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論辨純陽瘡瘍法

純陽初起必焮腫,更兼身熱有微寒,頂如尖字高凸起,腫似彎弓根有盤;七日之間多焮痛,二七之期膿漸漫,動息自寧食知味,二便調勻無瀉干,腫消膿潰精神爽,腐脫新生氣血完;五善自然臻並至,七惡全無半點干,痛隨膿減,腫退肌寬,此屬純陽俱易治,百人百可保全安。(《正宗》)

白話文:

剛開始長出純陽的時候,必定會腫脹疼痛,而且身體發熱又有微微的寒意,頭頂像一個尖尖的字一樣高高凸起,腫脹的形狀就像彎弓的根部有盤旋的樣子;在七天之內,通常會感到腫脹疼痛,到了十四天左右膿液就會慢慢地流出,這時候人的呼吸和飲食都會恢復正常,大小便也正常且沒有腹瀉或便祕的情況,腫脹消退膿液流出後,精神就會恢復清爽,腐壞的組織脫落,新的組織生長出來,氣血也會恢復正常;這五種好轉的跡象自然而然地出現,而七種壞的跡象完全消失,疼痛會隨著膿液的減少而減輕,腫脹也會消退,肌肉也會放鬆,這種屬於純陽的病症都很容易治療,每一百個人中,有一百個人都能保全性命。

初起,頂高根活,色赤發熱,焮腫疼痛,日漸高腫者順。已成,焮痛,皮薄光亮,飲食如常,二便調和,身溫者順。已潰,膿稠,色鮮不臭,腐肉自脫,焮腫易消,身輕者順。潰後,膿厚稠黃,新肉易生,瘡口易斂,飲食漸進者順。

白話文:

  1. 初起時,腫瘤頂部高聳,根部活躍,顏色發紅發熱,灼熱腫痛,每天逐漸腫脹的,是順利發展的徵兆。

  2. 腫瘤已形成,灼熱疼痛,皮膚薄而光亮,飲食正常,二便調和,體溫正常,是順利發展的徵兆。

  3. 腫瘤已潰爛,膿液粘稠,顏色鮮紅沒有異味,腐肉自然脫落,灼熱腫脹容易消退,身體輕快,是順利發展的徵兆。

  4. 潰爛後,膿液濃稠黃色,新的肉芽容易生長,瘡口容易收斂,飲食逐漸恢復正常,是順利發展的徵兆。

2. 論辨純陰瘡瘍法

純陰初起不知瘡,粟米之形疙瘩僵,不紅不腫不知痛,少熱少焮少提防;七朝之後身體倦,瘡根平大喜洗湯,頂不高兮根不活,色不光兮腐不穰,軟陷無膿空結聚,脈浮數大細飛揚,飲食不餐身戰戰,嘗湯止許意茫茫,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含芳,膿多臭穢身難便,舉動愴惶韻不長;瘡形成紫黑,面色變青黃,精神昏憒多鼾睡,言語無人自發揚,口乾多舌強,痰喘定身亡,此屬純陰俱不治,百人百可到泉鄉(《正宗》)

白話文:

純陰之症初起,瘡口不明顯不痛不癢。七天之後,身體倦怠,瘡根顯現,但平坦,顏色暗淡,腐物也不生長,出現軟陷無膿、空洞聚集等症狀。脈象浮數有力,忽細忽長。飲食不暢,身體顫抖,喝湯也只能止一陣痛而已。瘡口生皮如脫甲,孔中結痂如花朵。膿液多且臭,身體難以轉動,舉止慌張,壽命不長。瘡口變成紫黑色,臉色發青或發黃,精神恍惚嗜睡,言語無序,口乾舌燥,痰喘不止,最終死亡。此屬純陰證,無藥可治,十人中十人會死亡。

初起,頂平根散,色暗微腫,不熱不疼,身體倦怠者險。已成,腫堅色紫,不作膿,不腐潰,惟口乾多煩躁者逆。已潰,皮爛肉堅不腐,腫仍不減,心煩者逆。潰後,膿水清稀,腐肉雖脫,新肉不生,色敗臭穢者死。

白話文:

