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十六 (3)
卷二十六 (3)
1. 男婦緩風腳氣門主論
又曰:風濕合邪而為腳氣者,其證必兼外感,而或為寒熱往來,或為喘咳氣急,或流走無常,或筋骨疼痛,治宜以散風除濕,通行經絡為主。若感四時風疫風濕,或處陰濕之地,致為腳氣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熱往來者,敗毒散。若寒熱如瘧,赤腫疼痛者,加味敗毒散。若腳氣以風寒濕邪客於經絡,而骨髓痠痛不可忍,或遍身疼痛,惡寒嘔逆者,五積散。
一法加全蠍三個,入酒煎服。若腳氣以風濕留滯,而陰寒外閉,表邪不解,或咳嗽喘滿寒熱者,小青龍湯。若風濕留滯,肢節煩疼,心神壅悶者,大腹子散。《千金》云:若腳氣脈大而緩,宜服小續命湯二劑立瘥。《活人》云:腳氣屬冷者,以小續命湯煎成,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
若腳氣風濕勝而兼發熱咳嗽,肢體疼痛者,芎芷香蘇散。若腳氣風濕流注,憎寒發熱,無汗惡寒者,麻黃左經湯。
又曰:腳氣有虛證,凡脾胃肝腎之脈,皆出於足,邪之易入,多有乘虛,故肝虛則筋病,腎虛則骨病,脾虛則肌肉病,胃虛則宗筋病,或以勞欲不節,或以酒濕太過,或以病後失調,凡內有虧損,而外有腳氣者,無非虛證,此當以調補為主,而兼察四氣以治之。若肝腎陰虛,感觸四氣而癱瘓頑木,半身不隨,腳膝無力,遍體疼痛者,神應養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味地黃湯。若脾胃大虛,陰寒在下,陽氣不行而病腳氣者,獨活湯,附子八味湯。
若精血不足,陰虛於下,氣不歸精,而腳氣上逆衝心者,地黃湯。若脾胃虛寒,兼風濕外邪而成腳氣者,用引獨活湯,或追毒湯。若腳氣以脾腎虛寒而兼咳嗽、氣逆嘔吐者,兼補,厚朴湯。
又曰:腳氣有實邪,凡壅盛腫痛,而或為閉結,或為脹滿者,治宜以疏導通利為主。若風濕壅盛,腳氣腫痛,便結腹滿者,羌活導滯湯,或枳實大黃湯。若四氣流注,陽明風熱,腰腳腫痛,大小便秘,喘滿腹痛者,大黃左經湯。若腳氣飲食不消,心下痞悶,腿腳腫痛者,開結導飲丸。
又曰:凡腳氣腫痛之甚者,可用敷藥以散之,或用椒艾囊以溫之,或用香散之藥煎湯以洗之,如百草煎及防風、荊芥、威靈仙、艾葉、蒼朮、蛇床子、當歸、烏藥之類皆可用,或單用紫蘇,或忍冬藤煎湯淋洗,俱妙。
觀《活人》等書云: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淋洗者,皆醫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說耳。蓋補有宜禁者,以邪壅氣實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濕湯氣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虛寒,或以病後,或以克伐太過,而腳氣不愈者,豈尚堪禁補乎!又寒邪濕熱壅結不散,而為腫為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藥,煎湯蒸洗,則退邪極速,豈禁洗乎!惟是濕熱逆而上衝心腹者,不可驟洗,恐助濕氣上升也。
白話文:
關於男子婦女因風邪引起的腳氣病主要論述:
