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一 (36)
卷一 (36)
1. 水熱穴論篇
《水熱穴論》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陰者,謂寒也。冬月至寒,腎氣合應,故云腎者至陰也。水旺於冬,故云至陰者盛水也。腎少陰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云其本在腎,其末在肺也。
腎氣上逆,則水氣客於肺中,故云皆積水也。)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腎者胃之關也。關閉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關者,所以司出入也。腎主下焦,膀胱為府,主其分注,關竅二陰,故腎氣化則二陰通,二陰閉則胃䐜滿,故云腎者胃之關也。關閉則水積,水積則氣停,水積氣溢,氣水同類,故云關閉不利,聚水而從其類也。
)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上謂肺,下謂腎,肺腎俱溢,故聚水於腹中而生病也。)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伯曰:腎者牝臟也。(牝,陰也。主陰位,故曰牝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於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勇而勞甚,謂力房也。
勞勇汗出則玄府開,汗出逢風則玄府復閉,閉則余汗未出,內伏皮膚,專化為水,從風而水,故名風水。)所謂玄府者,汗空也。(汗液色玄,從空而出,以汗聚於裡,故謂之玄府。此言風水之病,本之於腎,傳之於肺也。)水俞五十七處者,是何主也?腎俞五十七穴,積陰之所聚也,水所從出入也。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背部之俞,凡有五行,當其中者,督脈氣所發,次兩旁四行,皆太陽脈氣也。)故水病下為跗腫大腹,上為喘呼,(水下居於腎,則腹至足而跗腫。若上入於肺,則喘息賁急而大呼也。)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標本者,肺為標,腎為本。是肺腎俱水為病也。
)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分其居處以名之,則是氣相輸應。本其俱受病氣,則皆水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街,謂道也。腹部正俞凡有五行,俠臍兩旁則腎臟足少陰脈及衝脈氣所發,次兩旁則胃府足陽明脈氣所發,此四行穴則伏兔之上也。)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凡五十七穴者,皆臟之陰絡,水之所客也。(經所謂五十七者,尻上計有五行,每行計有五穴,此腎之俞也。其中行系督脈一經,旁四行系足太陽膀胱經,以腎與膀胱為表裡也,伏兔上各二行,每行有五穴者,此腎脈所通之街,謂夾中行任脈兩旁衝脈也。且足經三陰之所交者,必結於腳內踝上三寸,有穴名三陰交。
白話文:
水熱穴論篇
《水熱穴論》說:少陰為什麼主管腎臟?腎臟為什麼主管水?因為腎臟是至陰之處,至陰之處水氣最盛。肺臟是太陰之處,少陰是冬季的脈象,所以少陰的根本在腎臟,而末端在肺臟,兩者都容易積聚水分。(陰是指寒冷,冬月最寒冷,腎氣與此相應,所以說腎臟是至陰之處。水氣在冬天最旺盛,所以說至陰之處水氣最盛。腎少陰脈從腎臟往上貫穿肝臟和膈肌,進入肺臟,所以說它的根本在腎臟,末端在肺臟。
腎氣逆流上衝,就會造成水氣停滯在肺臟,所以說兩者都容易積聚水分。)腎臟為什麼能夠聚集水分而致病?因為腎臟是胃的關口。關口閉塞不利,所以聚集水分,並循其特性而發病。(關口是指主管出入的地方。腎臟主管下焦,膀胱是貯藏尿液的地方,腎臟主管其分佈和排泄,關口在兩個陰部,所以腎氣通暢則兩個陰部也通暢,兩個陰部閉塞則胃部脹滿,所以說腎臟是胃的關口。關口閉塞則水分積聚,水分積聚則氣機停滯,水分積聚氣機鬱結溢出,水氣同屬陰性,所以說關口閉塞不利,就會聚集水分並循其特性而發病。
)水分上下溢於皮膚,所以造成肢體浮腫。肢體浮腫,就是水分積聚而致病。(上指肺臟,下指腎臟,肺腎都溢出水分,所以水分積聚在腹部而致病。)皇帝問:所有的水腫都源於腎臟嗎?伯(古代賢者)回答:腎臟是陰性臟器。(牝,指陰性。主管陰位,所以稱為陰性臟器。)地下的氣上升屬於腎臟,而產生水液。所以稱為至陰。過於勇猛勞累就會導致腎臟出汗,腎臟的汗液遇到風寒,內不能進入臟腑,外不能排出皮膚,停滯在汗孔,運行在皮膚之間,傳變為浮腫,其根本在腎臟,叫做風水。(過於勇猛勞累,是指房事過度。
勞累出汗則汗孔張開,汗液遇到風寒則汗孔又閉合,閉合則汗液未排出,停留在皮膚內,轉化為水,風寒與水氣相合,所以叫做風水。)所謂的汗孔,就是汗液排出的地方。(汗液顏色發黑,從汗孔排出,汗液積聚在裡面,所以稱為汗孔。這句話說明風水病的根本在腎臟,傳變到肺臟。)水俞穴五十七處,是主管什麼的?腎俞穴五十七處,是陰氣聚集的地方,也是水分出入的地方。
臀部上方五行排列的五個穴位,這是腎俞穴。(背部的俞穴,總共有五行,其中間的是督脈氣所發出的,兩側各四行,都是太陽脈氣。)所以水病向下則造成腳踝腫脹和腹部膨大,向上則造成呼吸困難,喘息不止。(水向下停留在腎臟,則腹部和腳踝腫脹。如果向上進入肺臟,則呼吸急促,喘息不止。)不能平臥,是標本都患病了。(標本,肺為標,腎為本。是肺腎都積水而致病。)分佈和傳輸,都承受著水氣的停滯。(區分其位置而命名,這是氣的傳輸和應對。根據其都承受病氣,都是水氣停滯。)伏兔穴上方各兩行五行排列的穴位,這是腎臟的通道。(街,指道路。腹部正中的俞穴總共有五行,靠近肚臍兩側的是腎臟足少陰脈和衝脈氣所發出的,兩側再往外的是胃府足陽明脈氣所發出的,這四行穴位就在伏兔穴上方。)三陰經交會於腳部。
腳踝上方各一行六個穴位,這是腎脈向下循行的路線,叫做太衝穴。總共五十七個穴位,都是臟腑的陰經絡脈,是水氣停留的地方。(經絡上說的五十七個穴位,臀部上方計有五行,每行計有五個穴位,這是腎俞穴。中間一行是督脈一條經脈,兩側四行是足太陽膀胱經,以腎與膀胱為表裡。伏兔穴上方各兩行,每行有五個穴位,這是腎脈經過的通道,指的是夾在任脈兩側的衝脈。還有足經三陰經交會的地方,必定在腳內踝上方三寸,有一個穴位叫做三陰交。
腎肝脾三經交會的地方。其腳踝上方各一行,每行六個穴位,這是腎脈經過的路線,叫做太衝穴,以腎與衝脈都向下行於足部,合而盛大,所以叫做太衝,其穴位在內踝的上方。凡此五十七個穴位,都是陰臟的陰經絡,是水氣停留的地方。所以治療水腫,就要治療這些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