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手太陰肺經

歌曰:

手太陰肺十一穴,少商魚際指端論,太淵經渠並列缺,孔最尺澤腕肘行,俠白天府與雲門,此中玄妙理,中府最堪尋。

白話文:

肺經共有11個穴位,從少商穴到魚際穴,依次排列著太淵穴、經渠穴、少商穴、孔最穴、尺澤穴、腕肘穴、俠白穴、天府穴、雲門穴。

這11個穴位中,中府穴最為重要,在胸部,鎖骨下緣,當乳頭直下,約2寸處。

此穴位是肺經的募穴,具有宣肺益氣、清熱除煩、止咳平喘、利咽消腫的功效。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

白話文:

手太陰經脈起始於中焦,向下與大腸相絡,再向上循行到胃和幽門部位,再向上經過膈肌屬於肺臟,並與肺臟系統相連。手太陰經脈出於肺臟系,橫出腋下,然後向下沿著肘部內側向下走行,在手肘內側上骨下緣行,進入寸口穴,向上循行於魚際穴,最後出於大拇指末端。手太陰經脈的分支從手腕後方,直出於食指內側,出於食指末端。如果手太陰經脈不通,則會出現肺臟脹滿、膨脹、喘咳、缺盆穴部位疼痛。嚴重時,兩手會互相交叉握拳,並伴有眩暈。這種情況被稱為臂厥。

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凡十二經之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其十二經皆仿此也。

白話文:

主要影響肺部健康,會產生咳嗽、氣喘、胸悶、煩躁、胸部滿悶,手肘內側至前胸疼痛,手掌發熱,肝氣過盛會出現肩背疼痛、風寒或中風,小便頻繁並伴有不適感。肺氣虛弱,則會出現肩背疼痛,氣息微弱、喘不過氣,小便顏色改變。所有十二經脈的疾病,症狀旺盛時,瀉血以減緩,氣血虛弱時,補益氣血以治療,熱盛時應疾速處理,寒症時應留針以通氣活血,疾病深藏時應灸之。疾病不盛也不虛時,應根據經脈來治療。十二經脈的治療方法皆以此為基礎。

少商二穴(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魚際二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太淵二穴(在掌後陷中。)

經渠二穴(在寸口脈中。)

列缺二穴(在腕後一寸五分。)

孔最二穴(去腕上七寸。)

尺澤二穴(在肘約紋中。)

俠白二穴(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

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臂內廉。)

雲門二穴(在巨骨下,挾氣戶旁各三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得之。)

中府二穴(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寸間,動脈應手。)

白話文:

少商穴位於大拇指末端內側,指甲角邊緣往內退一韭葉的距離。魚際穴位於大拇指第一節後方內側,靠近血管聚集的地方。太淵穴位於手掌後方的凹陷處。經渠穴位於寸口脈的部位。列缺穴位於手腕後方一寸五分處。孔最穴位於手腕上方七寸處。尺澤穴位於肘關節橫紋中。俠白穴位於天府穴下方,肘關節上方五寸處。天府穴位於腋窩下三寸,手臂內側靠近邊緣的地方。雲門穴位於巨骨下方,靠近氣戶穴旁邊各三寸的凹陷處,可摸到動脈,舉起手臂更容易找到。中府穴位於雲門穴下方一寸,乳頭上方三寸之間,可摸到動脈。

2. 手陽明大腸經

歌曰:手陽明大腸十二穴,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歷合谷陽谿之俞,過偏歷溫溜之濱,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臂臑肩髃上於巨骨,天鼎紓乎扶突,禾髎唇連,迎香鼻迫。

白話文:

歌訣說:手陽明大腸經有十二個穴位,從商陽經過二間和三間,到達合谷和陽谿的俞穴,經過偏歷和溫溜的邊緣,到達下廉和上廉,三里穴靠近曲池,肘髎到五里穴之間,臂臑、肩髃穴循行到巨骨,天鼎穴與扶突穴相連,禾髎穴在嘴脣附近,迎香穴在靠近鼻子的地方。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下入齒縫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是動則病齒痛䪼腫,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也。

