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九 (5)
卷十九 (5)
1. 石榴疽門主論
陳實功曰:石榴疽生在肘尖上一寸是也。此乃少陽相火與濕熱並搏而成。初起一點黃粟小泡,根便開大,色紅堅硬,腫如覆碗,皮破泛出,疊如榴子,令人寒戰,儼同瘧疾。初起即灸九壯,內服蟾酥丸發汗,頂上以蟾酥餅貼之,膏蓋,腫處以金黃散敷之。九日後,得膿為吉,反此為凶。均如癰疽調治。(《正宗》)
又曰:此乃少陽相火與外濕煎搏而成也。
薛立齋曰:石榴疽生肘尖上一寸余,屬三焦天井穴。初起黃粟小泡,根腳便覺開大,色紅焮腫,堅硬疼痛,腫如覆碗,破翻如榴,寒熱如瘧,由三焦相火與外濕相搏而成。破後用菊花蕊煎湯洗之,次以菊花燒灰存性,加輕粉少許,兌勻敷之,神效。
白話文:
石榴疽門主論
陳實功說:石榴疽長在肘尖上方一寸處。這是少陽相火與濕熱同時侵犯所致。初期出現一個黃豆大小的黃色小水泡,底部很快擴大,顏色紅腫堅硬,腫脹得像個覆蓋的碗,皮膚破裂後,裡面翻出組織,像石榴一樣層層疊疊,患者會發冷發抖,就像瘧疾一樣。初期就要灸九壯,內服蟾酥丸發汗,額頭上貼蟾酥餅,再蓋上藥膏,腫脹處塗上金黃散。九天后,如果能排出膿液就是好的預兆,反之則凶險。其餘治療方法與癰疽相同。(出自《正宗》)
又說:這是少陽相火與外在濕氣相互煎熬所致。
薛立齋說:石榴疽長在肘尖上方一寸多的地方,屬於三焦經的天井穴。初期出現黃豆大小的黃色小水泡,底部很快感到擴大,顏色紅腫發炎,堅硬疼痛,腫脹得像個覆蓋的碗,破裂後翻出組織,像石榴一樣,寒熱交替如同瘧疾,這是由於三焦經的相火與外在濕氣相互搏鬥所致。破裂後用菊花蕊煎水清洗,然後用菊花燒成灰,加入少量輕粉,混合均勻後敷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2. 冬瓜串門主論
王肯堂曰:冬瓜串生兩臂膊間,長二三寸,紅赤高腫,疼痛而無處覓頭者是也。照癰疽門施治。(《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冬瓜串長在兩臂之間,長約二三寸,紅腫發熱疼痛,卻找不到病灶的源頭,就是這種病症。治療方法參考癰疽那一類疾病的治療方法。
3. 冬瓜串門主方
驗方(《綱目》),萆麻子搗膏貼之,一夜自愈。
又方(《準繩》),羊糞不拘多少,麻油同研敷。
白話文:
冬瓜串門主方:
兩個驗方都能治療冬瓜串門(一種皮膚病)。第一個方子是將萆麻子搗成膏狀後敷貼患處,一夜就能痊癒。另一個方子是用羊糞和麻油一起研磨後敷在患處。
4. 陳肝瘡門主論
申鬥垣曰:陳肝瘡,乃手少陽三焦經,生於左右臂上三五處,如癤腫,痛不可忍,不可挨擦。如有頭,二七可刺;無頭,身熱虛硬麵赤者,二八日死。又名蚤疽,徹手生瘡,變生於手三陰、三陽經,三年而死;癢甚者一月而死。(《啟玄》)
白話文:
陳肝瘡,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病症,發生在左右手臂上,大約三到五寸處,像癤腫一樣,疼痛難忍,不能觸碰。如果長有膿頭,可以在二到七日內針刺;如果沒有膿頭,而且身體發熱、腫塊堅硬、皮膚發紅,則可能在二到八日內死亡。這種病也稱為蚤疽,會從手上生瘡,蔓延到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嚴重者三年內死亡;如果奇癢難忍,甚至可能一個月內死亡。