初期,腫塊頂部平坦,表面顏色暗淡微腫,不灼熱也不疼痛,又常常感到身體疲倦的人兇險。

腫塊已形成,腫塊堅硬,顏色發紫,不化膿,也不會潰爛;此外,總是口乾並且煩躁的人不吉利。

腫塊已經潰爛,但皮膚爛了,肉卻堅硬沒有腐爛,腫脹依然沒有消退,並伴有心煩不安的人不吉利。

腫塊潰爛後,膿水清稀,腐肉雖然脫落了,但新肉沒有長出,腫塊顏色發暗並且發出惡臭的人會死亡。

3. 論辨半陰半陽瘡瘍法

陰陽之證二相交,生死相兼事可昭,微熱微寒微赤腫,半昏半爽半平高,脈來雖數多無力,飲食雖餐便不調;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饒,大便多溏小便數,上身有汗下身焦,五善雖兼有,七惡未全逃;口渴喜茶腸腹痛,面浮厭飲足心高,心煩不穩睡,神亂怕音焦,投方應命方為妙,陰轉為陽漸可調,逢之任是神仙手,半死餘生定莫逃。(《正宗》)

白話文:

陰陽病證同時出現,生死兼有,病情明顯;微熱微寒伴隨微紅腫脹,半昏迷半清醒半正常;脈搏雖然數次但多無力,飲食雖然進餐但便便異常;腫而不潰是因脾虛,潰而不斂是因膿液充盈;大便多溏稀小便次數多,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乾燥;五善雖然兼有,但七惡尚未完全消除;口渴喜喝茶腸腹疼痛,臉浮腫厭惡飲水足心高熱;心煩不安無法入睡,神志混亂且怕聲音發燒;投藥應對應證方為妙,陰轉為陽病情逐漸可調養,遇到這樣的病症即使是神仙也難以完全治癒,半死餘生必定難逃。

澄曰:癰疽之候,純陽固多,純陰原少,惟半陽半陰之證最多,全在醫者留心,不可忽略。蓋陰陽兼半之證,若從辛溫之劑內服外敷,則陰氣潛消,轉為陽證;若從清涼外敷,或用冷蜜蛋清調藥塗敷,內投苦寒敗毒之劑,則陽氣冰伏,變為純陰之證,吉凶反掌,醫家病家均宜警省。

白話文:

澄氏說:癰疽的證候,純陽固然很多,純陰原本就少,但只有半陰半陽證最為普遍,全憑醫生留心察看,切不可忽視。陰陽兼半之證,如果服用、外敷辛溫的藥方,則陰氣潛消,轉為陽證;如果外敷清涼方藥,或者用冷蜜蛋清調製藥物塗抹,內服苦寒敗毒的藥方,則陽氣冰伏,轉為純陰之證,吉凶只在頃刻瞬間,醫生和病人均應警惕。

4. 論陽瘡毒似陰瘡

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但亦有初起色紫赤而腫痛,脈沉細數而惡寒喜暖,非真寒也,乃火極似水,陽極生陰,亢則害,承乃制之理。或平時富貴,享用厚味,服金石等藥致之,故陽極似陰,始熱終寒之變,宜順其時而內服疏托瀉心等劑治之,則愈矣。

白話文:

醫書上說: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但也有一種剛開始症狀是顏色紫紅並且腫痛,脈象沉細而數,並且畏寒喜暖,這不是真正的感受寒邪,而是火勢極盛好似水勢,陽氣到了極點產生陰寒,亢盛就會產生危害,所以治療原則是要用補益的方法來制約亢盛的陽氣。或者平時富貴之人,經常食用厚味,服用金石等藥物導致的,所以陽氣極盛好似陰寒,開始時發熱最終轉為怕冷的變化,治療時應順應時機,服用疏導、瀉下心火的藥物,就能夠治癒。

澄曰:假寒者,火極似水也。凡瘡瘍初起,熱甚失於汗解,以致陽邪亢極,鬱伏於內,則邪自陽經傳入陰分,故為身熱發厥,神氣昏沉,或是畏寒,狀若陰證;凡真寒本畏寒;而假寒亦畏寒,此熱深厥亦深,熱極反兼寒化也。

白話文:

