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23)

1. 脫肛門主方

驗方(李常山),梧桐葉煎湯熏洗。

提肛散,久痔氣虛,肛門下墜及脫肛便血,脾胃虛弱。

人參,白朮,川芎,黃耆,陳皮,當歸,甘草(各一錢),柴胡,升麻,條芩,黃連,白芷(各五分)

水煎,食遠服,渣再煎。

通治脫肛主方(《活人錄》)

生黃耆(三錢),人參,當歸(各一錢五分),白朮,川芎,陳皮(各一錢),柴胡,防風(各七分),升麻(五分)甘草(二分)

水煎,空心午前服。(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川芎於至陰之中,升提清陽之氣,達於腠理,不外地氣上騰之義。若地氣上騰,則天氣自然下降矣。真氣虛寒而自脫者,加附子五分,血枯液竭燥結下墜,及老年產後血燥者,加松子泥五錢,生地三錢,減黃耆一錢五分,去白朮、川芎、防風,服益血潤腸丸,或滋燥養血潤腸丸。

陽明燥火自亢,實熱下墜者,加黃連一錢五分,生地三錢,白芍二錢,去參、耆、朮、芎、防。服搜風順氣丸,或潤下丸。脾胃氣虛,泄痢而脫者,加茯苓一錢五分,白朮、肉果各一錢,去芎、歸,服培元固本啟脾丸,或香連固本丸。小兒久痢久瀉,濕熱下迫而虛脫者,加白芍一錢,黃連三分,減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五分,去芎歸,服香連健脾丸,或香連固本丸。)

脫肛,人參、黃耆、當歸身、升麻、川芎,水二碗,煎八分,食前服。血虛加芍藥、熟地,血熱加炒黃柏,虛寒加炒黑乾薑。外以五倍子末托而上之。

又方,剃頭店蕩刀舊青布煅灰,托之即上。

又方,以手托上,用烘熱舊鞋底熨之即上。

又方,番木鱉子去殼取仁,用冰麝油磨汁掃上,即縮入。

因久痢脫肛,蝸牛燒灰,豬油和敷立縮。

脫肛因久患瀉痢所致者,蔥湯熏洗令軟送上。或以五倍子末敷之,頻頻托入。或煎湯洗亦可

又方,生鱉頭燒存性研細,香油調敷托上。

小兒脫肛,黃狗一隻,將繩捆狗四足後,將狗倒掛,候其口中流出黏涎搽上,其肛即收矣。

脫肛,白礬三分,童便二盞,燉熱洗之即上。

龍骨散,小兒大腸虛肛門脫出。

龍骨(二錢五分),訶子(煨,去核),沒石子(各二個),赤石脂,罌粟殼(去蓋帶穰醋炒,各二錢)

為極細末,米飲調化,食前服。

伏龍肝散,治小兒陰證脫肛。

伏龍肝(一兩),鱉頭骨(五錢),百藥煎(二錢五分)

為細末。用紫蘇煎濃候溫和,清油同敷。

又方,五倍子(二錢,研),白礬(一錢)同煎湯洗。

又方,木賊草燒灰存性為末,摻肛門上,按入即愈。

又方,浮萍為末干貼。

又方,陳壁土泡湯,先熏後洗。

白話文:

脫肛的主要治療方

**驗方(李常山):**用梧桐葉煎湯來熏洗患部。

**提肛散:**這個方子適用於久病痔瘡導致氣虛、肛門下墜、脫肛便血,以及脾胃虛弱的情況。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川芎、黃耆、陳皮、當歸、甘草(各一錢),柴胡、升麻、條芩、黃連、白芷(各五分)。

用法:用水煎煮,飯前服用,藥渣可以再煎一次。

治療脫肛的主要方子(出自《活人錄》):

藥材組成:生黃耆(三錢)、人參、當歸(各一錢五分)、白朮、川芎、陳皮(各一錢)、柴胡、防風(各七分)、升麻(五分)、甘草(二分)。

用法:用水煎煮,空腹於上午服用。這個方子類似補中益氣湯,加入了防風、川芎來引導藥力到達陰部,使清陽之氣上升,到達皮膚毛孔,符合「地氣上升,天氣自然下降」的原理。

  • **如果因為真氣虛寒而脫肛:**加附子五分。
  • **如果因為血枯液竭、乾燥便秘、老年或產後血燥導致脫肛:**加松子泥五錢、生地三錢,減黃耆一錢五分,去掉白朮、川芎、防風,改服益血潤腸丸或滋燥養血潤腸丸。
  • **如果因為陽明經燥熱過盛、實熱下墜導致脫肛:**加黃連一錢五分、生地三錢、白芍二錢,去掉人參、黃耆、白朮、川芎、防風。改服搜風順氣丸或潤下丸。
  • **如果因為脾胃氣虛、腹瀉導致脫肛:**加茯苓一錢五分、白朮、肉果各一錢,去掉川芎、當歸,改服培元固本啟脾丸或香連固本丸。
  • **如果因為小兒久病腹瀉、濕熱下迫導致虛脫:**加白芍一錢、黃連三分,減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五分,去掉川芎、當歸,改服香連健脾丸或香連固本丸。

脫肛的簡單藥方:

藥材組成:人參、黃耆、當歸身、升麻、川芎。

用法:用水兩碗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 **如果血虛:**加芍藥、熟地。
  • **如果血熱:**加炒黃柏。
  • **如果虛寒:**加炒黑乾薑。

同時,外用五倍子粉末托住肛門向上推。

其他治療脫肛的驗方:

  • 將理髮店用過的舊青布燒成灰,塗抹在脫出的肛門上,即可使其復位。
  • 用手將脫出的肛門托回,用烘熱的舊鞋底熨燙,即可復位。
  • 取番木鱉子,去除外殼,取出種仁,用冰片和麝香油磨成汁,塗抹在脫出的肛門上,即可使其縮回。
  • 因為久病腹瀉導致脫肛,將蝸牛燒成灰,用豬油調勻敷在肛門上,即可使其縮回。
  • 因為久病腹瀉導致脫肛,用蔥湯熏洗患部,使其軟化後將肛門推回。也可以用五倍子粉末敷在患部,頻頻將肛門推回。或者煎湯清洗也可以。
  • 將生鱉頭燒至保留藥性,研磨成細末,用香油調勻敷在脫肛處,並將其托回。
  • 治療小兒脫肛,找一隻黃狗,用繩子捆住四肢後倒掛,等狗口中流出黏液,將黏液塗抹在患處,肛門即可收回。
  • 用白礬三分,加上兩盞童子尿,燉熱後清洗患處,即可使脫出的肛門復位。

**龍骨散:**適用於小兒大腸虛弱導致肛門脫出的情況。

藥材組成:龍骨(二錢五分)、訶子(煨,去核)、沒石子(各兩個)、赤石脂、罌粟殼(去蓋帶瓤,用醋炒,各二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調服,飯前服用。

**伏龍肝散:**治療小兒陰證脫肛。

藥材組成:伏龍肝(一兩)、鱉頭骨(五錢)、百藥煎(二錢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濃紫蘇煎湯放溫後,與清油調和,敷在患處。

其他治療脫肛的驗方:

  • 五倍子(二錢,研磨成粉末)、白礬(一錢)一同煎湯清洗。
  • 木賊草燒成灰,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撒在肛門上,按壓使其復位。
  • 將浮萍研磨成粉末,直接敷在患處。
  • 用陳舊牆壁土泡水,先熏蒸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