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三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25)

1. 穿襠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穿襠宜,生背之下極,屬督脈及太陽經,由勞傷憂思積鬱所致。宜速治,稍緩則潰爛難收斂。欲成漏者,多麻木黑陷。泄瀉嘔噦,疲倦者不治。(《準繩》)

《心法》曰:穿襠疽生於會陰穴,在穀道之前,腎囊之後,此係皮囊空處,如痛連睪丸及腰背肛門。根深遲潰,腐傷尿管,漏溺不能收斂者,至險。

白話文:

王肯堂說:穿襠疽這種病,通常長在背部下方最尾端的位置,屬於督脈和太陽經的範圍,主要是因為過度勞累、憂愁思慮、情緒積壓所導致的。這種病應該趕快治療,如果稍微拖延,就會潰爛難以收口。如果病灶想要形成瘻管,通常會出現麻木、顏色發黑下陷的狀況。如果病人還出現腹瀉、嘔吐、疲倦等情形,就屬於不治之症。(出自《準繩》)

《心法》說:穿襠疽長在會陰穴這個地方,也就是在肛門前面、陰囊後面,這個地方是皮膚空虛的地方,如果疼痛牽連到睪丸、腰背、肛門,而且病根很深、不容易潰破,又腐蝕傷害到尿道,造成小便滲漏無法收斂,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了。

2. 懸癰門主論

《鬼遺方》云:胯下兩臀尖下,大道前(穀道)。小道後,水道成懸癰,皆是虛極人患此。近穀道左右,乃名痔癰,宜急補脾臟,及發處貼藥,即用發穴藥。破後用抽膿膏,膿盡用合瘡口藥合之。慎勿過冬,即成冷漏,難治。

王肯堂曰:懸癰生於篡間,謂前陰之後,後陰之前,屏翳處也,即會陰穴。屬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癰生其間,人起立則若懸然,故名懸癰,屬足三陰虧損之證。輕則為漏,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而即殞。原屬肝腎二經,陰虛雖一,於補猶恐不治,若又加克伐,不死何待。(《準繩》)

又曰:懸癰與騎馬癰,惟制甘草內服外洗。

又曰:交𦱌一處近稜線上名騙馬墜,俗名跨馬癰,防漏。

陳實功曰:懸癰生於腎囊之後,肛門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初起腫痛繼即潰膿,總由濕熱相火內灼肺金而然也。宜服國老散、加減地黃丸,此一定之治法也。(《正宗》)

蔣示吉曰:懸癰生於穀道之前,陰器之後,又謂海底穴也。乃三陰虧損。濕熱結聚而成。初生狀如蓮子,少癢多痛,日久漸如桃李,赤腫焮痛,潰而流膿,破後輕則成漏,重則氣血瀝盡,變為癆瘵不起之候者多矣。初起壯實者,瀉其病根;稍虛者,利其濕熱;已成者,托裡排膿;已潰者,溫補滋陰。切忌寒涼損胃,冰凝氣血,致生變證。(《說約》)

馮魯瞻曰:懸癰者,穀道前後生瘡是也。初發形如松子,漸如蓮子,數十日後甚,赤腫如桃即破,破最難收。其治每用粉草一兩,無灰酒煎服以解毒,此證多屬陰虛,故不足人患之。大禁寒涼克削,肝腎虛極之證也。重為滋陰峻補,併為絕欲,急令收功,否則成漏癆瘵之根矣。(《錦囊》)

汪省之曰:懸癰即騎馬癰也。此證多因酒色不慎,濕熱壅滯而作,況穀道之前,乃任脈會陰發源之地,又乃肝經宗筋所會之處,患此多屬肝腎二經陰虛。今人每以敗毒流氣等攻伐之劑治之,殊不知陰既虛矣,須一於補,尚恐不能成膿斂口,反加克伐,不死何待。(《理例》)

白話文:

懸癰(會陰部膿腫)主要論述

《鬼遺方》說:胯下兩邊臀尖下,大便通道(肛門)前,小便通道後,這個地方長出的懸癰,多半是身體非常虛弱的人才會得的。靠近肛門左右長的,就叫做痔癰,應該趕快補養脾臟,然後在長瘡的地方貼藥,可以使用可以讓瘡發出來的藥。破了之後用拔膿膏,膿排乾淨後再用幫助傷口癒合的藥膏。要小心不要拖到冬天,不然會變成冷漏(慢性潰瘍),很難醫治。

王肯堂說:懸癰長在會陰部位,也就是前陰的後面,後陰的前面,屏翳穴的位置,也就是會陰穴。這裡屬於任脈的一個分支,也和督脈、衝脈交會,長在這裡的瘡,人站起來的時候會感覺像是懸掛著一樣,所以叫做懸癰,這屬於足三陰經虛損的症狀。輕微的話會變成漏(瘻管),耗盡氣血而死亡;嚴重的話,裡面的膿腫破裂也會很快死亡。這個病主要和肝腎兩經的陰虛有關,雖然是陰虛,但是補養也可能無法治好,如果再用攻伐的藥物,那更是死路一條。(《準繩》)

又說:懸癰和騎馬癰,都只用甘草內服和外洗。

又說:兩腿之間靠近稜線的地方長的,叫做騙馬墜,俗稱跨馬癰,要注意防止變成瘻管。

陳實功說:懸癰長在陰囊後面,肛門前面,又叫做海底漏,最難治好。剛開始是腫痛,然後會潰爛流膿,總體來說是因為濕熱和相火在體內灼燒肺金導致的。應該服用國老散、加減地黃丸,這是基本的治療方法。(《正宗》)

蔣示吉說:懸癰長在肛門前面,陰莖後面,也就是海底穴的位置。這是因為三陰經虛損,濕熱積聚而成的。剛開始長的時候像蓮子,有點癢但是很痛,時間久了就會像桃李一樣大,紅腫熱痛,潰爛後流膿。破了之後,輕微的會變成漏(瘻管),嚴重的會耗盡氣血,變成無法治癒的癆病。剛開始發病而且身體壯實的,要瀉掉病根;身體稍虛的,要清除濕熱;膿已形成的,要用藥托住並排出膿液;已經潰爛的,要溫補滋陰。千萬不要用寒涼的藥物傷害脾胃,冰冷凝滯氣血,導致病情惡化。(《說約》)

馮魯瞻說:懸癰,就是肛門前後長瘡。剛開始發病像松子一樣,慢慢像蓮子,幾十天後會更嚴重,紅腫像桃子一樣,然後破裂,破裂後最難治好。治療時常會用甘草一兩,用沒有灰的酒煎服來解毒。這個病多半是陰虛的人才會得,所以身體虛弱的人要特別注意。最忌諱用寒涼和攻伐的藥物,這是肝腎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要用滋陰補虛的藥物,同時要禁慾,才能讓身體盡快恢復,不然會變成漏(瘻管)和癆病。(《錦囊》)

汪省之說:懸癰就是騎馬癰。這個病多半是因為喝酒和性生活不節制,導致濕熱積聚造成的。況且肛門前面是任脈會陰的起點,也是肝經宗筋交會的地方,得這個病的多半是肝腎兩經陰虛。現在的人常常用敗毒散、流氣飲等攻伐的藥物來治療,卻不知道陰已經很虛弱了,應該專心補養,可能還不夠讓膿液排出、傷口癒合,如果還用攻伐的藥物,那不是找死嗎?(《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