八分。乳癰加橘葉五十片。)

消壯盛人腫毒。(李飛霄)

穿山甲(土炒研),何首烏(切,各二兩),牛膝(一兩)

作一劑,酒水同煎服,立消。

癰疽發背歌訣(《古方》)真人妙訣世間稀,一切癰疽皆可醫,化血就如湯潑雪,消膿立效肉生肌。任他發背臁瘡毒,那怕疔瘡瘰癧兒,假饒疥癩並風癬,乳疽五背盡消除。

金銀花(在四肢倍加),白芷(在腹脅倍加),甘草節,防風,沒藥(去油),赤芍,陳皮(各三錢),當歸(一錢五分),乳香(去油),川貝母,沉香(各一錢),廣木香(八分),穿山甲(蛤粉炒黃,去粉),皂角刺(挫碎,鉛粉八錢同炒黃去粉。各五錢)

上藥將乳香、穿山甲另研細末,分作四包。其餘藥分四劑,河水二盅,煎七分,加好酒半盅調乳香、穿山甲末。上部飽服,下部空心服。

消大毒。(周鶴仙)

金銀花(二兩),廣膠(一兩),全當歸(一枚,要一兩重者),木通(五錢),甘草節(二錢)

用無灰酒不拘多少,鍋內煎。上部飽服,下部空心服。服後儘量飲醉,蓋暖取汗即消,神速無比。

初起立消。(周鶴仙),大栝蔞一個。頂上切去一片,將子挖盡,裝入婦人梳下油膩亂髮一大團,再入明礬三錢,以滿為度,仍將切下一片蓋口,周身將黃泥封裹,新瓦上微火煅過,去泥,將存性栝蔞研為細末。作一服,黃酒調服。未潰者必消,將潰即出膿收口,重者三服必驗。

內消,蟹殼,患小用一殼,患大用二殼,瓦上炙脆研細,臨睡時黃酒沖服。

立馬消(劉秘)

川斑蝥(大者,是川產者佳,去翅,足,糯米拌炒),全蠍尾(各一百五十個),蜈蚣(三十條),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四錢),真蟾酥(三錢,酒浸研膏),冰片,麝香(各二錢)

上為細末。用麻黃四兩熬膏為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略曬乾,瓷瓶密貯。凡遇發背癰疽腫毒,每用一丸,如勢大者用二三丸,乳細摻於太乙膏。如瘡未破,貼上以熱手摸百餘下,次日即消。如瘡已破,先以薄棉紙蓋瘡上,再貼奏功。

蒼龍丸(《劉秘》)消諸般大毒。

蒼龍(三百條),硃砂,明礬,明雄(各三錢),蟾酥(酒化),硼砂(各一錢)

乳細,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九丸、十一丸,酒水任下,取汗自消。

追毒丸(方汝聖)

青竹蛇,防風,穿山甲(炮),羌活,豬牙皂(各三錢),全蠍(二對),當門子,蟾酥(各三分),瓜兒竭,乳香(去油),孩兒茶,沒藥(去油),明雄黃,白砒(肉制),大硃砂,茜草,雷公藤(各五分),甘草,當歸尾(各八分),蜈蚣(三條),金銀花(五錢)

共乳極細末,凡一切癰疽大毒,大人每服三分至五分止,小兒一分至二三分止,無灰酒調服,令醉自消。

消癰疽癤毒並天疱楊梅等瘡,香油一斤,入水半盅,熬至油耗白煙起,住火。以瓷瓶收貯,每早晚用熟油一盅。將無灰酒一盅和勻溫服,七日除根。

消毒湯(一名紫花地丁散)

甘草(一錢),金銀花,紫花地丁(去蘆),大黃(酒浸炒),當歸,黃耆,赤芍(各五錢)

一方加升麻為末,作二劑,酒煎服。

內消沃雪湯(《正宗》)治發背並五臟內癰、尻臀諸毒、大小腸癰、肛癰臟毒,初起但未出膿,堅硬疼痛不可忍者並效。

青皮,乳香(去油),陳皮,甘草節,穿山甲,金銀花,沒藥(去油),連翹,黃耆,天花粉,皂角刺,川貝母,當歸,白芍,射干,白芷(各八分),廣木香(四分)

