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一 (4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4)

1. 五運行大論篇

(觀五星之東轉,則地體左行之理,昭然可知。)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言人之所居,可謂下矣。徵其至理,則是太虛之中一物耳。《易》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此之謂也。)大氣舉之也。(大氣,謂造化之氣,任持太虛者也。所以太虛不屈,地久天長者,蓋由造化之氣任持之也。

氣化而變,不任持之,則太虛之器亦敗壞矣。凡有形,處地之上,皆有生化之氣任持之也。然器有大小不同,壞有遲速之異,及至氣不任持,則大小之壞一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化生也。

(地體之中,凡有六入:一曰燥,二曰暑,三曰風,四曰濕,五曰寒,六曰火。受燥故乾性生焉,受暑故蒸性生焉,受風故動性生焉,受濕故潤性生焉,受寒故堅性生焉,受火故溫性生焉,此則天之六氣也。)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六氣之用,此言天右旋於外,而寒暑六入以舉其地,地受天六入以為五行,左轉化生人物於天之中也。天地萬物之上下左右陰陽之道路者,天右旋六節之位也。上下,在上者司天之位,在下者在泉之位。左右,謂在上之左右,即司天左間右間之位,在下之左右,即在泉左間右間之位也。

故天之三陰三陽於其六位,右旋如巳亥歲,上見厥陰而左間少陰,右間太陽,至子午歲,上見少陰,而左間太陰,右間厥陰,逐歲自上旋降於右也,面北命其位,言其見者謂司天之位在南而面北,命其左右,則西南為左間之位,東南為右間之位,而言其所見之陰陽也,面南命其位,言其見者謂地之位在北而面南,命其左右,則東北為左間之位,西北為右間之位,而言其所見之陰陽也。

自天地萬物之上下,至此獨論天右旋之氣也,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者,言天之右旋迭地方位,而其氣與地方位氣相遘相臨,其遘同類相生之氣則和,不同類相制之氣則病也,或氣相同類相得亦病者,惟相火臨於君火為不當位故也。君位臣順,臣位君則逆,逆則病近者速者是也。

動靜何知者。帝謂天動能臨於地,地靜不能臨天,而難上下相遘,寒暑相臨之語,伯言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則知天常於上,自右降東南而旋迴以臨地,地常於下,自左升東北而循顯明,木君相土金水之位,循環臨天而皆動也,故左右臨動,各皆周天,遇則復相會也。

應地者靜,天地之體動靜雖殊,而其用之變化,在地則五行麗地,而載生成之形,類運於內,在天則七曜緯虛而列,應天之精,氣運於外,其形類與精氣之相隨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同乎一氣而不殊,故但仰觀七曜之象周旋,雖遠可知其動也。)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

白話文:

(觀察五大行星向東運轉,就可以清楚知道地球本身是向左旋轉的道理。)地球是人類所處的下方,也是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之中的一個物體。(這說明人類居住的地方雖然是在下方,但從根本道理來看,它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東西。《易經》說:「大地承載萬物,其德廣大無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地球是被大氣托起來的。(大氣指的是造化之氣,是托住宇宙萬物的力量。所以宇宙不會崩潰,天地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有造化之氣在支撐著。

如果氣不變化,不再支撐,那麼宇宙中的東西也會毀壞。凡是有形體的東西,存在於地球上,都是靠著生化之氣來支撐著。然而物體有大小不同,毀壞有快慢之別,等到氣不再支撐的時候,無論大小都會毀壞。)乾燥的氣候使大地乾枯,炎熱的氣候使大地蒸騰,風使大地動搖,潮濕的氣候使大地濕潤,寒冷的氣候使大地堅硬,火熱的氣候使大地溫暖。所以風寒之氣在下,乾燥炎熱之氣在上,潮濕之氣在中間,火氣在其中遊走,寒熱等六種氣候的變化,促使萬物在虛無之中化生出來。

(地球本身有六種氣候變化:一為乾燥,二為炎熱,三為風,四為潮濕,五為寒冷,六為火熱。受到乾燥的影響,就會產生乾枯的特性;受到炎熱的影響,就會產生蒸騰的特性;受到風的影響,就會產生動搖的特性;受到潮濕的影響,就會產生潤澤的特性;受到寒冷的影響,就會產生堅硬的特性;受到火熱的影響,就會產生溫暖的特性,這些是自然的六種氣候。)所以乾燥過盛就會使土地乾裂,炎熱過盛就會使土地發熱,風過盛就會使地動山搖,潮濕過盛就會使土地泥濘,寒冷過盛就會使土地凍裂,火熱過盛就會使土地堅固。

(這裡說的是六氣的作用,說明天體在外部向右旋轉,寒熱等六種氣候變化用來托舉地球,地球接受天體的六種氣候變化成為五行,向左旋轉來化生天地萬物。天地萬物上下左右陰陽運行的道路,就是天體向右旋轉的六個節點。上下,指在上的是司天的位置,在下的是在泉的位置。左右,指在上的左右,也就是司天左間右間的位置,在下的左右,也就是在泉左間右間的位置。

所以天體的少陰、太陰、厥陰、少陽、陽明、太陽這六種氣候變化,在它們各自的位置上,會像巳亥年一樣向右旋轉,上方看到厥陰之氣,左邊是少陰,右邊是太陽;到了子午年,上方看到少陰之氣,左邊是太陰,右邊是厥陰,每一年都從上方開始向右旋轉下降。面向北方來確定其方位,說明所看到的是司天的位置在南方而面向北方,確定其左右,那麼西南是左間的位置,東南是右間的位置,這都是在說明所看到的陰陽之氣。面向南方來確定其方位,說明所看到的是地的位置在北方而面向南方,確定其左右,那麼東北是左間的位置,西北是右間的位置,這也都是在說明所看到的陰陽之氣。

從天地萬物的上下關係來說,這裡只討論天體向右旋轉的氣候變化,上下之間相互交會,寒熱之間相互鄰近,氣候相合就會和諧,不相合就會產生疾病。這是說天體向右旋轉交替著地球的方位,它們的氣候和地球的方位之氣相互交會和影響,如果交會的是相同性質、相互滋生的氣候,就會和諧,如果交會的是不同性質、相互克制的氣候,就會產生疾病。有時即使氣候相同、相互協調也會生病,是因為相火在君火的位置,是不適當的,君主的位置臣子應當順從,臣子的位置君主來坐,就會出現反常,反常就會使疾病很快發生。

如何知道運動和靜止?黃帝問道:天體運動能影響地球,地球靜止不能影響天體,很難理解上下相互交會,寒熱相互影響的說法。歧伯回答說:上方的天體向右運行,下方的地球向左運行,這樣就可以知道天體永遠在上方,從右方向東南下降旋轉來影響地球,地球永遠在下方,從左方向東北上升,按照木、君、相、土、金、水的順序,循環影響天體,都是在運動的。所以左右都在運動,各自環繞天體一周,相遇時就會再次交會。

對應地球的是靜止,天地本身的運動和靜止雖然不同,但它們的作用變化,在地球上是五行附著在地上,承載和生成各種形狀的物體,並在內部運行;在天上是七曜排列在空中,應對天體的精氣,在外部運行。它們的形狀和精氣的運動是相互伴隨的,就像樹根和枝葉一樣,同屬於一種氣,沒有什麼不同。所以只要觀察七曜的運行軌跡,即使距離遙遠,也能知道它們的運動。)天地的氣候,要如何觀察呢?天地的氣候,盛衰變化的出現,在診脈時是看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