白話文:

手陽明經的經脈,起於大拇指和食指的末端,沿著手指的外側向上,在合谷穴兩骨之間進入,向上進入兩條筋的中央,沿著手臂的外側向上,進入肘部外側,沿著肩胛骨外側前緣向上,在肩部走出風池穴的前緣,向上進入大椎穴的會點,向下進入缺盆穴,連接肺部,向下通過膈肌到達大腸;它的支脈,從缺盆穴向上經過頸部,貫穿面頰,向下進入牙縫中,再從口中出來,交會於人中穴,左邊的經脈交於右邊,右邊的經脈交於左邊,向上經過鼻孔。這條經脈有病變,就會引起牙齒疼痛、腫脹,主治因津液所引起疾病,如眼睛發黃、口乾、流鼻血、咽喉腫痛,肩前、肩胛骨疼痛、大拇指、食指疼痛,不能使用。

商陽二穴(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間二穴(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廉側陷中。)

三間二穴(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廉側陷中。)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大指歧骨間。)

陽谿二穴(一名中魁,在腕中上側兩筋陷中。)

偏歷二穴(在腕中後三寸。)

溫溜二穴(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二穴(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

曲池二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

肘髎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脈中。)

臂臑二穴(在肘上七寸。)

肩髃二穴(在肩端兩骨間。)

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

天鼎二穴(在頸缺盆直扶突後一寸。)

扶突二穴(在氣舍後一寸五分。)

禾髎二穴(一名長頻,直鼻孔挾水溝旁五分。)

迎香二穴(一名衝陽,在禾髎上鼻孔旁。)

白話文:

商陽穴位於手大拇指第二指內側,距指甲角約一寸,像韭菜葉的長度。

二間穴位於手大拇指第二指第一節前方的內側邊緣凹陷處,又稱間谷穴。

三間穴位於手大拇指第二指第一節後方的內側邊緣凹陷處,又稱少谷穴。

合谷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骨頭交界處,又稱虎口穴。

陽谿穴位於手腕上方兩條筋腱凹陷處,又稱中魁穴。

偏歷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

溫溜穴位於手腕後方,小指五寸,大拇指六寸處。

下廉穴位於輔骨下方,距離上廉穴一寸處。

上廉穴位於三里穴下方一寸處。

三里穴位於曲池穴下方二寸處。

曲池穴位於肘外側輔骨與曲骨之間凹陷處。

肘髎穴位於肘關節外側骨頭邊緣凹陷處。

五里穴位於肘關節上方三寸,脈搏的位置。

臂臑穴位於肘關節上方七寸處。

肩髃穴位於肩膀端兩根骨頭之間。

巨骨穴位於肩膀端,向上兩根叉骨之間。

天鼎穴位於頸部鎖骨凹陷處直上,扶突穴後方一寸處。

扶突穴位於氣舍穴後方一寸五分處。

禾髎穴位於直鼻孔旁,與水溝穴平行,相距五分處,又稱長頻穴。

迎香穴位於禾髎穴上方,鼻孔旁,又稱衝陽穴。

3. 足少陰腎經

歌曰:

足少陰兮二十七,湧泉流於然谷,太谿大鐘兮水泉緣,照海復留兮信續,從築賓兮上陰谷,掩橫骨兮大赫粗,氣穴四滿乎中注,肓俞上通乎商曲,守石關兮陰都寧,閉通谷兮幽門肅,步廊神封而靈墟存,神藏彧中而俞府足。

白話文:

足少陰有二十七個穴位,湧泉穴的水流向然谷穴,太谿穴像大鐘一樣水流緣邊,照海穴像水池一樣蓄滿了水,從築賓穴往上流向陰谷穴,掩橫骨穴和絕骨穴位置高大而粗糙,氣血之穴充滿其中,肓俞穴往上通到商曲穴,守石關穴和陰都穴安寧,閉塞了通谷穴和幽門穴,所以很肅靜,步廊穴和神封穴被神靈守護,靈墟穴得以保存,神藏穴位於彧中穴,而俞府穴位於足部。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去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黑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是為骨厥。