水酒各一碗,煎至八分,甚者加大黃二錢,量病上下食前後服。

飛騰神駿膏(《壽世保元》),治癰疽、發背、瘰癧專門之方,初起至破潰時,皆可服,捷如奔馬。

杏仁(熱水泡去皮尖,用砂缽擂開,再入水同擂,澄去濁渣,用清汁),地骨皮(去骨淨),防風(去蘆淨),甘草(各四兩),黑鉛(一塊),木鱉子(去殼,十四個),麻黃(二斤,去節取一斤淨),燈草(一大把),頭髮(一大把,溫水洗淨)

上藥熬時,不用柴草,用炭五十斤,大鐵鍋一口,將藥入鍋內,注清水二三桶,煮至五六分,看藥水濃時,濾去藥渣,將汁另放缸注,又將前渣入鍋內,再入水二三桶,又熬至五六分藥汁,又注前汁內,如前法三次去渣,將前二次汁並作一鍋,熬至干,去黑鉛、頭髮、燈草,其味香甜,瓷罐收貯,五年不壞。凡遇前證,每服三錢,熱酒調,臨臥服,厚被蓋出大汗為度。

徐徐去被,不可被風吹,汗後恐致虛人。次早煨豬蹄以補之,以復元氣。好酒調服,隨人酒量,以醉為度,汗出立愈。

國老膏,一切癰疽將發,預期服之,能消腫逐毒,使毒氣不內攻。大甘草有粉者二斤,捶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漿汁濃,去渣,慢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不拘時無灰酒下。

立效散(《錦囊》)治癰疽瘰癧。

皂角刺(半斤,炒赤),粉甘草(二兩),黃栝蔞(五個,連皮研碎),乳香(去油另研),沒藥(去油另研,各一兩)

每服一兩,好酒煎服。

神效栝蔞散,癰疽乳癰瘰癧,與立效散相間服。

黃栝蔞(一枚,杵碎),沒藥(去油,另研一錢),當歸尾,甘草節(各五錢)

酒三碗,煎至一碗,分三次服,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神仙截法(《集驗》)癰疽發背,一切惡瘡,預服毒不內攻,可保無虞。真麻油一斤,銀器內煎數十沸,傾出候冷,入無灰酒兩盅,約五大盅,重湯稍熱,通口急服,一日飲盡為妙。如患數日者,亦宜急服之。(此法傳之於吳安世云:吾家三世用之,無不奇驗。又聞獵者云:凡誤中藥箭,急飲麻油,則藥毒不行,後果於西山,親觀人被虎箭穿股者,號叫不忍聞,急以麻油灌之,良久遂定。又聞鄭學諭德甫云:矩尊人曾用之有驗)

如意酒(潘佩候),一切癰疽瘡毒服之,解毒消腫止痛。

新鮮大如意草(《綱目》名夜叉頭草,又名犁尖草。)每用一兩搗爛,滾酒衝入,少頃擠汁溫服,渣敷腫上縛住,三服愈。

如無新鮮者,取葉陰乾,為末。為丸服亦可。

癰疽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潰即斂。(凌秘)

蛇蛻(不拘多少,用陰陽瓦煅存性)

研細,每早晚俱用米糕蘸食。

保安萬靈丹(《正宗》),癰疽疔毒,對口發背,發頤,風濕風溫,濕痰流注,附骨陰疽,鶴膝風證,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氣血凝滯,遍身走痛,步履艱辛,偏墜疝氣,偏正頭風頭痛,破傷風,牙關緊閉,截解風寒,無不應驗。

茅蒼朮(半斤),全蠍,何首烏,川烏(泡去皮尖),荊芥穗,草烏(泡去皮尖),炙甘草,川芎,釵石斛,羌活,明天麻,麻黃,北細辛,防風,全當歸(各一兩),明雄(六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藥一兩,分作四丸,一兩作九丸,一兩作六丸,三樣做下,以備年歲老壯,病勢緩急取用,預用硃砂六錢,乳細為衣,瓷罐收貯。如惡瘡初起二三日之間,或癰疽已成至十朝前後,但未出膿者,狀若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噁心嘔吐,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又治傷寒,四時感冒,傳變瘟疫,但惡寒身熱,表證未盡者,俱宜用之。用連須蔥白九根煎湯一茶盅,將藥一丸,乘熱化開,通口服盡,被蓋出汗為效。

如服後汗遲,再用蔥白湯催之,後必汗如淋洗,漸漸褪下覆蓋衣物,其汗自收自斂,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時,隨即消去,已成者,隨即高腫。如潰膿諸疾,無表證相兼,不必發散者,只用熱酒化服。此方原載內科諸風癱瘓門中。

