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一 (49)
卷一 (49)
1. 六元正紀大論篇
)故風勝則動,(不寧也。)熱勝則腫,(熱勝氣則為丹熛,勝血則為癰腫,勝骨肉則為胕腫,按之不起。)燥勝則乾,(干於外則皮膚皴揭,干於內則精血枯涸,干於氣及津液,則肉乾而皮著於骨。)寒勝則浮,(浮,謂浮起按之處見也。)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濡泄,水利也。
胕腫,肉泥按之陷而不起也。水閉,則逸於皮中也。)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運,謂木火土金水各主歲者也。地氣勝則歲運上升,天氣勝則歲運下降,上升下降,運氣常先遷降也。)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非其位則變生,變生則病作。)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勝,謂多也。
上多則自降,下多則自遷,多少相移,氣之常也。)勝多少而差其分,(多則遷降多,少則遷降少,多少之應,有微有甚之異也。)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以其五分七分之所以知天地陰陽過差矣。
)
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奈何?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汗泄故用熱不遠熱,下利故用寒不遠寒,皆謂不獲己而用之也。)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用不可不順。然犯熱治以寒,犯寒治以熱,犯春宜用涼,犯秋宜用溫,是以勝也。)
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謂有大堅癥瘕,痛甚不堪,則治以破積愈痛之藥。是謂不救必乃盡死,救之以存其大也。上無殞者,言毋必全。亦無殞者,言子亦不死者也。)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衰其大半,不足以害生,故衰大半則止其藥。若過禁待盡,毒氣內余,無病可攻,以當毒藥,則敗損中和,故過則死。)
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然調其氣,(達,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發,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奪,謂下之,令無壅礙也。泄,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折,謂抑之,制其沖逆也。通是五法也,乃氣可調,後再觀其虛盛而調理之。)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
(過,太過也。太過者,以味瀉之,咸瀉腎,酸瀉肝,辛瀉肺,甘瀉脾,苦瀉心。過者畏瀉,故謂瀉為畏也。)
白話文:
風氣旺盛就會產生動盪不安的現象。熱氣過盛會導致腫脹(熱氣若在氣中會形成紅色斑點,在血液中會形成癰腫,在骨肉中會形成浮腫,按壓後不會立即恢復)。乾燥之氣過盛會導致乾枯(乾燥在外會使皮膚乾裂脫皮,乾燥在內會使精血枯竭,乾燥在氣和津液中會使肌肉乾癟,皮膚緊貼骨頭)。寒氣過盛會產生浮腫的現象(浮腫是指按壓後皮膚會浮起)。濕氣過盛會導致腹瀉,嚴重的話會導致水液停滯,造成浮腫(腹瀉是水液過多,浮腫是按壓皮膚後會陷下去且不易恢復,水液停滯是指水液滲入皮膚中)。以上是依據不同氣的特性來說明其變化。
天氣不足時,地氣會跟著減弱;地氣不足時,天氣也會跟著減弱。而運氣則主導其中,且總是先於天地之氣變化。(運氣是指木、火、土、金、水各主一年的情況。地氣旺盛則運氣會上升,天氣旺盛則運氣會下降。這種上升下降的變化,運氣總是先發生。)運氣不適合時,就會產生疾病,歸根究柢是運氣與天地之氣不調和所導致。(運氣不正常就會產生變化,變化產生就會導致疾病。)所以,當天氣過盛時,會向下降,地氣過盛時,會向上升。(過盛是指氣太多。氣太多就會自行下降,反之就會上升。這種氣的變化是自然的現象。)氣的盛衰多寡會導致氣的升降幅度不同。(氣盛則升降幅度大,反之則小,盛衰的變化有輕微和嚴重的差異。)輕微的變化幅度小,嚴重的變化幅度大,嚴重時會導致位置改變,氣的交換錯亂,產生巨大的變化而導致疾病。《大要》說:當變化程度達到五分時是明顯的,達到七分時則非常微小,這種差異是可以觀察到的。這就是所謂的變化差異。(可以藉由五分和七分的程度來了解天地陰陽過度偏頗的情況。)
不應該在熱的時候再接觸熱,不應該在寒的時候再接觸寒,為什麼呢?因為要使用發汗藥的時候,不要離熱太遠,要使用攻下藥的時候,不要離寒太遠。(使用發汗藥是因為要宣洩熱氣,使用攻下藥是因為要排除寒氣,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一定要順應時節的變化,如果違背時節,就應該用相反的屬性來治療。(春天宜涼,夏天宜寒,秋天宜溫,冬天宜熱,這是時令的特性,不能不順應。如果違背時令,例如在熱的時候要用寒藥治療,在寒的時候要用熱藥治療,春天違背時宜用涼藥,秋天違背時宜用溫藥,這就是所謂的用相反的屬性來治療。)
懷孕的婦女,使用藥物要如何呢?如果情況緊急,不救治就會死亡,即使會傷害到胎兒,也是可以的。(意思是說,如果遇到腫塊、瘀血等嚴重病症,疼痛難忍,必須用破積止痛的藥來治療。這種情況下,不治療就會死亡,為了保住母親的性命,即使會傷到胎兒也是必須的。所謂不救治就會死亡,就是指這種情況。如果母親沒有死,孩子也沒有死。)遇到大的腫塊或積聚,可以用藥來治療,但要治療到腫塊或積聚減少一半時就應該停止,如果過度治療就會導致死亡。(腫塊或積聚減少一半時,不會影響生存,所以減少一半時就應該停止用藥。如果過度使用藥物,導致藥的毒性殘留在體內,反而會傷害身體,破壞平衡,所以過度使用藥物會導致死亡。)
肝氣鬱結要疏通它,心火鬱結要發散它,脾氣鬱結要排除它,肺氣鬱結要宣洩它,腎氣鬱結要抑制它,這樣才能調和氣機。(疏通是指用催吐的方法,使其條達順暢;發散是指用發汗的方法,使其疏散;排除是指用攻下的方法,使其沒有阻礙;宣洩是指用滲泄的方法,解除表證並利小便;抑制是指用抑止的方法,控制其衝逆。以上五種方法是調和氣機的通用方法,之後再根據虛實的情況來調理。)如果過度使用這些方法會導致損害,必須謹慎小心,所以稱為「瀉」。(過度是指太過。太過時要用味道來瀉,鹹味可以瀉腎,酸味可以瀉肝,辛味可以瀉肺,甘味可以瀉脾,苦味可以瀉心。因為過度會產生恐懼,所以稱為瀉為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