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5)

1. 肺癰肺痿門主論

陳實功曰:夫肺癰者,金受火刑之證也。蓋肺為五臟華蓋,其位至高,其氣至清,內主乎氣,中主聲音,外司皮毛,故肺金獨旺於秋者,應其清輕之候也。倘有所克,其病自生。先因感受風寒,未經發越,停留肺中,初出其候毛聳惡風,咳嗽聲重,胸膈隱痛,項強不能轉側者,是其真候也。

久則鼻流清涕,咳吐膿痰,黃色腥穢,其則胸脅脹滿,呼吸不利,飲食減少,脈洪自汗,法當清金甘桔湯主之,麥冬清肺飲調之。亦有七情飢飽勞役,損傷脾肺者;亦有勞力內傷,迎風喊叫,外寒侵入,未經解散,致生肺癰者。脈必浮而微數,胸熱氣粗,寒熱往來,咳嗽痰生,通用金鯉湯、蠟礬丸、太乙膏,相間服之,亦效。(《正宗》)

又曰:如手掌皮粗,六脈洪數,氣急顴紅,汙膿白血,嘔噦溺水,鼻塌不飧飲食者,俱為不治。

又曰:如身涼脈細,膿血交流,痰色鮮明,飲食知味,膿血漸止者無妨,反此則死。

又曰:如久嗽勞傷,咳吐痰血,寒熱往來,形體消削,咯吐瘀膿,聲啞咽痛,其候傳為肺痿,百死一生之候。治宜知母茯苓湯主之,人參五味湯調之。

岐伯曰:凡人有病氣喘嘔咳者,乃肺病也。肺乃金臟,又嬌臟也,居於心之上,瓣如蓮花,色紅蒂紫,咽管之下,即是肺經司氣之出入,不容食物。咽之上有胃厭,即小舌頭也,胃厭遮住咽門,飲食之類始能直入食管,而下通於胃。倘人飲食之時多言,胃厭不及遍蔽咽門,設有米食之類入於氣管,則必咳不已,可見氣管不容一物,可知藥亦不能直入也。治肺之法,正治甚難,轉治以脾,脾氣有養,則土自生金,喘咳自已。

故五臟這中,除肺一經之外,俱可正治,獨肺經不可正治。然則肺經生癰瘍,何以治之耶?清金消毒湯主之。(《秘錄》)

又曰:蓋癰生胸腹之內,無不生於火與邪,若外用末藥調敷,則相隔甚遙,必須內消為得。然癰勢甚大甚急,一杯水何能救車薪之火,故必大劑救肺消毒至聖丹煎飲,而火邪自散,而癰瘍自消。倘日以敷藥調治於皮膚之外,或以小劑而求散於湯餌之中,吾見其必死而已矣。

張仲景曰:瘡瘍之疾,發於火邪之盛,其由來非一日矣。欲消其火邪,豈是尋常細小之藥所能去乎?故必多用重藥以劫治之。然而散邪之藥,俱耗真陰,多用重用,皆能取敗,惟金銀花敗毒而又不傷氣,去火而又能補陰,故必須此品為君,第此品性純而正,乃正人君子也。

譬如正人君子,必同郡攻擊於群小之中,始不致僨事而召禍,所以多至十兩或一斤,始可取勝於眉睫。然徒藉此一味,又覺勢單力薄,當以他藥相助成功,各有妙理,非泛然而用之者也。或加麥冬以滋肺,或加歸芍以潤肝,或加地榆以涼大腸,或加甘草以瀉火,或加梔子以清熱,或加薏苡仁以去濕,惟在用者審之。

白話文:

陳實功說:所謂肺癰,是肺這種金屬性的臟器受到火熱之邪侵襲的病症。肺是五臟中最尊貴的,位置最高,其氣最清,在內主導呼吸,在中間主導聲音,在外則掌管皮膚毛髮,所以肺金在秋季最旺盛,是因為它應和了秋天清涼輕快的時節。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剋制,就會產生疾病。一開始是因為感受了風寒,沒有及時發散出去,停留在肺中,初期症狀是毛孔豎立,怕風寒,咳嗽聲音沉重,胸部和膈膜隱隱作痛,脖子僵硬無法轉動,這是肺癰真正的初期症狀。