陳實功先生用以發散瘡毒,其功甚捷,詳觀此方,乃治腫瘍之神丹也。

澄按:此方固乃發散腫瘍之神丹,然藥性猛烈,只宜於強壯藜藿之人。凡無憎寒壯熱,及平日表虛氣弱,素多痰火,並有孕婦人,臨經女子,均宜禁服。

太乙紫金丹(即紫金錠,又名玉樞丹。)解諸毒,療瘡腫,利關竊,通治百病,立建奇功,真能起死回生。凡居家出入,興大兵,動大工,不可無之。

山慈姑(洗淨,二兩),五倍子(捶碎洗淨),千金子(去殼去油淨,各一兩),飛硃砂,明雄,當門子(各三錢),紅芽大戟(去蘆根焙,一兩五錢)

以上藥於淨室中各為細末,候端午七夕,或天德月德日合,以糯米濃粥湯和勻,杵千下。凡合藥,切忌婦人雞犬見。每錠一錢,每服一錠或半錠,開水磨服。病在上者必吐,在下者必利,吐利後以溫粥補之。

一、治飲食藥毒、菌毒、河豚毒,自死牛、馬、豬、羊等毒肉,誤食必脹悶昏臥,急用水磨一錠灌之,或吐或瀉,立蘇。

一、治癰疽發背、對口疔瘡、天蛇毒、楊梅瘡,每用無灰清酒磨服,外用水磨塗瘡上,日夜數次,覺癢自消。

一、治喉痹喉風、喉疔乳蛾等證,並用薄荷湯磨服,一錠即見消散。

一、治絞腸痧、烏痧脹,通腹攪痛非常,用清水磨服一錠。

一、治婦人邪氣鬼胎,用石菖蒲煎湯,磨服一錠即消。

一、治自縊溺水,魘夢鬼魅迷人,但心頭微溫者,俱用薑汁磨服,立蘇。

一、治惡蛇瘋犬毒蠍,溪澗諸惡蟲傷人,隨即發腫,攻刺走痛,或悶絕喊叫,命在須臾,即用清酒磨下一錠,仍取他人口涎磨敷傷處,再服蔥湯一大碗,被蓋出汗,其人必活。

一、治天行時疫,延門傳染,用米湯磨濃塗鼻孔中,仍以白湯磨服少許,即不傳染。

一、治傳屍癆瘵,諸藥不效者,每用一錠,清水磨服,三日即下惡物。有女子患癆瘵,方士教服此錠,片時吐下小蟲十餘條,後服藥合丸,其病頓愈。以此相傳,活人不記其數,此真濟世衛生之寶藥也。

萬病解毒丸(《錦囊》)癰疽發背,魚臍毒瘡,藥毒草毒,蛇毒獸毒,諸惡瘡病,解毒收功。

續隨子(取仁,去油取霜),五倍子,全蠍(各五錢),山豆根,山慈姑(各一兩),硃砂,雄黃(各二錢),麝香(一錢),紅芽大戟(七錢)

先將五倍子、全蠍、山豆根、山慈姑、大戟,入木臼搗成細末,次研續隨子、雄黃、硃砂、麝香,和勻,用糯米糊丸,分作三十五丸。端午、七夕、重陽、臘日淨室修合,每服一丸,生薑蜜水磨下,並水浸研敷患之處。

飛龍奪命丹(《正宗》)治惡疽發背,不痛或麻木,或嘔吐昏憒。

蝸牛(二十個,另研),蟾酥,乳香(去油),銅綠,輕粉,膽礬,沒藥(去油),血竭,硃砂(各一錢),明礬,雄黃(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三分)

研細。將研爛蝸牛和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些酒糊丸,每服七丸,或九丸,或十一丸,用蔥白三五寸,病人自嚼吐於男左女右掌中,包藥在內,用暖酒和蔥送下,如人行五里,汗出為度,無汗再用蔥研爛裹藥服之。此外科之聖藥也。

蟾酥丸,諸惡瘡服之,微汗即消。

雄黃,乳香(去油,各一錢),蟾酥(一分)

用黃酒打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湯下,不愈再一服。

忍冬圓(《集驗》)療渴疾,即愈之後,須防發癰疽,此圓大能止渴消毒,並治五痔癭瘤等證。

金銀花(根莖花葉俱可用,不拘多少)