澄曰:假寒是火氣極盛但外在表現像水冷的病證。凡是瘡腫剛開始發作時,熱度很高,卻因為大量出汗導致寒邪入侵,以至於陽邪亢盛、鬱積在體內,則邪氣自然會從陽經傳入陰分,因此出現身體發熱、厥逆、神氣昏沉,或者畏寒的症狀,看起來像是陰證;一般的真寒病證本來就畏寒;而假寒也會畏寒,這是由於熱邪深入極致,反過來兼併寒邪變化而成的。

大抵此證,必聲壯氣粗,形強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飲冷,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因多飲藥水,以致下利純清水,而其中仍有燥糞及失氣極臭者,察其六脈,必皆沉滑有力,此陽證也。若雜證也,假寒者,亦或為畏寒,或為戰慄,此以熱極於內,而寒侵於外,則寒熱之氣,兩不相投,因而寒慄,此皆寒在皮膚,熱在骨髓,所謂惡寒非寒,則是熱證。

白話文:

基本上,患有此病症的人,必聲音洪亮、氣息粗重、四肢強壯有力。或嘴脣乾焦、舌頭發黑、口渴愛喝涼水、小便黃赤而排泄困難、大便乾燥難以排出。或因服用過多藥水,導致排泄清純水,但排泄出的糞便仍然乾燥,且發出極度惡臭。若仔細把脈,必皆脈搏沉穩,堅滑有力,這些都是中醫陽證的表現。假若並發症狀的假寒患者,或畏寒或打冷顫,這是熱氣極盛在內,而寒氣入侵外表的緣故,寒熱兩氣不能相互投合,因而出現畏寒打顫的現象。這些假寒患者,寒氣雖在外皮膚,然而熱氣在骨髓,所謂「惡寒非寒」即是熱證。

但察其內證,則或為喜冷,或為便結,或小水之熱澀,或口臭而躁煩,察其脈必滑實有力,凡見此證,即當以涼隔、芩連之屬,助其陰而清其火,使內熱既除,則外寒自伏,所謂水流濕者,亦此義也。故凡身寒厥冷,其脈滑數,按之鼓擊於指下者,此陽極似陰,即非寒也。

白話文:

但是觀察他們的內臟表現,有的喜歡吃冷的東西,有的便祕,有的排尿時感到灼熱刺痛,有的口臭且煩躁。診察他們的脈搏,必定是滑脈、脈搏堅實有力。凡是見到這些症狀,就應該用涼膈散、芩連等藥物,來幫助他們陰盛而清虛火,讓內熱消除,那麼外寒自然就會消失。所謂「水流濕者」,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凡是身體寒冷發冷,脈搏滑數,按壓時在手指下跳動的人,這是陽氣盛極似陰,這個不是寒症。

5. 論陰瘡毒似陽瘡

夫瘡之始發,於陰於陽,豈有定規,調護失宜,致令陰陽偏勝,即有變生之患。如毒之初起,筋攣骨痛之時,經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當以表散之,使邪易散,而毒易消。不知治此,再以內疏之劑,敷以寒涼,或食冷物,使瘡毒內陷,陰極而方生,陽氣漸悶,令人煩悶,譫語微渴,其脈沉細而數,治宜補中益氣湯,而加溫暖之藥治之,斯為上工矣。

白話文:

傷口一開始發作時,無論是陰症還是陽症,都沒有固定的規律。如果護理不當,導致陰陽偏盛,就會產生變化,出現各種症狀。比如毒瘡初起,筋攣骨痛時,經書上說:這是寒氣引起的腫脹,是風邪引起的變化,應該用驅散外邪的方法治療,使邪氣容易消散,毒瘡容易消退。如果不知道這樣治療,反而再用內服藥物疏散,敷上寒涼的藥物,或者吃冷的食物,就會使毒瘡內陷,陰氣極盛而陽氣不生,陽氣逐漸受阻,使人煩躁不安,胡言亂語,並伴有輕微口渴,脈象沉細而數。治療時應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溫暖的藥物治療,這就是高明的醫術了。

