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一 (3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5)

1. 骨空論篇

以其陰廷系屬於中,故名之。)其孔,溺孔之端也,(孔,則窈漏也。窈漏之中,其上有溺孔焉。端,謂陰廷在此溺孔之上端也。而督脈自骨圍中央則至於是。)其絡循陰器合篡後,繞篡後,(督脈別絡,自溺孔之端,分而各行,下循陰器,乃合篡間也。所謂間者,謂前陰後陰之兩間也。

自兩間之後,復分而行,繞篡之後也。)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別,謂別絡分而各行之也。足少陰之絡者,自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足太陽絡之外行者,循髀樞絡股陽而下;其中行者,下貫臀,至膕中與外行絡合。故言少陰與巨陽中絡,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也。

)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接繞臀而上行也。)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自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下至女子等,並督脈之別絡也。

其直行者,自尻上循脊裡而至於人中也。自其少腹直上,至兩目之下中央,並任脈之行,而云是督脈所繫,由此言之,則任脈、督脈、衝脈,名異而同一體也。)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尋此生病正是任脈,經云:為沖疝者,正明督脈以別主而異目也。

)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咽乾。(亦以衝脈任脈並自少腹上至於咽喉,又以督脈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故不孕、癃痔、遺溺、嗌乾也。謂之任脈者,女子得之以任養也。故經云:此病女子不孕也。謂之衝脈者,以其氣上衝也。故經云: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也。

謂之督脈者,以其督領經脈之海也。由此三用,經或通呼,然任督沖三脈一源而三歧,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氣衝而行足少陰,惟督脈由會陰而起,而會陰在少腹之下,橫骨之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循陰器合篡間,又自兩間之後,又別絡者分而行之,繞其臀肉,內廉,貫脊屬腎。

彼足太陽膀胱經之絡,從外行者,循髀樞,絡股陽而下,其中行者,下貫臀,至膕中,與外行絡合足少陰腎經,自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又與足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一如足太陽經脈之所行也。

然而督脈、任脈,名色雖異,而氣脈不殊,其督脈所行者,一如任脈之行,故自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中央,其督脈為病者,又如任脈之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其女子所生之病,一如任沖之病,故其脈相交,引病亦互名耳。)

白話文:

因為它(指督脈)的陰部通道連結在身體的中間位置,所以這樣稱呼它。這個孔洞,是尿道孔的末端。(所謂的孔洞,是指深凹而能漏液的地方。在這個深凹的部位中,上面有尿道孔。末端,指的是陰部通道位於尿道孔的上端。而督脈從骨盆中央的脊椎開始延伸到這裡。)督脈的分支,沿著陰莖和陰道,在肛門前後的交界處匯合,然後繞過肛門後方。(督脈分出來的絡脈,從尿道孔的末端,分開各自運行,向下沿著陰莖和陰道,在肛門前後的交界處匯合。這裡說的交界處,指的是前陰和後陰之間的位置。從這個交界處之後,又分開運行,繞到肛門的後方。)接著分支繞過臀部,與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交匯,匯合在足少陰腎經大腿內側後緣的位置,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分支,指的是絡脈分開各自運行。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從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足太陽膀胱經向外行走的絡脈,沿著大腿外側向下;其中向內行走的絡脈,向下貫穿臀部,到達膝膕窩處,與向外行走的絡脈匯合。所以說,它與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交匯,匯合在足少陰腎經大腿內側後緣的位置,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

又與足太陽膀胱經一樣,起於眼內角,向上到額頭,交會在頭頂,進入腦部,然後出來,從後頸向下,沿著肩胛骨內側,夾著脊椎到達腰部,再深入到脊椎兩側的肌肉,歸屬於腎臟。(這部分是接著繞過臀部向上走的描述。)男子陰莖下行到肛門,和女子相同。而它在腹部正中的分支,向上貫穿肚臍中央,再向上穿過心臟進入喉嚨,到達下巴,環繞嘴唇,向上連到兩眼下方的中央。(從與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眼內角,到女子相同這段,都是督脈的分支。而直行的部分,從尾椎骨向上沿著脊椎內部到達人中。從腹部正中向上,到兩眼下方的中央,是任脈的走向,這裡說這是督脈的連繫,由此可見,任脈、督脈、衝脈,名稱不同,但本質上是一個整體。)

如果這裡發生病變,會從下腹向上衝到心臟而疼痛,無法前後移動,這稱為「衝疝」。(這裡說的病變正是任脈的病變,經典裡說的「衝疝」,正是說明督脈是分支主導而名稱不同。)女性會不孕,小便不通暢,痔瘡,遺尿,咽喉乾燥。(也是因為衝脈和任脈都是從下腹向上到咽喉,又因為督脈沿著陰部,匯合於肛門前後,繞過臀部,所以會導致不孕、小便不通暢、痔瘡、遺尿、咽喉乾燥。稱它為任脈,是因為女性靠它來養育胎兒。所以經典裡說:「這種病會導致女性不孕。」稱它為衝脈,是因為它的氣向上衝。所以經典裡說:「這種病會從下腹向上衝到心臟而疼痛。」稱它為督脈,是因為它統管著所有經脈。由此可見,這三種脈絡可以互相通用,但其實任脈、督脈、衝脈,它們的源頭相同,卻有三個分支,督脈從會陰穴開始走背部,任脈從會陰穴開始走腹部,衝脈從氣衝穴開始走足少陰腎經,只有督脈從會陰穴開始,而會陰穴在下腹部,恥骨的中央,女性的陰部通道連在這裡,沿著陰道,在肛門前後交界,又從交界處之後,另有分支分開行走,繞過臀部肌肉,走內部邊緣,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

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從外側行走的,沿著大腿外側向下;其中從內側行走的,向下貫穿臀部,到達膝膕窩,與外側行走的絡脈匯合,足少陰腎經,從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又和足太陽膀胱經一樣,起於眼內角,向上到額頭,交會在頭頂,進入腦部,然後出來,從後頸向下,沿著肩胛骨內側,夾著脊椎到達腰部,再深入到脊椎兩側的肌肉,歸屬於腎臟,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走向一樣。

然而督脈和任脈,雖然名稱不同,但氣脈的運行是相同的,督脈的走向,和任脈的走向一樣,所以從下腹部正中向上,貫穿肚臍中央,再向上穿過心臟進入喉嚨,到達下巴,環繞嘴唇,向上連到兩眼下方的中央,督脈如果發生病變,也和任脈的病一樣,會從下腹部向上衝到心臟而疼痛,無法前後移動,成為「衝疝」,女性發生的病變,也和任脈、衝脈的病變一樣,所以它們的脈絡互相交錯,病症的名稱也互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