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十三 (24)
卷二十三 (24)
1. 臟頭風門主論
糞門生蟲,奇癢萬狀,以人之勢進出而後快者,此乃幼時為人戲耍,乘風而入之,故見此怪證也。(《石室秘錄》)
白話文:
肛門長蟲,奇癢無比,蟲子會隨著人的動作進進出出才覺得舒服,這種奇怪的症狀,是因為小時候被人戲弄,蟲子趁機從風中跑進去的緣故。(《石室秘錄》)
2. 臟頭風門主方
蜜煎(止癢丹《石室秘錄》)
蛇床子,楝樹根(各三錢),生甘草(一錢)
共為細末。同蜜煎成,做如人勢,導入糞門,聽其自化,一條即止癢而愈。
白話文:
將蛇床子、楝樹根(各三錢)、生甘草(一錢)一起磨成細粉,然後用蜂蜜煎煮,製成如人體的形狀,塞入肛門,讓它自行融化。這樣一條就能止癢並且痊癒。
3. 風疳門主論
《心法》曰:風疳者,乃風濕客於穀道,形如風癬作癢,破流黃水浸淫,遍體微痛,宜用如聖散治之。
馮魯瞻曰:穀道癢痛,多因濕熱生蟲,欲成痔瘻,宜以雄黃和艾燒煙燻之,或用桃葉一斤,蒸之極熱,納小口瓶中,坐熏立死。
白話文:
《心法》說:風疳這種病,是風邪和濕氣侵襲肛門所造成的,外觀像風癬一樣會癢,抓破後會流出黃色的水,並且會擴散蔓延,全身會感到輕微的疼痛,應該使用如聖散來治療。
馮魯瞻說:肛門搔癢疼痛,多半是因為濕熱而生蟲,可能發展成痔瘡或瘻管,應該用雄黃和艾草一起燒煙燻患部,或是用一斤的桃葉蒸到很熱,裝入小口瓶中,坐著熏蒸就能見效。
4. 風疳門主方
如聖膏
當歸(五錢),巴豆仁(三錢)
麻油八兩熬枯,入黃蠟三兩化盡,絹濾,入輕粉二錢,攪勻搽之。
白話文:
風疳門主要藥方
將當歸五錢、巴豆仁三錢,放入麻油八兩中熬煮至藥材枯黃,接著加入黃蠟三兩使其融化,用絹布過濾雜質,最後加入輕粉二錢攪拌均勻,塗抹在患處。
5. 股陽疽門主論
《心法》曰:股陽疽生於股之外側,胯尖之後,其毒內搏骨節,膿深至骨,故漫腫不變色也。
白話文:
《心法》這本書說:股陽疽這種病,是長在大腿外側、髖關節尖端後面這個位置的。它的毒邪會往身體裡面侵襲到骨頭關節,膿液很深,會到骨頭那邊去,所以腫脹的範圍很大,但是皮膚顏色卻不會改變。
6. 股陰疽門主論
《心法》曰:股陰疽,一名赤施,發生於股內合縫下,近陰囊之側,因偏在厥陰經,故名股陰也。
白話文:
《醫學心法》說:股陰疽,又叫做赤施,發生在大腿內側靠近陰囊的地方,因為它偏在足厥陰肝經的循行部位,所以叫做股陰疽。
7. 騎馬癰門主論
騎馬癰,皆由少年人不保重,或串花街柳巷,或貪倚翠偎紅,忍精而戰,耐飢而守,或將泄而提其氣,或已走而再返其陽,或人方泄精,未經洗淨,重與交合,皆足以生此惡毒也。治以七味聖神湯主之。
蓋此毒乃乘虛而入,必大補其血,而佐以逐邪之品,則病去如失,否則婉轉留連,禍不旋踵,與其毒勢瀰漫,到後來發散,何不乘其初起正氣未衰,一劑而大加祛逐之為快哉!方中妙在用金銀花,而以當歸補血為君,人參為佐,大黃為使,重輕多寡之得宜也。(《秘錄》)
王肯堂曰:騎馬癰,乃手足三陰經所司,毒在腎經,濕熱流於大小腸分,熱血積而為毒,緩治則成漏證,大小便俱從此出矣。此處不可用刀針,如用只可針一二分,慎之慎之。
《心法》曰:騎馬癰,亦名騙馬墜,生於腎囊之旁,大腿根里側股縫夾空中,由肝腎濕火結滯而成,此處乃至陰之下,醫治不可過用寒涼藥。
白話文:
騎馬癰這種病,都是因為年輕人不愛惜身體,例如流連聲色場所,貪戀女色,為了逞一時之快而忍著不射精,或是在快要射精時又忍住,或是已經射精後又馬上再繼續性行為,或者在別人射精後,沒有清洗乾淨就馬上又發生性行為,這些都容易導致這種惡毒的疾病。治療上,以七味聖神湯為主。
