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七 (4)
卷十七 (4)
1. 咽痛門主論
丹溪曰:咽喉者一身總要,與胃相授,呼吸之所從出。若胞膈蘊積熱毒,致生風痰,壅滯不散,發而為咽喉之病,喉內生瘡,或狀如肉,赤肉為腫,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則生出重舌。大法先去風痰以通咽膈,然後解其熱毒,遲則有不救之患。又有熱毒衝上齶而生瘡,謂之懸癰,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閉,舌吐不利。
宜用解施法,或曰治法視火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探痰出血,隨所施治;或於手大指少商穴出血行氣,沖達於外者,必外敷以藥。予嘗以鵝翎蘸米醋繳喉中,摘去痰涎。蓋酸能收痰,又能消積血,乳蛾而不散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馬牙硝吹點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草、桔梗、黃芩、山梔、大黃、白礬、牛蒡之類,隨證加減為方,以散上焦之熱,外所敷藥如生地、伏龍肝、韭根皆可用。若咽喉生瘡,或白或赤者多血,大率多是痰熱,先以桐油吐之,後用甘草湯解桐油之氣。
竇夢麟曰:咽喉一科,昔先太師公立論於前矣,余豈敢復言乎!獨座細思,又不容已也。咽喉之證,司性命出納氣飲之所,深為至重。然飲食精氣之要路,肺與大腸表裡之別,臟腑上通咽喉,下由大腸出入之門戶,肺為華蓋,發蔭五臟,死生之玄門也。入谷則昌,絕谷則亡,朝生暮死,暮生朝死,須臾之間,變證不一。
惟肺主金,生生不已,循環無端,順則五臟華敷,百關通暢,此所謂養身之道也。陽明燥金,以致火克而生疾矣。咽喉之證,從熱而系乎太陽之標,故推而治之,可以解熱除毒,祛風順氣,則自然平金也。丹溪以米醋攪口中以出痰,酸以收之之義也。愚見以為太酸則燥,先用黃虀汁加玄明粉少許,灌喉中以吊其痰,次用酸水,仍前加玄明粉灌之,後用蜜湯潤之,漸漸探吐其痰,則咽喉開利矣,復以冰片散滋之,無有不效。
若纏喉風用前三法,不能探吐其痰,宜用生桐油灌之,鵝翎攪之,再用蜜湯潤之,急服牛黃清心丸,或豁痰丸,以墜其痰,旋以二陳湯加減服之,無不愈者。若喉中聲出如雷,嗆食眼張,天柱倒陷,面黑唇焦,鼻無氣息,目睛突出,汗出如珠,盧扁復生,不能生矣。然既患咽喉口舌之證,延及頸項頭面而發腫,紅如火光,萬不可療,急用磁鋒砭去惡血,用雞子清調乳香末潤之立瘥。再用芭蕉根汁潤之,以解其毒。
若口舌腫大紫黑,急用針點去血,隨吹末藥甚效。余久以此法行之,頗活甚多。故以此理論而發明之,再俟高明校裁,勿罪迂謬,幸甚。
又云:傷寒病四五日,發熱鼻乾,口燥咽痛者,陽明自病也。陽明屬胃,汗多則胃汁干,故津液不能潮咽而干痛者,宜用人參敗毒散主之。
又云:傷寒三五日,咽喉中有腫,其色鮮紅,痰涎自出,頭痛項強,須知屬太陽經邪氣入於經絡,觸動心間。但積熱之毒攻咽,則咽喉腫痛,宜甘桔湯內加牛蒡子、玄參、生川連三味,吹藥同前。
白話文:
朱丹溪說:咽喉是人體的重要關卡,與胃相連,也是呼吸的通道。如果胸腔和橫膈膜積聚了熱毒,導致產生風痰,這些痰液壅塞不散,就會引發咽喉疾病。喉嚨內部會生瘡,或者長得像肉,紅腫得像肉瘤一樣,堵塞不通,吞嚥困難,嚴重時還會長出重舌(舌頭下腫脹)。治療的大原則是先去除風痰,疏通咽喉,然後再解除熱毒,如果延誤治療,會有無法挽救的危險。另外,熱毒也可能向上衝到上顎而生瘡,稱為懸癰。而體內虛寒也可能導致咽喉閉塞,舌頭伸展不靈活。