入瓶內,以無灰好酒浸,用糠火煨一宿,取出曬乾入甘草少許,研為細末,以所浸酒打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不拘時,酒送下。

十寶丹(《濟生》)

海蚌(二十一個),硃砂,輕粉,寒水石(煅),雄黃,銅綠(各二錢),血竭,蟾酥,膽礬(各一錢),麝香(五分)

研極細,酒丸桐子大,硃砂為衣,大人服七丸,小兒三丸,先嚼蔥白頭三根,吐男左女右手心包藥吞之,黃酒送下,盡醉,被蓋出汗。外用萬靈丹點之,內服此丸,諸毒無不內消,此外科之至寶也。救諸苦難,尤為便捷,有志者宜共珍之。

百效丸(金茂存)治一切大毒惡瘡,無論已潰未潰。

草烏頭(酒浸半日,刮去皮,切片炒),馬前子(切薄片炒黃色,篩去毛,淨),全當歸(切片,酒拌,曬乾,炒),麻黃(去節,不見火,曬脆),直殭蠶(酒洗、炒,去絲),穿山甲(炒,去沙,各一兩),大甘草(不見火,曬乾,研,五錢)

上研細,蔥汁熬湯,水法為丸如芥子大,曬乾,瓷瓶密貯。高年者五六分,中年者七八分,少年者三分,孕婦忌服。凡服俱用蔥汁白湯送下,務須避風取汗,如出汗後,必須次日辰巳時方可起床見風,如不遵戒守,汗出見風,則手足堅硬。凡犯此者,即用甘草末,酒調服即解。

神仙一醉忍冬湯

銀花藤,蒲公英(各一兩),沒藥(去油),乳香(去油),雄黃(各二錢)

上藥用酒一瓶,封固煮千餘沸,再加白蜜四兩,生蔥七根,再煮數沸去蔥,儘量飲醉,以大蒜壓之,取汗即愈。

五香追毒丸,治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有餘之證,疔瘡去毒定痛,內消妙法。

乳香(去油),血竭,巴豆霜,老君須,母丁香,連翹,沒藥(去油),沉香,廣木香,苦丁香(各一錢二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或二丸,空心食前酒送下,行二三次後,用冷粥補之。

小蟾酥丸,治一切疔瘡、腫毒、時毒,初起發汗。

蟾酥(一分),明雄(三分),蜈蚣(一條)

研細,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丸,蔥酒送下,熱處發汗散之。

發背腫毒。雄黃、牛蹄殼洗淨,火煅存性,研細末,酒調服五錢,次日服四錢,酒調下。重者三服全愈,輕者或三四錢神效。

九流疽陰毒仙方

蜘蛛(一個,用銀罐化存性),川貝母(五錢,去心)

共乳細末,分作二三服,甜酒調服,少刻周身作戰,次日依前,再服一次,其疽毒盡消,人若虛弱,其藥分三日服,恐擔不起。

初起發背無名腫毒疔瘡。

桃芽(三月採,陰乾),桑芽(三月採,陰乾,各二錢),鐵鏽,雄黃,蟾酥(酒浸化,各一錢)

研細,搗丸如紅豆大。每用一丸,入五寸長蔥頭內,濕紙包煨香,細嚼,熱酒送下,出汗自消。

舌化丹,治疔瘡、無名腫毒。

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雄黃,蟾酥(人乳浸化),輕粉,冰片,麝香(各等分)

共乳細末,於淨室中至誠修合,勿令婦人、雞、犬見,用頭生乳搗和丸如小麥大,每用三丸,含舌下噙化,嚥下,出汗自消,如無汗以熱酒催之。

冷水金丹,腫毒惡瘡,兼治痰痞老痰,翻胃噎食,傷寒發汗。

海浮石,飛羅面(各三兩),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牛蒡子(各一兩),冰片,麝香(各一錢)

用蟾酥三錢七分五釐,酒浸化為丸綠豆大,以飛過辰砂五錢為衣。輕者冷水送下一丸,重者三丸,牙痛只用一丸。忌雞、魚、小米一日,戒怒郁憂悶,氣惱費心力。

神化丹(一名醉消散)癰疽疔毒,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服之立消,雙解表裡,疏通經絡,以毒攻毒,削堅導滯如神。

