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1)

1. 咽痛門主方

制豬牙皂角法:取堅小不蛀豬牙皂角放瓦上火炙脆,去兩頭,研末。瓷瓶密貯聽用。

制硝法:入金丹用者火硝,以溫湯蘸過綿紙挹干包好,放灶上洞內五六日,收其濕氣。入玉丹內,不必如此。

合碧丹法:每用玉丹三分,配百草霜半匙研勻,入燈心灰一釐,甘草末三匙,蘇薄荷葉末三分,研極細。然後入好冰片五釐,多些更妙。再研勻,入小瓷瓶內,勿泄氣。此丹宜臨用旋合,不可出三日,不可過陰天。春夏宜多加蘇薄荷葉末,其色青。秋冬宜多加玉丹,其色白。欲出痰加皂莢少許。

合金丹法:每用提過硝一錢八分,入生蒲黃羅細末四分,共研細。次下殭蠶末一分,豬牙皂角一分,和研成淡黃色,加冰片一分,再研。此藥可以久留,冰片臨用時加。

按:金丹功主消腫出痰,並牙咬舔舌穿牙疔毒,專用此丹治之。咽喉等證則兼用碧丹,看證輕重加減。如證重者再加牛黃於本方內。如喉腫證及喉風,加殭蠶、牙皂。輕證只用硝與蒲黃。蓋碧丹消痰清熱,解毒驅風,固為良劑,尚屬平緩,不如金丹消腫毒,除風熱,開喉閉,出痰涎,最為神效。

但喉證初起,金丹不宜多用,因其能直透入內,且善走散,初起若多用之,恐輕證不勝藥力,反扞格難入也。凡喉證及單雙蛾,只用碧丹,其他重證,金碧兼之,須分先後多寡,初起碧丹(九),金丹(一),吹五管後,碧丹(八),金丹(二),再吹碧丹(七),金丹(三)。

如證重者碧丹金丹各半,用至三五次後,痰涎必上湧,然後金丹(六),碧丹(四),將管直入喉中,重吹一次,隨收出管,即吊出痰。竟用金丹(八),碧丹(二),亦可。

膏滋藥法,蘇薄荷(為君),玉丹(為臣),川貝母(為佐),燈心灰、百草霜、甘草、冰片(為使)。先將玉丹、百草霜研和後,入燈心灰再研,再入薄荷、甘草、貝母研極細,方入冰片研,蜜調服。凡喉癰喉菌須時時噙咽之,證重則兼煎藥及吹藥。

喉證主方

牛蒡子(炒研),前胡,連翹(炒),桔梗,黑山梔,栝蔞根,枯黃芩,元參,甘草(或加金銀花,發熱加柴胡,頭痛加熟石膏,口渴加麥冬、知母,胸膈飽加枳殼,鬱熱加芍藥、貝母),水煎服。

三黃散方,生地(為君),蒲黃(為臣),牛黃(為佐),冰片(為使),共為極細末,用芭蕉根汁或扁柏葉汁和蜜調敷。此藥治頭癰面癰。如腫硬不消,因氣凝血滯,或痰塊結而不散,則兼陰證矣。宜用薑汁、蔥汁為要。兼治小兒丹毒。

玉鎖匙方,巴豆壓油於紙上,捻成條子,點燈滅火,以煙薰入鼻中,一時鼻若流涕,其關即開。犀角解毒丸

犀角(鎊,一錢),桔梗(一兩),赤茯苓,牛蒡子,生地(各五錢),元參,連翹(各六錢),朴硝,甘草,青黛(各二錢)

白話文:

咽痛門主方

**製作豬牙皂角的方法:**取堅硬、小顆且沒有蟲蛀的豬牙皂角,放在瓦片上用火烤到酥脆,去除兩頭,磨成粉末。用瓷瓶密封保存,以備使用。

**製作硝的方法:**如果是製作金丹用的火硝,要用溫水浸濕棉紙,吸乾後將火硝包好,放在灶上的洞內五六天,使其吸收濕氣。如果是製作玉丹用的,則不需要這樣處理。

**調製碧丹的方法:**每次使用玉丹三分,配上半匙百草霜,研磨均勻,加入一釐燈心灰、三匙甘草末、三分蘇薄荷葉末,研磨到非常細。然後加入五釐好的冰片,多加一點更好。再次研磨均勻,裝入小瓷瓶內,不要讓藥氣散失。此藥宜臨用時調配,不要超過三天,也不要在陰天使用。春夏季節宜多加蘇薄荷葉末,顏色呈現青色。秋冬季節宜多加玉丹,顏色呈現白色。如果想化痰,可以加入少許皂莢。

**調製金丹的方法:**每次使用提煉過的硝一錢八分,加入羅細末的生蒲黃四分,一起研磨細。然後加入一分殭蠶末、一分豬牙皂角末,混合研磨成淡黃色,再加入一分冰片,繼續研磨。此藥可以長期保存,冰片臨用時再加。

**說明:**金丹的主要功效是消腫、化痰,並可治療牙齒咬傷、舌頭潰爛、牙疔等毒瘡,專門用此丹治療這些疾病。咽喉等疾病則搭配使用碧丹,根據病情的輕重增減用量。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在本方中加入牛黃。如果喉嚨腫痛或喉風,可以加入殭蠶、牙皂。病情較輕的,只需使用硝和蒲黃。碧丹的功效是化痰、清熱、解毒、驅風,雖然是很好的藥劑,但藥性比較平和,不如金丹消腫毒、除風熱、開喉閉、化痰涎的效果顯著。

但是,喉嚨疾病初期,金丹不宜多用,因為它能直接滲透到體內,而且藥性走散較快,初期如果多用,恐怕輕微的病症承受不住藥力,反而阻礙藥效發揮。凡是喉嚨疾病以及單雙蛾,只需使用碧丹,其他嚴重病症,則金丹和碧丹搭配使用,需要區分先後次序和用量多少。初期使用碧丹九份,金丹一份,吹五管後,使用碧丹八份,金丹兩份,再吹碧丹七份,金丹三份。

如果病情嚴重,則碧丹和金丹各半,使用三五次後,痰涎必然上湧,然後使用金丹六份,碧丹四份,將藥管直接深入喉嚨中,用力吹一次,隨即取出藥管,即可將痰涎引出。之後可以使用金丹八份,碧丹兩份,也可以。

**膏滋藥的配製方法:**以蘇薄荷為君藥,玉丹為臣藥,川貝母為佐藥,燈心灰、百草霜、甘草、冰片為使藥。先將玉丹、百草霜研磨混合後,加入燈心灰再研磨,再加入薄荷、甘草、貝母研磨到非常細,最後加入冰片研磨,用蜂蜜調和服用。凡是喉癰、喉菌需要時時含服咽下此藥,病情嚴重則同時煎藥和吹藥。

喉證主要方劑

牛蒡子(炒後研磨)、前胡、連翹(炒)、桔梗、黑山梔、栝蔞根、枯黃芩、元參、甘草(或加金銀花,發熱加柴胡,頭痛加熟石膏,口渴加麥冬、知母,胸膈飽滿加枳殼,鬱熱加芍藥、貝母),用水煎服。

三黃散方劑,生地為君藥,蒲黃為臣藥,牛黃為佐藥,冰片為使藥,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芭蕉根汁或扁柏葉汁和蜂蜜調和後敷於患處。此藥治療頭部癰腫和面部癰腫。如果腫脹堅硬不消退,是因為氣血凝滯,或者痰塊結聚而不散,則屬於陰證。應當用薑汁、蔥汁作為藥引。此藥也兼治小兒丹毒。

玉鎖匙方劑,將巴豆壓榨出的油塗在紙上,捻成細條,點燈燒著,用煙薰入鼻中,一時之間鼻子如果流出鼻涕,則鼻竅就打開了。

犀角解毒丸

犀角(磨成粉,一錢)、桔梗(一兩)、赤茯苓、牛蒡子、生地(各五錢)、元參、連翹(各六錢)、朴硝、甘草、青黛(各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