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7)

1. 肺癰肺痿門主論

申鬥垣曰:其證現於秋冬可救者,何也?肺旺於秋是也。冬寒水旺,子能救母,子母相生,故云可救為順。是春夏木旺火勝之時,肺金病再遇火旺之時,爍石流金,金受火克,此為逆,故難治也。(《啟玄》)

李東垣曰:夫肺者五臟之華蓋,處於胸中,主於氣,候於皮毛,勞傷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內感於肺也,則汗出惡風,咳嗽短氣,鼻塞項強,胸脅脹滿,久久不瘥,已成肺痿也。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過度,重亡津液,便如爛瓜,下如豕脂,小便數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飲者將瘥,此由肺多唾涎沫而無膿者,肺痿也。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至於榮,則吸而不出。

所以風感皮毛,熱傷血脈,風熱相搏,氣血稽留,蘊結於肺,變為肺疽。診其脈候寸口脈數而虛者,肺痿也;數而實者,肺疽也。其肺瘡之候,口乾喘滿咽燥而渴,甚則四肢微腫,咳嗽膿血,或腥臭濁沫,胸中隱隱微痛者,肺疽也。

龔居中曰:經曰,肺傷善痿,痿則火鬱邪壅,致金燥烈,肺虛氣不能升降,以充百脈,癰則金體受傷,肺葉焦枯,息亦不利,則火邪無以泄,郁遏熏蒸,致咯咳嗽血,血滲妄行,必中府、雲門隱痛,咳則喉腥,脈洪數而虛,久則腐化而出,遂成肺癰不治之證。若膿血自止,脈來短澀者,不治自愈。以脈經本部之脈在也。

馮魯瞻曰:咳而膺乳痛,即看痰色如何。若濃濁如膿,或黃或赤,口中臭,即從肺痿、肺癰治。以脈數而虛者為肺痿;脈數而實者為肺癰。

又曰:肺痿咳吐,咽燥欲飲水者自愈,張口短氣者死。

白話文:

肺癰肺痿的主要論述

申鬥垣說:這種病症如果發生在秋冬季,是可以治療的,為什麼呢?因為秋天是肺氣旺盛的時候。冬天寒冷,水氣旺盛,水能滋養肺金(子能救母),母子互相資生,所以說可以治療,這是順應自然。如果是在春夏木氣旺盛,火氣強盛的時候,肺金的病再遇到火旺,就像火燒熔金,金被火剋制,這就是逆反,所以很難治療。(出自《啟玄》)

李東垣說:肺是五臟的華蓋,位於胸腔中,主管氣,與皮毛相連。如果過度勞累損傷了氣血,導致皮膚腠理虛弱,風邪就會乘虛而入,侵襲肺部,就會出現出汗、怕風、咳嗽、氣短、鼻塞、脖子僵硬、胸脅脹滿等症狀。如果久久不能痊癒,就會發展成肺痿。肺痿的症狀是長期咳嗽不止,出汗過多,喪失過多體液,大便像爛瓜一樣,小便頻繁但不口渴,如果口渴反而會自己痊癒,想喝水的話表示快要好了。這是因為肺部產生過多唾液但沒有膿,就是肺痿。風邪侵入肌表,導致呼吸時氣吸不進去;熱邪侵入血脈,導致吸氣後氣呼不出來。

所以風邪侵襲皮毛,熱邪損傷血脈,風熱互相搏擊,導致氣血運行受阻,鬱結在肺部,就會變成肺膿瘍。診斷時,如果寸口脈搏數而無力,就是肺痿;如果脈搏數而有力,就是肺膿瘍。肺膿瘍的症狀是口乾、喘氣、咽喉乾燥並感到口渴,嚴重時四肢會輕微腫脹,咳嗽時咳出膿血,或者是有腥臭味的渾濁泡沫,胸腔內隱隱作痛,這就是肺膿瘍。

龔居中說:醫書上說,肺受損容易導致肺痿,肺痿是因為火氣鬱結,導致肺氣乾燥燥熱,肺虛弱氣不能上升下降,以供應全身經脈。而肺膿瘍是因為肺體受損,導致肺葉焦枯,呼吸也不順暢,火邪沒有辦法宣洩,鬱結在體內熏蒸,就會導致咯血咳嗽,血液滲漏妄行,在中府穴、雲門穴會感到隱痛,咳嗽時喉嚨有腥味,脈象洪數而虛弱,久了就會腐爛化膿而排出,最後形成難以治療的肺膿瘍。如果膿血自己停止,脈象短而澀,這是因為肺部的脈氣還在,就會不治自愈。

馮魯瞻說:如果咳嗽時胸部乳房疼痛,就要看痰的顏色如何。如果痰濃稠像膿,顏色是黃色或紅色,而且口臭,就從肺痿或肺膿瘍來治療。脈搏數而無力的是肺痿,脈搏數而有力的是肺膿瘍。

他又說:肺痿咳嗽吐痰,如果咽喉乾燥想喝水,就會自己痊癒。如果張口呼吸、氣短,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