白話文:

足少陰的經脈,起始於小指的下方,斜向足心,從然谷穴下方出來,沿著內踝的後方,分出一支進入腳跟的中間,向上經過小腿內側,從小腿後內側的肌肉中出來,向上經過大腿內後側,貫穿脊柱與腎臟相連,與膀胱相絡。其經脈的正道,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膈肌,進入肺臟,沿著喉嚨,挾持舌根。其分支,從肺臟出來與心臟相絡,注入胸腔。足少陰經脈如果發病,則會出現飢餓卻不想吃東西,臉色黑得像漆柴一樣,咳嗽吐痰帶血,呼吸急促,坐著想起來的時候,眼前昏花,看不清東西,心裡像懸著東西一樣飢餓,氣血不足就會恐懼,心裡忐忑不安,像有人要抓住他一樣,這種病叫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嗌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臀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也。

白話文:

這是以腎作為主要病因的疾病。徵候是口腔灼熱舌頭乾燥,喉嚨腫脹氣往上衝,喉嚨乾燥疼痛,煩躁不安心痛,患有黃疸和腹瀉,脊椎、臀部、大腿後側內側疼痛,手腳麻痺抽搐昏厥嗜睡,腳底發熱疼痛。

湧泉二穴(一名地衝,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然谷二穴(一名龍淵,在足踝前大骨下陷中。)

太谿二穴(在足下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

大鐘二穴(在足跟後沖中。)

照海二穴(在足內踝下,陰蹺脈所生。)

水泉二穴(去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

復溜二穴(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內踝上二寸。)

交信二穴(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

築賓二穴(在內踝上腨分中,陰維之郄。)

陰谷二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

橫骨二穴(在大赫下一寸。)

大赫二穴(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

氣穴二穴(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

四滿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

中注二穴(在肓俞下一寸。)

肓俞二穴(在商曲下一寸,去臍旁五分。)

商曲二穴(在石關下一寸。)

石關二穴(在陰都下一寸,足少陰之會。)

陰都二穴(一名石宮,在通谷下一寸。)

通谷二穴(在幽門下一寸。)

幽門二穴(一名上關,在巨闕旁相去各五分。)

神藏二穴(彧中下一寸六分。)

神封二穴(在靈墟下一寸六分。)

靈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七分。)

步廊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

彧中二穴(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

俞府二穴(在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

白話文:

湧泉穴位於腳心凹陷處,屈足捲指時,會感到明顯的凹陷。然谷穴位於腳踝前大骨下方凹陷處。太谿穴位於腳下內踝後跟骨上方,動脈凹陷處。大鐘穴位於腳跟後方凹陷處。照海穴位於腳內踝下方,陰蹺脈起始處。水泉穴位於太谿穴下方一寸,內踝下方。復溜穴位於腳內踝上方二寸,又稱伏白或昌陽。交信穴位於內踝上方二寸,少陰經前,太陰經後。築賓穴位於內踝上方腨分中,陰維之郄穴。陰谷穴位於膝內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橫骨穴位於大赫穴下方一寸。大赫穴位於氣穴下方一寸,又稱陰維或陰關。氣穴位於四滿穴下方一寸,又稱子戶。四滿穴位於中注穴下方一寸,又稱髓府。中注穴位於肓俞穴下方一寸。肓俞穴位於商曲穴下方一寸,距離臍旁五分。商曲穴位於石關穴下方一寸。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方一寸,為足少陰經的會穴。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方一寸,又稱石宮。通谷穴位於幽門穴下方一寸。幽門穴位於巨闕穴旁各相距五分,又稱上關。神藏穴位於彧中穴下方一寸六分。神封穴位於靈墟穴下方一寸六分。靈墟穴位於神藏穴下方一寸七分。步廊穴位於神封穴下方一寸六分。彧中穴位於俞府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俞府穴位於巨骨下璇璣旁二寸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