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六 (7)
卷十六 (7)
1. 牙齒門主方
又方(《集玄》)旱蓮草,入鹽少許,於掌心揉擦,即止。
紫金散(《家藏》)治風熱積壅,一切牙痛,兼蠲口氣,大有奇效。好大黃,瓶內燒存性為末,早晚擦漱。
又方(《秘錄》)薏苡根四兩,水煎含漱。
又方(《本事》)馬齒莧一把,嚼汁漬之,即日腫消。
又方(《聖惠》)生絲瓜一條擦鹽,火燒存性,研末頻擦,涎盡即愈。腮腫以水調敷之,即便可消。惟蛀牙不效。
又方(《集效》)大荔枝一個,開一孔,填鹽滿殼,煅研搽之。
牙腫痛連頭面俱腫(《十便》)露蜂房,燒存性研,以酒少許調漱。
又方(《百一》)
高良薑(二寸),全蠍(焙一枚)
研末摻之。吐漱以鹽湯漱口。
又方(《濟生》)
香附(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五錢)
為末。日擦能烏須,止牙宣。
風熱毒攻頭面,齒齦腫痛不可忍(《聖惠》)牛蒡根一斤,入鹽花一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塗齒齦下,重者不過三度。
又方(《聖濟》)鵝不食草,綿裹懷干為末。含水一口,隨左右㗜鼻。亦可挼塞之。
又方(《濟世》)
薄荷(二錢),羌活(三錢),大黃(一錢)
水二盅,煎一盅去滓,溫漱吐去。
又方(《濟世》)
老薑,川黃連,防風(各等分),研末擦之。
又方(《濟世》)
北細辛,豬牙皂,白芷(各一錢),防風(五分)
研末。用柳枝煎湯,漱過擦之。
又方(《普濟》)零陵香梗、葉,煎水含漱。
風蟲牙痛(《三半》)百年陳石灰為末四兩,蜂蜜三兩,拌勻鹽泥固濟,火煅一日,研末擦之。
又方(《攝生》)肥皂一個去瓤,入山奈、甘松各三分,花椒、食鹽不拘多少填滿,麵包,煅紅取研,日擦漱去。
又方(《普濟》)芭蕉根自然汁一碗,煎熱含漱。
又方(《摘玄》)楊梅根皮、韭菜根、廚案上油泥等分,搗勻貼於兩腮上,半時辰其蟲從眼角出也。屢效。
又方(《衛生》)針刺桃仁,燈上燒煙出,吹滅安痛齒上咬之,不過五六次愈。杏仁亦可。
又方(《易簡》)
胡椒,蓽茇(各等分)
研末。蠟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
又方(《聖惠》)
乳香,枯礬(各等分)
研末。蠟丸塞之。
又方(《集簡》)刮松樹上脂,滾水泡化,一漱即愈。
又方(《袖珍》)草蜂房一枚,鹽實孔內,燒過研末擦之。鹽湯漱去,或取一塊咬之。
又方(《類要》)雄黃末和棗肉丸塞孔中。
又方(《普濟》)礦灰沙糖和塞孔中。
又方(《集簡》)蛇床子煎湯,熱漱數次,立止。
又方(《濟急》)蓽茇末擦之。煎蒼耳湯漱去涎。
又方(《延年》)鼠黏子炒,煎水含漱吐去。
又方(《普濟》)
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
研末擦之。
又方(《集簡》)使君子煎湯,漱口。
金針丸(《聖濟》)
白話文:
牙齒門主方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集玄》):取旱蓮草,加少許鹽,在手掌心揉搓後擦在牙痛處,就能止痛。
紫金散(出自《家藏》):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牙痛,以及一切牙齒疼痛,還能去除口臭,效果非常好。取好的大黃,在瓶子裡燒到只剩灰,磨成粉末,早晚用來擦拭或漱口。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秘錄》):取薏苡根四兩,用水煎煮後含在口中漱口。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本事》):取馬齒莧一把,嚼爛取汁浸泡牙痛處,當天腫脹就能消退。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聖惠》):取一條新鮮絲瓜,擦上鹽,然後燒成炭,磨成粉末,頻繁擦拭牙痛處,等口水流盡就會好。如果臉頰腫脹,用水調成糊狀敷在腫脹處,也能消腫。但這個方法對蛀牙無效。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集效》):取一個大荔枝,在上面開一個小孔,填滿鹽,然後煅燒後磨成粉末擦拭牙痛處。
牙齒腫痛連帶頭臉都腫脹(出自《十便》):取露蜂房燒成炭,磨成粉末,用少許酒調和後漱口。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百一》):取高良薑(兩寸長),全蠍(焙乾一個),磨成粉末塗在牙痛處。用鹽水漱口。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濟生》):取香附(炒到只剩炭,三兩)、青鹽、生薑(各五錢),磨成粉末。每天用來擦拭可以使鬍鬚變黑,並止住牙齦出血。