又說:風邪和濕邪結合而成的腳氣病,一定會兼有外感症狀,可能出現忽冷忽熱、喘咳氣急、病症遊走不定、或是筋骨疼痛等情況,治療上應該以驅散風邪、去除濕邪、疏通經絡為主。如果是因為感受了四時風邪、疫病風濕,或是處在潮濕陰冷的地方,導致腳氣病而出現肢體痿弱無力、筋骨疼痛、或忽冷忽熱的症狀,可以用敗毒散來治療。如果忽冷忽熱像瘧疾,且出現紅腫疼痛,可以用加味敗毒散。如果是風寒濕邪侵入經絡,導致腳骨髓痠痛難忍,或是全身疼痛、怕冷、想吐,可以用五積散。
有一個方法是加入三個全蠍,用酒煎煮後服用。如果腳氣病是因風濕滯留,導致陰寒之氣阻閉體表,外邪無法解除,或出現咳嗽、喘滿、忽冷忽熱等症狀,可以用小青龍湯。如果風濕滯留,導致肢體關節煩悶疼痛、心神鬱悶不舒暢,可以用大腹子散。《千金方》說:如果腳氣病脈象呈現大而緩,適合服用小續命湯兩劑就能立刻痊癒。《活人書》說:腳氣病屬於寒症,可以用小續命湯煎好後,加入生薑自然汁一起服用,效果最快。
如果腳氣病是風濕偏盛,同時兼有發熱咳嗽、肢體疼痛的症狀,可以用芎芷香蘇散。如果腳氣病是風濕遊走不定,出現怕冷發熱、沒有汗、惡寒等症狀,可以用麻黃左經湯。
又說:腳氣病也有虛證,因為脾、胃、肝、腎的經脈都經過足部,邪氣容易入侵,多是因為身體虛弱。所以肝虛會導致筋病,腎虛會導致骨病,脾虛會導致肌肉病,胃虛會導致宗筋病。這些虛弱可能是因為勞累過度、房事不節制、飲酒過多、或生病後沒有好好調養等原因導致體內虧損,進而引起腳氣病,這都屬於虛證,治療上應該以調養補虛為主,同時也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來診治。如果是肝腎陰虛,又感受了四時不正之氣,導致癱瘓、肢體僵硬麻木、半身不遂、腳膝無力、全身疼痛,可以用神應養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味地黃湯。如果脾胃虛弱,陰寒之氣在下,陽氣無法運行而導致腳氣病,可以用獨活湯、附子八味湯。
如果精血不足,陰虛在下,氣無法歸於精,導致腳氣病向上衝心,可以用地黃湯。如果脾胃虛寒,又兼有風濕外邪而引起的腳氣病,可以用引獨活湯,或是追毒湯。如果腳氣病是由脾腎虛寒引起,又兼有咳嗽、氣逆、嘔吐等症狀,治療上需要兼顧補養,可以使用厚朴湯。
又說:腳氣病也有實證,凡是出現壅塞腫痛、或便秘、或腹脹等症狀,治療上應該以疏導、通暢為主。如果是風濕壅盛,導致腳氣病腫痛、便秘、腹脹,可以用羌活導滯湯,或是枳實大黃湯。如果是四時不正之氣侵入,陽明經有風熱,導致腰腳腫痛、大小便秘、喘滿腹痛,可以用大黃左經湯。如果腳氣病是因為飲食消化不良,導致心下痞悶、腿腳腫痛,可以用開結導飲丸。
又說:凡是腳氣病腫痛嚴重時,可以用外敷藥來散腫,或用花椒艾草袋子來溫熱,或用芳香散風的藥材煎湯來洗,像是百草煎,以及防風、荊芥、威靈仙、艾葉、蒼朮、蛇床子、當歸、烏藥之類的藥材都可以用,或是單用紫蘇,或是忍冬藤煎湯淋洗,效果都很好。
《活人書》等書上說:凡是腳氣病服用補藥或是用湯藥淋洗,都是醫生所禁止的,這也是一種偏面的說法。因為補藥也有不適合的情況,例如邪氣壅盛、氣血實熱的患者就不適合補。淋洗也有不適合的情況,例如要避免水濕、湯藥濕氣的就不適合。如果下部虛寒,或是因為生病後、或過度使用攻伐藥物,導致腳氣病久治不癒,難道還能禁止補養嗎!如果寒邪濕熱壅結不散,導致腫脹疼痛,最適合用辛香疏散的藥材,煎湯蒸洗,就能快速驅散邪氣,難道能禁止洗嗎!只有濕熱之氣向上衝到心腹時,才不能馬上淋洗,恐怕會助長濕氣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