5. 螻蛄串門主論
陳實功曰:此證得於思慮傷脾,脾氣鬱結而成。其患多生於兩手,初起骨中作疼,漸生漫腫,堅硬,不熱不紅,手背及內關前後連腫數塊,不能轉側,日久出如豆腐漿汁,串通諸竅,日夜淋漓,腫痛仍在,患者必面黃肌瘦,飲食減少,惟調和氣血,扶助脾胃,其中可生者,十有二三,如治之不善,妄投寒涼克伐,損傷脾胃,則活者鮮矣。施治之法,首尾宜用益氣養榮湯,加味逍遙散主之。
(《正宗》)
又曰:是疾多生於氣血澆薄者。蓋四肢屬脾土,所以多生兩手。
李東垣曰:螻蛄串,所謂螻蛄者,蟲名也,形似蜻蜒,翅短而尾長,善近風喜水,故患此者,不破則易已,如潰不斷其膿水,勢必貫串上延肩井,下串臂肘,一串二,二則串三。失治則膿血侵蝕,筋骨慘痛。此緣五臟受濕,六腑蓄熱,故外傷皮膚,遂成斯毒。
朱丹溪曰:螻蛄串生於臂內中廉,屬包絡經,由思慮傷脾,脾傷則運化遲,故生濁液,流於肌肉,脾氣鬱滯不舒,凝結而成。初起筋骨如中流矢,疼痛漸增,漫腫堅硬,不紅不熱,連腫數塊,臂膊不能轉動;日久其腫塊漸次潰破,孔孔時流白漿,內潰串通諸孔,外勢腫破不消,膿血淋瀝如漏。虛證來添如面黃食少削瘦,甚則午後寒熱交作,而成敗證也。
初宜逍遙散,次用人參養榮湯,調和氣血,扶助脾胃,十中可保三四。
白話文:
螻蛄串門主論
陳實功認為,這種病症源於思慮過度傷了脾臟,導致脾氣鬱結而起。病症多發於雙手,初期骨頭疼痛,逐漸腫脹變硬,不紅不熱。手背及內關穴周圍連續腫起數塊,難以活動。時間久了,會流出像豆腐漿一樣的膿液,蔓延到各個部位,日夜滲出,腫痛持續存在。患者通常面色萎黃消瘦,食慾下降。治療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扶助脾胃。 能治癒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二三。如果治療不當,妄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則很少能治癒。治療方法,應首尾使用益氣養榮湯,並佐以加味逍遙散。
李東垣認為,所謂「螻蛄串」,螻蛄是一種昆蟲,形似蜻蜓,翅膀短而尾巴長,喜歡靠近水邊。患此病者,如果不潰爛,則容易痊癒。如果潰爛,膿液流淌不止,就會向上蔓延到肩井穴,向下蔓延到胳膊肘,一處一處地蔓延。若治療失當,膿血就會侵蝕筋骨,導致劇烈疼痛。這是因為五臟受濕,六腑積熱,導致皮膚外傷,從而形成這種毒症。
朱丹溪認為,螻蛄串發生在手臂內側中廉穴附近,屬於包絡經,是由於思慮過度傷了脾臟,脾臟受損,運化功能減弱,產生濁液,流入肌肉,脾氣鬱滯不通,凝結而成。初期筋骨疼痛如被利箭射中,疼痛逐漸加劇,腫脹變硬,不紅不熱,連續腫起數塊,手臂難以活動。時間久了,腫塊逐漸潰爛,不斷流出白色膿液,向內潰爛,與其他部位相通,外在腫脹潰爛不消,膿血不斷滲出,像漏水一樣。虛證患者還會出現面色萎黃、食慾不振、消瘦等症狀,嚴重者午後會出現寒熱交替,形成危重病症。
初期應使用逍遙散,然後再用人參養榮湯,調和氣血,扶助脾胃,十個病人中大約能治癒三四個。
6. 肘後毒門主論
胡公弼曰:肘後毒乃風毒流走,氣血凝滯,脈通五指,結成肘毒。(《青囊》)
白話文:
胡公弼說:肘後毒是風毒流竄,氣血淤積不通,經脈阻塞在五指,最後形成肘後毒。(出自《青囊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