應該使用解散邪氣的方法治療。或者說,治療方法要看火熱的程度,如果火熱輕微,就用常規方法治療,如果火熱嚴重,就用反治法。可以探取痰液,放出血液,根據情況施治。也可以在手的大拇指少商穴放血,使氣血流通,散發到體外,並同時外敷藥物。我曾經用鵝毛蘸取米醋塗抹喉嚨,摘除痰涎。因為醋是酸性的,可以收斂痰液,也能消除積血。對於乳蛾(扁桃腺炎)不消散的情況,可以用小刀在乳蛾上放出少許血液。都用馬牙硝吹入咽喉,來消除火邪。內服射干、青黛、甘草、桔梗、黃芩、山梔、大黃、白礬、牛蒡子等藥物,根據病情加減藥方,來散發上焦的熱邪。外敷的藥物可以使用生地、伏龍肝、韭菜根等。如果咽喉生瘡,呈現白色或紅色,通常是血熱的表現,大多是痰熱引起的。可以先用桐油來催吐,然後用甘草湯來解桐油的燥性。
竇夢麟說:咽喉科疾病,以前我的太師公就已經提出過相關的理論,我怎麼敢再多說呢!只是獨自靜下來仔細思考,又覺得不能不說。咽喉這個部位,是掌管生命氣息出入的重要關口,非常重要。它既是飲食精氣的要道,也是肺與大腸表裡的關聯。臟腑上通咽喉,下連大腸,是人體重要的出入口。肺像華蓋一樣覆蓋著五臟,是生死攸關的玄關。能攝取食物就會健康,如果斷絕食物就會死亡,生命可能朝生暮死,也可能暮生朝死,瞬息之間,病情變化莫測。
只有肺金,生生不息,循環不止。如果順應它,五臟就會健康,全身經絡也會通暢,這就是養生之道。如果陽明燥金(肺)受到火邪的克制,就會產生疾病。咽喉的疾病,從熱的方面來說屬於太陽經的標(表面),所以治療時,可以以此為方向,來清熱解毒、祛風順氣,自然就能夠平復肺金。朱丹溪用米醋攪動口中來使痰液排出,是取酸能收斂痰液的道理。我的看法是,如果醋太酸可能會乾燥,所以可以先用黃虀汁加少量玄明粉,灌入喉嚨中,來牽引痰液,然後再用加了玄明粉的酸水灌喉,接著用蜂蜜湯來滋潤。慢慢地探吐痰液,咽喉就會開通。再用冰片散來滋潤,沒有不見效的。
如果遇到纏喉風(急性喉炎),用前面三種方法都不能探出痰液,應該用生桐油灌下去,用鵝毛攪動,再用蜂蜜湯滋潤,馬上服用牛黃清心丸或豁痰丸,來使痰液下墜,然後用二陳湯加減服用,沒有不痊癒的。如果喉嚨發出像打雷一樣的聲音,嗆咳,眼睛睜大,頸部下陷,臉色發黑,嘴唇焦枯,鼻子沒有呼吸,眼睛突出,汗如雨下,就算扁鵲再世,也無力回天。如果咽喉、口舌的疾病,蔓延到頸項頭面,腫脹紅得像火一樣,就無法治療了,應該趕快用磁石做的鋒利器具,放掉惡血,用雞蛋清調和乳香末塗抹,就能很快痊癒。再用芭蕉根汁塗抹,來解毒。
如果口舌腫大,呈現紫黑色,要趕快用針刺放血,然後吹入藥末,效果很好。我長期用這個方法,救活了很多人。所以,我將這個理論闡述出來,再請高明的人來校正,不要怪我迂腐,那就太好了。
還有人說:傷寒病發病四五天,發熱、鼻子乾燥、口乾、咽喉疼痛,這是陽明經自己的疾病。陽明經屬於胃,如果汗出太多,就會導致胃液減少,所以津液不能滋潤咽喉,就會乾痛。應該用人參敗毒散來治療。
又有人說:傷寒病發病三五天,咽喉腫脹,顏色鮮紅,痰涎自流,頭痛、頸部僵硬,要知道這是太陽經的邪氣進入經絡,觸動心間。只是積熱的毒邪攻向咽喉,就會導致咽喉腫痛,應該用甘桔湯,內加牛蒡子、玄參、生川連三味藥材,吹入的藥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