黑醜(頭末),母丁香,檳榔,何首烏,荊芥,荊三稜(醋炒),熟地,蓬莪朮(醋炒),巴豆,五靈脂,大黃,白豆蔻(去殼),桂枝,穿山甲,當歸,赤芍藥,川烏,小茴香,草烏,杏仁(炒),全蠍(去足),連翹,麻黃,甘草,桔梗,斑蝥,雄黃,硃砂(各三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二錢),麝香(五分),大蜈蚣(一條)

各乳細末,稱准和勻,水法為丸如蘿蔔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分,熱酒吞下,盡醉為度,被蓋出汗。孕婦忌服,體虛禁用。

梅花點舌丹(臨濟超真大和尚)

白梅花(陰乾,一錢二分),冰片,犀牛黃,蟾酥,熊膽(各一錢),珍珠,麝香(各六分),硃砂,硼砂,葶藶,乳香(去油),沒藥(去油),沉香,血竭,雄黃(各二錢)

上乳細,將入乳浸蟾酥、熊膽為丸,每重三四釐,水飛金箔為衣,曬二日瓷瓶收貯。修合時預為齋戒三日,忌雞、犬、婦人見聞。

此丹專治對口癰疽、發背疔瘡、瘰癧乳癤、一切無名腫毒,每用一丸,含於舌底,隨舌運動,不可停止,舌下化去一半時,用白酒儘量飲醉出汗。如重者,先用酒送下二丸,再噙化一丸。如七歲小兒,用酒化服一丸。患處不用敷藥膏藥,自能生肌長肉,收口全愈。孕婦忌服。

一方減硼砂、珍珠、葶藶、血竭、熊膽,加輕粉、蝸牛、膽礬、銅綠。

秘授萬靈一粒九轉還丹(臨濟超字輩寶聚和尚)治一切危急等證。

真鴉片(三兩,冬研夏燉。看鴉片真偽法:真者成塊,視之如鴉毛片之色,研開加黃泥,嗅之如青草味而帶香,嚼之如黃連苦,此為真者。偽者,亦成塊,綠色或黑色,研開亦黑色並不香,雖賤無用),犀牛黃真麝香(各一錢二分,去毛),百草霜(九錢)

上為細末研勻,然後將白米飯二兩四錢,研如糊,再下前四味,再研勻為丸,每丸重三釐,丸完用硃砂為衣,衣完入大封筒內封固,放在翻轉腳爐蓋內,將包紮好草紙蓋好,微微炭火烘三柱香,每炷香搖動爐蓋三次,三三見九,名曰九轉還丹,香完移過爐蓋,待冷拆封,入瓷瓶內聽用。凡用此丹,大人每服一丸,小兒八九歲一丸作二次服。

四、五、六、七歲一丸作三次服。三歲未周一丸作四次服。無論大人小兒,倘誤多服,以濃茶飲之即解。孕婦忌服。修合時,務必三日前齋戒,忌婦女、雞、犬見之。

湯引開後:

一、傷寒頭痛發熱,生薑、蔥白湯下。

一、赤帶,滑石、甘草湯下。

一、傷風無汗惡寒,麻黃、桂枝湯下。

一、陰證身冷自汗,乾薑、肉桂湯下。

一、中風口眼歪斜,天麻、膽星湯下。

一、小兒急慢驚風,薄荷湯下。

一、產後瘀血作痛,桃仁、紅花、山楂湯下。

一、婦女經水不調,香附、艾葉湯下。

一、偏正頭風,羌活、白芷湯下。

一、霍亂吐瀉,藿香、木瓜、生薑湯下。

一、痰結頭痛,甘菊、天麻湯下。

一、噤口痢,人參、升麻、黃連、石蓮子湯下。

一、赤痢,黃連湯下。

一、白痢,木香湯下。

一、赤白痢,黃連、木香湯下。

一、蟲脹,青皮、蘿蔔子湯下。

一、水腫,茯苓、澤瀉湯下。

一、蟲牙,川椒、良薑湯下。

一、火牙,石膏湯下。

一、青盲眼,甘菊、枸杞子湯下。

一、傷風咳嗽,生薑、紫蘇湯下。

一、久嗽寒痰,生薑、陳皮湯下。

一、久嗽痰水,石膏、知母湯下。

一、肺虛勞嗽,人參、麥冬、五味子湯下。

一、冷風哮喘,紫蘇、款冬花湯下。

一、遍身骨痛,羌活、獨活湯下。

一、迎風流淚,蔓荊子湯下。

一、雲翳遮睛,石決明湯下。

一、赤目腫痛,防風、荊芥湯下。

一、下元虛,鹽湯下。

一、色癆,石燕子湯下。

一、脾癆,當歸湯下。

一、心癆,遠志湯下。

一、損癆,乳香湯下。

一、氣癆,木香湯下。

一、胞衣不下,童便和酒下。

一、跌打損傷,紅花湯下。

一、初起痞塊,山楂湯下。

一、半身不遂,左用桂枝、羌活、獨活、全當歸、紅花湯下。右用附子、當歸、赤芍、紅花湯下。

一、下部腫痛,牛膝、苡仁、木瓜湯下。

一、肚痛,砂仁、木香湯下。

一、心痛,良薑、砂仁湯下。

一、郁痛,山梔、貝母湯下。

一、疝痛,茴香、川椒、吳萸、橘核湯下。

一、脅痛,乳香湯下。

一、咽喉腫痛,桔梗、甘草、牛蒡子湯下。

一、眼目昏花,熟地、當歸湯下。

一、血貫瞳人,元參、赤芍湯下。

一、閃腰挫氣,蘇木、紅花湯下。

一、小便不通,滑石、甘草湯下。

一、吐血鼻血,芍藥、山梔、犀角、牡丹皮湯下。

一、泄瀉,米飲湯下。

一、胬肉侵睛,密蒙花湯下。

一、瘧疾,桃樹枝、楊柳枝各三錢湯下。

一、脫肛,人參、升麻湯下。

一、腸風下血,槐花炒黑,棕櫚煅灰湯下。

一、因寒翻胃,丁香、乾薑湯下。

一、因熱翻胃,竹茹、木瓜湯下。

一、眼生星障,木賊草、決明子湯下。

一、風眼,防風、荊芥、蔓荊子湯下。

一、火眼,黃連、枳殼湯下。

一、沙淋白帶,茯苓、半夏、生薑湯下。

一、血崩,阿膠、續斷湯下。

一、血枯經閉,四物湯下。

一、大麻瘋,麻黃、威靈仙、防風、苦參湯下,夏月加黃連湯下。

一、楊梅瘡,黃連、甘草、山梔湯下。

一、楊梅結毒,土茯苓湯下。

一、遍身生瘡,金銀花、苦參湯下。

一、無名腫毒,貝母、連翹、銀花湯下。

一、癰疽未潰,皂角刺、穿山甲湯下。

一、痰核初起,貝母、生薑湯下。

一、魚口便毒,大黃湯下。

一、濕痰流注,貝母湯下。

一、緊急疔瘡,菊花根取汁和酒下。

一、鶴膝風,牛膝、威靈仙湯下。

一、倉卒不及備引者,俱白湯下。

雙解金桂丸,治發背諸毒,初起木悶堅硬,便秘脈沉實者。

生大黃(一斤),白芷(十兩)

共為末,水法為丸。每服三五錢,五更時用連須大蔥三根,黃酒煎吞服,被蓋出汗,過二三時辰,俟大便行一二次,為效。(此宣通攻利之劑也。濟之以蔥酒,力能發汗,故云雙解。弱者行後,隨用四君子湯補之,如老人虛人,每服只用一錢,人參生薑湯送下,過一時再一服,但能得睡,上身得汗則已。)

發背對口初起。

黃耆,當歸(各五錢),川芎(一錢),金銀花(一兩),遠志肉(五錢),桔梗,甘草(各三錢),水煎服。

至寶丹,癰疽腫毒,發背對口,乳癰結毒,危險諸證。

白砒(用豆腐一塊,厚二寸,中挖一孔,納砒於孔中,以豆腐蓋砒,酒煮三個時辰),豬牙皂(去皮,酥炙),乳香(去油),熊膽,銅綠(水飛),荊芥穗(去梗),直殭蠶,穿山甲(炒),血竭,膽礬,川烏,草烏(同川烏酒浸,剝去皮,麵包煨熟,取淨肉用),沒藥(去油),全蠍(石灰水洗,去頭、足、尾,瓦上焙乾),蟬蛻(去頭、足),雄黃(各二錢),麝香(七分),硃砂(水飛,三錢五分),蜈蚣(大者五條,酒蒸去足,瓦焙,小者加倍)

上藥以天醫吉日,研極細末,飛面打糊為丸,每粒重四分,再用硃砂三錢五分為衣,黃蠟作殼收藏。臨用時,用蔥頭三寸,生薑三片,黃酒煎一小盅,將藥化開服,隨量飲醉,被蓋出汗,至重者二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