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一 (34)
卷一 (34)
1. 骨空論篇
《骨空論》曰: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言任脈之所起所止也。任脈,奇經八脈之一也。中極者,臍下四寸,起於中極之下,始於會陰穴也。
兩陰間,任由會陰而行腹,督由會陰而行背,從會陰以上,曲骨之毛際橫骨上,中極下一寸陷中,動脈應手,復循腹裡之中極,上關元、氣海、下脘、中脘、上脘、巨闕、膻中至廉前、承漿,以上咽喉中,其脈至上頤循面以入於目也。)衝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言衝脈之所起所止也。衝脈,亦奇經八脈之一也。任脈當臍中而上行,衝脈挾臍兩旁而上行,起於氣街,並足少陰腎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氣街者,穴名也。在毛際兩旁,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而衝脈起於氣街者,亦從少腹之內與任脈並行而至於是,乃循腹也。
又曰:衝脈、任脈者,皆起於胞中,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各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由此言之,則任脈衝脈從少腹之內上行,並由中極之下,氣街之內明矣。)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言任脈之為病也。內者,腹也。腹之中行,乃任脈所行之脈路,則宜其為病。
若是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七疝者,按《內經》各篇有狐疝、風疝、肺疝、脾風疝、心風疝、心疝、腎風疝、肝風疝,有婦人㿗疝、有男子㿗疝、厥疝、㿉疝、疝氣,且嘗總計其數,乃五臟疝及狐疝㿗疝也。其大義俱見各篇後。丹溪七疝,寒、水、筋、血、氣、狐、㿗。
《袖珍方》七疝:厥、癥、寒、氣、盤、附、狼。似丹溪合於經旨,雖名色各異,豈出《內經》範圍耶!然世但知病在下部者為疝,豈知五臟皆有疝。又但知男子有疝,豈知婦人亦有疝,蓋皆不考《內經》故耳。瘕聚者,即積聚也。《大奇論》曰:三陽急為瘕,後世有八瘕者,亦因七疝之名,而遂有八瘕名色也。
即蛇瘕、脂瘕、青瘕、黃瘕、燥瘕、血瘕、狐瘕、鱉瘕是也。《內經》則無之。)衝脈為病,逆氣裡急。(言衝脈之為病也。衝脈起於氣街,並足少陰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則里者其所行之脈絡也。病則氣逆而不能上,何以至胸中而散也。氣聚腹中而不能散,何以免在裡之急也。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督脈,亦奇經也。任脈衝脈督脈者,本一源而三歧,故經或謂衝脈為督脈也。何以明之?今《甲乙》及古《經脈流注圖經》以任脈循背者謂之督脈,自少腹直上者謂之任脈,亦謂之督脈,是則背腹陰陽別為名目。任脈自胞中過帶脈貫臍而上,故男子為病內結七疝,女子為病則帶下瘕聚。
衝脈挾臍而上,並少陰之經上至胸中,故衝脈為病則逆氣裡急也,以督脈上循脊裡,故督脈為病則脊強而反折也。)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亦猶任脈衝脈起於胞中也,其實乃起於腎下,至於少腹,則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也。系廷孔者,謂窈漏,近所謂前陰穴也。
白話文:
【骨空論篇】
《骨空論》指出:任脈起始於中極穴下方,向上延伸至陰毛邊緣,沿着腹部內側上行至關元穴,直至咽喉,再上行至頰部,沿面部進入眼睛。(這是描述了任脈的起始與終止位置。任脈,是奇經八脈之一。中極穴位於臍下四寸處,任脈從這裏開始,起始於會陰穴。)