時間久了,就會鼻涕清澈,咳嗽吐出膿痰,顏色黃濁腥臭,同時感到胸腔脹滿,呼吸不暢,食慾下降,脈象洪大,容易自汗,治療方法應該用清金甘桔湯為主,麥冬清肺飲來調理。也有些人是因為情緒、飢飽、勞累等因素,損傷了脾肺;還有些人是因為勞力過度,迎風大喊,外感風寒侵入,沒有及時解散,導致產生肺癰。這種情況脈象必定是浮而微數,胸部發熱呼吸粗重,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咳嗽產生痰液,可以用金鯉湯、蠟礬丸、太乙膏等藥物交替服用,也有效果。《正宗》裡是這樣記載的。

另外還說:如果手掌皮膚粗糙,六脈洪數有力,呼吸急促,顴骨發紅,咳出污濁的膿血,甚至出現嘔吐、溺水等現象,鼻子塌陷,不吃東西,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

又說:如果身體發涼,脈象細弱,膿血不斷流出,痰的顏色鮮豔,飲食知道味道,膿血逐漸減少,這種情況沒有大礙;如果與之相反,則會死亡。

還說:如果長期咳嗽導致勞損,咳出帶血的痰液,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身體消瘦,咳出瘀積的膿液,聲音嘶啞,咽喉疼痛,這種情況會發展成肺痿,屬於百死一生的危險狀況。治療應該用知母茯苓湯為主,人參五味湯來調理。

岐伯說:凡是人有氣喘、嘔吐、咳嗽等症狀,都是肺部疾病。肺屬於金性的臟器,也是嬌嫩的臟器,它位於心臟之上,形狀像蓮花瓣,顏色紅色,花蒂紫色,在咽管之下,這裡是肺經主管呼吸氣體出入的地方,不能容納食物。咽的上方有胃厭,也就是小舌頭,胃厭會遮住咽門,食物才能順利進入食道,再進入胃部。如果人在吃飯時說話太多,胃厭無法及時遮住咽門,如果有米飯等食物進入氣管,必定會咳嗽不止。可見氣管不能容納任何東西,所以藥物也不能直接進入。治療肺病的方法,正面治療很困難,應該轉而從脾胃入手,如果脾氣得到養護,就能夠使土生金,氣喘咳嗽自然就會停止。

所以五臟之中,除了肺這一經之外,都可以用正面治療的方法,只有肺經不能正面治療。那麼肺經產生癰瘍,應該如何治療呢?應該用清金消毒湯為主。《秘錄》中是這樣記載的。

又說:癰瘡長在胸腹內部,都是因為火邪所致,如果用外敷的藥粉來治療,效果甚微,必須從內部消除才行。然而癰腫的勢頭往往很猛很急,一杯水怎麼能撲滅一車柴火燃燒的大火,所以必須用大劑量的救肺消毒至聖丹來煎服,這樣火邪才能散去,癰腫才能消除。如果每天只是在皮膚表面塗藥,或者用小劑量的湯藥來治療,那一定是死路一條。

張仲景說:瘡瘍之病,是因為火邪過盛所致,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想要消除火邪,豈是尋常的小藥能夠辦到的?所以必須多用重藥來劫殺病邪。然而散邪的藥物,大多會耗損真陰,如果大量使用重藥,反而會失敗,只有金銀花既能敗毒,又不傷氣,既能去火,又能補陰,所以必須以此藥為主藥,但是這種藥性質純正,就像正人君子一樣。

就像正人君子一樣,必須與同伴一起攻擊小人,才能不至於失敗而招致禍患,所以要用到十兩甚至一斤,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取得勝利。然而單靠一味藥,又會感到勢單力薄,應該用其他藥物來輔助,才能取得成功,每種藥物都有它的道理,並不是隨便使用的。可以加入麥冬來滋養肺陰,或加入當歸和白芍來滋潤肝臟,或加入地榆來清涼大腸,或加入甘草來瀉火,或加入梔子來清熱,或加入薏苡仁來去除濕氣,具體如何使用,要由用藥的人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