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一 (40)
卷一 (40)
1. 天元紀大論篇
凡此五運六氣,所謂變化盛虛,本經後篇,千言萬語,皆所以發明此四者,學者當清心以究之也。五運氣行各終期日,非獨主時者,言木火土金水治政,各終一歲之期日,不獨治歲內六步之時令也。)帝曰: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由氣有多少,故隨其升降,分為二別也。陰陽之三也何謂?太陰為正陰,太陽為正陽,次少者為少陰,次少者為少陽,又次為陽明,又次為厥陰。)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氣至不足,太過迎之,氣至太過,不足隨之,天地之氣,虧盈如此,故云形有盛衰也。
)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言虧盈無常,互有勝負耳。)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應天,謂木運之歲上見厥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水運之歲上見太陽,此五者天氣下降,如合符運,故曰應天為天符也。
承歲,謂木運之歲,歲當亥卯;火運之歲,歲當寅午;土運之歲,歲當辰戌丑未;金運之歲,歲當巳酉;水運之歲,歲當申子,此五者歲之所直,故曰承歲為歲直也。三合,謂水運之歲上見少陰,年辰臨午;土運之歲,上見太陰,年辰臨丑未;金運之歲,上見陽明,年辰臨酉,此三者天氣,運氣與年辰俱會,故云三合為治也。歲直亦曰歲位,三合亦為天符。
《六微旨大論》曰:天符歲會,曰太一天符。謂天、運與歲俱會也。此承上文而明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之義,不外乎天氣、地氣、運氣而已,陰陽之氣合有多少者,謂三陰三陽之氣各分多少,陰多者為太陰正陰,次少者為少陰,而又次者為厥陰也。陽多者為太陽正陽,次少者為少陽,而又次者為陽明也。
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者也。五運之形,各有盛衰。土有太少宮,金有太少商,水有太少羽,木有太少角,火有太少徵,而太者太過,少者不及也。始,謂甲子歲也。《六微旨大論》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運氣全書》曰:運有盛衰,氣有虛實,更相迎隨,以司歲也。
陽盛陰衰,如土運甲陽而己陰,陰虛陽實,如六氣子實而醜虛,迎隨如六十甲子,一陽一陰,盛衰虛實,遞相接送,以司歲次而推之以終。六甲故有餘,已則不足,隨不足,已則有餘,從亦有歲運非有餘非不足者,蓋以同天地之化也,若余已復余,少已復少,則天地之道變常,而災害苛疾至矣。知其來而迎之,知其往而隨之,則歲氣自可與期也。
)
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太陽為寒,少陽為暑,陽明為燥,太陰為濕,厥陰為風,少陰為火,皆其元在天,故曰天之陰陽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木,初氣也。火,二氣也。相火,三氣也。土,四氣也。金,五氣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在闡述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盛衰變化。
首先,五運(木、火、土、金、水)和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其盛衰虛實的根本原理都在這篇章中說明。學者應該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五運的運行各有終止的期限,並非僅僅主導某個時段而已,而是說木、火、土、金、水這五種運氣主導政事,各自終結於一年的特定日期,而不僅僅是主導一年中六個時段的氣候變化而已。
皇帝問:什麼叫做氣有「多少」的區別,形有「盛衰」的變化呢?歧伯回答說:陰陽之氣各有「多少」的區別,所以分為三陰三陽。由於氣的「多少」不同,所以會隨著氣的上升和下降而分為兩類。三陰和三陽如何區分呢?太陰是正陰,太陽是正陽,其次陰氣較少的是少陰,其次陽氣較少的是少陽,接著是陽明,最後是厥陰。形體的盛衰,指的是五行的運作各有太過或不及的狀態。當氣不足時,太過之氣會來迎接它;當氣太過時,不足之氣會跟隨它。天地之氣的盈虧就是這樣,所以說形體有盛衰。
因此,當氣有餘的時候會先出現,不足的氣會隨後而來;當氣不足的時候會先出現,有餘的氣會跟著出現。了解這種迎接和跟隨的規律,就能夠預測氣的變化。這種虧盈變化是無常的,互相之間會有勝負。當運氣與天象相應時,稱為「天符」;當運氣與年份相符時,稱為「歲直」;當三者(天氣、運氣、年辰)會合時,稱為「三合」。所謂「應天為天符」,是指木運之年遇上厥陰,火運之年遇上少陽或少陰,土運之年遇上太陰,金運之年遇上陽明,水運之年遇上太陽。這五種情況是天氣下降與運氣相合,所以稱為「應天為天符」。所謂「承歲為歲直」,是指木運之年,年份對應亥卯;火運之年,年份對應寅午;土運之年,年份對應辰戌丑未;金運之年,年份對應巳酉;水運之年,年份對應申子。這五種情況是年份與運氣相符,所以稱為「承歲為歲直」。所謂「三合為治」,是指水運之年遇上少陰,且年辰在午;土運之年遇上太陰,且年辰在丑未;金運之年遇上陽明,且年辰在酉。這三種情況是天氣、運氣和年辰都相會,所以稱為「三合為治」。「歲直」也稱為「歲位」,「三合」也稱為「天符」。
《六微旨大論》中說:「天符與歲會合時,稱為『太一天符』。」指的是天氣、運氣和年份都相會合。這一段是承接上文,闡明氣的「多少」和形的「盛衰」的意義,都離不開天氣、地氣和運氣。陰陽之氣的「多少」不同,是指三陰三陽的氣各有不同的「多少」。陰氣多的稱為太陰,是正陰;其次陰氣較少的是少陰;再次陰氣較少的是厥陰。陽氣多的稱為太陽,是正陽;其次陽氣較少的是少陽;再次陽氣較少的是陽明。形體的盛衰,指的是五行的運作各有太過或不及的狀態。五運的運行,各有盛衰的變化。土運有太少宮,金運有太少商,水運有太少羽,木運有太少角,火運有太少徵。太,表示太過;少,表示不及。開始,指的是甲子年。《六微旨大論》中說:「天氣開始於甲,地氣開始於子,子甲相合,稱為『歲立』。」《運氣全書》中說:「運有盛衰,氣有虛實,互相迎接跟隨,以此來主導一年的變化。」
陽氣旺盛而陰氣衰弱,如同土運在甲年為陽而己年為陰;陰氣虛弱而陽氣充實,如同六氣中子年為實而丑年為虛。迎接跟隨的關係就像六十甲子一樣,一陽一陰,盛衰虛實交替出現,以此來主導一年的變化,並推導到最終。甲年有餘,己年不足,有不足則有餘跟隨,有餘則不足跟隨。也有歲運不是有餘也不是不足的情況,這是與天地自然的變化相同。如果餘年之後再次出現餘年,少年之後再次出現少年,那麼天地運行的規律就會變化異常,災害疾病就會隨之而來。了解氣的來臨而迎接它,了解氣的離去而跟隨它,就能夠預測一年的氣候變化。
寒、暑、燥、濕、風、火,是天的陰陽變化,三陰三陽在天運行並奉行這些變化。(太陽對應寒,少陽對應暑,陽明對應燥,太陰對應濕,厥陰對應風,少陰對應火,它們的本源都在天上,所以說是天的陰陽)。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陰陽變化,代表著生長、化育、收藏,向下應和著天的變化(木氣為初氣,火氣為二氣,相火為三氣,土氣為四氣,金氣為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