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九 (4)
卷十九 (4)
1. 骨螻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骨螻疽生手臂陽明經分,生瘰初如粟米,漸大如赤豆,痛不可忍,旬日大如胡桃,枯紫色。若毒遊遍身,拘急發搐,嘔噦不食,冷汗自出,滑泄煩躁,脈亂者死。犯房勞怒氣者死。此證乃七情不和,積怒積憂積熱所致。真元虛敗,不能勝邪,發之暴死之速,乃陰虛極而火獨亢之故。治當滋化源,勿以揚湯止沸之法誤之。(《準繩》)
薛立齋曰:骨螻疽生臂外前臁大骨之後,屬手陽明大腸經,由憂鬱暴怒凝結而成。初如粟豆,旬日大如桃李,腫硬疼痛。若紫暈開大,腐爛斑點串通肌肉,搐搦拘急,多見七惡者逆。
白話文:
骨螻疽門主論
王肯堂說:骨螻疽長在手臂陽明經的分佈區域,初期像小米一樣小,逐漸長大像紅豆一樣,痛得難以忍受,十天左右就長到像核桃一樣大,顏色枯萎呈紫色。如果毒素蔓延全身,就會肌肉抽搐、痙攣,嘔吐、不想吃東西,冒冷汗、腹瀉、煩躁不安,脈搏紊亂,則會死亡。如果患者犯了房事勞累或大怒,也會死亡。這種病症是七情不調,積怒、積憂、積熱所導致的。由於人體真氣虧虛,無法抵禦邪氣,所以發病迅速,死亡也很快,這是因為陰虛到了極點,而陽火獨盛的緣故。治療應該滋養根本,不要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誤了治療。(出自《準繩》)
薛立齋說:骨螻疽長在手臂外側前脛骨之後,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是由於憂鬱暴怒而引起的。初期像粟米或豆子一樣大小,十天左右就長到像桃李一樣大,腫脹堅硬疼痛。如果出現紫色的暈圈擴大,並且腐爛的斑點連接著肌肉,肌肉抽搐、痙攣,多半是七情(喜怒哀樂憂思恐)不順的表現。
2. 垂臂發門主論
《鬼遺方》云:垂臂發生於垂臂兩處發接骨下,臂鵝上起如雞鴨卵大,皆由榮衛不調所致也。喜患實處而不透內,亦宜急消或發穴早療。
白話文:
垂臂發門主論
《鬼遺方》說:垂臂發長在垂臂兩側,接骨頭下方,向上延伸到臂膀上部,腫塊大小像雞蛋或鴨蛋一樣。這些都是因為人體的榮衛氣血失調造成的。這種病好發於實處,但不會深入體內,因此應該及時消腫或用針灸的方法治療。
3. 鷀癰門主論
竇漢卿曰:生於臂撐上者,名鷀癰。紅腫作痛,初起宜灸。若潰之,必損命,不可輕忽。
白話文:
竇漢卿說:長在手臂上部的癰疽,叫做鷀癰。患處紅腫疼痛,初期應該灸治。如果潰爛了,必定危及生命,不可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