在兩陰之間,任脈由會陰穴沿腹部前行,督脈則由會陰穴沿背部前行。從會陰穴往上,沿着恥骨邊緣橫骨上方,中極穴下方一寸的凹陷中,此處有動脈應手可感,然後任脈繼續沿着腹部中線上行,經過關元、氣海、下脘、中脘、上脘、巨闕、膻中直至廉前、承漿,再向上穿過咽喉,其脈絡最終上行至頰部並進入眼睛。
衝脈起源於氣街穴,與足少陰腎經並行,夾着肚臍上行,到達胸部後分散開。(這是描述了衝脈的起始與終止位置。衝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任脈從中線往上走,而衝脈則在肚臍兩側往上走,起始於氣街穴,與足少陰腎經並行夾着肚臍上行至胸部後分散。氣街穴是一個穴位名稱,位於陰毛邊緣兩側,鼠蹊部上方,相當於人體的一寸距離。衝脈起始於氣街穴,也從下腹內部與任脈並行,然後沿着腹部前進。)
再進一步講,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胞宮內,上行沿着脊椎內側,是經絡的海洋,其較淺表的部分沿着腹部各自運行,在咽喉部位匯合,然後分別絡於嘴脣周圍。因此,任脈和衝脈從下腹內部上行,都明確地從關元穴下方和氣街穴內開始。
當任脈發生疾病時,男性可能出現內結七疝的情況,女性則可能表現爲帶下症和瘕聚。(這是描述任脈疾病的表現。"內"指的是腹部。任脈在腹中行進,所以它生病時,主要影響腹部區域。
如果是男性,則可能表現爲七疝;如果是女性,則可能表現爲瘕聚。七疝包括各種類型的疝氣,如狐疝、風疝、肺疝、脾風疝、心風疝、心疝、腎風疝、肝風疝、婦人㿗疝、男子㿗疝、厥疝、㿉疝等。這些疝氣的具體定義和分類可以在《內經》各篇章中找到。任脈疾病還包括婦科疾病,如帶下症和瘕聚。)
衝脈發生疾病時,可能會出現逆氣裏急的症狀。(這是描述衝脈疾病的表現。衝脈起源於氣街穴,與足少陰腎經並行夾着肚臍上行,直到胸部後分散開來。裏急指的是衝脈在其行進路徑上的症狀。如果衝脈發生疾病,氣逆不能正常上行,無法達到胸部並分散開來。氣聚集在腹部中無法分散,導致腹部緊張。)
督脈發生疾病時,可能會出現脊柱僵硬、反折的現象。(督脈也是一種奇經。任脈、衝脈和督脈都是從同一個源頭分化而來,因此有時經文將衝脈稱爲督脈。督脈起始於下腹部的尾骶骨中央,對女性而言,它會進入連接延孔(陰道)的位置。這個位置被稱爲"延孔",現代醫學中常稱之爲前陰穴。
督脈的絡脈會沿着生殖器官,經過肛門後方,然後環繞臀部,最終與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的中間絡脈結合,沿着大腿內側後緣上行,貫穿脊椎並連接腎臟。督脈和足太陽經起始於眼睛內眥,向上通過額頭交匯於頭頂,進入腦部網絡,然後返回並向下通過頸部,沿着肩胛骨內側,夾着脊椎抵達腰部,進入脊椎內並連接腎臟。)
對於男性,督脈沿着生殖器下行至肛門,與女性相同;從下腹部直上督脈,穿過臍部中央,上穿心臟進入喉嚨,上行至臉頰環繞嘴脣,並最終連接到雙眼下方的中央。(督脈的疾病症狀可能包括從下腹部上衝至心臟的疼痛,以及排尿困難,這通常被稱爲衝疝。)
對於女性,督脈疾病可能導致不孕、尿失禁、喉嚨乾燥等症狀。(由於衝脈、任脈和督脈都從下腹部上行至咽喉,督脈還沿着生殖器官、肛門間繞行,因此女性的不孕、尿失禁、喉嚨乾燥等症狀與此相關。)
任脈之所以被稱爲任脈,是因爲女性通過它來承載孕育。經文提到:“此病女子不孕也。”衝脈之所以被稱爲衝脈,是因爲它的氣會上衝。經文提到:“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督脈之所以被稱爲督脈,是因爲它統領經絡的海洋。任脈、督脈和衝脈雖然名字不同,但它們的氣血並不分離。督脈的運行方式與任脈相同,因此督脈直行的部分,穿過臍部中央,上穿心臟進入喉嚨,環繞嘴脣,並連接到雙眼下方的中央。督脈疾病也可能表現出類似任脈疾病的症狀,如從下腹部上衝至心臟的疼痛和排尿困難(衝疝)。女性的疾病表現與任脈和衝脈的疾病相似,因此經脈之間相互交織,疾病的命名也相互借用。督脈、任脈雖然名稱不同,但其氣血相通,督脈的運行路徑與任脈相同,因此督脈直行的部分同樣穿過臍部中央,上穿心臟進入喉嚨,環繞嘴脣,連接到雙眼下方的中央。督脈的疾病也類似於任脈的疾病,例如從下腹部上衝至心臟的疼痛和排尿困難(衝疝),女性的疾病表現也與任脈和衝脈的疾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