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八 (11)
卷十八 (11)
1. 瘰癧門主論
申鬥垣曰:九漏癧名曰狼漏,其根在肝,因所欲不遂,蓄怒而得。曰鼠漏,其根在胃,因食鼠飧之物,胃受毒而播於肝。曰膿漏,其根在膽,因志不遂而得之。曰螻蛄漏,其根在大腸,因食螻蛄及蠍虎所傷之物,誤食之而得。曰蜂漏,其根在脾,因食蜜物及蜂毒得之。曰蜈蚣漏,其根在肺,因食蜈蚣所遊之物而得之。
曰蠐螬漏,其根在心,因喜之太過而得之。曰瘰癧漏,其根在腎,因食血發及諸腎得之。曰轉脈漏,其根在小腸,因驚恐失枕而得之。故瘰癧古人稱為九漏,此之謂也。
竇漢卿曰:獨形者為結核;續連結者為瘰癧。此證原非膏粱之變,乃虛勞氣鬱所致。宜服益氣養榮之劑,忌用金石暴悍之法,徒傷氣血。
又曰:潰後宜十全大補湯加貝母、香附、遠志。
汪省之曰:瘰癧初起者,用四稜鐵環按定,針一孔,以紙捻紝之,勿令合口,以絕其源,功效甚速。(《理例》)
胡公弼曰:夫瘰癧者,乃頸項堅結之核也。或在耳前,或在耳後,或在耳下,皆屬手足少陽經多氣少血之患也。初如豆粒相似,不覺疼痛,及後長如桃榴梅李之狀,方見疼痛,頭眩昏悶,四肢作痛作脹,寒熱往來如瘧。書云:有痰核,有氣瘰,有風癧,有筋癧,有血癧,有串頸鼠尾癧。
頭未破時,如彈丸相似,或一枚,或三五枚,或多不計其數,累累連連,貫串沿漫,血脹皮薄,而自破出膿者有之;浸淫潰爛者有之;或醫家以刀針爛藥刺破者亦有之;年深日久,竟不能痊者,亦有之。殊不知此證原是七情傷於內,血氣淫於外,氣多血少,痰多壅盛,致傷於肝。
肝主筋,故此毒結於胸膈上焦之處,結於耳前及頤頦至缺盆者,名曰瘰癧,此手少陽三焦經證也。凡看瘰癧,不宜過心,過心者必死。只問推之動與不動,不問大小枚數,破與不破,須察推之動者易治,不動者難醫;辨明五善七惡,不可一例混治。大法宜用火針,針破其核,將藥線插入六七次,看瘡大小,大則多換,小則少換;量核淺深,務潰其根,或爛斷血筋。
血流不止者,速以百草霜摻之;病人若血去多而暈,治當補血,外用敷藥,敷癧四圍,其核自脫,脫後換用生肌藥,長肉收功。(《青囊》)
劉河間曰:結核者,乃火氣熱甚,則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須潰發,但熱氣散則自消。
朱丹溪曰:結核或在項、在頸、在臂、在身,皮裡膜外,不紅不腫,不硬不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當問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用藥散核。
又曰:結核在頸項,用白殭蠶、炒大黃酒浸、青黛、膽南星各等分,蜜丸噙化。核在下頦,用二陳湯加酒炒大黃、柴胡、桔梗、連翹。核在臂,二陳湯加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朮、皂角針、白殭蠶、麝香,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風熱結核,用大連翹飲加白殭蠶、牛蒡子。如風核以去風消核散常服消之。
白話文:
申鬥垣說:「九種瘰癧,名稱分別是狼漏,它的根源在肝臟,是因為慾望無法實現,積累憤怒而導致。鼠漏,它的根源在胃,是因為吃了被老鼠污染的食物,胃部受到毒素侵害,蔓延到肝臟。膿漏,它的根源在膽,是因為意志無法實現而導致。螻蛄漏,它的根源在大腸,是因為吃了被螻蛄和壁虎污染的食物而誤食導致。蜂漏,它的根源在脾臟,是因為吃了蜂蜜類食物和蜂毒導致。蜈蚣漏,它的根源在肺臟,是因為吃了被蜈蚣爬過的食物導致。蠐螬漏,它的根源在心臟,是因為過度喜悅而導致。瘰癧漏,它的根源在腎臟,是因為吃了動物的血或腎臟等食物而導致。轉脈漏,它的根源在小腸,是因為受到驚嚇或睡姿不良導致。所以古人稱瘰癧為九漏,就是這個意思。」
竇漢卿說:「單獨一顆的稱為結核,連續多顆串連的稱為瘰癧。這種病不是因為吃太好造成的,而是因為身體虛弱、氣血鬱結所導致。應該服用補氣養血的藥物,忌用金屬礦物等藥性強烈的藥物,以免傷害氣血。潰爛後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並加入貝母、香附、遠志等藥材。」
汪省之說:「瘰癧剛開始出現時,用四稜鐵環固定住,針刺一個小孔,然後用紙捻塞住,不要讓傷口癒合,這樣可以斷絕病源,效果非常快。」
胡公弼說:「瘰癧是指頸部出現堅硬的腫塊。有的長在耳朵前面,有的長在耳朵後面,有的長在耳朵下面,這些都是手少陽經(三焦經)氣多血少的疾病。剛開始像豆粒大小,沒有感覺疼痛,之後長得像桃子、石榴、梅子或李子一樣大,才會感到疼痛,並出現頭暈、昏沉、四肢疼痛腫脹、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的症狀。古書記載,有痰核、氣瘰、風癧、筋癧、血癧,以及像老鼠尾巴一樣串連在頸部的串頸鼠尾癧。腫塊未破裂時,像彈丸一樣,可能是一顆,也可能是三五顆,甚至多到數不清,一顆顆串連在一起,連成一片,皮膚薄而發紅,有的會自己破裂流膿;有的會擴散潰爛;有的會被醫生用刀針或腐蝕性藥物刺破;有的經過多年都無法痊癒。其實這種病是因為情緒內傷,導致氣血失調,氣多血少,痰液壅盛,傷害到肝臟。肝臟主導筋,所以這種毒素會積聚在胸腔上部,以及耳朵前面、下巴到鎖骨處,這些都是瘰癧,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疾病。看瘰癧的時候,不要太過擔心,太過擔心反而會致命。只要判斷腫塊是否可以移動,不用管它大小、數量,以及是否破裂。可以移動的比較容易治療,無法移動的比較難治療。要區分好的預兆和不好的預兆,不能一概而論。治療方法應該用火針,刺破腫塊,然後將藥線插入六七次,根據傷口大小,大的多換幾次,小的少換幾次;根據腫塊深淺,務必將病根去除,或者切斷病變的血管。如果流血不止,應該馬上用百草霜止血;如果病人失血過多而頭暈,應該補血,並在外敷藥膏,敷在腫塊周圍,腫塊會自己脫落,脫落後再換生肌藥膏,促進傷口癒合。」
劉河間說:「結核是因為火熱之氣過盛,鬱結而變得堅硬,像果核一樣。不需要讓它潰破,只要熱氣散去自然就會消退。」
朱丹溪說:「結核可能長在脖子、頸部、手臂或身體其他部位,在皮膚和肌肉之間,不紅不腫,不硬也不痛,大多是痰液積聚成核不散,應該問問病人平常喜歡吃什麼,把痰液吐出來後,用藥來消散腫塊。」
朱丹溪又說:「結核長在頸部,用白殭蠶、炒過的大黃(用酒浸泡)、青黛、膽南星等量混合,做成蜜丸含服。結核長在下巴,用二陳湯,加入酒炒過的大黃、柴胡、桔梗、連翹。結核長在手臂,用二陳湯,加入連翹、防風、川芎、酒黃芩、蒼朮、皂角針、白殭蠶、麝香,來疏通太陰經和厥陰經的痰液,使結核很快消退。風熱型結核,用大連翹飲,加入白殭蠶、牛蒡子。如果是風核,可以用去風消核散來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