張景岳曰:陰極反能躁熱,乃內寒而外熱,即真寒假熱也。假熱者,水極似火也。凡癰疽有因素稟虛寒,偶感邪氣而然者;有過於勞倦而致者;有過於酒色而致者;有過於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證,因誤服寒涼而致者。凡真熱本發熱,而假熱亦發熱,其證則亦面赤躁煩,亦為大便不通,小便赤澀,或為氣促,咽喉腫痛,或為發熱,脈見緊數等證,昧者見之,便以為熱,妄投寒涼,下咽必斃。

白話文:

張景嶽說:陰氣極盛反而會出現躁熱的現象,這是內寒而外熱,也就是真正的寒冷而假裝發熱。假裝發熱是由於水性極寒,而類似於火熱的緣故。凡是瘡腫有的是因為平素稟賦虛寒,偶爾感邪氣而發作的;有的是由於過度勞累而導致的;有的是由於過度沉迷於酒色而導致的;有的是由於過度的情緒激動而導致的;有的是本來不是火熱證,由於誤服寒涼藥物而導致的。凡是真正的發熱本來就會發熱,而假裝發熱也會發熱,其症狀也是面紅煩躁,也有大便不通,小便赤澀,或有氣促,咽喉腫痛,或有發熱,脈見緊數等症狀,不明真相的人見到這些症狀,便以為是熱證,妄投寒涼藥物,服下去必定會死亡。

不知身雖有熱,而裡寒格陽,或虛陽不斂者,多有此證,但其內證而口雖乾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飲亦不多,或大便不實,或先硬後溏,或小水清頻,或陰枯黃赤,或氣短懶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則止,自與登高罵詈者不同,此虛狂也。或斑如蚊跡,而淺紅細碎,自與紫赤熱極者不同,此假斑也。

白話文:

有些人雖然身體發熱,但內臟虛寒,或虛陽不斂,常有躁狂、神魂不寧的症狀,但他們的內部症狀是口乾舌燥,但不喜歡冷飲。即使喜歡冷飲,喝得也不多,或大便不實,或先硬後溏,或小便清長且頻頻,或陰部乾枯發黃或發赤,或氣短懶言,或面色黯淡,精神萎靡,或像瘋了一樣起倒,但加以制止就會停止,這跟那些登高大罵的人不同,這是虛狂。有些人的皮疹像蚊子叮咬的痕跡,淺紅細碎,與紫赤色熱極的皮疹不同,這是假斑。

凡假熱之脈,必沉細遲弱,或雖浮大緊數,而無力無神,此乃熱在皮膚,寒在臟腑,所謂惡熱非熱,實陰證也。凡見此內頹內困等證,而但知清涼攻邪敗毒,則無有不死,急當四逆、八味、回陽湯之類,倍加附子填補真陽,以引火歸原,但使元氣漸復,則熱必退藏而病自愈,所謂火就燥者,即此義也。故凡見身熱脈數,按之不鼓擊者,此皆陰盛格陽,即非熱也。

白話文:

凡是虛假的熱症脈象,必定沉細遲弱,或者雖然浮大緊數,但沒有力氣和神氣,這都是熱在皮膚,寒在臟腑,所謂的惡熱不是真的熱,而是陰證。凡是看到這種內頹內困等證狀,而只知道用清涼解毒的藥物,那麼一定會死,應該趕快用四逆湯、八味湯、回陽湯之類的藥物,多加附子來填補元陽,以引火歸原,只要元氣逐漸恢復,那麼熱症一定會退藏而疾病自然痊癒,所謂的火就燥,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凡是看到身體發熱,脈搏數,按之不鼓動的,這些都是陰盛格陽,也就是不是熱症。

東垣曰:面赤目赤,煩躁引飲,脈七八至,按之則散者,此無根之火也。以姜附湯加人參主之。

白話文:

東垣說:臉紅、眼睛紅,煩躁想喝水,脈搏七八次,按壓感覺分散。這是一時無根的虛火症狀。使用加入人參的「姜附湯」來治療。

仲景曰:治少陰證,面赤者,以四逆湯蔥白主之。

白話文:

仲景說:治療少陰證,面赤的患者,使用四逆湯加入蔥白為主藥。

《外臺秘要》曰:陰盛發躁名曰陰躁,欲坐井中,宜以熱藥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