風熱毒侵襲頭臉,牙齦腫痛難忍(出自《聖惠》):取牛蒡根一斤,加入鹽花一錢,放在銀器中熬成膏狀。每次取一些塗抹在牙齦下方,病情嚴重的塗抹不超過三次就會好。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聖濟》):取鵝不食草,用棉布包裹,曬乾後磨成粉末。含一口水,然後左右輪流吸入鼻腔。也可以將藥粉搓成條狀塞入鼻孔。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濟世》):取薄荷(二錢),羌活(三錢),大黃(一錢),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去除藥渣,溫熱時漱口後吐掉。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濟世》):取老薑、川黃連、防風(各等量),磨成粉末擦拭牙痛處。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濟世》):取北細辛、豬牙皂、白芷(各一錢),防風(五分),磨成粉末。用柳枝煎湯,漱口後再用藥粉擦拭。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普濟》):用零陵香的莖和葉,煎水後含在口中漱口。
風蟲引起的牙痛(出自《三半》):取放置很久的陳石灰磨成粉末四兩,蜂蜜三兩,混合均勻後用鹽泥包裹,用火煅燒一天,然後磨成粉末擦拭牙痛處。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攝生》):取一個肥皂,挖空中間的瓤,放入山奈、甘松各三分,花椒、食鹽不拘多少填滿,用麵包好,煅燒到紅熱,取出磨成粉末,每天用來擦拭或漱口。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普濟》):取芭蕉根的自然汁一碗,加熱後含在口中漱口。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摘玄》):取楊梅的根皮、韭菜的根、廚房案板上的油垢等量,搗爛均勻後貼在兩腮上,半個時辰後蟲子就會從眼角爬出來。這個方法屢試屢驗。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衛生》):用針刺破桃仁,在燈上燒,等冒煙後吹滅,將桃仁放在痛牙上咬住,大約五六次就會好。杏仁也可以。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易簡》):取胡椒、蓽茇(各等量),磨成粉末,用蠟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一丸塞入蛀牙的洞裡。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聖惠》):取乳香、枯礬(各等量),磨成粉末,用蠟做成藥丸塞入蛀牙的洞裡。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集簡》):刮下松樹上的油脂,用開水泡化,漱口後馬上就好。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袖珍》):取一個草蜂房,在孔中填滿鹽,燒過後磨成粉末擦拭牙痛處。用鹽水漱口,或者直接取一塊咬住。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類要》):用雄黃粉末和棗肉混合做成丸子塞入牙洞中。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普濟》):用礦灰和砂糖混合後塞入牙洞中。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集簡》):用蛇床子煎湯,熱漱幾次,馬上就能止痛。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濟急》):用蓽茇粉末擦拭牙痛處。煎蒼耳湯漱口,將口水吐掉。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延年》):將鼠黏子炒過,煎水含在口中漱口後吐掉。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普濟》):取附子(一兩,燒成灰),枯礬(一分),磨成粉末擦拭牙痛處。
又有一個方子(出自《集簡》):用使君子煎湯漱口。
金針丸(出自《聖濟》)。