這種毒邪是趁著身體虛弱時侵入的,所以一定要大補氣血,再配合祛除邪氣的藥物,這樣疾病才能迅速痊癒。不然的話,病情會拖延不癒,很快就會惡化。與其等到毒勢蔓延,最後擴散開來,不如趁著剛開始,正氣還沒有衰弱的時候,用一劑藥物就徹底祛除,這樣不是更好嗎?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在於使用金銀花,並以當歸補血作為主藥,人參作為輔助,大黃作為引導藥,輕重用量的比例非常重要。
王肯堂說:騎馬癰是手足三陰經所掌管的疾病,毒邪在腎經,濕熱流到大小腸的部位,熱血積聚而形成毒瘡。如果治療太慢,就會變成漏瘡,大小便都會從這裡流出。這個地方不可以隨便用刀針,如果一定要用針,也只能淺刺一兩分,要非常小心。
《心法》說:騎馬癰也叫做騙馬墜,生長在陰囊旁邊,大腿根部內側的股縫間,是由於肝腎濕熱鬱結而成。這個地方是陰氣最盛的地方,治療時不能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
8. 騎馬癰門主方
七味聖神湯(岐天師)
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當歸,甘草(各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
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愈,潰者三劑愈。
騎馬癰已成膿者。(《新都治驗》)
黃耆(三錢),人參(二錢),川芎,當歸(各一錢),白芷,防風,肉桂,甘草(各五分)
白水煎,一貼痛止,再服自潰,十貼肉生。
白話文:
七味聖神湯(岐天師):
金銀花(150克),蒲公英(75克),人參、當歸、甘草(各37.5克),大黃(19克),天花粉(7.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通常一劑藥就能使病情消退,兩劑藥就能完全痊癒,如果已經化膿,則三劑藥可以治好。
騎馬癰已成膿者:(出自《新都治驗》)
黃耆(11克),人參(7.5克),川芎、當歸(各3.7克),白芷、防風、肉桂、甘草(各1.9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劑藥就能止痛,再服藥瘡口就會自行潰破,服用十劑藥就會長出新肉。
9. 坐馬癰門主論
《心法》曰:坐馬癰生於尻骨略上,屬督經,由濕熱凝結而成,虛人患此,易於成漏。
白話文:
《心法》這本書說:坐馬癰這種病,長在尾椎骨稍微上面的地方,歸屬於督脈的病症,是由於濕熱積聚凝結而造成的。體質虛弱的人如果得了這個病,很容易會變成瘻管。
10. 上馬癰門主論
《心法》曰:上馬癰生於左臀之下折紋中。
白話文:
《心法》這本書說:上馬癰這種病,是長在左邊屁股下方,靠近大腿的皺摺處。
11. 下馬癰門主論
《心法》曰:下馬癰生於右臀之下折紋中。
白話文:
《心法》這本書說:下馬癰這種病,是長在右邊屁股下方,臀部和大腿交接的皺褶裡面。
12. 湧泉疽門主論
《心法》曰:湧泉疽生於尻骨之前,肛門之後長強穴,屬督經首穴,由濕熱凝結而成。老弱患此,多成冷漏,難痊。
白話文:
《醫心法》說:湧泉疽這種瘡瘍,是長在尾椎骨的前面,肛門後面的長強穴這個位置,長強穴是屬於督脈的第一個穴道,這種病是因為濕熱積聚凝結造成的。年紀大或體質虛弱的人患上這種病,常常會變成經久不癒的冷性瘻管,很難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