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9)

1. 瘰癧門主論

故治法必以開鬱為主。然郁久氣血必耗,況流膿血則氣血更虧,消痰而不解鬱,解鬱而不化痰,皆虛其虛也。消串丹:白芍一兩,白朮一兩,柴胡二錢,蒲公英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附子一片,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紫貝天葵五錢。水煎服,八劑痰塊漸消,又十劑盡化,又一月全愈。

愈後服六君子湯為善後計,不再發也。此方妙在蒲英、天葵為消串神品,然非佐以柴、芍,則肝木不平,非助以苓、術,則脾胃土不健,又何能攻痰破塊哉!惟其有攻有補,又得附子之力引各味直搗中堅,所以能除夙痰於旦夕耳。(《冰鑑》)

又曰:有久生瘰癧,頸間盡爛,且及於胸膈,無非痰塊,以至身體發熱發寒,肌肉消瘦,不思飲食,自汗盜汗,驚悸恍惚。此證原難醫治,然治得法,亦在可救也。夫此證初起,宜解鬱為先,佐之補虛,以消其毒;倘執尋常治法,以祛痰敗毒為事,鮮不速之亡矣。用轉敗丹:人參二兩,柴胡二錢,白芍三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半夏五錢,白朮一兩,生甘草三錢。

水煎服,四劑,痰塊在胸者盡消,又四劑,頸上潰爛亦愈;將方減半,再服十劑,瘡口漸平,不再發也。此方補多於消,而開鬱寓於中,化痰存於內,從未有知此治法,但一味攻毒,所以愈壞也。殺運無窮,神方難信,人見此方,無不訕笑者,誰知乃祛病之仙丹,奪命之異藥哉!余不勝掩卷嘆息也。

陳實功曰:夫瘰癧者,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痰癧、筋癧之殊,當察而治之。風毒者,乃外受風寒,搏於經絡,先寒後熱,結核浮腫,治當散其風,除其濕;熱毒者,乃天時亢熱,暑中三陽,或內食膏粱厚味,釀結而成,色紅微熱,結核堅硬,治當清其脾,瀉其熱;氣毒者,乃感冒四時殺厲之氣而成,其患耳項胸腋,驟成腫塊,令人寒熱頭眩,項強作痛,治當調其血,和其氣;瘰癧者,累累如貫珠,連接三五枚,其患先小後大,不作寒熱,初不覺疼,日久漸痛,堅硬如棋子,大小如梅李,繞頸延腋,得之於誤食蟲蟻鼠殘之物,又或汗液宿水陳茶,混入而餐,乃食毒鬱結之久病也,最難消散,治當散其堅,和其血;痰癧者,初起如梅如李,生乃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易於收斂,此乃飲食冷熱不調,飢飽喜怒不常,多致脾氣不能傳運,遂成痰核,治當豁其痰,行其氣;筋癧者,生於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堅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此乃憂愁思慮,暴怒傷肝,故令筋縮,結蓄成核,治當清其肝,解其鬱。(《正宗》)

又曰:如寡婦尼僧,鰥夫庶妾,志不得發,思不得遂,積想在心,過傷精力,此勞中所得者,最難調治。有此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白話文:

[瘰癧門主論]

所以治療方法一定要以疏解鬱悶為主。然而鬱悶久了,氣血必定會耗損,何況流膿出血,氣血更為虧虛。如果只消除痰而不疏解鬱悶,或只疏解鬱悶而不化解痰,都是更加虛弱其虛損之處。可以用「消串丹」這個藥方:白芍一兩、白朮一兩、柴胡二錢、蒲公英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附子一片、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紫貝天葵五錢。用水煎服,服用八劑後,痰塊會逐漸消散,再服十劑就會完全化解,再經過一個月就能完全痊癒。

痊癒後服用六君子湯來調理善後,就不會再復發了。這個藥方精妙之處在於蒲公英和紫貝天葵是消除瘰癧的特效藥,但若沒有柴胡和白芍來輔助,肝木就不能平靜;若沒有茯苓和白朮來幫助,脾胃之氣就不能健壯,又怎能攻破痰塊呢!正因為這個藥方有攻有補,又藉著附子的力量引導藥力直搗病灶,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積久的痰。

又說:有長期患瘰癧的人,脖子都爛了,而且蔓延到胸腔,這些都是痰塊造成的。甚至會引起身體發熱發冷、肌肉消瘦、食慾不振、自汗盜汗、心悸恍惚等症狀。這種病本來就難以醫治,但如果治療得法,也是可以救治的。這種病剛開始時,應該先疏解鬱悶,輔以補虛,來消除毒素。如果執著於用平常的治療方法,只祛痰敗毒,往往會加速死亡。可以使用「轉敗丹」這個藥方:人參二兩、柴胡二錢、白芍三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半夏五錢、白朮一兩、生甘草三錢。

用水煎服,服用四劑後,在胸腔的痰塊就會完全消散,再服四劑,脖子上的潰爛也會痊癒。將藥方劑量減半,再服十劑,瘡口就會逐漸平復,不再復發。這個藥方補益大於攻伐,並且在補益中兼具疏解鬱悶的作用,化痰的功效也包含在其中。從來沒有人知道這種治療方法,只一味地攻毒,所以才會越來越糟。世事變化無窮,神方難以置信,人們看到這個藥方,沒有不嘲笑的。誰知道這竟然是祛病的仙丹,救命的奇藥呢!我實在忍不住掩卷嘆息啊!

陳實功說:瘰癧這種病,有風毒、熱毒、氣毒的不同;瘰癧、痰癧、筋癧的區別,應該仔細辨別然後治療。風毒造成的瘰癧,是外感風寒,侵入經絡所致,先寒後熱,結成腫塊,浮腫疼痛。治療應該散風祛濕。熱毒造成的瘰癧,是天時過於炎熱,暑氣侵犯三陽經,或者因為吃太多油膩厚味的食物,積聚而成,顏色發紅,微微發熱,結塊堅硬。治療應該清瀉脾胃的熱邪。氣毒造成的瘰癧,是因為感受了四時不正之氣,突然在耳朵、脖子、胸部、腋下等處出現腫塊,令人發冷發熱、頭暈目眩、脖子僵硬疼痛。治療應該調和氣血。瘰癧,像串珠一樣,連接三五個,開始很小,後來變大,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開始不覺得疼痛,日子久了逐漸疼痛,堅硬如棋子,大小像梅子李子,環繞脖子延伸到腋下。是因為誤食了蟲蟻老鼠的殘骸,或者是汗水、隔夜的水、陳茶混入食物,導致食物中的毒素積聚形成的慢性疾病,很難消散。治療應該軟堅散結,調和氣血。痰癧,剛開始像梅子李子大小,生長在全身,久了會微微發紅,最後會潰破,容易收口。是因為飲食冷熱不調,飢飽無常,喜怒不定,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於是形成了痰核。治療應該化痰行氣。筋癧,生長在脖子旁邊的筋脈之間,形狀像棋子,堅硬大小不一,或凹或凸,久了會身體虛弱,經常發冷發熱,勞累和發怒會加重病情。是因為憂愁思慮、暴怒傷肝,導致筋脈收縮,積聚形成腫塊。治療應該清肝解鬱。

又說:如果寡婦尼姑、鰥夫妾侍等,心志不得伸展,想法無法實現,積壓在心中,過度耗損精力,這種因為勞累造成的病,最難調理。應該先養心血,其次疏解鬱悶,補益腎氣,安神定驚,疏肝解鬱,可以服用歸脾湯、益氣養榮湯,都加入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