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七 (12)
卷十七 (12)
1. 咽痛門主方
共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薄荷湯化下,挾驚者硃砂為衣。此通治小兒諸瘡毒,及痧痘後餘毒喉齒等證。
口疳藥即兼長肉方,每薄荷三分配兒茶一分五釐,制黃柏釐許,龍骨二釐,白芷二釐五毫,如腫痛即用三四釐。甘草、珍珠各五釐,各研細,配合再研。加冰片三釐再研勻,入瓷罐內。凡遇口碎及各種口疳用此。若初腫起而熱甚者,多用薄荷;若不腫不甚熱病久,宜用長肉為主,本方多加兒茶、珍珠、龍骨;如色成紫及一切喉證碎者,亦用此長肉。
如治走馬疳、穿牙疔,及重舌口疳,初生小兒胎毒、口疳,本方中加牛黃,倍珍珠,無不奏效。若黑而臭腐者不治。小兒黃色胎疳,如干橘穰者不治。如治痧痘後口疳,去黃柏、龍骨,加牛黃,倍珍珠各五釐,多更妙。大抵遇極凶證難效者,或欲速愈見效,加牛黃、珍珠各五釐,多些更妙。
痘後疳非此不效,餘證加之,亦無不神應。凡用碧丹,看證凶險時,冰片宜多加些,將愈甘草宜多加些。
吹咽痛。
壁蟢窩(二十個),橄欖核(三個)
共於陰陽瓦上焙存性,研細吹。
冰梅,治咽喉百病。
半熟大梅子(一百枚,五月五日午時,用食鹽、朴硝各四兩,水三碗,入壇內浸梅子,其水約過梅子三指,浸一宿,後入),豬牙皂(如眉毛大者作去核、去弦),防風,甘草,白礬(各四兩),鮮南星(切片),鮮半夏(切片,各三十五枚),桔梗(二兩)
研細拌入。浸七日取梅曬乾,又侵又曬,以汁盡梅上起白霜為度,瓷瓶收貯。凡用取梅一枚,絲棉包噙口內,有水先咽五六口,後有痰涎吐盡,以口內無痰,只有清水,方去梅子,可以食粥,一枚可治二病。
赤麟丹(吳振華),治喉痹喉風喉蛾喉癰七十二證如神。用傾元寶罐一個,入明礬二兩,好血竭二錢,於罐內放巴豆仁二十一粒於礬內,放炭火上煅,令煙盡,冷定加白硼砂二錢,冰片一錢,共研極細,瓷瓶密貯。每用少許吹之。
白話文:
咽痛門主方
將所有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像是龍眼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湯送服。如果小孩有驚嚇症狀,可以在藥丸外面裹上一層硃砂。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孩身上各種瘡毒,以及麻疹、痘疹後殘留的毒素引起的喉嚨痛、牙齦腫痛等症狀。
口瘡藥(兼具促進傷口癒合功能)
薄荷三份,兒茶一份五釐,製過的黃柏一釐,龍骨二釐,白芷二釐五毫。如果腫痛明顯,用量可增至三四釐。甘草、珍珠各五釐,分別磨成細粉後混合再研磨,加入冰片三釐,再次研磨均勻,放入瓷罐中保存。凡是遇到口腔潰瘍或各種口瘡,都可以使用這個藥。如果剛開始腫脹發熱很嚴重,要多用薄荷;如果不腫、不很熱,而且病程較長,應該以促進傷口癒合為主,此時藥方中要多加兒茶、珍珠、龍骨。如果潰瘍呈紫色,或者各種喉嚨痛導致潰爛,也適用這個促進傷口癒合的藥方。
如果治療走馬疳、穿牙疔,以及舌頭下方的口瘡(重舌口疳),或者剛出生的小孩因為胎毒引起的口瘡,這個藥方中加入牛黃,珍珠的用量加倍,效果會很好。如果潰瘍呈現黑色並發出惡臭,就難以治癒。小兒的黃色胎毒引起的口瘡,如果像曬乾的橘子瓤一樣,也難以治癒。如果治療麻疹、痘疹後引起的口瘡,要去掉黃柏和龍骨,加入牛黃,珍珠的用量加倍,效果更佳。總體來說,遇到病情極為凶險、難以見效的,或者希望快速見效的情況,可以加入牛黃和珍珠,各五釐左右,多加一些效果會更好。
痘疹後的口瘡,不用這個藥方難以見效,其他病症加入此藥,也幾乎沒有不靈驗的。凡是使用碧丹這種藥的時候,如果病情凶險,冰片的用量可以多加一些;如果快要痊癒,甘草的用量可以多加一些。
吹喉嚨痛的藥方
壁蟢窩(即蜘蛛的巢,二十個),橄欖核(三個)
一起放在瓦片上用火焙燒,保留藥性,研磨成細粉,吹入喉嚨。
冰梅(治療各種咽喉疾病的藥方)
半熟的大梅子(一百個,端午節中午,用食鹽、朴硝各四兩,加三碗水,放入壇子中浸泡梅子,水面要超過梅子三指寬,浸泡一個晚上後,再放入),豬牙皂(像是眉毛大小的,去掉核和筋),防風,甘草,白礬(各四兩),新鮮的南星(切片),新鮮的半夏(切片,各三十五枚),桔梗(二兩)
一起磨成細粉,混合攪拌均勻。浸泡七天後取出梅子曬乾,再浸泡再曬乾,直到梅子上的汁液完全吸乾,表面出現白霜為止,用瓷瓶裝起來保存。每次使用取出一枚梅子,用絲棉包裹含在嘴裡,有口水先吞咽五六口,然後把痰吐乾淨,等到口中只有清水,沒有痰的時候,就可以把梅子取出,然後可以吃粥。一枚梅子可以治療兩種疾病。
赤麟丹(吳振華的藥方),治療咽喉腫痛、喉風、喉蛾、喉癰等七十二種咽喉疾病,效果神奇。
準備一個像元寶形狀的陶瓷罐子,放入明礬二兩,上好的血竭二錢。在罐內放二十一顆巴豆仁在明礬中,放在炭火上燒,讓煙散盡,冷卻後加入白硼砂二錢,冰片一錢,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瓷瓶密封保存。每次使用,取少量吹入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