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0)

1. 咽痛門主方

清胃湯

生地(二錢),升麻,連翹,牡丹皮,黃連,水煎服。

引火湯(雷真君。)

熟地,元參(各一兩),白茯苓(五錢),白芥子(二錢),山茱萸,山藥(各四錢),北五味(二錢),肉桂(一錢),水煎服。

生肌散,痧痘口瘡臭爛。

黃連(土炒),地骨皮,黃柏,五倍子,生甘草(各等分)

研細乾摻之。若仍有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乃內毒未盡也。仍用大連翹飲解之。

二聖散,痧痘咽喉腫痛,不拘初起回後。

白殭蠶(二錢),苦參(三錢)

研細。吹入三四次,即腫消痛止。

敗毒散,疹後口臭口瘡唇爛,咽喉疼痛。

生地(一錢五分),桔梗,連翹,牛蒡子,天花粉,元參,金銀花(各八分),粉丹皮,柴胡(各七分),生甘草(三分),黃柏(蜜水炒),薄荷,赤芍藥(各五分),熟石膏(一錢)

加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同煎,再加生犀角磨汁和藥服。每日用米泔水洗十餘次。若不頻洗,又不服藥,內熱熾甚,則變走馬牙疳矣。

喉間腫長如瓜蒂者不可刺,刺破則傷人,鹽煅過研細,以雞翎蘸搽即消。

喉下諸般腫,蝸牛飛面研勻,貼腫痛。

紫袍散(周鶴仙。),治咽喉十八種證。

石膏,青黛,硃砂,白硼砂(各一兩),人中白(煅),元明粉,膽礬,山豆根,真冰片(三分)

共乳極細末。瓷瓶密貯,急時用二三釐吹咽喉即愈。

熱痛咽痛,童便三合含咽。

咽喉破爛,倒掛塵(陰陽瓦煅,七分),明礬(三分),研細吹。

回生救苦上清丹(徐峨峰),治咽喉十八種急證如神。

白殭蠶(焙存性,一錢),生硝尖,煅硝尖,白硼砂(各五分),明礬,熟礬(各二分),海螵蛸(三分),冰片(一分)

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少許吹上,吐去痰涎,即愈。

咽喉危證,野蕎麥(春間初發紅嘴形類海棠,六七月間可長四五尺,其莖葉頗似海棠,節有紅節,葉大如掌。)每採鮮葉搗汁,入醋一匙,以綿蘸掃,涎出即活。

奎光秘傳咽喉口齒合藥法:

玉丹(此宜預先多制,愈久愈神。),將明礬指頭大塊者入罐內,放桴炭火上熔化,以箸試看罐底無塊時,隨投火硝如礬一兩,下硝三錢為則。硼砂每礬一兩,下硼砂三錢為則。少頃又投明礬化盡,又下硝硼如前法,逐層投完。待罐口鋪地如饅頭樣,方用武火煉至乾枯,用淨瓦覆罐口,一時取起,將研細牛黃少許,用水五六匙調和,以匙挑滴丹上,將罐仍入火內烘乾,即取起。連罐覆淨地上,下以紙襯地上,用瓦蓋七日,收貯聽用。

制黃柏法:揀好黃柏切片,用荊芥穗為君,甘草佐之,煎濃汁浸軟,攤瓦上緩緩炙黃,不可令焦,酒白蜜湯曬乾,研末聽用。

制燈心灰法:取白色燈心,先用水灑潮,以厚筆管將燈心塞令堅緊,筆管兩頭用紙塞實,入火緩緩燒過,去竹管塞紙開看,如燒不過則生,如燒太過則無有矣。制須得法為妙。

白話文:

[咽痛門主方]

清胃湯

生地(8克),升麻,連翹,牡丹皮,黃連,用水煎服。

引火湯(雷真君)

熟地,元參(各30克),白茯苓(15克),白芥子(8克),山茱萸,山藥(各12克),北五味(8克),肉桂(4克),用水煎服。

生肌散,用於治療因痧症或痘症引起的口瘡潰爛。

黃連(用土炒過),地骨皮,黃柏,五倍子,生甘草(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直接撒在患處。如果仍然發熱化膿且不易癒合,表示體內毒素未完全清除,應再服用大連翹飲來解毒。

