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6)

1. 咽痛門主論

又云:婦人傷寒,身發潮熱咽痛者,此經行也。《活人書》云:婦人傷寒,經水適來,晝則明明,暮則譫語如見鬼神狀,此乃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不可下也,小柴胡湯主之。今咽喉痛而潮熱往來,面赤唇紅者,此熱邪上壅也,不用小柴胡湯,宜用竹葉石膏湯,清上膈,除心煩,所以為妙,次用四物湯。

又云:喉中有瘡,其色帶黃,探痰同前。用小刀點瘡上,出膿後即吹冰片散,宜用鼠黏子解毒湯。

竇夢麟曰:喉腫乃毒起於脾經,因食煎煿油膩等物,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以致毒氣不能流行,聚結於喉根,若不速治,潰毒閉急即死。治法先用醋水虀汁攪去痰涎,再吹藥。

又曰:咽喉間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有孔出臭氣,用臭狗橘葉煎,頻服之而愈。

汪省之曰:虛陽上攻,氣不升降,致結患咽嗌,痰涎壅塞,治以蘇子降氣湯。(《理例》)

澄曰:咽喉之病,近世最多者有數證:曰單乳蛾、雙乳蛾,曰子舌脹、木舌脹、纏喉痹、走馬喉痹。其熱氣上行,轉於喉之兩旁,近外結腫,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二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為喉痹;熱結於舌下,復生小舌,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舌者,強硬而不柔和也,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痹,暴發痰涎湧盛,水漿不入。然名雖不同,其證總不外乎手少陰君火手少陽相火為病也。

二脈並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痹,痹甚則不通而死矣。其危者可以咸軟之,而大者以辛散之,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之類,用之自可消除。至於走馬喉痹,則非此等所療,以其生死只在反掌之間耳。急救之法,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此上策也。

後之患者,萬勿畏針以自斃其命;後之君子,萬勿執小方而曰吾藥不動臟腑,又妙於不用針砭出血,在小疾幸而獲愈,而大疾必致死亡。特為拈出,以告病者、醫者,勿自誤以誤人也。

又曰:凡咽喉用針後,有針創者,宜搗姜塊和以熟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

王奎光曰:咽喉為人身飲食門戶,呼吸關隘,方寸之地,受病危險,其證甚繁,大約總歸於火。蓋少陰少陽君相二火,其脈皆絡於咽喉,故往往為火證之所結聚。君火勢緩,則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有虛實,實火因過食煎炒炙煿,蘊結積毒,其證口渴,二便秘塞,風痰上壅,將發喉痹,必先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去風痰,後解熱毒虛火;或因飲酒太過,或因忿怒,或因色欲,火炎上攻咽喉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補虛瀉火。

白話文:

咽痛門主論

還有一種說法是,婦女得了傷寒,身體發熱且忽冷忽熱,又感到咽喉疼痛,這很可能是正值經期。《活人書》裡說,婦女得了傷寒,剛好月經來潮,白天神智還算清醒,但到了晚上就會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神一樣,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這時不要去動胃氣和上焦的部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應該使用小柴胡湯。現在,如果出現咽喉疼痛,而且發熱忽冷忽熱,臉色發紅、嘴唇也紅的情況,這是因為熱邪壅塞在上部,這時就不宜使用小柴胡湯,應該使用竹葉石膏湯,來清解上膈的熱邪,消除心中的煩悶,這樣效果才好。之後再用四物湯來調養。

還有一種情況是,咽喉中有瘡,顏色帶黃,檢查痰液的情況和前面說的一樣。可以用小刀輕點瘡口,讓膿液流出,然後吹上冰片散。同時,應該使用鼠黏子解毒湯來解毒。

竇夢麟說,喉嚨腫痛是因為脾經的毒素引起的,可能是因為吃了油炸煎烤、油膩的食物,或是飲酒過量,加上性生活過度,導致毒氣無法正常運行,聚集在喉嚨根部。如果不趕快治療,毒素潰爛閉塞,就會有生命危險。治療方法是,先用醋水混合韭菜汁攪拌後去除痰液,然後再吹藥。

還有一種情況是,咽喉間長出肉塊,一層層疊起來,逐漸腫大,而且有孔洞散發臭氣,可以用臭狗橘葉煎水,頻繁服用,就可以治癒。

汪省之說,這是因為虛陽向上攻,氣機升降失調,導致氣結在咽喉部位,痰液阻塞。治療應該使用蘇子降氣湯。(出自《理例》)

澄曰:近來咽喉疾病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單側乳蛾、雙側乳蛾,還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痹、走馬喉痹。它們都是因為熱氣向上運行,轉到喉嚨兩側,靠近外側的地方結成腫塊。因為腫塊的形狀像蛾子,所以叫做乳蛾,一個叫做單側,兩個叫做雙側。比乳蛾小一點的叫做喉痹;熱邪結在舌頭下面,又長出小舌頭,叫做子舌脹;熱邪結在舌頭中間,導致舌頭腫大,叫做木舌脹,木舌脹的特點是舌頭僵硬而不柔軟。熱邪結在咽喉,腫脹包繞在外面,感覺又麻又癢;腫脹很大的,叫做纏喉風痹。突然發病,痰液湧出很多,連水都喝不下去。雖然名稱不同,但這些疾病的病因都脫不開手少陰心經的君火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相火。

這兩條經脈都連接著喉嚨,如果氣熱就會在內部結聚,結聚嚴重就會腫脹,腫脹嚴重就會麻痹,麻痹嚴重就會氣機不通導致死亡。病情危急的時候,可以用鹹味的藥物使之軟化,腫大的可以用辛散的藥物來消散,比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之類的藥物,使用後自然可以消除。至於走馬喉痹,不是這些藥物可以治療的,因為這種病生死只在一瞬間。急救的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砭針放血,血流出來,病就好了,這是最好的方法。

後世的患者,千萬不要因為害怕針灸而自己斷送性命;後世的醫者,千萬不要拘泥於小方子,說我的藥不傷脾胃,而且比不用針灸放血更好。小病可能僥倖治癒,但大病必定會導致死亡。我特意把這些寫出來,告訴病人、醫生,不要自己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凡是咽喉用過針灸後,有傷口的,應該把生薑搗碎,和熟開水一起,時常慢慢喝,這樣傷口就容易癒合。

王奎光說,咽喉是人體飲食的門戶,呼吸的要道,這麼小的地方,一旦生病就很危險。它的病症非常多,大致上都歸屬於火。因為少陰心經和少陽三焦經的君火和相火,它們的經脈都連接著咽喉,所以常常會因為火邪聚集而發病。君火的勢頭比較緩慢,就會結成疼痛或腫脹;相火的勢頭比較快,腫脹就會很嚴重,而且麻木不仁,形成痹症,痹症嚴重就會氣機不通,導致痰液阻塞而死亡。醫書上說,一陰一陽之氣結聚,就叫做喉痹。

火是痰的根源,痰是火的表象。火有虛實之分,實火是因為過度食用煎炒炙烤的食物,導致毒素積聚,症狀是口渴、大小便不通暢,風痰上壅,即將發作喉痹時,一定會先感到胸膈不舒服,脈象弦而數。治療應該先去除風痰,然後再解熱毒。虛火可能是因為飲酒過量、憤怒或性慾過度,導致火向上炎,咽喉乾燥,通常大小便正常,少陰脈微弱。治療應該補虛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