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6)

1. 小腸癰門主論

《千金方》灸法:曲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

《脈經》:問曰:羽林婦病何以知腸有癰?師曰: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干為敗濁,小腹痞堅,小便或澀,或自汗出,或復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則為瘀血,血下即安。

陳遠公曰:有腹疼口渴,左足不伸,伸則疼甚,手按之猶不可忍,人以為腸中生癰也。然腸癰有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大腸生癰也。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今屈左足是小腸生癰矣。但大腸癰易治,小腸癰難醫,以大腸可瀉,小腸難瀉也。然得法又何不可瀉哉。蓋大腸瀉火從糟粕而出,小腸瀉火從溲溺而泄也。

泄毒至神湯:銀花三兩,茯苓、薏苡各一兩,甘草、車前子、劉寄奴、澤瀉各三錢,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劑水如注,二劑疼大減,三劑全愈。此方俱利水之味,只金銀花消毒,何神奇至此?蓋小腸之毒,必須內消,內消之藥,舍金銀花無他味可代,以他味消毒,皆損正氣,而小腸決不可傷,故以金銀花為君也。

但此物不能入小腸,今同茯苡車澤之類引入小腸,又少加肉桂引入膀胱,從溲溺而化,又恐火毒太旺,各藥不能迅逐,加入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緩調,既無留滯之患,又無峻烈之害,火毒自從膀胱小腸出也。(《冰鑑》)

又曰:人有腹痛呼號,卻在左腹,按之疼不可忍,人以為食積在大腸也,誰知小腸生癰乎!凡腸癰必屈足,而今足不屈,似非腸癰。然癰生腸內者必屈其足,在大腸內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腸內者屈左足而不伸,若癰生腸外,皆不屈足。疼在左則小腸生癰,疼在右則大腸生癰也。

至食積燥屎之痛,時疼時止,生癰之痛,乃定而不移,痛而不止也。故疼在左,乃小腸之外生癰也,癰生二腸之內,尚可破潰,生於腸外不可使潰,以腸外無可出之路,皆死證也。而小腸尤甚,必早治之。內化丹:金銀花四兩,車前子五錢,白茯苓、薏仁各一兩,生甘草三錢。

水煎服,三劑疼止,四劑全愈。(此即前方之變也,前方利水之中,行其敗毒之法。此方入當歸二兩,利水之中補血敗毒之法也。蓋癰破利水而毒隨水出,易於祛除。癰未破,不補血以利水,則水泄而血虛,難於消化,同中之異,不可不知,總宜早治,否則癰雖愈而瘀血流於腸外,必有終身腹痛之病也,慎之。)

又曰:有腹疼驟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人以為小腸癰也,誰知小腸火盛乎!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足不伸,明是生癰,而曰火盛者何故?不知生癰必有其徵,未有一旦驟生而即流血者也。癰日久而生膿,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而先出血者,然今足不伸何也?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細者難以容邪,必然之理也。小腸受火煎熬,腸中逼迫,腸不能舒,而左足暫屈,不若生癰者長屈而不伸也。

白話文:

小腸癰的主要論述

《千金方》記載的艾灸方法:彎曲兩隻手肘,在肘部尖銳的骨頭處艾灸一百壯,可以使膿血排出,病就好了。

《脈經》說:有人問,如何知道婦人得了小腸癰?醫生回答說:脈象滑而數,滑代表體內有實邪,數代表有熱;滑代表營氣旺盛,數代表衛氣旺盛。衛氣虛弱下降,營氣強盛上升,營衛之氣互相干擾導致敗濁,就會小腹脹滿堅硬,小便可能不順暢,或者容易自汗,或者又怕冷,這時膿已經形成。如果脈象遲緩而緊,那就是有瘀血,把瘀血排出就會好。

陳遠公說:有的人腹痛口渴,左腳不能伸直,伸直就更痛,用手按壓痛到無法忍受,人們以為是腸內生了癰。但腸癰有大小腸之分,彎曲右腳的,是大腸生癰;彎曲左腳的,是小腸生癰。現在彎曲左腳,是小腸生癰。不過大腸癰容易治療,小腸癰難以醫治,因為大腸可以瀉下,小腸難以瀉下。但如果方法得當,又怎麼不能瀉下呢?大腸瀉火是從糞便排出,小腸瀉火是從小便排出。

泄毒至神湯:金銀花三兩,茯苓、薏苡仁各一兩,甘草、車前子、劉寄奴、澤瀉各三錢,肉桂一分。用水煎服,一副藥喝下去小便就會像水一樣排出,兩副藥疼痛大大減輕,三副藥就會痊癒。這個方子都是利水藥,只有金銀花是清熱解毒的,為什麼會這麼神奇?因為小腸的毒,必須要從內部化解,而能從內部化解的藥,除了金銀花沒有其他藥可以替代,其他藥雖然也能解毒,但會損傷正氣,而小腸是不能損傷的,所以用金銀花為主藥。

但金銀花不能直接進入小腸,現在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澤瀉等藥引導它進入小腸,又加入少量肉桂引導它進入膀胱,通過小便排出。又擔心火毒太旺盛,其他藥無法迅速排出,加入劉寄奴快速祛除,甘草緩慢調和,既沒有藥物滯留的隱患,又沒有藥性過於猛烈的傷害,火毒自然就從小腸和膀胱排出了。(出自《冰鑑》)

又說:有的人腹痛呼喊,疼痛在左邊腹部,按壓疼痛難忍,人們以為是食物積存在大腸,誰知是小腸生了癰!凡是腸癰必定會彎曲腳,但現在腳沒有彎曲,似乎不是腸癰。然而癰生在腸內,一定會彎曲腳,生在大腸內會彎曲右腳而不能伸直,生在小腸內會彎曲左腳而不能伸直,如果癰生在腸外,都不會彎曲腳。疼痛在左邊就是小腸生癰,疼痛在右邊就是大腸生癰。

食物積滯、大便乾燥引起的疼痛,是時而痛時而止,而生癰的疼痛,是固定不動,持續疼痛。所以疼痛在左邊,是小腸外生了癰。癰如果生在腸內,還可以使其破潰,生在腸外就不能使其破潰,因為腸外沒有排出的路徑,都是絕症。其中小腸的尤其嚴重,必須早點治療。內化丹:金銀花四兩,車前子五錢,白茯苓、薏苡仁各一兩,生甘草三錢。

用水煎服,三副藥疼痛停止,四副藥就會痊癒。(這就是前面那個方子的變方,前面的方子利水同時清除毒素,這個方子加入當歸二兩,是在利水的同時補血解毒。因為癰破裂後,利水可以使毒素隨水排出,容易去除。癰還沒破裂時,不補血來幫助利水,那麼水排洩了,血就虛弱,難以消化。這兩個方子的不同,不可不知,總之都要早點治療,否則即使癰好了,瘀血流到腸外,一定會導致終身腹痛的疾病,要謹慎啊。)

又說:有的人腹痛突然加劇,小便帶血,左腳不能伸直,人們以為是小腸癰,誰知是小腸火熱太盛!小腸生癰,必定會彎曲左腳,現在腳不能伸直,明明是生癰,為什麼說是火盛呢?不知道生癰必定有它的徵兆,沒有一天內突然生癰就立刻出血的。癰時間長了才會生膿,膿要排盡才會出血,怎麼可能還沒破潰就先出血呢?那現在腳不能伸直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小腸和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的可以容納邪氣,細的難以容納邪氣,這是必然的道理。小腸受火熱煎熬,腸道內擠壓,腸道不能舒展,所以左腳會暫時彎曲,不像生癰那樣長期彎曲而不能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