二聖散,用於治療因痧症或痘症引起的咽喉腫痛,不論是初發或恢復期都可使用。

白殭蠶(8克),苦參(12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吹入咽喉三四次,即可消腫止痛。

敗毒散,用於治療疹子後出現的口臭、口瘡、唇爛、咽喉疼痛。

生地(6克),桔梗,連翹,牛蒡子,天花粉,元參,金銀花(各3克),粉丹皮,柴胡(各2.8克),生甘草(1.2克),黃柏(用蜂蜜水炒過),薄荷,赤芍藥(各2克),熟石膏(4克)

加入淡竹葉(4克),燈心草(約50根)一同煎煮,再加入磨好的生犀角汁一起服用。每天用洗米水清洗患處十餘次。如果沒有勤洗和服藥,體內熱毒會更加嚴重,可能會轉變為走馬牙疳。

如果喉嚨腫大如瓜蒂,千萬不可用針刺破,刺破反而會傷害人。可將鹽煅燒過後研成細末,用雞毛蘸取塗抹即可消腫。

喉嚨下方各種腫痛,可將蝸牛碾成粉末與麵粉混合均勻,敷在腫痛處。

紫袍散(周鶴仙),用於治療咽喉的十八種病症。

石膏,青黛,硃砂,白硼砂(各30克),人中白(煅燒過),元明粉,膽礬,山豆根,真冰片(1克)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密封的瓷瓶中保存,急用時取少量(約0.1~0.2克)吹入咽喉即可見效。

如果因熱引起的咽喉痛,可以用三合(約54毫升)的童子尿含在口中慢慢吞嚥。

如果咽喉潰爛,可將倒掛塵(即陰陽瓦煅燒後的粉末,約2.8克)和明礬(約1.2克)研磨成細末,吹入患處。

回生救苦上清丹(徐峨峰),用於治療咽喉的十八種急症,效果極佳。

白殭蠶(焙乾後存性,約4克),生硝尖,煅硝尖,白硼砂(各2克),明礬,熟礬(各0.8克),海螵蛸(1.2克),冰片(0.4克)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瓷瓶中保存,每次取少量吹入咽喉,並將痰涎吐出即可痊癒。

對於咽喉危急症狀,可採摘新鮮的野蕎麥(春天初發時紅嘴形狀,類似海棠,六七月間可長至四五尺高,莖葉很像海棠,節有紅色,葉子像手掌大)的葉子搗汁,加入一匙醋,用棉花蘸取擦拭患處,待口涎流出後即可痊癒。

奎光秘傳咽喉口齒合藥法:

玉丹(此藥宜預先多製作,時間越久效果越好),取明礬大塊如指頭,放入罐內,置於炭火上熔化,用筷子試探罐底無塊狀時,隨即投入火硝,比例為每一兩礬加三錢硝。硼砂比例為每一兩礬加三錢硼砂。稍後再投入明礬直至熔化,再投入硝和硼砂,按上述方法逐層投入完成。待罐內藥材鋪平如饅頭狀時,再用大火煉製至乾枯,用乾淨的瓦片覆蓋罐口,待約一個時辰後取開,將研磨成細末的少量牛黃,用水約五六匙調和,用湯匙挑取滴在丹藥上,再將罐子放入火中烘乾,取出後連罐倒扣在乾淨的地面上,下面用紙墊著,再用瓦片蓋住,放置七天後取出保存備用。

**黃柏的炮製方法:**選用優質黃柏切片,以荊芥穗為主藥,甘草為輔藥,煎煮濃汁浸泡黃柏至軟化,然後攤在瓦片上緩慢烘烤至黃色,不可烤焦。再用酒和蜂蜜水浸泡後曬乾,研磨成末備用。

**燈心灰的製備方法:**取白色燈心草,先用水噴濕,用粗筆管將燈心草塞緊,筆管兩頭用紙封住,放入火中緩慢燒製。取出後去除筆管和塞紙查看,如果燒製不完全則為生,如果燒製過度則會化為灰燼。製備方法十分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